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正文

中国酒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2024-07-28 17:33:1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国酒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酒文化的核心是酒,酒被认可,酒文化自然被认可,这是一以贯之的事情。那么酒为什么被认可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层面上的酒政,思想层面上的酒礼。

有人说中国酒文化的本质是对等级秩序的维护,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劝酒不等于酒文化,酒桌上的荤段子更不能代表酒文化。

宏观意义上的酒文化,除了精神层面还涉及到酒的制度。

这就是酒政,它包括禁酒、榷酒、税酒等内容,主要体现了国家对酒经济层面的重视。国家之所以重视酒,一来因为酿酒的原料主要是粮食,它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物质,对国家稳定有重要影响,二来因为酒类流通往往产生巨大收益与税收来源,这部分财政收入是国家重要的稳定性财源。

再来说酒礼,它是由具象的实体“酒”所引申的精神意涵。

古时候,人们认为刮风、下雨是由神明主导,饮酒后的迷离状态是人与上天的交流时刻,基于这样一系列对自然朴素的解释,酒便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成为了祭祀的重要祭品。研究表明,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就已经将酒用在祭祀活动之中。此举将酒从饮用层面提升到精神寄托的高度,无形中强化了酒的权威性质。

儒家经典《论语》有讲: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这是对饮酒的一种规范,类似于“茶道”,是一种通过形式构建仪式感以此达到更深境界的方法。

《仪礼·士冠礼》也有记载:及醴宾以一献之礼。时至今日这些规范仍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酒行为产生影响。传统文化中燕飨之礼大致步骤分为三步:献、酢、酬。首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称为“献”,次由客还敬,称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觯或爵后,自饮后劝宾客随饮,称“酬”。这就是中国喝酒讲“规矩”的来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酒文化中的祭祀属性有所衰弱,但在重大的活动中它仍是不可或缺的物品。尽管古时候的酒礼在当今显得有些脱节,但蕴含着其中的精华仍具有深刻意义。例如,孔子所说的“唯酒无量不及乱”。每个人喝酒都没有固定的数量,但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酒量适可而止不能“醉乱”。朱熹曰:酒以为人合欢,故不为量,但以醉为节,而不及乱耳。同样也是告诉大家喝酒要有节制。

有人说如今盛行的酒文化是腐朽文化,是等级秩序的确认和强化,其实是对酒文化的误读。在中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有这样的记载:“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纣王酒池肉林的反面典型在前,大禹禁酒、曹操禁酒的举措在后,古人不仅倡导的是理性饮酒而且对饮酒的两面性早有明示,并对酗酒废政严厉批判。

酒桌乱象丛生,这个锅“酒文化”不背,正如《酒诰》提到的饮酒之时需要用道德约束自己,如何做到量力而行“德将无醉”,值得每个爱酒之人深思!

(作者周锦程,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二、怎么认识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传统文化本来就是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而殡葬文化近年来都是备受诟病困扰的,而我还是觉得其有“光芒”的一面

中国人向来就讲究“仁义”,“厚德”,“天大地大,人死为大”,很平常的一个老百姓,生前默默无闻,人死饭门开,就算平时跟他有过节的,有怨恨的,不用请!大家都自觉过来帮忙,风风光光的为他操办一场葬礼!

殡葬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孝道文化,孝文化是我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代有,“守孝三年不出门”,为官者也要“带冠丁优”!而现在也是,不管在哪里工作,一旦家中老人病故,同样千里奔丧!百善孝为先,一场丧事,就是后代子孙行孝之大礼,规模,排场自不必说,单看守灵、扶灵、哭丧的动作,神态就是这份孝心最好的体现!

还有就是里面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传统的灵屋制作人,濒临失传的手工技术,小时候见过,里面骨架是用竹篾搭建,外面是用纸糊,图画全部是手绘,形式有大五居房,江南四合院……结构紧凑,精致。连房内的桌椅,茶杯,香火堂上的贡品,对联,都依稀可见,整个布局美轮美奂,绝对的艺术精品,是集画工、裱纸匠、篾匠各种技艺的完美结合。现在虽然殡葬用品也有,但是加入了现代元素,用电脑设计,喷绘,看起来就失去了他原有的意义和美感!

再一个就是传统的“唱孝歌”,也是在极力抢救的特色文化,我们老家俗称“闹丧歌”,由鼓手和歌手配合完成,歌词大多是历史故事,传记,乡间流传的手抄本,资历高的歌手都是即兴出词,自编自唱,大多都是歌颂死者,劝诫生者……,要获得较好的唱功,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有个好嗓子,音调韵律一定把握得当,多学习,才是一个好歌手,鼓手呢,沉稳,有耐性,击打有节奏感,鼓声,歌声此起彼伏,让漫漫长夜守灵人才不寂寞。

如下是我们老家倒鼓歌节选

“……倒鼓莫往东方倒,东方不是倒鼓场,木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南方;

倒鼓莫往南方倒,南方不是倒鼓场,火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西方;倒鼓莫往西方倒,西方不是倒鼓场,金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北方;倒鼓莫往北方倒,北方不是倒鼓场,水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中央;倒鼓莫往中央倒,中央不是倒鼓场,土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扬州;倒鼓就往扬州倒,扬州才是倒鼓场磨,扬州地方多热闹,日里杀猪夜杀羊,日里杀猪千百口,夜里杀羊无数双,猪毛堆成如山岭,羊毛塞断九条江,磨利刀仔杀了鼓,你归阴去我归阳……”

三、中国茶文化的本质精髓?

