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丧葬风俗及入殓仪式,流程是什么样的?
一、中国传统丧葬风俗及入殓仪式,流程是什么样的?
中国传统丧葬风俗及入殓仪式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中国是一个很注重丧葬文化的国家。从古到今,丧葬事宜一直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因为中国人对生与死是很敬畏的,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是无神主义者,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相信有来生的。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非常的注重丧葬事宜,并且已经当成一种文化流传至今,也因为人们的注重,所以很好的被传承了下来,并且因为古代交通和信息传达不便,导致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丧葬风俗。
以安徽地方丧葬风俗为例,人在死亡后的第一步,作为死者的家属,他会在死者的床前放一个可以,用来烧纸钱的铁盆,在铁盆里烧几张纸钱,然后在死者的两只手上各塞一张纸钞,并且用黄表纸将死者的脸部盖起来,这点应该是为了防止,前来吊唁的大人带来的小孩子会被吓到。
接下来就是让当地专门从事丧葬事宜的人,算好一个合适的时间,这个时间包括什么时候才进棺材,什么时候诵经,什么时候火化等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都要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和去世的时间准确的算好,然后精准的按照时间点来完成相应的事宜。
这里要数诵经的事宜最为繁杂,在传统的死者往生经中,作为家属,要选择诵经几遍,这应该是在后来的丧葬事宜文化发展中,变相发展的一个环节,因为诵几遍经是跟给多少钱相联系的,一遍经多少钱都有明码标价,如果死者的子女多,那么为了面子多诵几遍也可以,如果死者的子女少那么诵一遍也有。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虽然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因为都是代代相传,口口相传,所以不免有变相的环节。
传统丧葬风俗是死者要放置长子家中一天,亲朋好友会来穿孝服和丧服来追悼,第二天就是入土仪式,入土前可能要火化以后才能进行。
入殓的时候和死者相克的人是不能看的,而且入殓的时候子女不能哭要默哀,需要过去以后才能哭 ,入殓过后才能有吊唁的可以来。
在中国,人死之后,会停灵一天,至亲之人会哭丧。
二、陕西发现完整汉墓出土大量文物,古人下葬有什么习俗文化?
最新的考古发现――我国陕西省在西咸新区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西汉墓葬,这一座古墓葬有着非常多的出土文物并且可喜的是保存的情况良好,种类也多,包括有鎏金青铜器、玉器、铁器等。
丧葬的习俗文化流传至今,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因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丧葬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丧葬仪式是越来越精简、丧葬程序是越来越减化。
古人下葬非常讲究。在我国,生老病死中的“死亡”一直都是非常严肃的话题。在礼仪传统上更是有很多的讲究,经过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的演变,已经慢慢形成了我国中华民族独特的丧葬文化。首先是仪式,一般来说,仪式是要根本地域、家族的不同,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的就是随着逝去的人一起的,会有陪葬品。因为古代的人们认为生老病死是一个循环,“死亡”是会使得逝去的人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那么应该使得他们能够拥有跟这个世界同等规格的生活用品、生活水平,所以会给逝去的人陪葬品,表达对逝去的人的尊敬。
还有的就是被称为“寿木”的棺材。为逝去的人举办一场体面的葬礼,也是古代人的丧葬习俗之一,这样是在表达对亡者具有缅怀爱护之情。棺椁制度早在我国的周朝就已经有了,《礼记・檀弓上》记载:“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为了能让逝去的人安眠,保佑后代兴旺发达,福荫后代,一般都会挑选一个风水宝地安葬,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保佑后代。
古人在下葬的时候会有许多陪葬品,第一有他们喜欢的衣服,第二一些金银首饰,第三还有一些钱币,第四他们最喜欢的陶瓷用品,第五家里的奇珍异宝。
讲究风水,讲究地段,认为有水有山的地方是造墓地的好地方,也是对墓地主人的尊重,也非常讲究时间,甚至是崇尚神明。
普通人死后会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起陪葬下去,如果是天子诸侯死去的话,有牲畜殉葬,甚至有人牲。总之就会在坟墓里埋下去各种东西,人们都相信死去之后都会带去阴间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要有一些陪葬品的,所以都是一些比较贵重的东西,也是当时古人的一个下葬的风俗习习惯,也是见识过的
三、《人生大事》里体现了哪些殡葬文化?
