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风俗文化?
一、客家人的风俗文化?
客家人祖先源自中原,在广东方言和客系语中,发音为“哈嘎”,意思是客人,即从外地来的人。在广东,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和兴梅地区,在宋末以前,宁化是客家人南迁的集散中心,客家人以此为轴心,向中国南方逐渐扩展并形成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系。
由于客家人来岭南时间较长,受土著风俗影响较深,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同时也形成了客家菜系独有的风味。
客家人劳动量很大,口味浓重,喜好咸食
,其食材主料的特点是肉类多而水产少,口味突出咸、肥、香
,讲求酥软香浓,造型古朴,以砂锅菜见长,其代表性的风味佳肴有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等
,这些菜肴既保留了古代中原的烹调法,又带有岭南地区的地方特色。盐焗鸡
是客家地区传统名菜。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捆,放入盐包中,以便储存、携带。到搬迁地后,这些储存、携带的原料可以缓解当地原料的匮乏,又可滋补身体。相传
梅州长乐有一商人游走于岭南各地经营日杂生意,由于其人缘好,在他回乡时,当地朋友送给了他一只肥鸡,此鸡为当地特产,名曰“三黄嫩鸡”。由于路途奔波,活鸡不易携带,商人决定露宿一晚。在饥肠辘辘之中,商人想到了这只鸡,便拿出来与随从烤着吃,没想到被盐焖封后的鸡肉一经烧烤,味道不同寻常。长乐商人心细,留了几块带回给妻儿品尝,恰巧他的妻子是个厨娘,按照盐焗的方法造出了风味独特的盐焗鸡。盐焗鸡一定要
选10个月大的鸡
作主料,盐焗之前必须先腌鸡,在洗净光鸡去除内脏吊干水分后,要用精盐涂擦内膛,并放入姜片、葱条、八角、米酒,外表涂抹生抽上色,包裹鸡的砂纸最好涂上猪油,为的是让鸡在焗的过程中增香。把粗海盐猛火加热至滚烫,扒开盐的中间,把包裹好的鸡放入,用热盐加盖,加上锅盖,离开火焖焗,要够盐把鸡全覆盖
,要够时间,起码焗半小时以上。经此制作,味道入了骨头,并有一种独特的香味
。梅菜扣肉是广东客家地区惠州的传统名菜,与盐焗鸡、酿豆腐同称为惠州三件宝
。北宋年间,苏东坡
居广东惠州,派出两名大厨远道赴杭州西湖学习杭帮菜,并把杭州的扣肉作为学习重点。惠阳地区的梅菜最负盛名,赴杭学艺归来的师傅在苏东坡的指导下,制作出梅菜扣肉。传统的梅菜扣肉用的梅菜是选用惠州横沥土桥的梅菜心
,这种梅菜有干、韧、香三种特点。在扣的过程中,梅菜心是铺放在五花肉的上方,而今天梅菜的质地下降,叶比心多,但制作工艺基本没变,那就是把烧好的五花肉拿出来,肉皮朝下整齐地码在碗里,倒入原汤,上笼蒸透,走菜时滤出原汤,把肉反转扣在盘中,原汤回锅勾芡调稠,最后将汤汁淋上。这时的梅菜扣肉,
色泽金黄,清甜爽口,肉肥而不腻
,菜软而含油,五花肉里渗入梅菜的清香,而梅菜又得肉香,十分诱人。客家酿豆腐是岭南饮食文化融会中原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
。大年三十,北方各方各户都要包饺子,被称为过年的“国食”。原籍中原的客家人南徙以后这一习惯自然不能改变,但因为岭南土地不宜种植小麦,主食是稻米,缺少面粉,北方的面粉也难以运至岭南,要保持这一习俗就很困难。不要说平常了,就是过年处于深山腹地的客家人,要吃一顿饺子也非易事。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妙法,他们因地制宜,以豆腐做面皮,把豆腐切成长方形对角形两块,用筷子在豆腐中间挖个小洞,再把肉馅嵌入洞中,
做成“酿豆腐”,然后再蒸熟,用这种吃法代替吃饺子
。正宗的客家酿豆腐用的是盐卤豆腐,古老年代的豆腐,不但可以吃到豆蛋白的香,酿料中的味道也能渗入到豆腐里边
,就是因为用盐卤。20世纪40年代以后,豆腐的凝结基本抛弃盐卤而改成石膏粉凝结,石膏粉会使豆腐稍为软滑,但其他佐料的鲜味很难渗入,当年江太史的“太史豆腐”能够成为名菜,是把豆腐去皮,用盐水浸过,然后加入浓火腿汤慢慢煨煮,入口味鲜而嫩滑。客家地区的龙川县的传统做法与江太史十分相似,他们把豆腐酿好以后,盛在有蔬菜垫底的瓦罐里,加入以数只鸡熬成的鸡汤,据说起码要七八只鸡,然后盖上盖慢熬,待鸡汤融入豆腐才揭盖上台。
现在
正宗的酿豆腐仍然是盐卤豆腐
,虽然口感稍比石膏豆腐粗,但豆香味十足,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熟后,豆香鸡香浑然一体,外层坚实金黄,内里嫩如凝脂,开盖后香气四溢,入口满齿留香
。二、南京殡葬风俗?
