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正文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的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

2023-01-09 02:42:22  来源:网络   热度: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的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

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 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殡葬文化研究的单位。研究所于2000年5月15日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上海市社团局登记成立。研究所的宗旨:站在殡葬改革的前沿,致力于现代殡葬文化建设研究,赋予殡葬新的文化内涵。研究所的业务范围:殡葬文化研究、产品开发、业务咨询(ISO咨询、殡仪馆、公墓建筑设计等)、教育培训、广告设计、杂志编排、编译国外文献、编印杂志和丛书。 到2010年年底,文化所已编辑出版了《殡葬文化研究》杂志总六十七期、《殡葬学科丛书》5辑二十本(计划出版二十四本)、《殡葬年鉴》、《丧事活动指南》、《殡葬改革和文化建设初探》等书刊。其中《殡葬文化研究》杂志是全国同行业第一本文化研究类的杂志,它的诞生,填补了殡葬行业文化建设的空白。《殡葬学科丛书》由上海各高校有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和上海殡葬业资深的从业工作者共同编著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殡葬系列教育教材,填补了国内殡葬专业教材的空白。2006年9月6日,由研究所和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殡葬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开学,此举开殡葬高层次教育先河。此外,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还承担了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委托,举办各类殡仪馆岗位培训班。2008年,创办中国首家以殡葬行业发展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上海殡葬博物馆,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钱杭的专著与译著

《中国宗族制度新探》,香港中华书局,1994年4月《江西省泰和县罗家村宗族情况调查》(与谢维扬合作),收入赵清主编《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一书。 成都出版社,1992年4月《西汉经学与政治》(汤志钧、华友根、承载、钱杭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学术丛书》, 1994年12月《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一项社会人类学的研究》(与谢维扬合著),上海社会 科学院出版社《学者书库・史丛》,1995年6月《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与承载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中国的宗族与戏剧》(与任余白合译),田仲一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海外汉学丛书》,1992年8月。《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日译),濑川昌久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5月。《汉书菁华》上海教育出版社《古籍菁华丛书》,2001年5月第一版,13.8万字。《五行大义》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19.5万字。《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日译) 濑川昌久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22.6万字。《血缘与地缘之间:中国历史上的联宗与联宗组织》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30.5万字。《戒指的文化史》(译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6月。20万字。《中国的宗族与国家礼制》(日译)井上彻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6月版。《库域型水利社会研究――萧山湘湖水利集团的兴与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版。《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日著)守屋美都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四、论文与文章

《尚书宗法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4期《周礼宗法制度略论》,《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1辑《论“九族”今、古文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宗法制度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史林》,1987年第2期《周代宗法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的演变》,《河北学刊》,1987年第4期《论“宗君合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楚国的宗法继承制与世系排列方式》,《史林》1988年第2期 《论丧服制度》,《史林》1989年第1期《关于宗法制度形成的条件问题》,《学术季刊》,1990年第1期。收入英文版 《199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论文选》(SASS PAPERS No.4)译名为On the Formation of the Patrilineal Clan System in Ancient China。《春秋时期晋国的宗、政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鲁国继承制度中的一继一及问题》,《史林》1990年第1期。《宗族问题:当代中国农村研究的一个视角》(与谢维扬合作),《社会科学》, 1990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0年9月号全文转载 《宗族与宗法的历史特征---读吕思勉〈中国制度史〉第八章〈宗族〉》,《史林》1991年第2期。《周代宗法制度史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青年学者丛书》,1991年8月《中国诗歌宝库・诗经选》,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10月。《中国诗歌宝库・楚辞选》,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10月。《亲族聚居现象与我国当前农村的宗族活动》(与谢维扬合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1年第3期。《再论“九族”今、古文说》,《史林》1993年第1期。《宗族重建的意义》,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1993年10月号。 收入刘青峰、关小春编 《90年代中国农村状况:机会与困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二十世纪论丛》之 三,1998年。《现代化与汉人宗族问题》,《学术季刊》1993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4年1月号摘要转载。 收入英文版《199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论文选》(SASS PAPERS No.5),译名为 The Problems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Clan System of the Han Nationality

《关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研究的几个问题》,《学术月刊》1993年4月号。收入张炳武主编 《中国历史社会探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

