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正文

藏区文化?

2024-07-07 03:12:1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藏区文化?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与其他民族不断交流和相互吸收与促进的漫长历史中创造和发展了具有特色的灿烂文化。

藏民族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藏族本土文化原本是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雅砻河谷的吐蕃文化和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古象雄文化逐渐交融而形成的。到了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从中原、印度、尼泊尔传入吐鲁蕃,逐渐形成和发展为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与此同时,南亚的印度、尼泊尔文化以及西亚的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特别是中原的汉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西藏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建筑艺术和雕塑、绘画、装饰、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戏剧、语言文字、书面文学、民间文学、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如何发展殡葬文化,发展殡葬文化意义?

殡葬文化应该从关怀生命开始,人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死亡是必经之路,殡葬是生命的最后历程,以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自然。殡葬文化随不同民族各有差异,都应以亡者安乐,生者安心去做。

认识殡葬文化,也就认识生命本质,正面对待世间生死无常变化。

三、藏区旅游文化

在中国,有着许多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藏区。藏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特殊地域,它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藏区的自然风光

藏区位于高海拔地区,拥有壮丽的山脉、广袤的草原和湍急的江河。这里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藏区的历史文化

藏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这里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如佛教和藏传佛教,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游客可以参观寺庙、古堡和传统村落,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藏区的美食

在藏区,游客可以品尝到许多美味的藏族传统美食。这些美食以牦牛肉、青稞和酥油茶为主要食材,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藏区的传统节日

藏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藏历新年和葡萄节。这些节日是当地人民庆祝丰收和祈福的重要时刻,也是游客体验当地文化的绝佳机会。

藏区旅游的注意事项

在前往藏区旅游时,游客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尊重当地文化。同时,由于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游客需要做好身体准备和适应。此外,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藏区旅游文化丰富多样,自然风光壮丽,历史悠久,美食美味,传统节日独特。前往藏区旅游,将为您带来难忘的体验和回忆。

四、殡葬礼仪文化包括哪些?

殡仪礼仪有很多,其主要包括下面这十个方面:

1.停尸仪式

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报丧仪式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

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做‘七’仪式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

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入敛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出丧择日仪式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10.下葬仪式

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五、从文化角度,藏区哪座小城最值得一去?

如果只能选一个的话,我肯定选扎达。附近有扎达土林、古格遗址、托林寺,托林寺里大量古格时期的壁画还保留得很完好,而我第一次看到古格遗址在朝阳中变成金黄色的时候,无比震撼。

扎达附近还有东嘎皮央,路很难走,但绝对值得一看,东噶遗址和皮央遗址都是吐蕃时期建成的石窟,上世纪90年代才被发现,据说到现在为止,去过的人还很少。我们运气很好,在两个地方都找到了钥匙管理员,看到了留存的壁画和雕塑,自然条件那么恶劣的地方,竟然还有着这么精致和灿烂的文化,让人叹为观止

六、怎么认识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传统文化本来就是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而殡葬文化近年来都是备受诟病困扰的,而我还是觉得其有“光芒”的一面

中国人向来就讲究“仁义”,“厚德”,“天大地大,人死为大”,很平常的一个老百姓,生前默默无闻,人死饭门开,就算平时跟他有过节的,有怨恨的,不用请!大家都自觉过来帮忙,风风光光的为他操办一场葬礼!

殡葬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孝道文化,孝文化是我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代有,“守孝三年不出门”,为官者也要“带冠丁优”!而现在也是,不管在哪里工作,一旦家中老人病故,同样千里奔丧!百善孝为先,一场丧事,就是后代子孙行孝之大礼,规模,排场自不必说,单看守灵、扶灵、哭丧的动作,神态就是这份孝心最好的体现!

还有就是里面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传统的灵屋制作人,濒临失传的手工技术,小时候见过,里面骨架是用竹篾搭建,外面是用纸糊,图画全部是手绘,形式有大五居房,江南四合院……结构紧凑,精致。连房内的桌椅,茶杯,香火堂上的贡品,对联,都依稀可见,整个布局美轮美奂,绝对的艺术精品,是集画工、裱纸匠、篾匠各种技艺的完美结合。现在虽然殡葬用品也有,但是加入了现代元素,用电脑设计,喷绘,看起来就失去了他原有的意义和美感!

