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文帝?
一、北魏文帝?
北魏献文帝
北魏第六位皇帝
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鲜卑名第豆胤,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465年—471年在位),文成帝拓跋濬长子。[1]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册立为太子,生母李贵人按子贵母死制度被赐死。和平六年(465年)五月,父亲拓跋濬逝世,登基为帝。尊奉嫡母皇后冯氏(冯太后)为皇太后。车骑大将军乙浑假称圣旨杀害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宫中。五月十六日,侍中、司徒、平原王陆丽从汤泉入朝,乙浑又把他杀了。五月十七日,献文帝任命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东安王刘尼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和其奴为司空。
承明元年(476年),暴卒,时年二十三,谥号献文皇帝,庙号显祖,葬于云中金陵。
二、魏文帝原配?
曹丕的第一位夫人任氏,是曹丕的原配夫人,据说这位夫人性格急躁,不够温柔,经常与曹丕意见相左吵架,夫妻关系并不和谐,后来被曹丕废黜了正妻之位。
曹丕的第二任夫人甄宓,后世比较有名的就是这位夫人,有说曹植的《洛神赋》说的就是甄宓。此人知书达理,懿德贤淑,仪态万方,早年丧父,原本是袁绍的儿媳妇,后来曹操与袁绍开战,袁绍之子被派遣出去,独留夫人在家,袁绍失败后,曹操夺取冀州,曹丕趁此机会娶甄宓为妻,两人甚是恩爱,生下太子和公主。但是曹丕登位后并未将她封为皇后,而是宠爱他的第三任夫人郭照,甄宓越发不得宠,这位郭夫人的聪明才智远超于甄宓,她在政治上帮助曹丕出过不少好智谋,是曹丕政治道路上的好帮手,难免她不会得宠。曹丕登位后将郭夫人封为皇后,死后谥号文德皇后。
三、魏文帝是谁?
魏文帝是曹丕
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为文,庙号世祖,安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四、西魏文帝传说?
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南北朝时期西魏开国皇帝。元宝炬生于正始四年(507年),其父元愉反叛兵败后自杀,元宝炬兄弟几人也被幽禁在宗正寺直到宣武帝元恪驾崩后才恢复自由并重新编入宗室属籍,初任直阁将军,先后被封为邵县侯、南阳王,不久升任太尉、加侍中。
永熙二年(533年),进位太保、开府、尚书令。
次年孝武帝元修与权相高欢决裂,元宝炬在受封中军四面大都督的职务后随孝武帝投奔宇文泰,同年进拜太宰,当年十二月,孝武帝元修被杀。
群臣本来打算立孝武帝兄子广平王元赞,公元535年,他由宇文泰拥立为帝,改年号为大统,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在位17年,公元551年驾崩,太子元钦继位。死后谥号文皇帝,葬于永陵(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
五、魏文帝的成语?
煮豆燃萁,读音是zhǔ dòu rán qí,汉语成语,燃烧豆萁来煮豆子,多用于描写不团结方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煮豆燃萁成语的释义及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煮豆燃萁成语的解释
相传魏文帝曹丕叫他弟弟曹植做诗,限他在走完七步之前做成,否则就要杀他。曹植立刻就做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二、煮豆燃萁成语的典故
三国时的曹操有三个儿子,他看中了聪明的二儿子曹植,几次想立他为太子,这可惹恼大儿子曹丕,他对曹植嫉妒得牙根直痒痒。
到了公元220年,曹丕即帝位,史称魏文帝。虽然是自己当了皇帝,可他很怕曹植会有一天篡权,总想找个借口把他杀掉,以除心腹之患。
这一天,曹丕想出了一个阴招。他把曹植找来,对他说:听说你的诗写得很好。今天我要你以兄弟为题作一首诗,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而且要在七步之内成诗,不然就以欺君之罪处死你!
