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墓旁边的墓是谁的
一、宋庆龄墓旁边的墓是谁的
宋庆龄墓位于宋庆龄陵园中央,原为上海万国公墓内宋氏墓地。墓地始建于1932年,占地263平方米。中央为宋庆龄父母宋耀如、倪桂珍墓,花岗岩和汉白玉砖筑成的背屏式墓碑竖立在墓后。西侧是保姆李燕娥女士之墓,她跟随了宋庆龄五十多年。东侧为宋庆龄墓。墓室为普通的长方形卧式花岗岩,墓盖长1.2米,宽0.6米,上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
满意请采纳,谢谢。
宋庆龄墓在上海西郊宋园路万国公墓。中间是宋氏父母合葬墓;右侧,宋庆龄墓;左侧,李燕娥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林森墓在重庆什么地方
林森墓位于林园内(现重庆通讯学院驻地)大操场后的一个小山岗上。
为重庆仅有的一座国家元首级陵墓(重庆另仅有一座皇帝古墓――明玉珍墓,位于原江北城,距现重庆大剧院约500米。1982年3月发现,1983年12月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玉珍为大夏国开国皇帝,1363年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现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森墓气势,宏伟壮丽。陵墓被掩隐在一片森林内,依然矗立在绿树繁花之中,幽邃清美,环境舒适宜人。陵墓呈园形,平顶,前有祭台,周以墙垣。墙外皆树木,隐隐然秀岭佳城。墓直径15米,面积约300平方米。墓碑上刻“国民政府故主席林森之墓”,并书“民国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等字。墓后原有墓志铭,由国民党元老吴敬恒篆额,居正书丹,叶楚伦撰文。重修后的陵墓未刻墓志铭。 墓前有宽大的石级计42级,分三重,宽约20余米。
三、唐乾陵的封土形式?
唐乾陵的封土形式为因山为陵。
因山为陵: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壮观。唐朝帝王陵墓使用这种封土方式。
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
扩展资料: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千米。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
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土形制
呵呵,请楼主仔细查阅:
唐代皇陵
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峰的唐朝,共有二十一个皇帝,这二十一位皇帝共建有二十座皇陵(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乾陵),因唐代建都于关中地区,所以有唐一代,除了最后两位皇帝,昭宗李晔建和陵于河南洛阳,哀帝李杞建温陵在山东菏泽外,其余都十八座皇陵都在陕西咸阳的二道原坂的漫漫黄土是,这十八座帝陵号称“关中十八陵”。
唐代葬制不象汉代,皇后不单独起陵,与皇帝共葬一个墓穴当中。而帝陵以皇室成员、功臣等人的墓陪葬。唐陵还有一个与汉代皇陵来不同之处在于,唐陵的起陵形式有两种,一种形式是继承秦汉以来封土为陵的形式,在坟丘上覆盖大量的黄土,形成一定规模的人造山,以标明此为某位皇帝的陵园。唐代的皇陵采用这种形式的有:高祖的献陵、德完的祟陵、武宗的端陵。另一种则是沿用魏晋南北朝以来,穿凿山峰,在山的中部开辟墓室,以山为陵的形式。唐陵采用这种方式的有:太宗的昭陵,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中宗的定陵,睿宗的桥陵、玄宗的泰陵、肃宗的建陵、代宗的元陵、顺宗的丰陵、宪宗的景陵、穆宗的光陵、敬宗的庄陵,文宗的章陵、宣宗的贞陵、懿宗的简陵、僖宗的靖陵。
基本情况:
陵名 陵主 陪葬人数
昭陵 太宗以文德长孙皇后附葬 嫔妃、皇子、公主、及功臣一百六十七人
乾陵 武则天与高宗合葬 十七人
定陵 中宗 十五人
桥陵 睿宗以肃明刘皇后,昭成窦皇后附葬 八人(皇子四人,公主三人,功臣一人)
泰陵 玄宗以贞顺武皇后附葬 高力士一人
建陵 肃宗 以郭子仪、李怀让等二人(现已无考)
元陵 代宗 史无记载
祟陵 德宗 四十三人
丰陵 顺宗 庄宪王皇后
景陵 宪宗 两位皇后、一位妃子及一位太子
光陵 穆宗 五十人(有皇后二人)
