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正文

到什么时代殡葬文化与形式逐渐丰富起来殡葬习俗已极为多样化

2023-01-16 21:29:4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到什么时代殡葬文化与形式逐渐丰富起来殡葬习俗已极为多样化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殡葬文化与形式逐渐丰富起来,殡葬的习俗也变得多样化。

二、丧葬习俗和仪式在太平天国中有什么样的演化?

太平天国,人死不用哭,丧葬习俗也变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见证者,一个英国人,在他的《太平天国革命亲身经历》中说:“严禁一切佛教葬礼和一般中国祭祀习俗。他们建立了一个基督教的葬礼仪式,主持仪式的牧师在棺材旁祈祷。”

丧葬习俗在太平天国之前十分繁琐,而且必须给每一个死者保存完好,但是太平天国之后,流行火化了,而且流程变得简单。

在太平天国中,很多传统的习俗,逐渐消失,简化,发展成了现在的样子,没有以前的复杂。

太平天国运动是公元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金田村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也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太平天国运动浮雕

这场历时长久,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有一个明显区别于中国历代其他农民起义的特点,那就是:结合本土传统信仰,又吸收了一些西洋舶来品---基督教文化元素(尽管教主洪秀全本人予以坚决否认,并声称上帝是中国自古有之的人物)。

因此,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所呈现来的这种中西合璧、不土不洋的特殊文化现象(也有人对此深恶痛绝,称其为“文化怪胎”)确为中国历史中之独有。现在看起来,颇具趣味,发人深思。

这次就是给大家介绍种种太平天国怪相中最特殊的一个:丧葬文化。

中国人自古敬畏鬼神,尊重祖先。中国的丧葬文化体现的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也是两者之间存在的精神纽带与维系。

数千年以来,中国先民在“灵魂不灭”的信仰支配下,逐渐形成了“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陵必巨”的厚葬思想。生者往往悲痛欲绝、痛哭流涕、难分难舍、心如刀割以次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思念之情。甚至还发展出了独特的“哭丧”模式。

然而在太平天国,死亡被称为“升天”(当为“天兄”耶稣受难升天之借指)。

耶稣升天图

在“教主”天王洪秀全所作“钦定”《天条书》中明确规定:

“升天是头等好事,宜欢不宜哭。”

因为在他们看来,人死后能够魂归天国,永享天福,乃是极好的事,有喜事自然无须悲伤哭泣。

另外根据曾潜伏天京的清军间谍张德坚所编纂的情报类资料---《贼情汇纂》中亦有记载:“凡军中兵士打仗升天,此是好事,不准哭泣,缘是人有志顶天,已随天父到大天堂享万年之福,何用哭也?”

在太平天国不光人死不用哭,丧葬习俗也为之一变。太平天国运动亲历者,英国人呤o在他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说:

“一切佛教的丧礼和一般中国人的祭祀习俗全都被严加禁止。他们建立了基督教的殡葬仪式,由主持仪式的教士在柩旁祈祷。”

1866年由伦敦“Day & Son” 出版公司发行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这里需要反复再三强调的是“拜上帝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基督教”。从呤o的描述中我们只能推测:太平天国在推翻中国传统丧葬仪式的同时,所建立起来的应是借用模仿(而非照搬)基督教“终傅礼”的一套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丧葬文化。

(终傅礼是在基督教徒病情危重或临终时,由神职人员为其敷擦圣油,以“赦免”其一生罪过,帮助敷者减轻痛苦或是让他安心地去见上帝的仪式。)

图中着黄衣的神职人员正在为病患敷擦圣油,其家人环绕四周

在太平天国办丧事,无须出殡、大殓,只须祭告上帝。并且还有统一格式模板的祭告奏章,其具体内容如下:

“小子XXX、小女XXX跪在地下,祈祷天父皇上帝。今有小灵魂XXX在X月X日X时升天,今虔具牲馔茶饭,敬奉天父皇上帝,恳求天父皇上帝开恩,准小灵魂XXX得上天堂,得享天父皇上帝大福。又恳求天父皇上帝看顾扶持小子XXX、小女XXX家中大小个个安康,百无禁忌,怪魔遁藏,万事胜意,大吉大昌,托救世主天兄耶稣赎罪功能,转求天父皇上帝在天圣旨成行,在地如在天焉。俯准所求,心诚所愿!”

待到下柩时,还要大唱:

“奉上主皇上帝命,奉救世主耶稣命,奉天主大道君王(洪秀全)命,百无禁忌,怪魔遁藏,万事胜意,大吉大昌。”

祭告奏章中的“心诚所愿”是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经文及宗教仪式中常用的结束语,而祭上帝又如同中国传统的祭祖,凉菜果盘茶水一类的贡品还在摆设。可见太平天国的文化确实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另外从祭告文的后半段内容可以看到,“小子”和“小女”应为夫妻关系,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个误区:太平军自定都南京以后,因舆论反应较大。天国高层很快就下令废除了“男有男营、女有女营”的规定,放开了男女嫁娶。因此,在太平天国并不是只有王爷才可以娶妻生子。老百姓不光也可以,甚至还有婚介所,真正做到了政府发媳妇儿。)

三、中国传统丧葬风俗及入殓仪式,流程是什么样的?

中国传统丧葬风俗及入殓仪式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中国是一个很注重丧葬文化的国家。从古到今,丧葬事宜一直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因为中国人对生与死是很敬畏的,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是无神主义者,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相信有来生的。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非常的注重丧葬事宜,并且已经当成一种文化流传至今,也因为人们的注重,所以很好的被传承了下来,并且因为古代交通和信息传达不便,导致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丧葬风俗。

以安徽地方丧葬风俗为例,人在死亡后的第一步,作为死者的家属,他会在死者的床前放一个可以,用来烧纸钱的铁盆,在铁盆里烧几张纸钱,然后在死者的两只手上各塞一张纸钞,并且用黄表纸将死者的脸部盖起来,这点应该是为了防止,前来吊唁的大人带来的小孩子会被吓到。

接下来就是让当地专门从事丧葬事宜的人,算好一个合适的时间,这个时间包括什么时候才进棺材,什么时候诵经,什么时候火化等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都要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和去世的时间准确的算好,然后精准的按照时间点来完成相应的事宜。

这里要数诵经的事宜最为繁杂,在传统的死者往生经中,作为家属,要选择诵经几遍,这应该是在后来的丧葬事宜文化发展中,变相发展的一个环节,因为诵几遍经是跟给多少钱相联系的,一遍经多少钱都有明码标价,如果死者的子女多,那么为了面子多诵几遍也可以,如果死者的子女少那么诵一遍也有。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虽然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因为都是代代相传,口口相传,所以不免有变相的环节。

传统丧葬风俗是死者要放置长子家中一天,亲朋好友会来穿孝服和丧服来追悼,第二天就是入土仪式,入土前可能要火化以后才能进行。

入殓的时候和死者相克的人是不能看的,而且入殓的时候子女不能哭要默哀,需要过去以后才能哭 ,入殓过后才能有吊唁的可以来。

在中国,人死之后,会停灵一天,至亲之人会哭丧。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