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正文

中国农村有哪些殡葬习俗?

2024-07-04 08:15:2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国农村有哪些殡葬习俗?

不贴小说。

我讲讲,我们这边的丧葬习俗和忌讳吧。

1、人回光返照的时候,快死了,要换床;平时睡的好床,可以传给后代的,不能再躺了,避免活人睡了沾染尸气,影响子孙寿命。

2、换了床,床要摆在厅堂。床,不能南北摆,要东西摆,头朝西,脚朝东。西面乃死气,东面乃生气,快死的人头朝东,脖子里容易留气,怕死不咽气,诈尸。(另说是担心死不瞑目,变鬼找子孙麻烦。)

3、咽气之后,家中男子外出报丧,通知亲友奔丧。女眷要给亡者更衣,洗尸,塞九窍。

亡者死时的衣服不能要,脱掉。脱完,给亡者擦洗身体,洗净之后,用特殊的药丸、药塞,堵塞九窍,即双眼、耳洞,鼻孔,下阴及肛门。因为要给亡者“做七”,总需七七四十九天,不塞九窍,尸体容易腐烂发臭。

塞完九窍,穿寿衣。寿衣有讲究,要冬、春、夏三领(寿衣可以说X套,可以说X领,不能说X件,忌讳)。分冬外,春内,夏贴身穿戴。

为什么寿衣要穿三套,不穿春夏秋冬四套呢?有两个说法,一说,春季和秋季衣服温度一样,这两季一套衣服足够了;另一说,穿寿衣,要单,不要双,古代皇帝死了,九五至尊,也只能准备九套,不能十套。双数是给活人准备的。

另外,还得戴寿冠(随便什么帽子),穿寿袜和寿鞋。

完事了,整理整理遗容,重新抬到咽气的床上去。再把床头的位置调换一下,床头朝南,床尾朝北。清除家里所有狗猫老鼠,脚上栓绊脚绳,也叫绊尸绳,预备起尸,以防万一,还得放一长明灯,给亡灵引路。最后,盖上白布面,一边做头七,一边等待棺材和丧葬用具。

4、做七,很复杂。除了哭,最出彩的是招魂和验回魂。

招魂即喊魂、引魂。“五七”或“七七”(各地习俗不一样。)亡者魂魄最后一次返家,儿子要爬屋顶,呼唤亡者,叫喊魂;还有的在门口插引魂幡,挑引魂灯。给亡者引路。

什么时候喊魂,引魂停止呢?不信灵魂的人,意思三声完了。信灵魂的,就要验回魂。可以用吸灵牌的巫术。拿张黄表纸,找几个最亲近死者的亲人排成队,依次拎着黄表纸靠近亡者灵位,只要黄表纸凌空吸附在灵牌上,那就说明亡者归来了。每人只能试一次,一个不行换下一个。

还可以用照回魂的法术,灵堂所有门窗大开,准备若干只白瓷碗,瓷碗里面装满清水,每个窗台放一只,门框上也放。然后,外面喊魂开始,屋里的人排成队,一个个的沿着墙壁走,走到一个窗户跟前看一眼碗里,走到一个窗户跟前看一眼碗里。直到一个人从碗里的清水中见到亡灵的影子,即可停止。说明亡者已经回家。

接下来,问阴阳的问阴阳,劝酒菜的劝酒菜,毕竟这是亡灵最后一次在家了,往后很大可能不再见面了。

不过,有几点要时刻注意。第一,验回魂的时候,小孩子不能再厅堂,要跑去别的地方睡觉,亡灵冲撞了小孩子,孩子会生病的。第二,验回魂的法子极其邪门,轻易不要使用,万一出现岔子,很可能会招来邪物,那个时候不单亡灵会遇害,全家都要跟着遭殃。

5、男人们报丧,儿子出门,头上要戴白布帽,手上要捧哭丧棒。哭丧棒,原先是竹仗,亲人死了,悲伤过度,拄着报丧用的。后来,采用柳棍,说是柳谐音“留”,挽留亲人之意,长度变短了,上面还得缠白纸。

还有一说是“前人插柳,后人成荫”,填完土,哭丧棒的柳棍,是要插在坟头上的(看过坟头长柳树没有?有些是哭丧棒长到)。希望后人可以享受到死者的余荫,获得庇护。不是常常说“祖上余荫”嘛,有点这方面的意思。

6、入殓,装棺材;棺材到了,一切用具齐全了,开始入殓。准备七枚铜钱(现在用硬币了),摆成北斗七星,朝,尸体嘴巴里塞一大钞(古代是夜明珠或者宝石翡翠啥的),买路钱,然后铺垫褥,放垫枕,安放尸体,盖上包被(包被要绸面,忌大红)。最后蒙上蒙脸纸。