庄陵 敬宗 皇子一人
章陵 文宗 贵妃一人
端陵 武宗 妃一人
贞陵 宣宗 史书无记
简陵 懿宗 史书无记
靖陵 僖宗 史书无记
和陵 昭宗,李杞建在外 河南洛阳
温陵 哀帝 山东菏泽
唐代的陵寝制度,陵园分上宫和下宫,上宫为献殿,建筑在陵园围墙南门以内,正对山陵,是上陵和举得祭祀仪式的场所;下宫为寝宫,为供奉墓主灵魂起居的地方,位置在距陵2.5公里南偏西处。山陵的墓室,坐南向北,墓道通向墓室正中。地面建筑有内城和外城。内城是帝王的陵墓围墙,也叫神墙,,四角各开一角楼,开四门,南曰朱雀,北曰玄武,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四门各有石狮一对。朱雀门是陵园的正门.有神道直达三公果以外,两边排列高大的石翁仲(就是石人)十对(东文西武),石马五对,米雀―对,飞马一对,华表一对(以上部分组成了俗称的石像生)。在玄武门北有立马六对,号曰“六龙”、象征帝王的的内厩。
唐诸陵在五代时除乾陵以处都被后梁节度使温韬所盗,诸多陪葬墓也多被盗。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与传统习俗的差异,故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
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土葬:土葬是将已故的人放入木制或石制的棺椁中,埋在已挖掘或建造好的地下洞穴内,以土封盖的丧葬方式。这种方式无论在地域范围上还是在人群阶层范围,在中国使用的比较普遍,也是构成今天用于旅游的主要陵墓建筑景观。
火葬:火葬是用火将已故的人焚烧掉,把不易燃烧的骨骼收集、存放起来的丧葬方式。古代佛教僧人多用火葬,佛教寺院中或外的宝塔建筑就是存放修炼到一定果位的僧人骨灰的地方。这种建筑是佛教建筑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避免有限的耕地不致减少,普遍提倡火葬。目前火葬已成为主要的丧葬方式。
水葬:水葬是长期生活在水域上的人群普遍采用的丧葬方式。
天葬:天葬是在固定的地点,由固定的人将已故人的尸体分割,由秃鹫吃掉为葬,吃得越光越好。中国的藏族、门巴族及部分裕固族采用这种方式。
用于天葬的固定地点称天葬场,是一块靠近小山坡的平顶巨石,一般多在20平方米左右。巨石上要有若干大坑,以用来捣碎人骨。完成天葬者一般是固定的人,称为天葬师。为使尸体能全部被秃鹫吃光,天葬有其固定的程序。
悬棺葬:悬棺葬是把已故人放入船形的棺木中,将棺木悬置于起临水的悬崖峭壁上,任由尸体自然风干的丧葬方式。古代江南山区里多用此种方式。至今在长江三峡、武夷山等风景区的崖壁上还看到悬棺。
(二)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
若分开来讲,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中国目前用于旅游的陵墓景观可分为: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三类。
1、无陵无墓 :在上述五种丧葬方式中,天葬、水葬、悬棺葬属于此类,尸体或消失或置留在大自然中。
2、有陵无墓 :有陵无墓即有地上祭奠用的建筑或墓碑,而没有地下的墓穴与尸体。这种状况的形成大致有两种原因:
(1)尸体不存在 对于历史久远的祖先和无法找到尸体的英雄,人们为寄托自已的哀思,修建了他们的祭奠场所,如黄帝陵和炎帝陵就是如此。海内外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有共同的根,对祖先拜祭是世代中国人共同的心愿,因此修建了多处黄帝陵。为祭奠中国古今征战杀场的英雄,后人为其修建了共用的纪念碑。
(2)陵、墓不在一处 在蒙古族的历史上,其贵族有秘密安葬的传统。据《草木子》一书记载:贵族去逝后葬在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上,葬完,以万马将此处踏平。与此同时,在埋葬地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它的小骆驼。之后派近千人在此守候,待来年春天绿草遍地,无法辨认葬地在何处时,守候人离去。若要祭奠时,就跟在当年的那只母骆驼的后面在它停住并发出悲哀的叫声的地方,就是墓地。就是由于这个传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墓地究竟在何处,众说不一。目前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成吉思汗陵,其中只有安放其空灵柩的陵而没墓。
