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丧事
如何办丧事
人走后,立刻叫来花圈寿衣店老板给逝者穿戴寿衣。然后打殡仪馆电话,让他们来车运送遗体。
然后回到死者生前的居所布置灵堂,一般来说花圈店老板都会认识一些阴阳先生,花点钱就可以让他负责布置灵堂,写挽联等等了。
死者如果是在零点以前离世,那么离世当天就算作一天。一般现在城里停尸是停3到5天这样的单数天。
在停尸的几天时间里,要通知死者生前的亲友前来祭拜。死者的儿孙等要披麻戴孝。
停够日数后,阴阳先生会带着死者的亲朋做一些法事,但因为地区不同所以讲究不同,具体还是要看当地阴阳。
然后全体送行的人员前往殡仪馆,举办一个追悼会后,灵车带上骨灰盒或棺材前往陵墓安排下葬。
送葬为什么必须吃早饭?
民间传说,战国时人乐毅性孝顺,父母喜吃软食,乐毅便用黄豆制成豆腐供父母食用。父母每天食之,因得高寿。父母故后,乐毅请参加送葬的邻居们吃豆腐宴,祝愿大家健康长寿。由此形成吃豆腐羹饭的风俗,流传至今。
另有一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崇尚神仙之术,天天服豆,希望可致长生。其间他发明了制作豆腐的办法。后其父病死,按礼仪三日之内须停厨熄火,所以刘安连吃三天冷豆腐。旁人不察,见他把一团团雪白的东西往嘴里塞,以为他吃的是什么凤髓羊酪,遂说他不守礼节。刘安乃于三日小殓后举办素席,答谢各方来吊宾客,席间特备一道冷豆腐,说破真情。从此,孝子居丧多以豆腐为冷食,而成殓后以豆腐答谢吊唁宾客的习俗亦由此形成。
流播于江淮的民间传说称,从前有一位阿公分给三个媳妇各人一升黄豆。大媳妇和二媳妇取回食之。三媳妇把黄豆种在田里,将结成的新豆收下来。如此三年,积攒了许多黄豆。阿公称赞三媳妇能干,让她主持家务。三媳妇用黄豆磨成豆腐,烧了许多可口的菜孝敬公婆。阿公高兴地说:我百年之后,你们用豆腐供我。阿公死后,子媳就用豆腐做菜供奉。此事传开后,逐渐形成办丧事吃豆腐饭的风俗。
现代学人认为上述几种传说均属后人附会之辞,但其中也反映出某种民俗信仰的因素。如浙南武义江一带迄今尚有丧家于寿终老人殡葬之日煮一大锅长寿豆酬谢参加葬礼者的传统风俗,寓意添寿;又如服豆养生的观念由来已久,与增寿有相通之处。所以对吃豆腐羹饭这种习俗所蕴含的文化涵义,不妨从此类民间俗信中入手探索。
有人推测豆腐羹饭习俗是古人以小豆避煞法术的变异。《荆楚岁时记》载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疫,可见南方地区自古有服豆或豆羹以禳灾疫祓除不祥的习俗。古人以为死者亡故的原因或以疾病,或以凶殃,不免有疠疫之气缠绕尸身,故请送葬者食用豆制食品,可除去疫气或不祥。有人推测吃豆腐羹饭习俗是一种驱散阴气的方法。豆腐以既圆且硬的黄豆为原料,制成后呈雪白之色,是金气的象征,这与旧时道家对豆腐性质的解释相通,如所谓《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言:淮南王(刘安)得飞腾变化之道,炼五金成宝,化八石为水,得草木制化之理,乃作豆腐云云,可见豆腐有克杀阴气的奇效,适合送葬者食用。此外,还有人推测吃豆腐羹饭习俗的形成,可能与本土佛教信仰中以黄豆为舍缘豆的习俗有关,含有祝祷逝者结缘佛法以度来生的理念,同时又增进了丧家与送葬赙奠者之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