7、移灵。做完“七”,打好了墓穴,开始安葬。

移灵那天,也就是丧葬的最高潮。亲友都过来吊丧,祭奠,该送花圈的送花圈,该送纸的送纸,个人忙活个人的。自家女眷除了迎接吊丧的亲朋好友,大半时间要呆在丧棚“跪草”。棺材摆中央,两旁铺草,女眷跪在两边哭。男性子孙辈不用跪草,要跪芦苇席,边上主事人要你跪拜,你就跪拜,一般三次。不能扶棺,眼泪不能滴在棺材上,忌讳,一旦死者感应亲人悲痛,不忍离去,对家人有害。

8、出殡。找人抬棺,抬棺人要身体好,吃饱。抬棺怕两件事儿,一是塌棺,抬着抬着,抬棺人出事了。压吐血,昏厥,并不少见,对抬棺人极其不利,有不少因此而死的。二是棺材落地,丧葬习俗规定,棺材落哪儿,就得埋哪儿,要是落马路上非常难办。

9、到了墓穴旁,由族里长辈,抓一只公鸡,把公鸡脖子割开,沿着墓穴沿撒鸡血,驱邪。亡人新死,墓穴如果有妖祟,亡灵容易受害。现在不撒鸡血了,直接抓只公鸡,跳进墓穴乱甩。撒完鸡血,开始放棺,填图土。填图的时候,亲人该哭的可以放声哭。

埋好,开始“起坟”,堆一个土堆。《礼记》有言:土之高者谓之坟。起个土堆,作标识,也象征亡者地位。

还有,新坟不加“坟帽子”,那是嫡系子孙添坟的时候给亡者填的。

10、起好坟墓,要烧桥了,带来的花圈,纸人纸马,纸电视啥的,放坟头上烧,要烧干净,不能剩一星半点烧不净的残片,不然,东西跑那边是缺损的,不好用。烧完插哭丧棍。所有人止哭,绕着坟堆走三圈。走完,嫡系子孙背过身,脱鞋,朝前跑,往家里面跑,无论发生什么不回头,不停步,石头硌脚,荆棘扎脚都不能停。回头就会失魄,三魂七魄掉一个,这样的孩子以后就不聪明了或是身体不好了。


(声明:以上纯属民间丧葬习俗,灵异部分不足取信,相信科学,远离迷信,不要举报。)

二、贵阳殡葬习俗?

1.

、 送终:老人临终前,儿子必须守在床前,给老人送终。

2.

、 鸣枪报丧:人死以后,丧家即在屋前放铁炮,通知寨中;并派专 人,通知远道的亲戚。

3.

、 擦澡:由儿媳或女儿去河中或水井中取水为死者擦澡。死者为男 性,由儿子擦澡,并剃去头发...

4.

、 停丧:死者穿上新衣后,将尸体移放于“灵床”(两根板凳上放一 块门板

三、孝感殡葬习俗?

今天,我就着重说说我们孝感是怎样的吧。

从死者失去一切生命体征后,家里面便开始操办丧事,一边通知亲朋好友,一边着手安排死者洗浴,换寿衣,(寿衣是提前准备好了)再就是后人告别,入棺停灵三天。

随后第二天便是请道士,(原来还请唱歌的,不知道从哪家起不请了,后面的也就没人请)第三天一大早就是发丧(就是去火葬场)从火葬场把骨灰盒抱回来葬到自家的坟地里经过道士的一番操作也就基本算完结了。

吃完丧席(俗称泡饭)下午天黑之前去复土就行了。

再就是死者头七出嫁女儿不能回家,必须要在娘家守七期满才能回家,这就是我们孝感的习俗。

四、中国有哪些传统的殡葬习俗?

1.土葬

对中国来说,土葬是最古老的,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丧葬方式。在十大殡葬模式中,它也是该地区分布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民族,也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

2.火葬

在古代都信奉落叶归根,并强调遗迹的完整性。因此,火葬被认为是异端,甚至是违背孝道道德的坏习惯。然而,直到宋朝、辽朝、晋朝、元朝,它才逐渐普及。

3.海葬

它是将灰烬撒入大海,这被认为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这样的葬礼将有利于土地的保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风俗习惯的变化。

4.风葬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露天葬,包括悬崖上的冻结和膨胀等,一般分布在东亚国家地区、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很早时期。但在中国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并不流行。这样,死者的尸体就被裸露在树木和荒野之下,还有人则把尸体放在棺材里,然后放在茅草和木板做的棺材棚子里。

5.天葬

这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丧葬方式。这意味着当一个人死后,他或她会把尸体带到指定的地方,让鸟类和其他动物吃掉,以为它会把死者的灵魂带到天堂。

6.塔葬

战争是中国藏族的丧葬习俗之一,被认为是最高尚以及最高的待遇,甚至是丧葬的最高标准。因此,埋葬被称为灵魂塔。一般来说,活佛升天或圆寂后,葬礼就会以这种方式进行。

7.树葬

在中国古代,只有东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才普遍采用这种丧葬方式。然而,在现代,树葬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就是把死者亲属的骨灰撒在树下。

