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正文

什么是慈孝文化?

2024-11-26 03:03:5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什么是慈孝文化?

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慈孝文化主要表现为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和推进社会安定的基础。

在一个国家同构的社会里,孝作为维系亲子关系的基本纽带和体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品德,其理念和精神已深深渗透与中国人的骨髓。

二、如何发展殡葬文化,发展殡葬文化意义?

殡葬文化应该从关怀生命开始,人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死亡是必经之路,殡葬是生命的最后历程,以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自然。殡葬文化随不同民族各有差异,都应以亡者安乐,生者安心去做。

认识殡葬文化,也就认识生命本质,正面对待世间生死无常变化。

三、怎么认识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传统文化本来就是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而殡葬文化近年来都是备受诟病困扰的,而我还是觉得其有“光芒”的一面

中国人向来就讲究“仁义”,“厚德”,“天大地大,人死为大”,很平常的一个老百姓,生前默默无闻,人死饭门开,就算平时跟他有过节的,有怨恨的,不用请!大家都自觉过来帮忙,风风光光的为他操办一场葬礼!

殡葬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孝道文化,孝文化是我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代有,“守孝三年不出门”,为官者也要“带冠丁优”!而现在也是,不管在哪里工作,一旦家中老人病故,同样千里奔丧!百善孝为先,一场丧事,就是后代子孙行孝之大礼,规模,排场自不必说,单看守灵、扶灵、哭丧的动作,神态就是这份孝心最好的体现!

还有就是里面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传统的灵屋制作人,濒临失传的手工技术,小时候见过,里面骨架是用竹篾搭建,外面是用纸糊,图画全部是手绘,形式有大五居房,江南四合院……结构紧凑,精致。连房内的桌椅,茶杯,香火堂上的贡品,对联,都依稀可见,整个布局美轮美奂,绝对的艺术精品,是集画工、裱纸匠、篾匠各种技艺的完美结合。现在虽然殡葬用品也有,但是加入了现代元素,用电脑设计,喷绘,看起来就失去了他原有的意义和美感!

再一个就是传统的“唱孝歌”,也是在极力抢救的特色文化,我们老家俗称“闹丧歌”,由鼓手和歌手配合完成,歌词大多是历史故事,传记,乡间流传的手抄本,资历高的歌手都是即兴出词,自编自唱,大多都是歌颂死者,劝诫生者……,要获得较好的唱功,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有个好嗓子,音调韵律一定把握得当,多学习,才是一个好歌手,鼓手呢,沉稳,有耐性,击打有节奏感,鼓声,歌声此起彼伏,让漫漫长夜守灵人才不寂寞。

如下是我们老家倒鼓歌节选

“……倒鼓莫往东方倒,东方不是倒鼓场,木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南方;

倒鼓莫往南方倒,南方不是倒鼓场,火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西方;倒鼓莫往西方倒,西方不是倒鼓场,金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北方;倒鼓莫往北方倒,北方不是倒鼓场,水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中央;倒鼓莫往中央倒,中央不是倒鼓场,土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扬州;倒鼓就往扬州倒,扬州才是倒鼓场磨,扬州地方多热闹,日里杀猪夜杀羊,日里杀猪千百口,夜里杀羊无数双,猪毛堆成如山岭,羊毛塞断九条江,磨利刀仔杀了鼓,你归阴去我归阳……”

四、慈孝文化资料200个字?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五、殡葬礼仪文化包括哪些?

殡仪礼仪有很多,其主要包括下面这十个方面:

1.停尸仪式

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报丧仪式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

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做‘七’仪式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

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入敛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出丧择日仪式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10.下葬仪式

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六、中国绿色殡葬发展趋势?

中国绿色殡葬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像花葬树葬,既节约土地有绿色环保,值得提倡

七、中国有哪些传统的殡葬习俗?

