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五七如何过?
人死后五七如何过?
按照传统,人死了之后的纪念仪式是很有讲究的。刚死的时候叫做七(也可以称为头七)就是从刚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断七。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渐渐的拉长距离,再大的哀伤也该渐渐的淡了。 这些之中,五七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说死了的人会在这一天回家,最后看看他的家人,然后去投胎,或是去阴司居住。我国民间一直有烧五七,七七的习俗,据说人死了以后,灵魂眷顾家人子女,不忍离去,要过了五七35天,有的地方是七七49天才肯离开去天堂,因此五七成了我国丧葬文化的重要环节而倍加重视。这一习俗源远流长,明人张宣在《疑曜·七七》中指出:里俗死人,每遇七日,辄设祭。 五七仪式需要什么呢?我们把要准备的东西分为三大类,比如可以烧一些纸钱,一般是将白纸或浅黄色火纸剪成铜钱的形状,焚化给死者,只要是冥币就行。还有给死者上香,表达对死者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同时感悟人生其实就是去染成净与奉献的真谛。另外准备些祭品火化给死者。这些祭献给神灵、死者的供品,是让他们享受供奉,保佑全家平安,消灾祈福,隐含着人们的诚孝之心。把酒醴、牛羊、植物等祭品奉献给上帝、先祖和去世的人,期盼着他们降下福禄,安享吉详。
殡葬什么意思
殡葬是人类自然的淘汰,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
殡葬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沉淀下来的,集中了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生存的价值、人性亲情等有关于人类本源性问题思考得出的结论。
在一百多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生活活动的扩大,原始人群逐渐被一种固定的生活集体所代替,出现了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在公社内部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没有贫富不均,每个成员地位是平等的。
文化发展
在丧葬问题上极为简单,如一个成员去世后,后人不忍见死者遗体腐坏,用柴草盖上,埋在野外,既不挖坟墓,也没有礼仪,而随着社会进步人们采用了土葬。中国原始社会时期,逐渐产生了宗教迷信灵魂不死的观念,过去没有亲人死后埋葬的习惯,自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以后,就有了埋葬亲人的习俗。
中国殡葬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的遗骸周围,撒有含赤铁矿的红色粉末,并有钻孔的兽齿、石珠、骨坠等装饰品随葬。这几乎是最早最原始的土葬。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阶级,殡葬文化也处处体现的阶级的“三六九等”,在墓地、葬具和随葬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