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正文

南方和北方的葬礼文化,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2023-01-10 22:16:49  来源:网络   热度:

南方和北方的葬礼文化,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习俗,成为我们文化发展的重要财富。由于地域差异,每个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虽然时代又变了,但是很多好的风俗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与城市相比,农村习俗更加明显。虽然农村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然保留了许多地方的独特习俗。其中最明显的是婚丧习俗。而且因为葬礼是人生最后一个重要的仪式,所以在习俗上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复杂的葬礼传统。近年来,随着习俗变迁的不断推进,一些老式的封建丧葬仪式被抛弃,但核心仪式得到了保留,这对我们学习和了解丧葬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丧葬文化传统复杂,南方有“重葬”的传统。为什么北方要避免搬坟?

然而,尽管葬礼仪式已经简化,但仍然非常复杂。民间有许多关于丧葬的说法,可以很好地反映丧葬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和习俗。有一件事你可能很少接触,那就是搬坟。关于迁坟还有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要迁坟,十招九败”。为什么这么说?明白意思了吗?

其实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就是警告年轻一代,不能轻易搬动坟墓,家人容易倒下。南方一些地区有“重葬”的习俗,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北方大部分地区讲究“落叶归根,坟地平安”。埋葬后,坟墓很少再移动。为什么?因为不迁坟这件事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因为古人比现代人更相信风水,所以古代皇帝选择墓葬找风水好的大师来算。而且过去普遍认为,一个家庭的兴旺与风水有很大关系。祖坟在风水之地,后人会跟随。然而,如果坟墓被移动,风水就会被破坏,导致家庭的崩溃。而且很多地方讲究“安全埋地”,搬坟是对祖先的不尊重,会打扰他们长眠,所以很少有人搬坟,除非是特殊情况。

然而,仍然有一些情况下,人们将不得不移动他们的坟墓。比如坟墓面临征地的情况,或者祖坟倒塌,或者家庭长期陷入困境,就会考虑迁坟。很多地方,搬坟也很讲究。除了选择风水宝地之外,关键是不能让太阳直接照耀,这是对祖先的不尊重。因此,每当面对移动的坟墓时,都需要用床单或大伞覆盖。

我们也可以看到,丧葬习俗往往难以科学衡量,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代代相传的固有习俗。而这种“不动坟墓,十动九败”也体现了各地对死者的尊重,“孝”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是科学地解读是非。对此你怎么看?朋友们知道你们家乡的丧葬习俗吗?欢迎大家多多评论。喜欢的请关注,每天用不同的农村新鲜事物更新你!

在新石器时代,此时的墓葬形式多为土葬。北方中原一代的地区大多以黄土为主,土质较黏。所以,除了土葬以外,有的还在山洞中埋葬,也称为土洞葬。而南方的土质比较松散,沙质化比较厉害,所以,很难挖出洞穴,所以,大多为土坑葬。

葬礼文化差异,北方的人是喜丧,人死之后,北方的人就会请一些名团来表演团来表演唱歌跳舞,这是一种孝顺的表达方式,而南方人办丧事,大多是哭丧,老人去世越哭,代表自己越孝顺。

相比对于逝去的人重视程度不同,相比于在南方,只需要男子去参加祭祀就可以。而在于北方更注重于男女平等,所以子女都需要来参加祭祀。

北方的丧葬文化比较繁琐,有很多的礼仪程序,而南方人比较简单简洁,不太注重程序,这是两个地区最大的差异。

为什么中国式的葬礼给人一种“俗”的感觉,而西式葬礼则给人一种“雅”的感觉?

我个人就很喜欢国外的葬礼模式,念悼词默哀,不会像国内这样过于热闹繁杂。

很多美剧,里面有不少关于葬礼的情节,摩登家庭里面Phil父亲去世,国务卿女士里面Henry的父亲自杀离世,一个在家中草坪,一个在教堂。

最让我感动的是念悼词的环节,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一起说说亡者的一生,语气很轻松,甚至会讲一些糗事,谈谈亲人的离开对自己的影响,这样的环节让我觉得很温暖,这样的悼念让人觉得死亡好像也不是那么可怕,更关键的是让活着的人有一个表达自己感受的仪式。

对比中式葬礼,焚香祭拜当然是一种传统,但让道士来念悼词,说的都是一些吉利话,家人跪成一排,让一个陌生人来追忆亡者的一生,似乎太过。

中式葬礼看起来很热闹,但人走茶凉后,只剩空空荡荡的房间,墙上一纸黑白照,以及悲凉的思绪。

中国的葬礼中,少不了披麻戴孝、送汤出殡、哭天抢地、喇叭唢呐,这是典型的民间传统中式葬礼。中西方在葬礼仪式上差异很大。在中国的传统葬礼中,白色是主色调。而白色在西方用于婚礼的主色调。媳妇葬礼的主色调是黑色。

