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民俗中的传统文化?
一、如皋民俗中的传统文化?
如皋人称除夕为30夜,主要活动有煮陈饭,贴春联,挂祖宗像。祭祖,敬神,吃年夜饭,守岁,农村里还有封田,点天灯等。
除夕中午煮成饭,将糯米煮的饭装入磁盆或大碗里上插芝麻秸,柏枝,冬青枝,缀以金线(黄纸),银杏,枣,栗等置于圣柜上,并将陈饭锅巴,至于圣柜的大花瓶口上或大盘子里,直至破五(指正月初五)。
二、关于殡葬业工作?
我在上海做过这行的,做了1年多,一般公墓企业比较清闲,殡仪馆比较忙的。
其实殡葬业没有那么恐怖,死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要有任何的心理障碍。只要有机会的话,就去做做看吧。看看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我在2年前学校刚毕业就遇到了2009年春季上海殡葬行业大招聘,最后过五关斩六将成为108位幸运儿之一,后来在一家公墓工作。刚开始对这个行业也是充满了好奇,不过做的时间长了可能觉得不适合我,因为上班太轻松了,每天8点半上班,基本上等到10点钟才有客户过来,然后一般在10点半到11点忙完,早上的工作就结束了,吃好饭然后送走上午的客户,就小睡一会儿。到了下午1点半上班,继续无聊的要等到下午3点客户才来,基本上一个半小时也差不多忙完下午的工作后,4点半准时下班。因为学不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后来做了一年多点时间就辞职了。这个是墓地企业的基本情况。
殡仪馆的工作内容就像楼上说的一样:遗体接运(需要会开车)
遗体冷藏(需要认真负责,不能出丝毫差错,能接受特殊气味)
遗体火化(需要有遗体火化师资格,操作火化设备)
遗体整容(需要有整容师资格,胆量等)
礼仪接待(在殡葬业引导家属如果办理各种程序)
再就是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了,包括各种窗口服务等等
这个需要很负责的,因为此时的丧家心情都比较悲痛,所以这个时候你不能出任何差错,不然会被丧家要骂的,甚至会打你的。
说一下薪酬方面的
公墓工作相对殡仪馆比较轻松,工资也不高,我在的这个上海郊区公墓基本工资2000并另缴纳3金(我进的这家公司太差劲了,说话不算数,招聘信息上写是4金最后弄个3金。这也是我离职的一个原因之一。)。做的时间长点一般都有加薪机制,不过也不多,这钟吃皇粮的单位,大领导想弄些关系进来的人我们底下的也不好说什么的,靠关系进来的一般待遇都比较好的。
一般公墓中可能会有私人会占最多49%的股份的,其他的51%是民政局的。有民营资本占股的企业工资可能会少点、全资国有的企业工资相对来说会高一点,不过也高不到哪里去,撇开领导层不算,一般上海员工工资在3-4万年薪算是不错了,但是相比社会上其他热门行业来说,这个工资还算是一般。建议有机会有能力有梦想的朋友还是去创业,这个赚的不止这些数。主要国内现在生产成本低,制度不健全、法制制度又总比市场慢一拍,所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殡仪馆相对工资要高一点,其他福利待遇也比墓地企业好。
三、关于入行殡葬行业?
进入这一行业不难:
首先,进入这一行业的前提是认同这个行业,理解这个行业,尊重这个行业;只要做到这一点,其他的事情说来都容易多了。比如说你的父母或你的亲人,是否支持你进入这个行业,这些都是需要你考虑的。
其次: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这是需要很严谨的服务,因为对于客户来说,几十年就办这一次丧事,所以要求异常完美;
再次:没有关系进殡葬事业单位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但可以进一些民营的殡葬企业,如殡仪服务公司,或经营性公墓等等;专业对不对口不重根,关键是灵活,肯学,努力学习的话能够在短时间内上岗的。
你需要做的是了解你所在地区的殡葬行情,比如有几家殡仪馆,有几个殡仪公司,有几家公墓,了解之后,再投简历等等。
入职机会:5%
四、关于民俗的诗歌?