3、有陵有墓 即地上封土、祭奠的殿堂与地下墓穴、尸体都存在的陵墓类型。这是普遍采用的土葬形式。今天用于旅游的陵墓建筑景观的主体就是这种类型的陵墓。
二、陵墓景观的构成及其旅游价值
陵墓景观的构成:包括三部分,其一是陵墓建筑,有地面建筑群和地下墓穴以及棺椁;其二是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其三是殉葬品。(记住)
中国古代人认为,死只是肉体生命的结束,灵魂还是存在的,只是从阳间转到阴间。为了使自已在阴间的生活与原来的一样,故生前所用的一切东西、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所经历的一切场景或对自然界的认识,都要带到坟墓里去或绘画在棺椁和墓穴的四壁上。在任何历史阶段,陵墓主人生前的地位越高,生前的生活内容越充实,陵墓景观的构成内容就越丰富。在所有人当中,帝王以及王公贵族的地位是最高的,他们的陵墓景观内容所反映的历史原貌是最充实、最全面的。是后人了解、认识逝去世界的有利依据,也是弥补文字资料中已遗失的断代历史的最可贵的凭据。更重要的是,这些真实的历史遗物是追索文化历史渊源的有利佐征。
历代帝王与王公贵族的陵墓都是现代旅游业开发的主要对象。(记住)
三、中国古代帝王丧葬制度的演化
(一) 古代帝王的葬制的演化
中国古代帝王的葬制:经历了由单葬制、陪葬制到群葬制的演化过程。(记住)
1、 单葬制
所谓单葬制,即一个皇帝一个完整的陵墓区。选点分散,陵园独立。(记住)
汉武帝之前的帝王都是这种葬制。著名的陵墓,有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记住)
2、陪葬制
所谓陪葬制,即在帝王陵园外围有生前的爱将、功臣、贵戚的陵墓陪伴,形成以一代帝王陵为中心的陵墓区。(记住)
这种葬制始于汉朝,到唐朝,群臣陪葬成了一个固定的制度。著名的陵墓有,位于陕西茂陵县的汉武帝的茂陵,位于陕西乾县的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记住)
3、群葬制
所谓群葬制,即同一朝代的帝王及其后妃、子女的陵墓集中在一个陵园内的葬制。(记住)
这种葬制始于北宋,沿用于明清。这种群葬制还影响到与宋朝同代的党项羌族的王朝――西夏。
这样的陵墓群有六个:位于河南巩县的北宋帝王陵墓群;位于浙江绍兴的南宋帝王陵墓区;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位于易县的清西陵;位于宁夏银川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务必记住)
(二)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封土形制:是关于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大型陵墓建造是中国封建伦理对孝道的一种规定,,也是对帝王生前就安排死后的“奢侈生活”行为的维护。“厚葬以明孝”起源于周礼,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务必记住)
“覆斗方上”式 :就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三阶逐级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很像倒扣的斗。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选用。在诸多使用这种封土形制的陵墓中,以秦始皇陵墓的墓冢形体最大。
“因山为陵”式 :就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壮观。唐朝帝王陵墓使用这种封土方式。
“宝城宝顶”式 :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
(三)古代帝王陵园建筑布局的演化
历代帝王陵墓的陵园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是祭祀建筑群,建在墓冢前方,为一封闭的方形庭院,院门称恩门,院内建筑有主殿恩殿和两侧配殿;
其二是神道,是一条从陵园大门直达恩门的大道;
其三是为帝王守护陵墓的人居住的地方,称护陵监。(务必记住)
(以下内容多阅读)整座陵园以围墙围绕,象皇帝的宫殿一样,不得随便进入。帝王的陵墓都是建在环境优美的地区,一座陵园就是一处天然的园林。在隋朝以前,陵园建筑以祭祀建筑与护陵监为主,神道比较短小,石人、石兽数量较少。其中以汉朝的护陵监规模最庞大,全国的官员、富豪均搬到陵区,为皇帝守护陵园。于是一个陵区就形成一个繁华的城市。
