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明朝皇帝陵墓哪些被盗了?

2024-01-02 13:50:4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明朝皇帝陵墓哪些被盗了?

目前明代皇陵的基本情况是除了明万历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被国家主动挖掘之外,其他的皇帝陵寝(地宫)全部保存完好,没有被盗掘,之所以其他的明帝陵幸免于难,也是因为由郭沫若和吴晗主持挖掘的定陵造成了严重的文物灾难,国家吸取了这件事的教训,一纸令下,今后再也不允许主动的挖掘皇陵!

二、明朝皇帝陵墓为什么没有被盗?

1、 陵寝建造的足够坚固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在建造时,不仅选择依山而建,同时在建造陵寝时更是动用了数十万的劳力,在耗费了30多年的时间里,才将这座规模庞大的皇家陵墓建造而成,并且该陵墓使用许多巨石,这些巨石通过人力曾曾堆砌,在经过特殊的工艺对其进行加固。所以,外面的人想要进入到陵寝之内,基本上是个不太可能的事情。

2、 墓地建筑规模浩大。

明孝陵的庞大规模,主要体现在皇陵的地表之上,而在这庞大的建筑之下,则是一个个的陪葬坑,朱元璋遗体存放的主墓室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根据专家的探测,明孝陵地下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盗墓贼想要在这么大的面积之内,准确的找到主墓室,其可能性会十分渺小。

3、 收到清朝的保护。

清朝入关并接替明朝统治中原,其正统性很大来自于替明朝皇帝崇祯报仇,所以,虽然明朝作为上一代王朝,和清朝皇室并未有什么瓜葛,但是为了其统治合法性,清朝对于明皇陵采取了保护的态度,并专门调派人手加以看管,那些窥伺皇陵宝物的人,自是不敢轻易冒犯了。

4、 法律上的保护。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对于盗墓者的打压向来都十分严厉,只要被发下,一律重罚。明孝陵又处于紫金山上,盗墓者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对其进行盗挖,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自然也就被很好的保存在了现在。

三、清朝和明朝哪些皇帝陵墓至今没被盗?

没被盗过的清朝皇陵:

1、孝陵,清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陵墓。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紧靠石牌坊是大红门。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红墙迤俪,肃穆典雅。门前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

2、福陵,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为盛京三陵之一。另有努尔哈赤的后妃叶赫那拉氏、博尔济吉特氏等人葬于此处。天聪三年(1629年)选定在盛京的东北郊外营建陵墓。同年将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氏的墓从东京杨鲁山迁来此处。初建时,只称作“先汗陵”或“太祖陵”,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为“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运长久。陵墓到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来在康熙和乾隆年间又续有增建。

整个陵园背靠山峦,气势宏伟,风景优美。福陵的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形制为外城内郭,由前院、方城和宝城三部分构成,自南而北渐次升高。这既不同于明朝的陵墓,也不同于清朝入关后建造的陵寝。

福陵自1929年起被代奉天省政府辟作公园,因其位于市区的东部而得名东陵,目前除方城明楼曾毁于雷火后又修复外,其余皆保存完好。陵园周边为青松古林环抱,称“天柱排青”,是盛京胜景之一。1988年,福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4年,包括福陵在内的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昭陵,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清昭陵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泰陵,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距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5、昌陵,清昌陵是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位于 清西陵的泰陵之西。它的神道在泰陵圣德神功碑亭南与之相接,是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

6、慕陵,清慕陵即为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陵寝 ,位于清西陵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 。慕陵在清东陵、清西陵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四、朱元璋陵墓被盗没有?

朱元璋的陵墓没有被盗过。

漫长的明清两朝民间一直都有传说明孝陵 的地宫曾经被盗,甚至在建国后有一段时间紫金山山麓附近都盗洞连连,考古工作者在2000年左右发现盗墓入口所在,之后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孝陵进行考古勘探和研究证实,确认了地宫的具体位置,并宣称地宫完好无损,并未被盗。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1961年3月,明孝陵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明孝陵及其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又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五、朱棣陵墓有没有被盗?

朱棣的陵墓没有被盗,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被开发,其他陵墓都是完好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朱棣的长陵也是安然无恙。

六、道光陵墓有没有被盗?

没有被盗,西陵中被盗的只有光绪帝,这是因为光绪死后很快清朝就灭亡了,在后来的北洋军阀乱局时期,还有活着的参与修建光绪皇帝的工匠,所以在这些人的参与和帮助下,光绪陵被盗。

道光陵是著名的楠木殿,可见修建时虽然清朝国力已经衰退,但是工程质量还是有保证的,以清皇陵的形制与坚固程度,如果没有参与修建熟悉内情的人参与,绝不是一般的盗墓贼可以染指的,只有像孙殿英这样大规模的盗墓才有可能成功,而易县地区在北洋军阀时期并没有东陵地区乱,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盗墓活动。

