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载湉 祖父?

2024-01-03 18:45:0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载湉 祖父?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生于紫禁城撷芳殿中所。年号道光。清仁宗嘉庆皇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于圆明园慎德堂。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二、爱新觉罗载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亲政以后,光绪帝仍未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遇到大事要向慈禧太后请示,没有多少决定权。他以迫切心情了解世界情况。十六年,驻美公使张荫桓自美归国。他急切召见,询问国外情况。后来他又索取驻日公使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明治维新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光绪帝还读了冯桂芬《教邠庐抗议》,萌发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

  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中日战争。光绪帝认为:“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七月二十四日,他又谕示李鸿章不要贻误军机。他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李鸿章没有听取光绪帝的谕旨,结果“初败于牙山,继败于平壤。日本乘势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失守。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于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当不得已批准《马关条约》时,他以朱笔写下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表明他振兴国家的决心。甲午战争失败决不是主战的罪过,是战之不力的罪过,是光绪负不了责的清朝封建统治造成的。

三、载湉有几个兄弟?

载湉的家世是显赫的。他的祖父是清代第六位皇帝道光皇帝,父亲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他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叶赫那拉氏。载湉弟兄7人,而大哥、三弟、四弟早殇,只剩他弟兄4人,其中五弟名叫载沣,后来袭醇亲王爵位,六弟叫载洵,七弟叫载涛,另外还有三个妹妹。这确是满洲贵族中少有的大家族了

四、载湉是啥意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五、爱新觉罗·载湉的老师?

翁同稣是光绪帝的老师。光绪元年(1875)翁同稣署刑部右侍郎时,教授光绪皇帝读书,其时光绪皇帝年仅4岁。

翁同稣,近代诗人。字叔平,又字声甫,晚号松禅,常熟人。翁心存之幼子,同书、同爵之弟。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八年(1858)典试陕、甘,旋授陕西学政,乞病回京。同治元年(1862)典试山西,旋丁父丧回籍。服满,转中允。在弘德殿行走,累迁内阁学士。光绪元年(1875)署刑部右侍郎,教授光绪皇帝读书。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军机大臣。中法战争时期,主张对法作战,一度罢官。光绪二十年(1894)再授军机大臣。二十二年(1896)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次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走访康有为,讨论变法事宜。光绪二十一年(1895)曾命陈炽起草过十二道新政诏书,准备通过光绪皇帝次第颁布实施,为恭亲王奕祈所阻,北京强学会成立时予以支持。被时人视为帝党中坚,维新派导师,亦因此深为慈禧太后所忌恨。戊戌政变作,以甲午战争中侈口言战,力陈变法,滥保非人的罪名革职回籍。光绪三十年(1904)病卒。

六、载湉皇帝厉害吗?

不厉害,载湉就是光绪帝,也就这样

七、载湉是谁的儿子?

爱新觉罗·载湉的父母

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光绪帝生父。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訢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班斥退,史称甲申易枢,奕譞开始以商办之名接掌政权。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任内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历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奕譞薨于藩邸,时年51岁,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奕譞是清朝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父亲。

婉贞

叶赫那拉·婉贞(1841年9月13日—1896年6月17日),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嫡福晋、慈禧太后胞妹、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生母。参加选秀女后落选,指配给醇亲王奕譞做嫡福晋。婉贞为醇亲王诞有四子一女,早年与醇亲王相敬如宾,后来因载湉的入宫、其余三子一女的夭折,婉贞大受打击,一度不振。直至病危之际,光绪帝几次奉慈禧太后之命,临醇王府探视她的疾病。死后,光绪帝辍朝十一日,称婉贞为皇帝本生妣。与奕譞合葬于北京西山妙高峰醇亲王坟,俗称七爷坟。叶赫那拉·婉贞是清朝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母亲。

八、光绪帝载湉读音?

光绪帝名载湉,载湉的读音为zai tian,光绪帝生父为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由于同治帝驾崩后无子,慈禧太后钦定载湉为皇位继承人。

九、爱新觉罗·载湉的老师是谁?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其父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其母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亲妹妹。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二月,同治皇帝驾崩,无子嗣,结果年仅4岁的载湉被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立为皇帝,成为满清入关后的第九位皇帝,年号光绪。

翁同龢,是大学士翁心存第三个儿子,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禀性好学,通读四书五经,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常熟县学游文书院。

咸丰六年(1856年),27岁的翁同龢以殿试一甲一名,考中状元,开始为官生涯。

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任翰林院侍讲,国子祭酒,太仆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

多次担任乡试,会试的科场考官,铁面无私,却也因此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最为荣耀的是,他竟然因为出众的学识,笔试殿试第一名,成为两朝帝师,同治和光绪帝的老师,在古代也少有,或绝无仅有。

有这样一副对联,说明了当时翁氏家族的荣耀,"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

作为当朝天子的老师,是无比荣耀的,咸丰皇帝后,又作为光绪帝的老师,除了给皇帝讲课外,还给两宫太后讲过课,因为这个资源,宦途是顺风顺水。

翁同龢讲完《帝鉴图说》后,又给同治帝讲授了《圣祖廷训格言》《清朝开国方》《经史语录》《毛诗》《孝经》等课程,并指导同治帝学诗作论。

一直以匡扶天下,辅佐王师,教导皇帝做一个仁君,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这样一个专注教育的儒学大师,挟私报复的可能性比较小。