唐朝开始,陵区的神道加长,并确定了神道两侧的石像生数量为18对。其中,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神道最长,石像生最多,在约八里长的神道上,除了传统的18对石人、石兽外,还有61尊巨服于唐朝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石像。
明朝十三陵的陵园主神道长达14里,祭祀建筑群为三进院,同时在宝城宝顶前加盖方城明楼。
(四)古代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演化
根据史书记载以及已挖开的各朝代地宫看,帝王墓穴及棺椁在汉初以前,多为石质。西汉主要用特殊木材修造地宫,一般是将黄柏木去皮,截成等长的方木,头向中心类在木质椁的外围,呈一方形墓穴,方木皆以榫卯结构,缝隙以木炭、膏泥封固,此种地宫的营造方式称“黄肠题凑”。
东汉以后,棺椁都用木质制作;地宫,除唐朝是直接在开凿的山洞中就地营造外,都是用砖石发券垒建。宋朝以前,多是砖砌成地宫,四壁绘制墓主生前的活动场景。
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筑大型墓室。从目前打开的墓穴看,除乾隆墓穴侧壁上有佛教神像的雕刻外,其它都没有绘画或雕刻。历代帝王的墓穴布局要表现得与生前所住宫殿一样,由多个相连的空间代表前后排列的庭院。
(五)殉葬制度的演化
随死者一起埋葬的人或物品为殉葬品。一般人的殉葬品只是生前的主要生活用品和心爱的物件。作为帝王的殉葬品,除上述物品外,还包括其在位时的生产工具、科学发明、乐器、兵器、各种重要的书籍、史册、艺术品、珠宝乃至物种。殉葬品中的人物,商周时期为活人殉;战国后期开始,因大量的人殉造成劳动力的不足,遂改为俑殉制。但是人殉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消灭,根据记载,秦始皇的嫔妃中,未生育的全部随葬;明成祖朱棣死后,吊死30名宫女随葬。
四、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中国现存的古代陵墓景观有两种展示方式:
第一种方式,地面和地下建筑规模都很庞大的,在严格保护的情况下,就地开放展示。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扬州天山汉墓与北京汉封燕王的地宫,都是复原了的黄肠题凑;明十三陵的长陵的祭祀建筑群和定陵的地下宫殿;清东陵和清西陵等。
第二种方式,地下规模与布局不易于人流行动的,多集中、复制展示。如洛阳的中国第一古墓博物馆,集中展示了邙山数十座东汉古墓。
(一)著名的帝陵
著名的帝陵有:黄帝陵、成吉思汗陵、秦始皇陵。(记住)
1、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是中国保留至今最古老的帝陵,初建始于春秋。《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总面积8500余亩,生长柏树86000余株,多数树龄在千年以上,是我国最大的柏树群。黄帝陵位于桥山之巅,山下有轩辕庙与之相呼应。(务必记住)
黄帝陵封土为丘状土冢,据说为衣冠冢。其高3。6米,周长48米,占地200平方米,周围环以1。87米高的砖砌花墙。陵前立一石碑。上书“桥山龙驭”,为明朝嘉靖年间所立,碑前为一八柱祭亭,内立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
陵园南面山门外有一高大土丘,丘前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为汉武帝当年征战凯旋而归,路过此地,修筑此台以祭先帝。
2、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伊金霍洛旗境内的甘德利敖包(土石山丘)之上。陵园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陵墓建筑造型为蒙汉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整个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即石牌坊、棂星门和陵宫,一条380多米长的宽敞整洁的凿石步道将三部分串联成一个整体。
