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东陵是谁的陵墓?
一、沈阳东陵是谁的陵墓?
东陵是努尔哈赤的陵墓。
沈阳东陵,又称“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位于沈阳市区东北部丘陵地带,距市区约十八公里。
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选好陵址于沈阳城东的石嘴头山,开工建设,到顺治八年(1651)基本建成,并从东京(现辽阳)迁孝慈的梓宫迁此与努尔哈赤合葬,遂将石嘴山改称天柱山。
1929年,奉天政府将福陵开辟成公园。因位于市区东部,改称东陵。
东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万平方米,具有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传统和满族文化风格。
二、陵墓和墓地的区别?
、用地不同
陵园是墓地的一种安葬形式,属于公共设施用地,而墓地属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2、范围不同
陵园的用地范围比较广,而墓地的用地范围是有规范标准的。
3、功能不同
陵园多为旧时遗留下来的遗址或古迹,可以供人们参观游览,而墓地是以殡葬为主要功能。
三、谁帮助秦始皇选择的陵墓地址?
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少府令章邯监工。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清朝沈阳皇陵都是谁的陵墓?
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 清昭陵位于沈阳,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乐济吉特氏的陵墓。 也叫北陵。
五、沈阳“北陵”是谁的陵墓及它的历史?
找到了 北陵,本名“昭陵”,位子沈阳城北约十华里,故称“北陵”。这里埋葬着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陵区古松参天,湖水荡漾,金瓦红墙,斑斓耀目。充分显示出这座封建皇家陵园雄伟的气势。“风水宝地”特有的庄严,肃榜和神秘,徜徉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激起思古之幽情。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完工。康熙、乾隆及嘉庆各朝又对之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它既保持有清初关外某些建筑特色,更多的则是按照中原王朝陵寝制度所改建的。所以它与明清皇陵有许多相似之处。 昭陵陵区范围,三十年代沈阳市政公所公布的实测结果:南北5.1华里,东西为2.6华里,总面积为12.4平方里。 陵区四周设有红、白、青三种颜色界桩,其前面还备有挡众木(又叫“拒马木”)四百四十二架。陵区南北狭长,东西偏窄。陵区最南端是下马碑,其北为华表和石狮。石狮之北建有神桥及涤品井一眼。神桥往北为石牌坊。石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东跨院是更衣亭和静房。更衣亭是皇帝祭祀时更换衣冠及小憩之处。静房是御用厕所。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馔造房。省牲亭是祭祀时宰杀牲畜及家禽的场所,馔造房是制做祭品之处。石牌坊之北是陵寝正门----大红门,此门周围是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大红门内有一条南北笔直的“神道”,神道两侧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一对,石狮子一对,石獬豸一对,石麒麟―对,石马一对,石骆驼一对,石象一对。这些石兽统祢“石象生”。再北,在神道正中有神功圣德碑亭一座。碑亭两侧有“朝房”。碑亭之北足方城,方城正门曰“隆恩门”,城门上有楼,方城正中是隆恩殿,两侧有配殿和配楼。隆恩殿后有二柱门和石祭台,再后是券门,券门顶端为大明楼,步入券门是月牙城,月牙城正面有琉璃影壁,两侧有“磴道”。月牙城之后是宝城、宝顶,宝顶之内为陵寝的“心脏”――地宫。宝城之后是人工堆积起来的陵山――“隆业山”。另在陵寝西侧,与宝顶遥遥相对还有一组建筑叫“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园寝”,是安葬太宗众妃的茔地。昭陵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及“前朝后寝”等陵寝规制。陵寝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它附属建筑则均衡地安排在它的两侧。这样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体现皇权至高无上,同时,达到使建筑群稳重、平衡及统一等美学效应。“前朝后寝”是出于“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需要,帝王生前使用的宫殿是按“前朝后寝”建造的。按照古人的传统观念.皇帝死后也要和生前一样如期“临朝”,仍然有饮食起居的“寝宫”。 昭陵的管理有文武两大衙门。一个叫总管衙门,一个叫关防衙门,管衙门主要负责陵区的防卫,关防衙门负责祭祀和陵寝建筑的一般修缮。 清朝逊国之后,昭陵虽然仍由三陵守护大臣负责管理,但由于连年战乱,国库入不敷出,对昭陵无力做大的修缮,以至陵园建筑残破凋零。当时有位文人写过这样一首《游北陵》诗:“涉足昭陵户与庭,辉煌眩目未曾经。莓苔满径无人管,杨柳山中犹自清”。写出了当时昭陵的真实面貌。从三十年代起奉天省当局将昭陵开辟为北陵公园,并设置监督员和管理员进行实际管理。昭陵自古就是沈阳重要景区,清代“陪京(沈阳)八景”里有“北陵(昭陵)红叶”。金梁在《奉天古迹考》中说:“北陵多枫柳,西风黄叶红满秋林,故名北陵红叶。”
六、古代的陵墓和墓地的区别?
