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是西南地区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生长在黔中土语区传统布依族世代摩公(专门从事布依族摩经唱诵的经师先生)家庭的人,我凭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简要叙述布依族的“过年”习俗。
“腊八”祭祀土地神。这个祭祀活动一般由寨老牵头,每家每户集资参与,就近请摩公主持祭祀仪式。其大概意思是拜祭土地神灵:我们村(寨)种您的土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家家五谷丰登、牛羊成群、鸡鸭满圈,非常感谢您的庇佑,眼看新年要到了,我们全村(寨)来给您修缮庙宇,清扫卫生,还给您送来猪头、雄鸡、米酒、香烛、纸钱,敬望笑纳,同时祈求您明年继续庇佑我们整个村寨无灾无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土地神以后,整个村寨的“年味”便渐渐浓起来。女人们开始做豆豉、酿甜酒……男人们则给小牛钻牛鼻、穿鼻圈、教耕地。
腊月廿三“送灶神”。每年腊月廿三日祭灶、送灶王神(有的是廿四),在布依族地区是一项影响很大、流传很广的习俗。布依族习俗里,灶王是负责管理人间烟火的神,被视作一家的保护神而倍受尊崇。灶王龛大都设在“灶上”,以表明灶王爷的地位非常之崇高。
腊月廿三日这天夜晚,灶王爷按惯例要上天“述职”,并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再根据灶王爷的汇报,赐予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换句话说,对一家人来说,新的一年里是吉是凶、是祸是福,灶王爷的汇报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送灶王”仪式不容小觑。
腊月廿五“杀年猪”。杀年猪是一年中盼望已久的最喜庆的日子,也是布依村寨最忙碌、最闹热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放开肚皮大块吃肉直到“吃饱”了。
布依族“杀年猪”很有讲究。一是挑选吉日:杀单不杀双。一般约定俗成的大日子是腊月廿五,也可以选在腊月廿一或腊月廿三。二是挑选屠夫:在布依族村寨里,要能干又命好的人(有儿有女并且儿女都有出息的人)才能够动手杀年猪,这样不仅寓意来年喂猪顺利,而且主家也想讨个好彩头。三是杀猪忌日:即逢着生肖猪那一天或逢着家中主要劳动力的生肖那一天,是单日子、大日子也不能杀猪。
杀好年猪的主家都会热情邀请隔壁邻居和家族以及亲朋好友前来“吃庖汤”(杀猪饭),共同举杯庆祝一年的喜悦,并祝福大家来年继续杀大猪、发大财,满屋瞬间洋溢着一年辛苦后满足的碰杯声、划拳声、欢笑声。
腊月廿六“刷阳春”。“阳春”指瓦檐、楼口上的珠网、灰尘,也有“阳春三月”之意。“刷阳春”明是彻彻底底大扫除,暗含“把昨年的旧尘清扫出去干干净净迎来崭新的一年”的意思。
“刷阳春”这天全家一齐动手,凡是能搬动的东西,或者由于禁忌而没有搬动过的东西,包括桌椅板凳、箱柜衣物,全部挪位,有的搬到院子里,有的移到屋中间。全家人扫的扫,抹的抹,把几间房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彻底清扫干净,将桌椅板凳、锅碗盆瓢摆放整齐,焕然一新,预示着一家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腊月廿七捏“血豆腐”。“血豆腐”是布依人家的一种美食,用新做的豆腐混合成块猪血,再加一些相应佐料揉搓捏团而成。
做豆腐费工费时、程序复杂,邻里间一般都器具互借、互相搭手,一边说笑一边干活,增添了节前的不少喜庆气氛。
豆腐做好后,割成块,一块一块放进干净的盆里,倒入适量成块猪血,加些盐和花椒之类的佐料不停搅拌揉搓,揉搓均匀后再用双手捧捏,捏紧成团,然后用青菜叶包好放在熏腊肉的炕上熏干即可。
除夕请神灵“安香火”。“安香火”又称“安家神”,一般是在除夕那天的下午进行。“安香火”前,先把旧“神榜”撕掉,换上新“神榜”,摆设香案、准备公鸡,由摩公在堂屋设坛杀鸡恭请恭迎天地神祇、一脉先祖神灵回龛就位,享用“过年”供祭,同时庇佑主家年年清吉,老少咸亨、六畜兴旺、四季平安。
除夕夜“守岁”。除夕夜不能串门摆家,要把自己家的火塘烧得旺旺的,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火塘或火炉旁闲聊,总结一年的得失,找出来年努力的方向,还必须适时给神龛上的香炉和烛台换香、换烛。“香炉不断千年火”,就是说除夕夜神龛上的香烛不能断,火塘、火炉里的火也不能熄,讨“代代儿孙满堂、辈辈香火不断”的好彩,这叫“守岁”。“守岁”有两层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期望和祝愿自己的父母和仍然健在的爷爷奶奶等家人永远健康、长寿。
正月初一“买水”。“买水”就是去经常取水的地方祭拜龙王爷,给龙王爷烧香、烧纸钱,感谢龙王爷的恩赐。同时希望龙王爷一如既往的关心我们、眷顾我们,赐予我们年年风调雨顺、不涝不旱,保护我们年年丰产丰收。
正月初三“票包”。“票包”是布依语,票是打发、打发礼品,包是公、祖公,泛指祖先。“票包”连起来讲就是拿腊肉、糯米粑等礼品打发老祖宗的意思。
正月初三晚上,各家各户都会另做一桌席摆到堂屋中间的供桌上,再一次恭请列祖列宗前来赴宴,并告知一年一度的“过年”已经结束,望列祖列宗时时护佑后世子孙平平安安、空手出门、抱财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