停尸三天并火化 ,再过三天复山
三、川滇地区文化风俗?
1、火把节
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2、大理三月街
“月街”,即大理三月街,又名“观音市,也叫大理三月会,今天又叫三月街民族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三月街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盛会,它既是云南西部最为古老而繁荣的贸易集市,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间文艺体育大交流的盛大节日。
3、牟定三月会
是当地彝族的歌舞盛会。参加的人数10多万人。除本州各县都有人来参加外,州外、省外都有人来参加。三天三夜的歌舞盛会,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物资交流盛会。
4、泼水节
泼水节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白族剑川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 7 月 27 日至 29 日举行,会期 3 天。每逢此时,剑川及邻近的大理、洱源、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男女及歌手数万人云集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金顶寺的满山遍野里,甚至在肃穆的神像面前,弹唱白族情歌。
四、黔江地区的风俗文化?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达14个。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各民族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文明史。
走进土家苗寨,翠竹岭下,古树丛中,可见座座寨子,依山傍水,清幽神秘。进得吊脚楼,主人热情好客,礼节周到,让人有一种入归之感。倘若遇上“哭嫁”、“跳丧”尽可领略土家族、苗族的婚恋情、生死观。
土家族的“赶年”、“四月八”和苗族的“赶秋”等节日,更是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颇具古风。
五、关于梅州客家文化风俗的建议?
梅州客家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传统。在传承和弘扬梅州客家文化风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客家文化节、客家美食文化展示、客家民俗展示等活动,增强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建设客家文化主题馆、开展客家文化线上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梅州客家文化,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这些举措,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梅州客家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如何发展殡葬文化,发展殡葬文化意义?
殡葬文化应该从关怀生命开始,人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死亡是必经之路,殡葬是生命的最后历程,以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自然。殡葬文化随不同民族各有差异,都应以亡者安乐,生者安心去做。
认识殡葬文化,也就认识生命本质,正面对待世间生死无常变化。
七、山东海阳殡葬风俗?
旧时人死后,穿寿衣停灵正堂,于大门口烧纸轿、纸马,长子率死者嫡系晚辈,在堂门口“闯地门”。
入殓时,亲人环寿材肃立,子女为遗体拂面,装殓盖棺并设灵堂。
停灵时间,贫者1-3天,富者7-49天。丧期,死者亲人穿白衣,一日三次赴土地庙烧香纸送浆水,哭号拜祭;次日子夜,在旧居为死者招魂,至土地庙焚化纸钱、纸牛、纸人等,称为送盘缠。
殡葬前,聘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坟地。
富贵人家提前开圹,筑砖槽,修发悬坟。
出殡之日,礼宾赞礼、僧道念经、吹手作乐、仪仗铭旌前导,丧舆徐徐而行,眷属披麻戴孝,曳柳杖随后哭灵。
亲友设供于途中,行三拜九叩礼,谓之“路祭”。
贫者或薄棺或席卷,掩埋于土坑之中。 葬后三日,眷属绕新坟撒五谷“圆坟”。每七天到墓前哭拜一次,谓之“烧七”,七七方止。百日及一、二、三周年,均去坟地祭祀。 建国后,对丧礼实行改革。1977年3月,县内开始实行火化,废除木棺土葬,丧礼从简。机关、学校、部队、工厂通行的仪式是:向遗体告别、火化、开追悼会。农村程式不一,有的人死后,丧主乘车护遗体赴火化场火化,捧骨灰盒回村,直接送坟地安葬;也有的放置家中,至第三日埋入坟地。披黑纱、献花圈、开追悼会的新风气逐渐兴起。
八、客家人风俗?