8.悬棺葬

人死后,木棺被挂在插入悬崖表面的木桩上,或放置在悬崖洞、悬崖裂缝中,或部分悬吊在悬崖表面。往往险峻险峻,无法攀登。其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受欢迎,悬置的越高,就代表越尊重死者。

9.洞葬

当一个人死了,几十个人把棺材搬来搬去,把沉甸甸的棺材搬到山上的死人洞里,然后一起转身离开。谁都不能再一次回首逝者,而且谁也不能再走进安息之所。

五、殡葬习俗介绍?

仪式

1.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停丧”。

2.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敬挽,哀悼”字样的纸条。

6.入殓仪式: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10.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只烧单数,烧大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六、如何发展殡葬文化,发展殡葬文化意义?

殡葬文化应该从关怀生命开始,人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死亡是必经之路,殡葬是生命的最后历程,以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自然。殡葬文化随不同民族各有差异,都应以亡者安乐,生者安心去做。

认识殡葬文化,也就认识生命本质,正面对待世间生死无常变化。

七、怎么认识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传统文化本来就是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而殡葬文化近年来都是备受诟病困扰的,而我还是觉得其有“光芒”的一面

中国人向来就讲究“仁义”,“厚德”,“天大地大,人死为大”,很平常的一个老百姓,生前默默无闻,人死饭门开,就算平时跟他有过节的,有怨恨的,不用请!大家都自觉过来帮忙,风风光光的为他操办一场葬礼!

殡葬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孝道文化,孝文化是我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代有,“守孝三年不出门”,为官者也要“带冠丁优”!而现在也是,不管在哪里工作,一旦家中老人病故,同样千里奔丧!百善孝为先,一场丧事,就是后代子孙行孝之大礼,规模,排场自不必说,单看守灵、扶灵、哭丧的动作,神态就是这份孝心最好的体现!

还有就是里面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传统的灵屋制作人,濒临失传的手工技术,小时候见过,里面骨架是用竹篾搭建,外面是用纸糊,图画全部是手绘,形式有大五居房,江南四合院……结构紧凑,精致。连房内的桌椅,茶杯,香火堂上的贡品,对联,都依稀可见,整个布局美轮美奂,绝对的艺术精品,是集画工、裱纸匠、篾匠各种技艺的完美结合。现在虽然殡葬用品也有,但是加入了现代元素,用电脑设计,喷绘,看起来就失去了他原有的意义和美感!

再一个就是传统的“唱孝歌”,也是在极力抢救的特色文化,我们老家俗称“闹丧歌”,由鼓手和歌手配合完成,歌词大多是历史故事,传记,乡间流传的手抄本,资历高的歌手都是即兴出词,自编自唱,大多都是歌颂死者,劝诫生者……,要获得较好的唱功,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有个好嗓子,音调韵律一定把握得当,多学习,才是一个好歌手,鼓手呢,沉稳,有耐性,击打有节奏感,鼓声,歌声此起彼伏,让漫漫长夜守灵人才不寂寞。

如下是我们老家倒鼓歌节选

“……倒鼓莫往东方倒,东方不是倒鼓场,木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南方;

倒鼓莫往南方倒,南方不是倒鼓场,火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西方;倒鼓莫往西方倒,西方不是倒鼓场,金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北方;倒鼓莫往北方倒,北方不是倒鼓场,水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中央;倒鼓莫往中央倒,中央不是倒鼓场,土德星君他在位,手提花鼓往扬州;倒鼓就往扬州倒,扬州才是倒鼓场磨,扬州地方多热闹,日里杀猪夜杀羊,日里杀猪千百口,夜里杀羊无数双,猪毛堆成如山岭,羊毛塞断九条江,磨利刀仔杀了鼓,你归阴去我归阳……”

八、中国的文化习俗有什么?

包饺子,贴春联,剪纸,猜灯谜,庙会,挺多的。

九、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习俗?

民俗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 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 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   【婚嫁礼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此基础上又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婚俗,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主要的婚俗。 【丧葬礼仪】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岁时风俗】,如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点灯盏,清明祭祖扫墓,端午插艾叶,七夕观星乞巧,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 【文化艺术】服饰、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 【少数民族风俗】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湘西送傩神等等。

十、中国丰收节有哪些文化习俗,美食?

一起迎接收获的金秋

①今天3时21分,秋分至;

②秋分时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③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凉爽秋季;

④注意保暖,及时添衣;

⑤饮食温和清淡,适当多食新鲜果蔬,如苹果、秋梨等;

⑥每年秋分为农民丰收节,珍惜劳动果实,期待丰收中国!

秋分传统习俗

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春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