1.土葬

对中国来说,土葬是最古老的,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丧葬方式。在十大殡葬模式中,它也是该地区分布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民族,也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

2.火葬

在古代都信奉落叶归根,并强调遗迹的完整性。因此,火葬被认为是异端,甚至是违背孝道道德的坏习惯。然而,直到宋朝、辽朝、晋朝、元朝,它才逐渐普及。

3.海葬

它是将灰烬撒入大海,这被认为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这样的葬礼将有利于土地的保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风俗习惯的变化。

4.风葬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露天葬,包括悬崖上的冻结和膨胀等,一般分布在东亚国家地区、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很早时期。但在中国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并不流行。这样,死者的尸体就被裸露在树木和荒野之下,还有人则把尸体放在棺材里,然后放在茅草和木板做的棺材棚子里。

5.天葬

这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丧葬方式。这意味着当一个人死后,他或她会把尸体带到指定的地方,让鸟类和其他动物吃掉,以为它会把死者的灵魂带到天堂。

6.塔葬

战争是中国藏族的丧葬习俗之一,被认为是最高尚以及最高的待遇,甚至是丧葬的最高标准。因此,埋葬被称为灵魂塔。一般来说,活佛升天或圆寂后,葬礼就会以这种方式进行。

7.树葬

在中国古代,只有东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才普遍采用这种丧葬方式。然而,在现代,树葬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就是把死者亲属的骨灰撒在树下。

8.悬棺葬

人死后,木棺被挂在插入悬崖表面的木桩上,或放置在悬崖洞、悬崖裂缝中,或部分悬吊在悬崖表面。往往险峻险峻,无法攀登。其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受欢迎,悬置的越高,就代表越尊重死者。

9.洞葬

当一个人死了,几十个人把棺材搬来搬去,把沉甸甸的棺材搬到山上的死人洞里,然后一起转身离开。谁都不能再一次回首逝者,而且谁也不能再走进安息之所。

八、中国农村有哪些殡葬习俗

不贴小说。

我讲讲,我们这边的丧葬习俗和忌讳吧。

1、人回光返照的时候,快死了,要换床;平时睡的好床,可以传给后代的,不能再躺了,避免活人睡了沾染尸气,影响子孙寿命。

2、换了床,床要摆在厅堂。床,不能南北摆,要东西摆,头朝西,脚朝东。西面乃死气,东面乃生气,快死的人头朝东,脖子里容易留气,怕死不咽气,诈尸。(另说是担心死不瞑目,变鬼找子孙麻烦。)

3、咽气之后,家中男子外出报丧,通知亲友奔丧。女眷要给亡者更衣,洗尸,塞九窍。

亡者死时的衣服不能要,脱掉。脱完,给亡者擦洗身体,洗净之后,用特殊的药丸、药塞,堵塞九窍,即双眼、耳洞,鼻孔,下阴及肛门。因为要给亡者“做七”,总需七七四十九天,不塞九窍,尸体容易腐烂发臭。

塞完九窍,穿寿衣。寿衣有讲究,要冬、春、夏三领(寿衣可以说X套,可以说X领,不能说X件,忌讳)。分冬外,春内,夏贴身穿戴。

为什么寿衣要穿三套,不穿春夏秋冬四套呢?有两个说法,一说,春季和秋季衣服温度一样,这两季一套衣服足够了;另一说,穿寿衣,要单,不要双,古代皇帝死了,九五至尊,也只能准备九套,不能十套。双数是给活人准备的。

另外,还得戴寿冠(随便什么帽子),穿寿袜和寿鞋。

完事了,整理整理遗容,重新抬到咽气的床上去。再把床头的位置调换一下,床头朝南,床尾朝北。清除家里所有狗猫老鼠,脚上栓绊脚绳,也叫绊尸绳,预备起尸,以防万一,还得放一长明灯,给亡灵引路。最后,盖上白布面,一边做头七,一边等待棺材和丧葬用具。

4、做七,很复杂。除了哭,最出彩的是招魂和验回魂。

招魂即喊魂、引魂。“五七”或“七七”(各地习俗不一样。)亡者魂魄最后一次返家,儿子要爬屋顶,呼唤亡者,叫喊魂;还有的在门口插引魂幡,挑引魂灯。给亡者引路。

什么时候喊魂,引魂停止呢?不信灵魂的人,意思三声完了。信灵魂的,就要验回魂。可以用吸灵牌的巫术。拿张黄表纸,找几个最亲近死者的亲人排成队,依次拎着黄表纸靠近亡者灵位,只要黄表纸凌空吸附在灵牌上,那就说明亡者归来了。每人只能试一次,一个不行换下一个。