四柱三门的汉白玉牌坊是陵区的大门,其牌坊的造型是汉文化的传统形式,然而四柱顶上的四顶蒙古包式的顶饰具有强烈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色彩。棂星门远望似无门楼的长城关门,整座棂星门的墙顶为垛墙式,其上也有两面座蒙古包顶饰。陵宫主体由三座相互连接的蒙古包式大殿组成。中央正殿高24。81米,顶面用蓝黄两色琉璃瓦砌成云纹图案,上为金色宝顶,边缘是蓝色八角形双重檐,内置的八根通天巨柱上装饰着飞龙戏珠。东西两殿均高18米,顶部式样与主殿相同,殿相同,殿檐为单层。
用汉白玉雕刻的高大的成吉思汗坐像安放在主殿中央,两侧陈列着传说是成吉思汗的宝剑、头盔和弓箭等到物。后殿供奉着三顶黄缎覆盖的蒙古包式陵包,里面方桌上停放着成吉思汗及其家人的灵柩。陵宫各殿及两廊的内墙上绘有壁画,分别绘有成吉思汗一生的戎马生涯、丰功伟绩及蒙古族的社会情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内容。陵园内还陈列着当年征战用过的器物。
3、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的骊山脚下。在历代单葬制的帝王陵墓中,秦始皇的陵墓是最大的。秦始皇陵被命名为世界远古第八大奇观,并于1977年作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遗产,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务必记住)
其陵园外垣为长方形,周长6。3公里;内垣近似方形,周长2。5公里。现在测量的方上式墓冢底边长度,东西345米,南北350米。在陵园内,其地上祭祀建筑已荡然无存,现已发现地下有兵马坑3座,马厩坑一座,跽坐俑坑31座,珍禽异兽坑31座,造墓工人坑103座,被处死的宫廷近臣的陪葬墓 18座。据记载,其地宫为石椁,椁内,上有用珠宝玉石做的日月星辰,下有用水银灌制的江河,金银做的凫雁,琉璃做的龟鱼与玉雕的鲸鲵等,并设弓弩毒箭机关以防盗墓。近年测量墓冢上方空气,发现汞蒸气含量异常高。1974年发现的一号兵马俑坑,与真人真马等大的6000多人俑与马俑,再现2000多年前的战阵军容。这一轰动世界的发现使秦始皇陵被命名为世界远古第八大奇观,并于1977年作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遗产,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80年,在陵西侧又挖掘 铜车马坑,有彩绘铜车马两乘,大小为实物的1/2,每乘由四匹马、一个御官俑和车组成,结构完整逼真,3000多个由金、银、铜制作的部件,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至今能转动自如。铜车马的出土,使世界各国对中国2000多年前的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著名的陵墓群
著名的陵墓群有:明十三陵 清东、西陵 乾陵。(记住)
(以下内容多阅读)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陵区仙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明清两代著名的三大皇家陵墓群之一。这里埋葬着明朝定都北京后的十三位皇和众多的后妃。十三座帝王陵如扇面状分布在盆地内的山前丘陵上。整个陵区由一条主神道和十二条分支延伸的辅神道构成通向各陵墓的神道网。明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坐落在主神道的顶端。各代皇帝陵墓依照辈数关系对称分布在主陵两侧。地宫封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城宝顶,地宫前是安放帝王谥号碑牌的方城明楼。明楼前是三进院的祭祀建筑群。神道上的石象生等饰物均布置在主神道两侧。每一座陵墓旁都设有“护陵监”,看护、祭扫陵墓。明代陵墓地下墓室都用巨石发卷,构成若干墓室相连的“地下宫殿”。
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唯一打开地宫的定陵闻名于世。
2、清东、西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马兰峪西,昌瑞山下,占地约2500平方公里。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永宁山下,占地225平方公里。清东西陵墓群: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帝王与后妃的两大陵墓群。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建筑体系完整的皇家陵墓群。其建筑体系结构与明十三陵基本一样。