客家人的风俗有:
1、客家服饰。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服饰上图案朴实精美而又寓意深刻,这也是南迁客家人与原住少数民族交流融合的结果。在客家地区客家女孩都戴着一种独特而又别致的凉帽,而客家蓝衫则有别于客家女服饰,为男士服饰。
2、客家饮食。客家菜以东江菜为代表。客家人的饮和食,与其他民系地区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由于该民系发展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等,其饮食文化也别具特色,口感偏重肥、咸、熟。
3、民间节俗。客家是汉族的一支,故其传统节日与汉族相同,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节、社日、中元节、中秋节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九、深圳客家风俗?
深圳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有着与内陆客家诸多不同的特点,深圳客家被誉为“滨海客家”。《宝安县志·方言》载“客家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县户籍人口56%,粤方言44%”深圳客家人多聚居于山地丘陵,秉承中原汉族诗礼传家文化优势,艰苦创业有成之后,大多建有独特的客家围屋,聚族而居,以耕读持家,有极强的封建宗族观念和家族凝聚力。
深圳客家风俗,拙朴中不乏浓郁生活情趣;遵古风又颇含海洋文化开放气质;严谨的祭祖祀岁与热烈的舞狮、舞麒麟、舞龙相映成趣;即编即唱的客家山歌,风情万种;客家狗肉、酿豆腐、糯米酒等客家饮食,就地取材,乡土特色浓郁。比如,请姐丈、请新人,祭先祖,吃清明,打斗伍,过冬年,迎新春,闹元宵,扬花灯,抬菩萨,保禾苗,食新禾等等。
十、广州客家婚礼风俗?
1、广东客家人结婚风俗—议婚
按客家人结婚风俗,女子十多岁的时候家人就会选择一个时间做些东西然后分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来示意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到了可以配婚的年龄。而有的男子要是得知了可以托媒人来向女子方提亲。然后根据两个人的生辰八字来进行推算,看似否合适或门当户对。如果算出来是相生而不是相克,则是天作之合,就可以委托媒人前往女家进行议聘和订婚。
2、广东客家人结婚风俗—订婚
过去的人把订婚叫做定亲,订婚是男方家择日请媒人带上鸡鸭鱼肉、喜炮花烛、首饰、衣服及聘金等送到女方家。在和双方父母商量从而选择娶亲日子。选好及确定了婚期后,男方提前数月或半年用红贴写好送至女家。此后,男方加紧布置新房、准备礼品、筹备婚宴及婚礼事宜备等来准备迎娶,而女方家则也抓紧为女儿准备嫁妆,为女儿出嫁做好准备。
3、广东客家人结婚风俗—迎亲、拜堂
迎娶当天也就是接亲,男女双方的家里都要布置好为了两个新人婚礼。而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再将嫁妆送到男方家。嫁妆主要有四季的衣服、箱子之类等。还要注意的是接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去,而双数回。新娘迎回男方家后,在布置好的大厅有父母、有长辈、还有红烛高香,伴随着喜炮举行两人的拜堂仪式。一是拜天地、二是拜高堂、三是夫妻交拜。接着再由新娘为男方的父母奉茶,新娘作揖,受礼者要给新娘拜见的红包,以表诚意及接受之意。
4、广东客家人结婚风俗—合卺、闹洞房
拜完堂及奉完茶后,接下来就是两位新人喝合卺酒即交杯酒,意思是新人以后婚姻生活和和满满的,幸福。紧接着就是闹洞房了,也是客家人结婚风俗最重要的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