还可以用照回魂的法术,灵堂所有门窗大开,准备若干只白瓷碗,瓷碗里面装满清水,每个窗台放一只,门框上也放。然后,外面喊魂开始,屋里的人排成队,一个个的沿着墙壁走,走到一个窗户跟前看一眼碗里,走到一个窗户跟前看一眼碗里。直到一个人从碗里的清水中见到亡灵的影子,即可停止。说明亡者已经回家。

接下来,问阴阳的问阴阳,劝酒菜的劝酒菜,毕竟这是亡灵最后一次在家了,往后很大可能不再见面了。

不过,有几点要时刻注意。第一,验回魂的时候,小孩子不能再厅堂,要跑去别的地方睡觉,亡灵冲撞了小孩子,孩子会生病的。第二,验回魂的法子极其邪门,轻易不要使用,万一出现岔子,很可能会招来邪物,那个时候不单亡灵会遇害,全家都要跟着遭殃。

5、男人们报丧,儿子出门,头上要戴白布帽,手上要捧哭丧棒。哭丧棒,原先是竹仗,亲人死了,悲伤过度,拄着报丧用的。后来,采用柳棍,说是柳谐音“留”,挽留亲人之意,长度变短了,上面还得缠白纸。

还有一说是“前人插柳,后人成荫”,填完土,哭丧棒的柳棍,是要插在坟头上的(看过坟头长柳树没有?有些是哭丧棒长到)。希望后人可以享受到死者的余荫,获得庇护。不是常常说“祖上余荫”嘛,有点这方面的意思。

6、入殓,装棺材;棺材到了,一切用具齐全了,开始入殓。准备七枚铜钱(现在用硬币了),摆成北斗七星,朝,尸体嘴巴里塞一大钞(古代是夜明珠或者宝石翡翠啥的),买路钱,然后铺垫褥,放垫枕,安放尸体,盖上包被(包被要绸面,忌大红)。最后蒙上蒙脸纸。

7、移灵。做完“七”,打好了墓穴,开始安葬。

移灵那天,也就是丧葬的最高潮。亲友都过来吊丧,祭奠,该送花圈的送花圈,该送纸的送纸,个人忙活个人的。自家女眷除了迎接吊丧的亲朋好友,大半时间要呆在丧棚“跪草”。棺材摆中央,两旁铺草,女眷跪在两边哭。男性子孙辈不用跪草,要跪芦苇席,边上主事人要你跪拜,你就跪拜,一般三次。不能扶棺,眼泪不能滴在棺材上,忌讳,一旦死者感应亲人悲痛,不忍离去,对家人有害。

8、出殡。找人抬棺,抬棺人要身体好,吃饱。抬棺怕两件事儿,一是塌棺,抬着抬着,抬棺人出事了。压吐血,昏厥,并不少见,对抬棺人极其不利,有不少因此而死的。二是棺材落地,丧葬习俗规定,棺材落哪儿,就得埋哪儿,要是落马路上非常难办。

9、到了墓穴旁,由族里长辈,抓一只公鸡,把公鸡脖子割开,沿着墓穴沿撒鸡血,驱邪。亡人新死,墓穴如果有妖祟,亡灵容易受害。现在不撒鸡血了,直接抓只公鸡,跳进墓穴乱甩。撒完鸡血,开始放棺,填图土。填图的时候,亲人该哭的可以放声哭。

埋好,开始“起坟”,堆一个土堆。《礼记》有言:土之高者谓之坟。起个土堆,作标识,也象征亡者地位。

还有,新坟不加“坟帽子”,那是嫡系子孙添坟的时候给亡者填的。

10、起好坟墓,要烧桥了,带来的花圈,纸人纸马,纸电视啥的,放坟头上烧,要烧干净,不能剩一星半点烧不净的残片,不然,东西跑那边是缺损的,不好用。烧完插哭丧棍。所有人止哭,绕着坟堆走三圈。走完,嫡系子孙背过身,脱鞋,朝前跑,往家里面跑,无论发生什么不回头,不停步,石头硌脚,荆棘扎脚都不能停。回头就会失魄,三魂七魄掉一个,这样的孩子以后就不聪明了或是身体不好了。


(声明:以上纯属民间丧葬习俗,灵异部分不足取信,相信科学,远离迷信,不要举报。)

九、中国有哪些殡葬专科学院?