1、立春
习俗:吃春饼、炸春卷
诗句:
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2、寒食节(晋文公规定全国禁动烟火吃凉食以纪念介子推)
习俗:不生火、吃石饼、扫墓
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时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3、清明节
习俗:烧纸、上坟、踏青
诗句: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4、端午节
习俗:吃粽子、吃菜角、炸糖糕
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5、七夕节(农历七日初七)
习俗:女人比赛针线活儿
诗句:
未会牵牛意如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己多。
6、中秋节
习俗:吃月饼、赏月
诗句:
目穷淮海满如银,
万道红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喝重阳酒
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关于蒙城的民俗?
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四接财神,年初五启市日,年初六送穷神。
传统习俗:剃辫子。又称“剃龙头”,是针对小男孩而言的一种习俗仪式。一般是在男孩头顶上留一撮桃形的头发,在脑后巴子上留一撮头发辫小辫子,俗称“鳖尾(yí)巴”,鳖尾巴载着家人的美好希望、伴着孩子天真的笑声,一长就是六年或十二年。以前,举行“剃辫子”仪式都选在男孩十二岁这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人们认为二月初二“龙抬头”,所以又称为“剃龙头”。
盖房上梁选双头日子(忌二、五、八)上午,放鞭炮、撒红点馒头、花生等,亲友持酒肉或现金来贺,称“压风”。主人设宴待客和建房工匠。建国后此俗仍存,此等贺仪日趋丰渥,酬往报还,不胜其苦。
六、关于民俗的书籍?
《教坊记》、《茶经》、《朝野佥载》、《风土记》、《世说新语》、《齐民要术》、《容斋随笔》、《帝京景物略》、《菽园杂记》、《长安客话》等
七、关于长沙民俗?
长沙的民俗习惯有端午节到了就要划龙舟,吃咸蛋,蒸夫子肉,二月二就要吃地菜煮蛋,然后伏天就要吃姜,重阳节要吃芋头,
八、关于影视民俗的赏析?
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与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众共同文化心理的体现。电影作为再现生活的综合性艺术,当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时,将在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塑造、冲突制造、主题深化等方面推进电影的叙事进程,展现淳朴生命中人性的真、善、美,同时在对民俗文化的追忆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中,构建出苍凉阔远与深沉博大的民族民俗文化之美
九、关于郑州的民风民俗?
郑州的农村群众将生儿育女称为“得喜”
在郑州市郊及农村,解放前还流行婴儿“碰姓”起名的风俗,也有人称之为“闯姓”
婴儿满月后有剃胎发的习俗,又叫“绞发”、“落胎发”,是满月礼中重要的一项
还有孩子生日吃鸡蛋“骨碌骨碌运气”的说法
郑州城乡都有认干亲的习俗,称为“认干爹干妈”
为老人祝寿的习俗
多年来也形成了古老的习俗,各个地方流传的有关此类习俗的顺口溜有多个版本,如一些地方流传的是:“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杀肥猪;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豆腐,二十八,剃傻瓜(指理发);二十九,门对(指春联)有;年三十儿,吃扁食儿(指饺子);年初一儿,撅起屁股乱作揖儿(指互相拜年)”。
除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外,郑州一些农村还曾经时兴“青龙节”、“乞巧节”、“牲口节”、六月过小年等不常见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
农历七月十五,农家称为“牲口节
十、关于民风民俗的古诗?
1、《元日》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白话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上元竹枝词》
【作者】符曾 【朝代】清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白话翻译: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3、《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白话翻译: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4、《寒食 / 寒食日即事》
【作者】韩翃 【朝代】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白话翻译: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5、《乙卯重五诗》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八字财运财帛非定数、求财有玄机,解析流年财富运势,把握旺财机遇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白话翻译: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