七、元代皇帝为何没有陵墓?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有陵墓的,而且现在还能说出很多墓葬群,比如北京郊区的明十三陵。可是是为什么至今也找不出元朝皇帝的陵墓来呢?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游牧民族由于生活习惯,经常迁徙走动,所以他们的丧仪就很简单。下葬时把死者放入一顶生前用过的帐子中间,把随葬的的东西,如马匹,弓箭,肉等物品,一起放入土中,亲人朋友在土地旁边祷告,就算完成所有丧仪了,在他们看来,死亡就是回归大地,回归自然,所以丧葬也很简单。

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没有人真正找到过关于元朝皇帝的陵墓,就连现在内蒙古所谓的成吉思汗的陵墓,也不过是一个衣冠冢而已。

据说传说,成吉思汗去世后,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其地点不详细,然后就在那里下葬了。用独木棺下葬,然后“万马踏平,”为了不让外人疑心,还要待来年青草长起来后,才会把周边的警戒给撤去,做得那是天衣无缝。这都不算完,还要牵一只小骆驼,在母骆驼前杀死它,母骆驼就会为此悲鸣,并记住这个地方。来年再来祭祀的时候,骆驼就会记住这个地方。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难道骆驼死了,还需要再杀一只骆驼吗?相信这个故事没有多少人相信。

元朝是一个挺奇怪的朝代,忽必烈虽然入主中原,但是好像元朝的大官也好,皇帝也好,真没有把这大好河山当自己的东西守护,国家经济不好,可以说真的是民不聊生,各位主子,真的好像来做客的。就连葬礼都是秘而不宣的,他们认为人死是另一种重生,为了不被人打扰,他们想尽办法不让别人知道,除了用万马踏平这样的祖宗之法,还把参与墓葬的人统统杀掉。

所以从成吉思汗开始,一直到忽必烈,元朝的君主都是秘而不宣的下葬的,后人哪里去找这么神秘的墓葬。蒙古人天生信仰自由,开阔,认为人死后就是和自然融为一体,所以他们多半是埋骨于茫茫草原,真正的回归了自然,和中原文化自是不同。

八、清西陵哪些陵墓被盗?

清西陵的崇陵、裕陵、瑾妃墓被盗。

崇陵:被一股来路不明的军队盗掘。

裕陵:军阀时期,孙殿英下令炸开裕陵,乾隆生前虽然富贵寿考,死后所遭浩劫,比诸慈禧老佛爷尤为惨烈。

瑾妃墓:西陵附近的村民鄂世臣和关友仁组织伙同其他六人盗掘的。

九、宋真宗陵墓有没有被盗?

有的

永定陵,是宋真宗赵恒和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章惠皇后杨氏、章懿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墓,章怀皇后潘氏附葬,章穆皇后郭氏陪葬。

永定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蔡庄北1公里,陵尚未正式发掘。

地面上的建筑已毁无存,不过陵前的石刻马、羊、狮、虎等保存完好

十、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是由蒙古族人所建立,时间上如果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族政权开始算,有162年的历史。

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算起,到公元1368年结束,则享国98年,历经五世十一帝。

那麼,建立了封建王朝,也走马灯一样历经了十几个皇帝,怎么可能没有元朝皇帝的陵墓呢?

只能是没有被后世的人们所发现而已。

元朝皇帝的丧葬实行密葬制度。迄今为止,尚且没有元朝皇帝陵墓被盗掘或者被考古者发现的报到。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病逝于清水县行营的时候,据说临终就嘱托,“密葬”。

又根据《多桑蒙古史》记载:“诸将奏柩归蒙古,不欲汗之死讯为人所知,护柩之士在此长途中,遇人尽杀之……”

元朝皇帝死后的丧葬过程防范及其严密。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元朝皇帝的丧葬习俗依然是“密葬”的方式。

特别是在元朝皇帝下葬的时候,现场不准有汉族官员参与,也不会在地面上设立功德牌坊和大规模的建筑物。

因为,元朝在建立之前,蒙古人长期属于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而居,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生活方式也是比较简单实用,长期以来,他们养成了自己独特的“薄葬丧简”的入葬习俗。

简单的甚至连墓碑也没有,也没有任何地面标记物,一切都简单的无以复加。

明朝人叶子奇在他的《草木子》一书中对此这样记载:

当元朝皇帝去世之后,一般用整段的金丝木,凿空其中间,大于一个人的空隙,然后,再合上,数遍刷抹髹漆,再以铁丝箍住三圈,深埋之后,以万马踏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这种杀小骆驼于墓地,以带来年祭祀之时,由母驼引领,能找到墓地的说法未必得当,可能也属于蒙古民族丧葬文化中的一个特色。

史书记载,元朝皇帝的陵墓都在漠北,可是,漠北又被称之为岭北,它包括中国北方的沙漠、戈壁地区。

现在的俄罗斯地区、整个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处当时都被称为漠北,所以,元朝皇帝的陵墓即使存在于这一地区,在没有地面标识,没有精确的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发现这些陵墓的可能性就概率不大。

这也是元朝皇帝陵墓一直没有被发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