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赴日本参加安倍葬礼,“丧礼外交”将会带来哪些后果?
“丧礼外交”是指某些国家的重要人物,比如最高领导人物去世,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去祭奠时,可以借此机会促进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属于特殊使节的外交,由于一般不会拒绝别人来祭奠去世的人,“丧礼外交”往往能够在国家之间关系僵硬的时候,解决一些通常的外交形态不能解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有它的局限性,它的适用范围较窄,不能取代核心外交,取代经典的外交部门对外交部门的会谈或协调形式。 我认为,“丧礼外交”可能带来以下后果:
1.使两国之间的僵硬局面被打破
历史上曾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某年,某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不幸去世了。这时,另外一个国家当机立断,在两国断绝人员往来十几年的情况下,派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人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被称为“后者对前者发动的一次‘葬礼外交’”使两个国家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其后两个国家之间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葬礼外交”,使双方接触、交流的级别与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最终,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逐步升温,打破了僵硬局面。
2.作为特殊形式的外交
一般来说,国家之间派人参加大人物的葬礼,不仅仅是为了进行祭奠,很多国家之间会借此机会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同于平常的那种派外交人员进行的隆重的外交。但是,“丧礼外交”虽然没有那么隆重,但是往往会更方便,因此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正如上文提到的,它的适用范围一般仅限于领导人物的丧礼上,因此并不能取代国家间的正常外交。
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安抚该国民众的情绪、表达我国的慰问之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态度等后果,而中日关系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不管台日双方如何掩饰和定调赖清德的日本之行,其实质意义绝非只是赖个人的一件“私事”。安倍卸任首相后“挺台”不遗余力,鼓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民进党当局投桃报李,想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搞所谓“丧礼外交”,目的就是为了拓展台湾的所谓国际空间。民进党当局的这些伎俩,不但挣不来国际社会对台湾的尊重,还会让台湾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最终只会害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