再一个就是传统的“唱孝歌”,也是在极力抢救的特色文化,我们老家俗称“闹丧歌”,由鼓手和歌手配合完成,歌词大多是历史故事,传记,乡间流传的手抄本,资历高的歌手都是即兴出词,自编自唱,大多都是歌颂死者,劝诫生者……,要获得较好的唱功,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有个好嗓子,音调韵律一定把握得当,多学习,才是一个好歌手,鼓手呢,沉稳,有耐性,击打有节奏感,鼓声,歌声此起彼伏,让漫漫长夜守灵人才不寂寞。

如下是我们老家倒鼓歌节选

“……倒鼓莫往东方倒,东方不是倒鼓场,木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南方;

倒鼓莫往南方倒,南方不是倒鼓场,火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西方;倒鼓莫往西方倒,西方不是倒鼓场,金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北方;倒鼓莫往北方倒,北方不是倒鼓场,水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中央;倒鼓莫往中央倒,中央不是倒鼓场,土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扬州;倒鼓就往扬州倒,扬州才是倒鼓场磨,扬州地方多热闹,日里杀猪夜杀羊,日里杀猪千百口,夜里杀羊无数双,猪毛堆成如山岭,羊毛塞断九条江,磨利刀仔杀了鼓,你归阴去我归阳……”

七、藏区爱尔兰

在这个充满奇迹的世界上,有些地方让人充满向往,它们是自然的宝藏,魅力无穷。今天,我将带您一起探索神秘而美丽的"藏区爱尔兰"。

什么是藏区爱尔兰?

藏区爱尔兰,是指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那曲地区。它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风情而闻名于世。因其与欧洲国家爱尔兰的自然景观相似,被誉为"藏区爱尔兰"。

壮丽的自然风光

藏区爱尔兰是一个拥有多样自然风光的地方。这里拥有浩瀚的草原、雄伟的山脉、湍急的河流和宁静的湖泊。在藏区爱尔兰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最引人入胜的地方莫过于纳木错,这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湖泊四周被雪山环绕,湖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蓝色。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藏区爱尔兰还拥有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其中的珠穆朗玛峰更是吸引了无数探险家的梦想。站在山顶,俯瞰群山和云海,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独特的文化风情

藏区爱尔兰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聚集地,它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藏区爱尔兰的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藏区爱尔兰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这里有许多宏伟的寺庙和庙宇。例如,色拉寺是这里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它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而在藏民家庭,您有机会品尝到正宗的藏族美食,感受纯朴的藏族生活。

旅行指南

如果您计划前往藏区爱尔兰,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旅行指南:

  • 最佳季节:春季和夏季是前往藏区爱尔兰的最佳季节。这个时候,天气温暖舒适,草原上的花朵盛开,景色宜人。
  • 交通方式:从拉萨乘坐飞机或长途巴士可到达藏区爱尔兰。内部交通以租车或包车为主。
  • 注意事项:由于藏区爱尔兰海拔较高,需要注意防晒和保暖。同时,尊重当地的宗教和文化,不要损害环境。

无论您是喜欢追逐壮丽风景,还是热爱探寻异域文化,藏区爱尔兰都将是您绝佳的选择。来吧,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充满神秘和美丽的旅程!

八、康巴藏区与嘉绒藏区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

这么说吧,给两个侧面回答。

在第一次金川之役时,清廷只是模糊地知道自己在征讨“番子”,并不太能区分“番子”们的不同。不过乾隆本人意识到了这里的番子奉行某种“邪教”(实际上是苯教,又据一些当代描写嘉绒地区的人类学民族志著作,部分嘉绒地区如丹巴县在用汉语表述自己的前藏传佛教宗教实践时会用“道士“指称民间的苯教师),因此考虑到可以用黄教即清廷支持为藏传正统的格鲁派来化育之,甚至考虑过干脆把金川赏给西藏地方管理。到了第二次金川之役后期,前线统帅阿桂才终于搞清楚了当地族群的状况,他给乾隆打报告说:

“至两金川及鄂克什、三杂谷、党坝、革布什咱、绰斯甲布、巴旺、布拉克底各番,人俱跣足披发,步行山箐,谓之甲垄。其德尔格忒、麻书、章谷、纳林冲等番,人习于马上,风俗与蒙古相似,故谓之霍尔。族类各殊,本非一种。”(清方略馆《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一,乾隆三十八年二月辛巳,《清乾隆武功档案暨方略汇辑》第4册,410页。

又说:“查瓦寺、鄂克什、三杂谷、党坝、绰斯甲布、巴旺、布拉克底、两金川各处,均谓之甲垄,其番人言语,不惟与西藏之唐古忒迥殊,即与南路之明正各土司,亦须通译。‘清方略馆《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九,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乙未,《清乾隆武功档案暨方略汇辑》第5册,378-379页。

前者根据”风俗“区分了“甲垄”与’霍尔‘,后者则根据语言区别了“甲垄”与’西藏之唐古忒‘、’南路‘。最后,第二次金川之役清廷获全胜,乾隆当然也没有再考虑过把金川赏给西藏。不过他还是强力推行了黄教,摧毁了本地的苯教传统。(要说明的是,杂谷脑河流域和梭磨河流域在之前就有黄教传播,但金川流域在当时还是比较纯粹的苯教区,尽管他们也和拉萨有来往)