清东陵: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帝,以及十五后和一百四十一个嫔妃。乾隆的裕陵和慈禧陵的地宫已被发掘,对外开放(务必记住)。
裕陵地宫的四壁、卷顶及石门上都浮雕着佛像、图案和经文,门楼上雕出檐、瓦垄、鸱吻和斗拱等,如同木结构。在明清已发掘的陵墓地宫中,最为富丽豪华,独具风格。东陵各陵墓的地面建筑中,慈禧陵最为华丽。其恩殿前的龙凤陛石,采用透雕手法,凤在上龙在下,龙翔凤舞,神态生动。东西配殿的内壁都嵌以砖雕图案,斗拱梁枋以及天花板上的彩绘全部贴金。大殿内的明柱上饰金龙盘绕,殿内金碧辉煌。
清西陵: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等四帝及其后妃等。(务必记住)
3、乾陵
乾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乾县梁山。(记住)
乾陵:以其北部主峰为陵,南部两峰为阙,陵区仿唐长安城格局,外垣八十余里。神道两侧大型石雕达120多件,王公贵戚、功臣爱将的陪葬墓有17座。是唐朝帝王诸陵之冠。从资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得知,乾陵可能是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唐朝帝王陵墓。至今地宫未开掘。大型石雕中,有两种因与众不同而著名:其一是无字碑,通体高达7。53米,为一完整巨石,初立时无字。关于无字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武则天“功高业大”难以用文字表达;一种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过是非应让后人评价,所以无字。现在碑上的文字是后来人游历上绺时的题词,内容多是对李唐与武周那段历史的评价。其二是神道上的异国人物的石像生。
五、中国著名的现代陵墓
(一)中山陵 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东郊钟山中部第二峰茅山南麓。1926年1月兴建,1929年春落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京香山碧云寺移此安葬。陵墓呈木铎式,傍山而筑,由南往北逐级升高,依次为牌坊、墓道、陵门、碑厅、平台,最后是祭堂和墓室。墓室海拔158米,从墓道入口到墓室距离700多米,共有石阶392级。祭堂中为孙中山石雕坐像。四周有孙中山革命事迹浮雕,四壁墙上刻有他的遗著《建国大纲》。祭堂后面是球状结构的墓室。正中是圆形大理石圹,中间是长方形墓穴,棺上镌有孙中山长眠卧像。
(二)毛主席纪念堂 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1976年11月动工,翌年8月建成。为一座南朝北的建筑,与天安门南北相望,。纪念堂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正方形宏伟建筑。在枣红色花岗岩廊柱,高高擎起金色琉璃瓦覆盖的屋顶,大门正上方镶嵌着书有“毛主席纪念堂”金字的汉白玉巨匾。纪念堂两侧各有两组大型群雕,四周栽种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花草树木。整座建筑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纪念堂由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三部分组成。北大厅中央是3米多高用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坐像,背后墙上悬挂着一幅描绘祖国山河大地的巨型绒绣,这里是举行悼念活动的场所。瞻仰厅是纪念堂的核心部分,大厅正面白色大理石墙壁上镶嵌着金色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大厅中央的灿烂花从中安放着水晶棺,毛主席的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面大厅的汉白玉墙上,镌刻着毛主席词〈满江约。郭未若同志〉的金字手迹,东西两侧是休息厅,1983年12月,纪念堂内设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纪念室。
拿铁锨一铲一铲的埋了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