《汉人宗族组织三论》,《东方》1994年第1期 《关于当代农村宗族的发展现状和前途选择》,《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1期 《中国当代宗族的重建与重建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第一卷,1994年2月, 总第6期《关于同姓联宗组织的地缘性问题》(日文) 1.5万字 《金泽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学中国文学教室纪要》第二辑,1998年3月。《当代中国农村宗族联宗的性质、过程及其变化趋势---对浙江省平阳县陈姓联宗的考察》,庄英 章主编《华南农村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8年3月。 5万字《关于同姓联宗组织的地缘性质》,《史林》,1998年第3期。 1.4万字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关于祖先祭祀中的祭祀权问题:中、日、韩比较研究》 0.8万字 1998年6月为参加韩国精神研究院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中的韩国精神文化研究第十届国 际讨论会》而作。英文题为On the Right of Offering Sacrificies in the Ancestor Worship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in China,Korea and Japan. 全文发表于会议论 文集,1998年12月。《萧吉与五行大义》,《史林》,1999年第2期。 2.5万字《农村家庭的结构变动与当代宗族的转型:---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 1.2万字 1998年4月为参加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中国家庭及其伦理研讨会》而作。收入台湾汉学研究中心 编印《中国家庭及其伦理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6月。莫里斯・弗利德曼与《中国宗族与社会》,《史林》,1999年第3期。 1.05万字《论中国古史上的姓与氏》,《学术月刊》,1999年第10期。 1.2万字《历史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学术月刊》,1999年第10期。 1.5万字《家庭结构变动与宗族转型》,唐力行主编《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黄山书社,1999年10月。1万字《濑川昌久博士<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一书解说》,全国谱牒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中国谱牒研究》,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0月。0.6万字。《论通谱》,《史林》,2000年第1期。2.7万字。《同姓集团与同姓联结---中国先秦时代的同姓观念与实践》,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0年第1期。1.4万字。《莫里斯・弗利德曼与中国宗族研究》,《世纪书窗》,2000年第2期。1万字。《莫里斯・弗利德曼与〈中国东南部的宗族组织〉》,《史林》,2000年第3期。0.85万字。《江西农村散谱仪式:我的名字在族谱上》,台湾《经典》,2000年第8期(总第25期)。0.5万字。《江西农村的丧葬典礼---中国当代农村丧俗的现状和变化》,2000年10月,获上海宝龙杯 首届殡葬文化研讨会论文三等奖。载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编《殡葬文化研究》下册,2001年 3月。0.8万字。《异姓联宗活动的根据、过程与类型》,《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一辑(总第65辑),2001年 5月。2.4万字。《中国古代世系学研究》,《历史研究》,2001年第六期,2001年12月。2.1 万字。《忠义传说、祭祀圈与祭祀组织DDD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薛氏忠训庙的历史与现实》,《史林》 2002年第1期。1.6万字。《历史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的三个关键词》,《史林》,2002年第4期《城市化与上海近郊“三农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排行制与实名敬避问题》 社会科学 2003年2月 ,《新华文摘》2003年第3期摘要

《中国历史上的排行制与实名敬避问题》(转载) 专著 , 社会科学2003-2 ; 《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摘要转载

《尚书讫于<秦誓>原委考辨》 ,《史林》,2003-10 《马克思主义社会史研究的范例》(论文),《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中国电影百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6月《湘湖恩怨:利益共同体与地方乡神》,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1万字。《均包湖米:湘湖水利不了之局的开端》,商务印书馆,2004年6月。1.2万字。《均包湖米:湘湖水利共同体的制度基础》,浙江社会科学第6期。1.2万字 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历史授权-萧山湘湖史上的《英宗扔鳌罚妒妨帧2004年第6期。1.2万字 《日本的传统工艺品“九谷烧”》《上海工艺美术》,2004年1月。0.13万字 《谈“多元视野”》,《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5月。0.3万字。 《界定农民身份是三农问题的基础》,《探索与争鸣》2004年9月。0.35万字 《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殷代奴隶制社会史》,《中国史学名著评传》第四卷,2006年2月。 《“烈士”形象的建构过程―明清萧山湘湖史上的“何御史父子事件”》,《中国史研究》2006年11月20日 《中国古代的世系与谱法-兼与日本相关制度的比较》,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2006年3月30日。 《学校教育》,《民族学季刊》2006年1月20日。 《上海都市社会生活史》的三个问题,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都市文化研究中心,2006年3月1日。 “传统中国研究“笔谈-区域实证视野下的传统中国研究,《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4月30日。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的社会和谐理想》,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5月1日。 《均包湖米:湘湖水利共同体的制度基础》,方志出版社,2006年3月1日。 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历史授权-关于萧山湘湖史上的《英宗敕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1日。 《共同体理论视野下的湘湖水利集团――兼论“库域型”水利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宗族建构过程中的血缘与世系》,《历史研究》2009年第4期。。《世系观念的起源及两种世系原则》,《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帝说>:传说时代的世系观念及其表达方式》,《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