第二个例子,红四方面军在脱离中央红军南下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按照当时作为中 共共识的“联邦制”思路,为本地土著族群成立了两个“共和国”,借此动员他们参加革命。这两个共和国分别是“博巴依得瓦共和国”与“格勒得沙共和国”。

前者是1936年在康北地区搞的,为统战计请德格土司担任名义上的主席,也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博巴中央政府”,命名依据是当地康巴人的自称,即“博巴”,对应汉语“藏族”,也就是说,汉语可以译成“藏人民共和国”。官方语言定为“藏语”,实际上使用的应该是德格官话即康北地区通行最广的康巴方言,以及汉语。

后者是1935年底在金川搞的,命名依据是金川嘉绒人的自称‘格勒’(或‘格如’,Ge-ru),也就是说,汉语可以译成“嘉绒人民共和国”,官方语言定为嘉绒语,实际使用情况缺乏材料,估计应该是汉语为主,可能也用四土话。政府主席是崇化屯的嘉绒人克基,此人在斗争失败后好像下落不明了,我没找到他后来结局的材料。

也就是说,当时红四方面军观察到,康区尽管也有自己的认同“康巴”,但更认可更大的概念“博巴”,尤其是上层。而在嘉绒地区,本地人有自己的自称,不会叫自己“博巴”。所以才要分开搞这两个“国”,没有放在一起。

有趣的是,因为金川县城绥靖屯居民中回民比例很高(回民是各地老城关居民了,因为商业活动,这不奇怪吧?),还在县城设立了一个县级回民苏维埃政权,从属于格勒得沙人民共和国,并服从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的管理。

1951年,嘉绒地区基本平定;1954年,嘉绒人被正式认定为藏族的一部分。这种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嘉绒地区除少数地区外,通行黄教。

那么,博巴依得瓦和格勒得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当然有权利做出自己的判断。

九、【青海】探索青海藏区独特彩妆文化

青海彩妆产品的独特魅力

随着彩妆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彩妆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西部地区,青海藏区的彩妆文化独具特色,具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青海的彩妆产品以其独特的原料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眼球。

青海彩妆产品的原料与制作工艺

青海彩妆产品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当地的天然植物和矿物资源。其中,青藏高原上的藏红花、青稞、藏茶等原料被广泛用于彩妆产品的制作中。而在制作工艺上,青海彩妆产品往往采用传统手工制作的工艺,经过数十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这一独特的制作过程不仅确保了产品的品质,更是彰显了青海彩妆产品的独特魅力。

青海彩妆产品的市场前景

随着中国彩妆市场的不断扩大,青海彩妆产品也逐渐受到更多消费者的瞩目。其独特的原料和工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在西部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青海彩妆产品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和喜爱。

总而言之,青海的彩妆产品不仅秉承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更是在原料选择和制作工艺上独具匠心,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彩妆体验。相信随着对于青海彩妆产品需求的增加,其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中国彩妆市场上一匹独特的“黑马”。

感谢您阅读本文,相信通过了解青海的彩妆产品,您对于彩妆文化和产品的认识又更加丰富了一些。

十、藏区名称?

安多藏区

安多藏区位于羌塘高原,介于青海、甘肃、四川与西藏接壤的高山狭谷地带。其地理范围包括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区。范围大致相当于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黄南、果洛四个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安多历史上称为朵思麻,是从朵甘思(今康区)分出来的。

西康藏区

在大陆西部的横断山脉地区的金沙江、雅砻江高峡河谷走廊地带,因为地理交通等因素,许多民族沿河谷南北往来迁徙,繁衍融汇,日久年深,形成中国唯一的南北走向的狭长文化带,它已经引起世人愈来愈多的关注。康巴地区的藏族人民就生活在这块文化色彩斑斓的河谷高原上。位于安多藏区和卫藏地区之间,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现今的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都在康巴区之内。范围大致相当于现今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那曲地区东部(聂荣、巴青、索县、比如、嘉黎五县)、林芝地区东部(察隅、波密、墨脱三县),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西部除外),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卫藏

卫,又称前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拉萨市(当雄县除外)、山南地区和林芝地区西部(林芝、工布江达、米林、朗县四县);藏,又称后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日喀则地区(北方小部除外)。

卫藏地区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中心,主要以岗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现麓大断裂带作为划分藏北、藏南的界限。河谷与盆地相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土地资源集中,且雨量充沛,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藏族的第一个赞普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片农田、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还有雄伟的布达拉宫……都诞生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因此可以说,这里就是孕育藏族文化的摇篮。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