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正文

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2024-06-29 01:27:1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乡村文化为基层自治与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乡村文化是指在乡村生活中,人们约定俗成的规则与道德,以及依据这些规则所进行的具体生活形式。城镇化是指乡村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转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化,不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大、空间扩展的模式,而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大幅推进,城市文化迅速涌入乡村,乡村文化在吸纳城市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村原有的熟人社会关系趋于淡化,逐渐转向利益化和市场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下,乡村文化应当对原有文化和城市文化进行充分扬弃,去粗取精,进而形成更加符合现代乡村发展的乡风文明和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能够给当下基层自治与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思想内核,体现在思想活动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乡村原有的自然风貌和传统建筑、服饰、饮食、民间民俗工艺品,还是约定俗成的乡约民规、民间故事和传说、农耕活动和民俗节庆,都是乡村文化的具体体现。城镇化和信息化扩展了农村居民的视野,同时也让农村居民原有的价值观念得以改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乡村文化内核,能够让乡村资源开发找到正确的方向,避免财政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是让乡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内在保障。一方面,农民群体文化水平较低,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时,很容易形成“重利轻义”的价值导向。乡村文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帮助农民稳住心神,不至于盲目追求利益。另一方面,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能够为乡村留住人才,不至于让农村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乡村人口的“空心化”局面。近年来,乡村人才与劳动力大量流失使得乡村发展缺乏动力,良好的乡村文化能够增强乡村凝聚力,号召更多青年留在家乡搞建设,使得乡村经济迅速腾飞,进而吸引更多人才流向乡村,形成良性循环。

二、如何发展殡葬文化,发展殡葬文化意义?

殡葬文化应该从关怀生命开始,人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死亡是必经之路,殡葬是生命的最后历程,以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自然。殡葬文化随不同民族各有差异,都应以亡者安乐,生者安心去做。

认识殡葬文化,也就认识生命本质,正面对待世间生死无常变化。

三、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艺术传统文化的区别?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四、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的异同?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区别就在:传统文化,它必须是传承的,亘古至今的。

而古代文化的范畴就小多了,它只能说是“古代文化”,而不一定传承成传统文化。只指古代“运用、使用”,现在看不到的、没人用的、废弃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五、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淘洗出来的智慧结晶,既呈现于浩如烟海、灿烂辉煌的文化成果,更集中体现为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它昭示了中华民族的璀璨历史,展现了各族人民的伟大智慧创造,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精神品格,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及其成果,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革命文化既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历史的高度文化凝聚,也是中国精神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表现形式,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虎年习俗与传统文化?

2022年是虎年,年份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中国的传统12地支对应着不同的生肖,每12年就有一个轮回,2022年刚好是虎年。每一个年份对应的生肖都是这一年的当值星官,会解决遇到的所有麻烦和保佑民间的人们,生活平安,免除厄运,镇压邪物。

  虎年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玉帝听说老虎勇猛无比,便下旨传老虎上天。老虎上天之后,同玉帝的卫士较量,赢得胜利。从此,老虎便成了天宫的殿前卫士。谁知不久之后,地上的飞禽走兽见无人镇管,开始胡作非为起来。给人间造成了灾难,这事惊动了土地神,土地神连忙上报天庭,请玉帝派统天神镇住百兽。从此,老虎便为百兽之王,总管百兽。

  虎年的民俗

  凌晨3-5,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是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由于传统民俗观念中虎能驱邪,迎合人们希望平安幸福的心理,虎又成为驱邪纳福的坐骑。南方话中虎与福读音相近,因而虎又成为福的象征,南方年画中的《五虎〈福)图》和天津杨柳青年画《招财进宝图》,画中印一只猛虎,守卫在聚宝盆旁,便属于此类。

  虎年的传统习俗

  老虎是一种比较凶恶的猛虎,可以押证邪祟,所以小孩子会有虎头帽虎头鞋,北方妇女还喜欢用大红纸剪出多种多样的虎窗花,形象质朴可爱,贴于门窗、室内,显出吉祥红火喜庆。五月端阳,民间常常佩艾虎。这天家长要用雄黄酒在儿童前额画一个“王字,并用五色线扎成虎形香包,给儿童戴上,以示驱五毒(蝎、蛇、蟾、蜈蚣、壁虎)。

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有何差异?