中国茶道的精髓 中国茶道的核心理念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和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佛、道、儒三家思想杂揉的具体体现。

我们应该知道“和”的思想,并不是儒家独有的。儒、释、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思想,三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儒家重视礼义引控的“和”。

道家倡导纯任自然的“和”,反对人为的规范。佛家推崇的则是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形式下的“和”。儒家的“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的“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的自然美;佛家的“和”,体现规范之美

四、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觉醒的个体灵魂从自体向他者的转移。站在灵魂的角度看,通过这种转移,灵魂克服了宿主生命的有限性,实现了对自然生命的超越。

由于人类灵魂的觉醒,实现了灵魂与本体灵魂的剥离,从此人的灵魂更加方便交流,语言逐渐产生。随着语言的产生,个体灵魂之间的交流就具有了普遍性,个体灵魂之间相互影响和改造,在一些集体行为的认识上逐渐形成了共识,于是就产生了“集体灵魂”。文化就是集体灵魂的载体,集体灵魂是文化的本质。而人群对文化的认同造就了“文明”。

文化是对个体灵魂的唤醒,也是对个体灵魂的束缚,它将灵魂唤醒使之与本体分离,使之成为一个区别于动物的人,同时又将其与本体再次捏合成一体,不至于因过度逃逸而分裂。因此所有的文化自身都是自相矛盾的。它具有使人的灵魂唤醒和使人的灵魂沉睡的双重特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灵魂的载体,它是这个民族每一个人内在灵魂的唤醒剂,它塑造了民族成员的个性,也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和行为的倾向。

文化是个活的灵魂,它的存在需要通过人群的认同和维护,失去了人对文化的认同和维护,文化就会消亡。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演进变化的。

从文化的结构讲,文化分为感性文化和理性文化,人类文化总的发展方向是向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五、中国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关起门来看自己,真觉得艳美无比,俨然仪表堂堂的男子汉,几千年悠久的文化灿烂得令人目眩;打开门再看自己,顿时相形见绌,非但谈不上艳美,反而倒像个满脸皱纹,拄着杖却又要吃母乳的老小孩,源远流长的文化就像一身俗不可耐的古装,除了作为陈列品之外,便毫无用处。说得挖苦点,中国人在近现代世界史上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奴隶而生活的。”

中国文化内核是“共生,等级制,分别心”

六、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华夏世界的礼法和道德是针对个人的,在个人事务上是纯粹的世界主义者,这个问题到了明朝被暴露的优势严重,大家都是学孔孟那一套的,但是这套东西做官可以,拿到实际就会吃亏。所以王阳明会提“知行合一”,这至少说明,“知行不合一”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华夏世界没有针对陌生人的义务,只有私人对私人的关系。

这种文化没有职业道德(对无名陌生人的底线)和事业心(对无形仲裁者的信服)。

一个困扰过很多中国男性的问题就暴露了华夏世界的这种特征:

「你妻子和母亲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绝大多数中国男人面对这个问题,都不会想到,我如果不救我的妻子,就背叛了我结婚时的诺言。

坚定地回答先救母亲的中国人,要么毛左要么是粉红战狼,这其中是有一条暗线连接的。

七、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中国文化本质是具有民族特点。 其不同于中华文化的国际属性,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东方文明体系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

八、东坡文化的文化本质?

1、东坡文化由他的诗词成果,酒水文化,美食文化等构成,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他的一言一行所表现的对人生,对命运的淡然处之。

2、东坡文化内涵:

(1)最直观的是创作诗词130多首,文近百篇;设立学堂一间(桄榔庵)。这些财富,让海南人津津乐道了九个多世纪。经过岁月的发酵和不断的诠释,东坡的文化遗产不仅给海南人的心灵注入了美,也使海南的山水增添了许多想象不到的意韵。

(2)苏东坡面对流放贬地,并没有沉沦于痛苦和彷徨之中,一首《汲江煎茶》诗,活脱脱地展现了他平淡而恬静的心境。

(3)他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勇气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从东坡先生当时的际遇和选择突围方向看,我们至少得出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积极面对人生才能战胜厄难。不让住官衙就另找地方,只要有勇气,有志气,总有办法克服困难的。二是决策要根据实际,从远处着眼,从大处着手。

(4)当人们如数家珍地数点苏东坡文化时,首先想到的总是东坡诗词,之后就是东坡酒,东坡肘子等等。殊不知苏东坡面对苦难的心态也是苏东坡文化的重要构成。

3、东坡文化启示:

淡定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是人品的构成部分。一个人不能老是患得患失,老是觉得这个世界亏欠了自己,必须保持心态平衡,坦然面对苦难。有了淡定从容心态,才能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出污泥而不染,做到宠辱不惊,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才能摒弃那种急功近利、朝令夕改的浮躁心态,对社会的发展给出一个符合实际的科学的规划;才能脚踏实地去进行我们的事业。我们需要弘扬的东坡文化应该是这些,而不是摇头晃脑地陶醉于什么“歌盛世”、“颂中兴”,去听取别人讲解国学的奥妙玄理。

九、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本质是什么?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的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天圆地方,天人合一 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宝贵资源。

十、中国文化中,美的本质?

美的东西本质上会使人身心愉悦,催人向上,令人向善!真善美三者,应该是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美以真和善为前提,真和善通过美得以升华!

美的东西很多,范围很大。有物质的美,有精神的美;有自然的美,有工艺的美;有有生命的美,有无生命的美;有植物的美,有动物的美;有动物的美,有人类的美……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出千千万万的美,不可言尽。

人类外在的美,有目共睹,无需累述。人类心灵的美,看不见摸不着,但这种美可以达到至高至纯,是善良的人们终身追求的目标!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