曹植眼含着热泪,还未走到七步,便满腔悲愤地吟出了著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这首诗,不由羞得面红耳赤,放过了弟弟。曹植虽然以自己的机敏逃过一劫,但此后他一再被贬,最后四十一岁时忧郁而死。
成语煮豆燃萁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萁,豆秸。比喻兄弟间或亲朋内的互相迫害、残杀。
三、煮豆燃萁成语的造句
1、煮豆燃萁,只能令亲者痛,仇者快。
2、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马家为富不仁,老父死后几个儿子便煮豆燃萁,互相残害,争夺家产。
4、同派政治集团内,煮豆燃萁,同室操戈的事,屡见不鲜。
5、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盘根错节”和“煮豆燃萁”。
6、这算是煮豆燃萁,还是老顽童的左右互搏呢?道德经中最有用的一句话,就是道生一二三。
7、骨肉相残,煮豆燃萁;兄弟相爱,灼艾分痛。
8、为了钱,人们可以卖儿卖女;为了钱,人们可以丢弃良知;为了钱,人们可以抛弃道德;为了钱,人们可以骨肉相残、煮豆燃萁。
六、迷迭香魏文帝
迷迭香魏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皇帝,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他在位期间,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人称为“文帝”。迷迭香魏文帝统治的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发展与变革。
迷迭香魏文帝的治国理念
迷迭香魏文帝作为一位卓越的统治者,具备着出色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他提倡以仁义为核心的治国理念,注重民生福祉,重视吏治廉洁,并且重视人才选拔和教育培养。他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农耕和手工业的发展,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迷迭香魏文帝的政治才干
迷迭香魏文帝在政治才干方面表现突出,他具备着优秀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他善于聆听各方面的意见,推行多元化参政机制,倾听民意,制定合理的政策。他注重法制建设,厘定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他还能够灵活运用外交手段,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迷迭香魏文帝的文化贡献
迷迭香魏文帝对于文化事业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注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重视文人学士的培养,推行科举制度,提倡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他建立了许多大型文化工程,修建了众多的宫殿、庙宇和陵墓,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宏伟文化。他还注重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迷迭香魏文帝的对外政策
迷迭香魏文帝在对外政策方面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他坚持以和平外交为基本准则,推动了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他注重与邻国的友好交往与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他也注重对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他的对外政策为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结语
迷迭香魏文帝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他的领导和治国理念给中国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他的政治才干和领导能力让人钦佩,他的文化贡献使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迷迭香魏文帝的对外政策带动了国家的开放与交流,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他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整个世界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后魏文帝是谁?
后魏文帝是曹丕(187~226)三国时期魏国君主,庙号世祖(魏世祖),谥号文皇帝(魏文帝)。
政治家、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亳州谯城)人。曹操次子。自幼善骑射,好击剑,常从曹操征战。
汉献帝建安年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后立为魏王世子,镇守邺城,常从诸生宴游为乐。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为丞相、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史称魏文帝,在位七年去世。
曹丕喜好文学,八岁能着文,有异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集二十三卷、《典论》五卷、《列异志》三卷,今多散失。
明人编有《魏文帝集》,与曹操集、曹植集合称《三曹集》
八、魏文帝庙的传说?
据介绍,魏文帝庙呈长方形布局,二进大院,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走进魏文帝庙,昔日巍峨壮观的殿宇如今早已无存,中轴线上现有春秋阁和玉皇阁,均为二层阁楼式建筑。几座青灰殿堂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自然和谐,幽美恬静。
魏文帝庙原为曹府家祠,始建于东汉年间。相传,曹操迎献帝许都后,想在京郊找一块风水宝地建曹氏家庙,但终因国事繁忙,一直未能成愿。
建安三年(198),曹操征张绣从南阳凯旋回朝,走到京华西南不远处(注:将官池镇郭集村)时,他在马上望见一道连绵起伏的绿岗,形如凤凰展翅,气势磅礴。曹操情不自禁,便跃马奔上了高岗,在高岗上举目四望。
只见东面京城箭楼高耸,旗幡隐约可见;东北秋湖烟波浩渺,渔帆点点;北边乌金洼里,清波荡漾,磷光闪闪;西面沃野千里,一望无际;南面异水,宛如一条玉带,飘在凤凰脚下。曹操越看越高兴,随即决定在此处建家庙。随后,他亲绘蓝图,召集能工巧匠,建造曹氏家庙。曹氏家庙建成后占地三百亩,房屋规模几百间。从此,每逢祖先祭日,曹操便携带亲眷,到家庙里祭祀列祖列宗。
九、魏文帝庙的年代?
该庙原为曹操所建曹氏家庙。魏明帝曹睿太和六年四月临许昌,到庙内祭祀,把“曹氏家庙”改为“文帝庙”,以纪念曹丕这位开国君王。两晋、隋唐以至宋代,前后一千二、三百年间,文帝庙几经修葺,殿宇规模越来越大,金炉香火愈烧愈旺,在许昌成为颇负盛名的“帝庙”。
十、魏文帝在位多少年?
三国时期魏国有5个皇帝: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常道乡公(曹奂)。
1、魏文帝: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
2、魏明帝:魏明帝曹叡(204-239年1月22日) ,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3、 魏齐王: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
4、高贵乡公: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
5、常道乡公: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