农村一般人死了之后都会土葬,而不火葬,为什么要这样做?
农村一般人死了之后都会土葬,而不火葬,为什么要这样做?
自古以来多数地区实行的都是土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开始提倡火葬。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宣传,城里人已经接受了火葬,但农村人却一直不肯接受。火葬在农村的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阻力。那么为什么农村一直坚持土葬反对火葬?
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农村人更是如此。土葬在农村实行了几千年,是最为传统的丧葬方式。很多老人认为火葬后,就不算是全尸了,因此都会特意要求土葬。而死者为大,所以儿女们都会按照老人的遗愿去做,否则就自认为是不孝。因此就跟着反对火葬。
农村的丧葬习俗较多,总有一些要讲究、要忌讳的东西。在处理丧葬这件事儿上,年轻人并不太懂,多会遵守当地的老习俗。即使他们不愿遵守,而上了年纪的人就会说,不按习俗来容易出现一些不好的“事儿”,为了图吉利,避晦气,他们也只能遵守。而土葬是丧葬习俗里最大的讲究。因此就反对火葬。
火葬场多数设在县城,或者较为繁华的乡镇,偏僻的乡镇,以及村子里都没有。这样一来就不是很方便。再加上火葬的花费并不少,化妆费、停尸费、火葬费、骨灰盒费,外加交通费等。所以农村人认为还是土葬比较好,经济上比较划算。提倡火葬的一大原因是,是避免坟墓占用耕地、农田。其实农村的坟墓,多数是建在荒山荒岭上,并没有浪费耕地农田。所以对于这一点,农村人并不认可。他们认为土葬谈不上浪费土地。
因为在农村讲究入土为安,都希望自己死后可以保留全尸。
死者为大,所以儿女们都会按照老人的遗愿去做。
火葬费时费力,还没有土葬来的痛快。
这是老辈人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所以人们才会这样做。
农村葬礼上大多披麻戴孝,这是什么讲究?
农村老人百年之后,儿女们披麻戴孝,这是大部分地区的葬礼风俗。至于为什么要披麻戴孝,相信大多数人不清楚。据说很早以前,一位老妇人有三个儿子,因为老妇人年事已高,已经到了商量着做棺材、办后事的时候了,而每次三个儿子都是争执不断,甚至还大打出手。
老妇人听了之后非常伤心。第二天就将三个儿子叫到自己床前,告诉他们自己死了不用棺材、不举办葬礼、也不用土葬,只需要用身下铺的席卷住找个没人的地方扔了就好。但是,需要答应她一个条件,就是从今天开始每天看看门前大树上的乌鸦和猫头鹰。三个儿子“喜出望外”,想着终于不用花钱了,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通过长期的观察,他们发现:乌鸦很小的时候都是老乌鸦外出寻找食物,来了喂给小乌鸦吃;等小乌鸦长大了,老乌鸦老了不能再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就变成小乌鸦寻找食物来给老乌鸦喂。而隔壁树上的猫头鹰则不同,小的时候也是老猫头鹰找食物喂给他们,但到了老猫头鹰不能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小猫头鹰不是去找食物喂给老猫头鹰,而是吃掉了老乌鸦。
到这里,三个儿子算是明白了,痛哭流涕非常后悔,都说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好好孝顺老母亲。可说来也怪,等他们回去之后,老妇人已经走了,再也没有留给他们尽孝的机会,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在为老妇人举行葬礼的时候,他们选择像乌鸦一样身穿素色衣服;并在身上批麻,颜色看起来跟猫头鹰一样,目的是为了告诉已经百年的老母亲――“老妇人要他们明白的道理,他们明白了、也记住了”。之所以这个习俗流传下来,一来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人们的思念、不舍和怀念;二来,也是为了提醒后人,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尊敬他们、孝顺他们。
这是来源于一个传说。传说有一位老人家知道自己时间不长了,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但是家里的三个儿子天天为老人家的后事吵闹,谁也不愿意多处一分钱。
老人家看到这个情况,很伤心。于是,有一天她把三个儿子都叫来,告诉儿子说,她死了之后不需要给她准备棺木,也不需要准备灵堂纸钱,只需要用一个草席把她的失身裹了扔到郊野之外。
儿子因为不需要花钱了就很高兴,但是老人家说她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三个儿子要每天去门口树下看看乌鸦和老鹰。
于是儿子就照办了,每天去看乌鸦和老鹰。他们发现,乌鸦小的时候,老乌鸦到处找食物喂养小乌鸦。等到老乌鸦老了,小乌鸦就反过来找食物喂养老乌鸦。
而老鹰小时候的情况和乌鸦相同,但是老鹰老了之后,小鹰却没有像小乌鸦一样出去找食物,而且是把老乌鸦给吃掉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三个儿子非常难过,觉得自己对不起老母亲,于是赶紧回家找自己的母亲。但是,当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母亲已经不在了,他们再没有机会孝顺自己的母亲了。
所以,后来给母亲举行葬礼的时候,为了纪念老母亲的教导,也为了让母亲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就选择了跟乌鸦一样颜色的衣服,并且在身上披上了一层麻衣,因为麻衣的颜色跟乌鸦相似。
就这样,这个习俗慢慢就流传下来了,用来表示对死者的一种孝顺和怀念。
之所以这个习俗流传下来,一来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人们的思念、不舍和怀念;二来,也是为了提醒后人,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尊敬他们、孝顺他们。
五服之内辈份不同穿戴的不同。披麻戴孝也是分人的,不是想戴就能戴的。表达是对祖先的哀思和尊重
是对逝者的尊敬和尊重,按照辈分和亲疏关系不同区分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