二是翁同龢是清流领袖。

只是因为是光绪帝的老师,不可避免的成为参与了帝后之争

翁同龢是南派清流领袖,清流派主张"厉以风节",反对贪官污吏;敢于揭露弊政,甚至有时还直接指责慈禧太后。

而他这是这样做的,一生清廉为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行事端正,没有一些让别人攻击的错误,就能游刃有余。

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假错案,更是得到百姓的认同。

三是主战。

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力主反击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体现了对外御侮的鲜明特色,多次斥责李鸿章"避战自保"。

而甲午战争的战败, 因为跟李鸿章有隙,被人怀疑故意掐断了北洋舰队的粮饷与军火,导致甲午海战大败。

据胡思敬的说法,甲午战事开始后,中方屡战不胜。慈禧惊慌失措,就让翁同龢"驰赴天津诣鸿章问策"。当翁同龢问到北洋舰队接战事,李"怒目相视,半晌无一语"。过了好一会,反问说:"你总理度支,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翁同龢说:"事情紧急,怎么不继续请求一下?"李愤然答曰:"政府疑我跋扈,台谏(纪检官员)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于是,后人(包括胡思敬)又拿此来做文章了。

其实,翁同龢确实以财政困难为由,限制北洋水师经费支出,且奏请海军停购船械二年。

但是翁同龢治理户部,经费支出是需要统盘考虑,这是常情常识,奏请海军停购船械的事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当时黄河决堤,为了堵住黄河郑州段的决口,,一边是海防,一边是民生,哪个轻哪个重?两个都重要,灾情重大,已经发生了,是燃眉之急,民生问题不能不管。

郑州工程结束后,总理海军衙门和李鸿章本人都没有及时提出购买新式船舰,到了甲午战事开始的时候,翁同龢就让户部拨银650多万两支持总理海军衙门购买新式船舰。

而李鸿章淮军自身所存着的800多万两并没有用到甲午的战事上,北洋官兵浴血奋战,击中敌舰,炮弹里的火药却是掺了水的,这是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跟有些人中饱私囊,竟然胆大包天把黑手伸到军队物资上有关系。

如果确实像胡思敬说的,有李鸿章反问翁同龢的事,应该属于情急搪塞,李鸿章随机应变的口才这样说的。所以把甲午战事中北洋水师及淮军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翁同龢长期克扣和拒绝给鸿章拨款导致的,确实荒诞不经了些。

这样一个主战派,在民族大义面前,挺身而出,是对的。

翁同龢错就错在他高估了北洋水师的威力,当时李鸿章吹北洋水师是亚洲第一,他相信了。谁知道北洋水师官兵是好的,却因为物资都有人下黑手,谁最方便下黑手,想一想就知道。或者李鸿章本人也不知道,是北洋水师的中下层管理人员。这也是李鸿章的治军不力。

李鸿章长期鼓吹北洋水师的实力,翁同龢不知底细,自然是深信不疑,曾经跟王伯恭说:"合肥治军数十年,屡平大患,现在北洋海陆两军如火如荼,声势浩大,不可能不堪一战的?"

之后屡战不胜,才开始怀疑起来,离开天津前,让他的姻亲、时任长芦盐运使的季邦桢,将北洋水师"将士之贤否,军报之虚实,器械之良窳"调查一下,实情相告,所以可以相信,翁同龢极力主战,正是出自对清朝海军力量的自信,而这个跟他一贯的清流派思想相符合。

谁知道竟然被坑了。北洋水师表面强大,官兵的确为国作战,舍生忘死,北洋水师内部却出现了在军事物资中以次充好,从中牟利的蛀虫,军事装备的优劣,事关国运,可悲可叹。

造成中国与日本作战几千年来的第一次失败,因为战败的赔偿和割地,宝岛也从此离开中国至1945,整整50年,间接导致整个民族的苦难,和之后的赔偿割地导致的国力不济,日本得到好处,更加发展了,并具备日后称霸亚洲,1931年吞并东三省,1937年入侵卢沟桥的资本,这些蛀虫其罪当诛!

四是,翁同龢积极推动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因为发生在戊戌这一年,也叫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因为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翁同龢也被免职赋闲在家。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谭嗣同本可以逃跑,他不逃,说改革总是要付出牺牲的,"今日以谭嗣同始",希望以一腔热血唤醒国人。

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英勇就义。

维新变法,相对于日本的百日维新,是有积极意义的,沉疴需用猛药,真正实施了的话,当时的中国实现富国强兵是有很大可能的。只是可惜没有成功,中国于是多走了不少弯路。

纵观翁同龢的一生,教导两帝,为官清廉,对外硬气,公正无私,积极为中国富国强兵努力,不至于因小怨而置国家大义而不顾,所以说我们或许误会他了。

十、爱新觉罗载湉的儿子叫什么?

爱新觉罗载湉没有儿子。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