墓”是一个形声字,上“莫”下“土”,莫字意为日落之时,因为“莫”字,古通“暮”,《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有云:“不夙则莫。”这里的莫即“暮”的意思,上下合起来就是黄昏时分下葬的意思。黄昏时分,太阳落山,此时将死者下葬,与太阳一同隐没。而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填平,不植树者称墓。到了周代人们才开始筑坟(土堆),植树以为标识。
中国人的墓地,可见后面高高隆起的坟
战国中期步入七国争霸愈演愈烈,各大诸侯国相互承认对方为王,而中国帝王的坟墓也是从此时开始称为“陵”的,首先出现于秦、赵、楚等国。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
由此可见,中国君王的墓地称为“陵”是从此时开始的。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封建王权得到了不断加强,最高统治者为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将自己的坟墓修建的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也如同山陵一般,因此开了帝王坟墓称为“陵”的先河。
在古代坟墓的修建是有一套严格的规定的,依照规定皇帝的墓可修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总是超过了这个高度。而老百姓的坟墓,只能称为“坟”,而且挖地的深度也有严格的规定,否则就是越制,而王公大臣们的坟墓也有类似的规格限制,不可随便越制。
西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墓地被称之为长陵,自此之后“墓”和“陵”的才逐渐明显,至此之后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墓才可称之为“陵”。如汉武帝陵称为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称为昭陵等。还有那些生前没有做过皇帝,因为子孙做了皇帝,死后就被追尊为帝的,他们的坟墓也被称为“陵”。例如,曹丕称帝后,追尊其父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他坟墓被称为“高陵”。而这种追尊的情况,历代王朝几乎都有。
此后,当然也有非帝王死后的墓地被称为“陵”的特例。唐高宗之孙、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682年-701年),因奸人构陷,19岁时被武则天杀害。其父复位后,追封他为“懿德太子”。而李重润的妹妹、中宗的第七女李仙蕙因连坐之罪也死于武则天之手,同样在中宗复位后被追封永泰公主,他俩的遗骨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从洛阳迁到乾陵,以礼改葬,号墓为陵。
七、乾陵是谁的陵墓?乾陵是谁的陵墓?
乾陵是唐高宗,武则天的合葬墓,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两位皇帝的合葬墓,也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唐代的皇帝陵墓,可见它的强大。
八、鄢陵是谁的陵墓?
鄢陵有杜如晦的墓。
鄢陵:
约8000年前,鄢陵县先民们便开始繁衍生息。周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
春秋属郑地。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
九、泰陵是谁的陵墓?
泰陵建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独孤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三畤原上
十、西陵是谁的陵墓?
昌西陵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的陵墓。始建于1851年(咸丰元年),建成于1853年(咸丰三年)。昌西陵与慕陵体制相似,于方台上直接建圆坟,没有方城、明楼,建筑规制虽简陋,却有其特殊之处:
一是隆恩殿内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独自翱翔,其他后陵则为3朵莲花衬以18个金点的水浪花纹;
二是隆恩殿后与三座门之间有玉带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
三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三座门后北墙为圆弧形,切入三座门的直墙上。
圆形宝顶毫立于北弧墙前,祭台立于三座门的中门内,而弧形围墙产生了奇特的回音壁、回音石回声现象,是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