《人生大事》里体现了哪些殡葬文化?
在国人眼里,婚丧嫁娶,皆为人生大事。而这部即将上映的电影名字恰好就是《人生大事》。
我们热衷于一切和死人有关的猎奇话题,却很少去深入了解殡葬这个沉重的题材,而电影《人生大事》用一位殡葬从业者三哥的个人视角代入,能让大众对“死亡”产生积极思考。
主要形式有穿衣、落草、晾尸、讣告、破孝、盛殓、发引、全三等。字三种形式的内容,
一、穿衣 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儿女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愧疚。在西吉汉族的习俗里,穿衣讲究“上五下三”,贴身穿衬衣衬裤,再穿棉衣棉裤,棉衣棉裤要有外套,然后穿上一件长袍,最外面穿一件罩衣。整套服装不能够有塑料或金属纽扣,全部用布缝的纽扣。寿衣面料用绸不用缎,颜色以黑、蓝最好。男戴帽子,女缠头巾(俗称包头)。脚穿布鞋。过去的寿衣一定要是传统的式样,长袍马褂。近年多有穿现代衣服做寿衣的。穿好衣服,用一根带子系在亡人腰中,方便落草时用。
二、落草 亡人呼吸停止,有经验的亲属或孝子亲自给亡人闭合好口、眼。亡人腰中的带子由一人提起,头脚各有人抬着,移尸于堂屋正中用木板搭的灵床上(或平铺于地面的麦草上),脸上盖以“苫脸纸”,头外脚内仰面挺放,谓之“落草”。然后供倒头饭、烧倒头纸。这是对亡人的初步祭奠。孝眷跪于麦草上守灵,称“跪丧铺”或“跪草”。
三、晾尸 许多写丧葬内容的文章,对这一环节都没有详细的叙述甚至没有叙述。其实处理好亡者的死体,是亲属的第一要务,也是对死者最好的尊重。特别是孝子孝孙,对亡者穿衣、合眼、落草、晾尸(重中之重)、盛殓这几个环节做得好,就是尽了最大的孝道,其余大操大办其实是炫耀活着的人的。过去处理尸体,条件所限,特别是夏天,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技术手段落后,只能用新布瓦浸冷水或酒敷死者腹部,让尸体变凉僵硬。现在科技先进,晾尸比较容易,只要心用到了就不成问题,现代方法各别,这里不一一赘述。
电影《人生大事》讲述殡葬师莫三妹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小文的出现,意外地改变了他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该片由韩延监制,刘江江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杨恩又特别介绍出演。
昨天,电影的众主创在特辑中介绍了这一稀缺殡葬题材的温暖内核。韩延为该片担任监制,他表示:“这个题材更适合承载我们对于生死的一个思考”。
而导演刘江江则生长于殡葬世家,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从小就对中国传统丧葬文化有独特的体悟,2018年在一次民间采风中他收获了剧本灵感,2019年3月开始投入创作,同年9月凭剧本入围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创投单元。刘江江坦言:“这部电影不是在讲死亡,其实是在讲怎么好好活着”。
朱一龙亲身感受和和学习入殓等工作细节
记者了解到,殡葬师莫三妹的扮演者朱一龙在筹备期间,去到殡仪馆采风、与当地殡葬师深入交流,亲身感受和学习入殓等工作细节。
朱一龙深有感触地表示,这个行业其实不是那么冷冰冰的,也可以让大家感受到温暖。片中,因莫三妹的一句慰藉之辞,孤儿武小文开始相信逝去的外婆变成天上的星星。
这一童话般的比喻不仅温暖治愈,更是精准提炼出该片欲通过生离死别众生相,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即好好珍惜当下,拥抱生活。有网友感慨道:“好独特的角度!讲死亡却又让人感到温暖,更加期待殡葬师三哥的故事了!”
