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正文

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2023-01-12 05:27:0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小满节气的特点是气降雨多、雨量大,而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节气气温开始升高,而且日照时间最长。小满节气风俗有祭车神、祭蚕神、绕三灵、收种和抢水。

小满是我们的24节气之一,但是大家对它的熟悉程度却不如冬夏至、春秋分,可是小满也是有特点和习俗的呢,小满节气的特点是气降雨多、雨量大,而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节气气温开始升高,而且日照时间最长。小满节气风俗有祭车神、祭蚕神、绕三灵、收种和抢水。

小满节气风俗

1、祭车神

小满节时值初夏,也是农家最繁忙的季节。而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所以在很多地方有祭车神的民俗活动。

2、祭蚕神

相传小满是蚕神的诞辰,而在农耕时期,人们把蚕视做天物。为祈求天物的宽恕和有个 的好收成,于每年的四月放蚕时,举行祈蚕节。

3、绕三灵

“绕三灵”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小满节气前后,被称白族人民的狂欢节。

4、忙收种

黄河流域各省份,农历四月刚刚忙着收麦打场。珠江流域播种秋稻,东北则正是棉花、 以及大豆下种的时期,高粱刚刚长出,又必须锄去杂草,剪除劣苗,小满节气正是农忙之时。

5、抢水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水,南北方都一样。除非是天然条件所限没有灌溉的条件,农人不得 只能靠天吃饭。而只要江河、湖泊的地方,可以灌溉,农人是一定会充分利用水源,为农作 生长创造条件。夏季气温升高、日晒时间长,水分消耗大,又是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 所以灌溉的重要性也就显着超过其他季节。

二、东北家乡风俗

节日:和全国都一样,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串门什么的。晚上守岁之后还要吃一次饺子。

饮食:特色————当当当当~~~~酸菜。这个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就是在入冬的时候买许多白菜(也有大头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赶紧,放进缸里,撒上盐,密封。一直到一个月左右。东北人爱吃炖菜。因为天气冷。还有人参,鹿茸。这是特色嘛~东北菜量大,味道重。还有蘑菇,野菜。东北人喜欢吃面条,生蔬菜蘸大酱。最喜欢饺子。各种馅的。还有杀猪菜。比如血肠。杀猪菜都要用刚刚杀死的猪做。

生活:用芴噜草做铺盖。既暖和,又可以用来防潮。在晚饭后,老年人喜欢聚集在一起,扭秧歌。还看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东北人性格豪爽,重感情。长春还被评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让我再想想还有什么……其实我就是长春人……

三、东北民间手工艺及风俗有哪些?

木版年画

扑灰画

纸马

铁画

烙烫画 彩蛋画

羽毛画

麦秸画

炕围画

民间艺人画

寺观壁画

内画

彩绘

漆绘

泥塑

面塑

糖塑

吹糖人

糖画

蜡塑

雕塑

瓯塑

灰塑

石雕

木雕

砖雕

竹雕

贝雕

骨雕

角雕

牙雕

蛋雕

根雕

果皮雕

果核雕

煤精雕

瓷刻

软木画

微雕

木偶

皮影

陶器

瓷器

漆器

料器

玉器

景泰蓝

琉璃

金属工艺

榫槽

画像石民画像砖

蜡染

扎染

夹染

蓝印花布

刺绣

织锦

编织编结

布艺

纸艺

剪纸

风筝

灯彩

扇子

脸谱

面具

饰物

玩具

东北民间有一种奇特的习俗,俗名“抽地锅”,就是大家凑在地上的一个“土坑”旁去“抽烟”。那往往是一些打鱼的、种地的、赶车跑外的老板子们,有些时候跑劳累了,于是就说:“咱们抽地锅吧。”抽地锅,先要搭地锅。先找一块较为平坦的草地(或田间地头,或河边江沿),用锹或腰刀把地土挖成一块块的,然后起出来,堆成一个“锅”样。大约就有饭碗那么大,中间要留出鸡蛋大的一个坑,这称为“地锅”。然后将烟末儿堆放在“地锅”里面点燃。抽时,就不能用烟袋了。抽这种“地锅”要选苇秆来当吸管。

由于苇秆有“节”,要选那种节较长的直溜的芦苇来用。折苇秆时要注意,不能在苇子节处齐刷刷地折下,这样反使苇秆的“节”隔住了走气。要从“节”的里边一点折下去,使上下两头都通风走气才行。备好苇秆,几个人抽,就发给几个人。每人一根,趴在地上的“地锅”周围,把苇秆递到地锅的燃烟末儿上,便可以吸了。

抽地锅是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和民间行帮习俗。据查干淖尔打鱼的老鱼把头石宝柱说,从前的人都自己带着烟袋和烟口袋,但有时还是抽地锅,这因为抽地锅往往是大家凑在一块,能“聚”在一起,互相连抽带烤,有生气有人气。而且,抽地锅时大家“靠”得近,有什么悄悄话,都能交流。还有,就是这种抽地锅法可以让平时不抽烟的人也加入进来。因此抽地锅是一种“聚人”法。

长久以来,抽地锅一直流行在东北民间的一些行帮之中,成为聚伙、交友的重要行为和过程。如胡子,土匪,打鱼的,走船的,狩猎的行帮,常常以“抽地锅”为交结朋友的重要过程。因为“抽地锅”是面对面地认识了,是心对心地靠近了,不然不“抽地锅”。只有没亏心事,互相对得起,投心投意的人,才能抽地锅。这表示团结,是一伙人。还有一句民间俗语说“出了山海关,不抽对火烟”。就是说人不能“抽地锅”。一旦有人让你抽地锅,当烟的火光一闪,发现你是陌生人,便会动手。这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抽地锅的人必须是熟悉的,同心对意的才行。

在东北民间,两伙人见面了,往往盘问:“你是‘里条’还是‘外条’?”(新朋友还是老朋友)如果对方说:“兄弟你忘了!咱们一块抽过地锅。”这就等于有了保障,是朋友,而且是老朋友。抽地锅在东北民间已成为“患难之交”的代名词了。但近代,由于行帮的逐渐消失,加之烟和烟具的普遍传播和使用,这种用苇秆来“抽地锅”的习俗已经彻底绝迹了。但作为历史上和民间中曾经存在过的生存事项,抽地锅的方式方法和规俗及来历,应该是东北重要的民间生存文化遗产。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