1、中国文化重人性,西方文化则重理智。

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爱人”,孟子曰:“仁也者,人也”。所谓人就是指人际关系,中国讲究礼节,注重孝为仁之根本,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不同等级秩序,要求臣忠于君,子孝于父母,弟尊敬兄长,等等,否则为“不仁”。

然而,西方的文化则偏重于理智、理性,认为理智应该而且能够控制情感,人应该控制自我的欲望,用理智和道德去追求幸福,理智的份量大于人情的份量。“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一哲理名言充分体现了西方对理智的偏重远远大于对人情的重视。

2、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西方人强调“人为万物之灵”,自然不过是人的陪衬。

西方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往往注重个人和物质利益,强调对自然的索取和征服,认为人有能力而且必须征服自然以获取生存的条件。

而中国人从先秦时代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天、地、人一统于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德自然”。

3、从语言角度看,汉语是非形态语,西方语言为形态语。

西方文字是由单个字母组成的流线性的文字,它以形统意,通过严密复杂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意思。在句法上只要是主谓结构都是句子,也只有主谓结构才是句子。

而汉语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方块字,方块字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语意意思,汉语言是以意统形的,句子的句法、组织结构和语义根据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来安排,而且在汉语中没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是随处可见的,所以汉语组织以达意为主,不滞于形而以意统形。

西方流线性的语言和文字相应于西方人单向性的思维模式,他们强于分析、逻辑。中国文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讲究整体性与立体性,体现了中国人立体的思维模式。

4、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

在西方人眼里,物质的满足是相当重要的,从西方的殖民史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物质的追逐简直不择手段,对物质的追逐,对感官刺激的寻求,一度使西方人感觉迷茫。相反,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重精神,注重精神上的满足。

5、西方重个人主义,中国文化重集体主义。

西方自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思想深入人心,西方的精神强调个体的自由,注重个体的奋斗,个人的权利。私人的权利与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甚至会为个人的私利而不顾国家之利益。

而中国文化重集体主义。从古至今,家国思想贯穿人心,一个与众人格格不入的人在中国是没有出路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集体主义更是深入人心。

中国人的行为注重的是以大局为重,不以自我的私利而去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强调集体至上的原则,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而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

八、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标题?

(1)班级格言:记住你的梦想,然后把这些梦想变成目标,再把这些目标变成任务,之后,把这些任务变成实施的步骤!

  标语:志存高远,直面挑战!

  班级理念:以人为本,共营和谐

  (2)标语:健康、活力、团结、拼搏

  班级理念:严要求,勤督查,养成良好四习惯

  善引导,细关照,创设积极班氛围

  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3)标语:团结奋进、成才报国

  班级理念:严抓细管、求真务实、善悔爱生、乐教促学!

  班级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九、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文解析?

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概念,由传统一和文化两个子概念构成的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一种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关而文化传统是不同地区的人仍在延续的文化真理,比如中国人每年都要过节,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传统

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利弊?

我的回答是现代文化不可能取代传统文化,只能是对传统文化的升级

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三教文化,尤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的核心地位。儒家的仁,道家的义,佛家的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基因中。这些教义奠定了中国人的谦和、忍让、善良的良好品性,无论到什么时候这些品性都不会过时,也不应该被遗忘。

说真的,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得现代文化。欧洲思想启蒙以后对世界的空前探索、科技的空前发展奠定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但是求实、创新或者叫格物、致知的精神是传统中国人,尤其是文人的优良品德。是老早就有的,并非后来诞生的。

现代社会的追求个性化、自由化、简单舒适的生活理念使现代中国人摆脱了一些繁琐的礼节,是对人性的解放,这点无疑是现代文明强于传统文化的地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传承千年,历经数次亡国而文化不亡,主要就因为它这种善于吸收新鲜血液的精神。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