1、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2、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3、重庆社会工作学院。

4、这三所学校都是大专形式的,只能通过高考的形式才能进去,其余如北京、山东地区有也类似的专业,但相对来说没有这三所学校的好。

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仅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以及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共五所高校设有殡葬专业。这五所高校全是高职院校,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基本情况。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1.8万余人。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14年位居湖南省高职第一,多省份超过本科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同类院校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办社会工作、社区管理、家政、养老、殡仪等专业,涵盖“生老病养葬”全生命周期,是全国民政民生领域学历教育开办最早、规模最大、专业最全的高职院校。

专业总计44个,涉及公共管理与服务、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等10个专业大类。建有6个专业群,其中有老年服务与管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2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另外4个为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形成了以民政民生类专业为特色,现代服务业和智能制造业专业为支撑的综合性院校专业架构。

2.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

学院立足民政、面向社会,设有护理(全科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民政管理(彩票营销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救助社工、社区社工)、人力资源管理、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学前教育(普通幼儿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照护)、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园林技术、假肢与矫形器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18个涵盖民政各个领域、社会亟需的特色专业及专业方向,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达98%以上,一次就业率达96%以上,推荐专升本比率达15%以上、录取率达7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3.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政与社会治理学院、商学院、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财经学院、智慧康养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45个,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16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84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267人,博士、硕士592人,聘请500余名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拥有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个、重庆市市级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1个、重庆市名师工作室2个、重庆市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等。

4.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学校地处武汉中心城区,校园毗邻“武汉•中国光谷”,坐拥伏虎山,俯瞰南湖,树木葱郁,建筑格局错落有致,被评为“园林式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近20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25%,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3%,“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6%;拥有3名楚天技能名师和一批来自其他高校或行业的客座教授和企业的技术技能专家。

学校主要教育形式为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以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现设四个二级学院,开办专业19个,面向全国15个省份招生,在校学生近4000人。学校校企合作广,建有央财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及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百余家。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依法颁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5.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学校设有轨道交通学院、健康养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城市建设学院、财务金融学院、商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思政教学研究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2个教学部。目前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前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等42个招生专业,涵盖工、商、文、教、艺、医等12个学科门类。

学校紧贴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美好生活需求,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400余个,与江苏淮安现代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德邦物流公司、九久夕阳红老年城等几十家企业深度合作。近三年,学校共获得10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0余个职业技能大赛奖项,连续三年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组金奖和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学校地处武汉中心城区,校园毗邻“

十、中国隧道文化?

11月18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新发展活力”2020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企业文化管理年会上,中铁隧道局集团获评“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典范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微信公众号获评“ 第七届最美企业之声· 最美传播之声金奖”,于保林、曹彬、罗琼等五人分别荣获 年度党建文化先进模范。

表彰文件

奖牌与证书

最美传播之声金奖

接下来,将在现有 微信、 微博的基础上,逐步探索 抖音、 视频号等短视频生态,并与行业内的顶流帐号合作,致力于 打造5G时代下的新媒体矩阵。

先进模范

来自中央党校、中科院、人民日报社、中宣部党建网、光明都市传媒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四五规划导向与经济政策变局分析”“党建与企业文化共建”等主题作了精彩报告。大会发布了2020年度党建与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系列成果。

大会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新发展活力——高端论坛”“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第七届最美企业之声展演”“党建铸魂、文化驱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发布”三个篇章。

荣誉背后

是中铁隧道局孜孜不倦的文化追求

2019年10月, 中铁隧道局第五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文化领先”的总要求,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承载这一使命的 传媒分公司应势而生。

传媒分公司立足以传播“隧文化”为己任,以发扬“隧品牌”为目标,推动“隧道”与“传媒”创意融合,不忘使命、砥砺前行,经过近一年地淬炼和试运营,于2020年7月正式实体运营。

近年来,传媒分公司拍摄制作了22部宣传视频,几乎每一部都成为爆款,推动了隧文化在中国中铁百花齐放的品牌舞台上占据亮眼一席。

未来,传媒分公司将始终以 有深度的文创产品、 有温度的影视作品、 有情怀的宣传画册、 有品位的文化建设,担当起中铁隧道局“ 文化领先”的宏伟蓝图,诠释新时代的隧品牌。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