延续韩延一贯风格,“与自己和解”
去年10月底,日本经典老电影《入殓师》4k修复版在中国内地院线重映,这部豆瓣8.9分的经典影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数十项国际影节大奖。该片讲述了提琴手小林大悟,因为乐队解散,失业负债,被高薪吸引成为入殓师,从大提琴手到入殓师,过去拉琴的手变成送别往生者的手,他在不断跟这份工作和解、跟不理解自己工作的妻子和解,也跟抛弃自己的父亲和解。10多年后重映,依然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热议。
而国内殡葬题材影视剧并不多见,《人生大事》的稀缺性显得很珍贵。该片的监制是韩延,他过往的作品如《滚蛋吧!肿瘤君》、《动物世界》、《送你一朵小红花》,都是高口碑作品,多年来他坚持深耕现实题材,作品都呈现出对生命的反思和珍惜之情。《人生大事》将延续韩延的一贯风格,即“与自己和解”。一个小女孩意外闯入莫三妹糟糕的人生,并用各种啼笑离合重塑莫三妹的人生观、价值观,完成他脱胎换骨的“大事”。
殡葬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殡葬史就是一部世界史、一部文明史。
殡葬文化是由观念、实务和操作形态组成的,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文化。殡葬是围绕着遗体处理而进行的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多方面功能的生命文化活动,通过追忆逝者的美好德行,使生者获得一种直面生死、超越生死的生命智慧,获得如何更好地活下去的精神粮食和生命的终极关怀,通过丧葬活动去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殡葬文化在我们看来,它实际上就是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对生命的一种信仰,能够让人们过上一些有意义有追求的生活,生命文化其实也就是一种价值观,让人们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这是一种生命的文化。
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重伦理、重孝道、讲情义的民族。孝道文化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一个美德,也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它本来就是我们孝道文化的基本的一个道德的规范,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也是被我们中国人代代相传。中国的葬文化它是中国孝道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讲孝道,以前讲孝道都是讲“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就是我们中华孝道的一个核心。
殡葬文化的传承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了我们中华的文化,是非常好的一种倡导。
现代殡葬服务的发展是我国殡葬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从原先的古老迷信的活动发展到此刻的科学、庄严的仪式,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这是十分大的进步。对于这项服务,我们既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好、解决好、维护好、保障好社会群众对殡葬服务的价值需求,又要确保在持续机构在非营利性条件下寻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电影《人生大事》由韩延监制,刘江江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杨恩又特别介绍出演,王戈特邀主演,刘陆、罗京民主演,将于3月20日、3月26日、3月27日、4月1日超前点映,4月2日全国上映。今日(3月8日)片方发布“愿星入梦”特辑,众主创将稀缺殡葬题材的温暖内核一一剖白,给予对该行业尊重关怀的同时,借孩童视角传达出殡葬题材背后动人的治愈意义。
人生大事主要就是讲述殡葬文化的一部电影里面的,平常的只有文化意义,告诉了人们很多关于殡葬文化的一些尝试,还有就是里面的情节也非常的具有可看性,人生大事》中国殡葬题材电影的丰碑
1、如果说日本的《入验师》是一部治“郁”的日式丧葬电影。可以说《人事大师》则是中国的治愈题材的丧葬电
影。作为中国人,深埋在骨子里的不妥协不放弃,与日式的“菊与刀”的自我批判与自我放逐精神截然相反。《人事大事》这部电影是在细微的温情中,传递了中国人向上的精神。我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国丧葬电影的第一部,也已然是丰碑,它所传递的情感远远高于 《入殓师》。
2、家庭文化的传承与地域文化的特色交融在这部电影里。如果你是武汉人你肯定会对这部电影里的“汉骂”感到无比亲切,如果你是四川人,你肯定会因为“麻将”的出现哈哈大笑。如果你都不是,你也会被这个电影里的“烟火”气所感染,它始终萦绕在整个电影之中,它是灵魂也是自由,它是生活也是生死。你以为它会飘散在风里了无踪影,但是它也许变成了你种在天上的一颗星星。
3、从角色完成度上来说,我不得不承认,从《叛逆者》开始,我就对演员朱一龙有了莫名的偏爱。他的演技让我觉得舒服、自然但却能够被触动,因此我第一时问观看了这部电影的点映。这部片子看下来,这种感受更加强烈,朱一龙的演技是流淌的水,它可以穿梭在我情感的裂缝里浸润着我记忆里的往事,然后抽丝剥茧,让我当时的感受与当下的触动形成情感的共振。这是历时的也是超时的,它有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包容力量。小女孩文文则是让我感叹,中国电影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