受儒道教影响,中国的葬礼中,涉及的用具有寿衣、纸质陪葬物、棺材;受基督教影响,西方的葬礼中用具包括:圣水、蜡烛、十字架。中式的葬礼还会有唢呐锣鼓、杂耍舞狮、唱大戏。葬礼花钱越多、哭嚎声越响、办得越风光,就会被视为越孝顺。

中式葬礼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复杂,而西式葬礼则比较简单,主要还是在于场景的设置不同,中式葬礼显得比较繁琐,上面什么东西都有,而西式葬礼则比较简单化,给人一种简单清洁的感觉。

婚丧嫁娶都是一个人人生的重大事件,大型事件用仪式感的过程来完成事件过度是很自然的事儿,人生在世,总要在世间的亲朋好友印象中留下点什么,而红白喜事就是最能承载社会关系的纽带了。由于地理文化、知识结构的差异,东西方面对死亡的态度不一样再正常不过了,「俗」和「雅」都是一种主观印象,披麻戴孝与黑色葬的服俩种形式其实目的都是为了怀念和超度故人,试想如果这些仪式都没了,那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纽带又多了个缺口,灰飞烟灭的故人泉下有知也会倍感凄凉吧,所以中式丧礼再「俗」还得延续办。

中式丧礼「俗」的由来关键词:民族融合 历史沿袭 宗教传统  披麻戴孝 文化断层 庞大的农村体系 大气污染 封建迷信。真正「俗」的是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愚昧行为,刘若英与郭晓东演的《新结婚时代》里有一个关于丧礼的高潮事件,城市凤凰女刘若英因不能免俗去参加了郭晓东饰演的凤凰男老家帮着哭丧的过程中错失母亲的离世,冲突矛盾成了离婚导火索,郭的亲戚让刘回乡哭丧事件有个可笑的目的是为了炫耀家族地位,在同村人面前“长脸”,可以看出在文明落后地带红白喜事是能提升社会地位的大事件。

西方人很在乎“走的体面”,面对死亡与中国的大悲相反有着非常乐观积极的态度。与中国人一直传承文化的观念正好相反西方人爱设计葬礼,融入逝者生前的个性定制愿景,甚至随着科技工业发展融入艺术观点。

对于葬礼来说「俗」和「雅」成了一种民俗文化表象的风格表现形式,也就意味着葬礼一直以来是在被人为设计的,传统仪式被沿袭。危疾安宁护理领域的带头人BJ Miller说“没有什么比糟糕的死亡设计更令人伤心,也没什么比好的死亡设计更迫切、更有力,因为生命的末端是如此的浓缩。我们可以重新认识死亡,重新设计死亡的方式。

简单说你今天看到的欧式葬礼都是过去的富人用的,穷人哪有那么多瞎讲究,稍微有点钱的请个乡镇牧师念两句诗,拿个薄皮棺材一埋了事,更穷的连牧师都请不起,拿块麻布把死人一裹挖个坑就埋了,还得把衣服扒光,家里人还能穿啊。

当今中国在社会风俗上西化严重,而西化是由上而下的,传统的士族葬礼你肯定是看不到了,现下的传统葬礼形式主要还是我们这些泥腿子的风格,当年连饭都吃不饱,还搞什么排场?

其实中国人历来有事死如生的传统,仪礼一书中就有四篇规定丧葬形式的,仪式感强到炸裂,每一个来访的宾客可不是像今天一样来搓麻将,而是要单独拜会主人,双方行礼,表达哀思,而公卿帝王之家下葬动辄金玉宝器,甲马仪仗,更要请巫祝司宰,撰写祭词,比西方不知风雅威仪到哪里去了。

中国人就喜欢热闹啊,办什么事情就得热热闹闹的,什么事情都喜欢放鞭炮,就像婚礼,升学宴,满月酒,还有过年,都喜欢放鞭炮,要不是因为这几年环境污染太严重,明令禁止放鞭炮,鞭炮早就泛滥成灾了。

所以,热闹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俗,因为随着文明的发展,和外国文化的不断渗入,人们都喜欢安安静静的,结婚也喜欢找一些好朋友,一个小教堂,安安静静的办。

葬礼也是一样的,中国人喜欢喜丧,除了那些起因不是很好的人,那些活的很长久的老人们的葬礼都叫做喜丧。喜丧是件好事,说明老人没受罪,所以想要热热闹闹的送走老人。

而西方的传统就是安安静静的,人死的时候,弄一个超级安静的墓园,来的人们一人拿一只花,往死者的墓碑上一放,表示敬意。

这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文化,也是两种文化传统。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