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东晋才女?

2023-12-25 17:46:0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东晋才女?

谢道韫(?-?),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适婚的年纪,嫁给书圣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凭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故事,人称“咏絮之才”,在《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太守时,抵御卢循之乱时,城破被抓,得到孙恩的赦免。王凝之死后,在会稽独居,终生没有改嫁。颇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流传于世。

二、东晋谥号?

十六国:

蜀(成汉):武帝(李雄) 哀帝(李班) 幽公(李期) 昭文帝(李寿) 末主(李势)

前赵:高祖(刘渊) 昭武帝(刘聪) 隐帝(刘桀) 刘曜

后赵:明帝(石勒) 海阳王(石弘) 武帝(石虎) 谯王(石世) 彭城王(石遵) 义阳王(石鉴) 赵王(石祗)

前燕:文明帝(慕容煌) 景昭帝(慕容儁) 幽帝(慕容暐)

前秦:景明帝(苻健) 厉王(苻生) 宣昭帝(苻坚) 哀平帝(苻丕) 高帝(苻登) 苻崇

前凉:昭王(张寔) 成王(张茂) 文王(张骏桓) 王(张重华) 威王(张祚) 冲王(张玄靓) 悼公(张天锡)

后秦: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姚泓

后燕:武成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昭武帝(慕容盛) 昭文帝(慕容熙)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太上帝(慕容超)

北燕:冯跋 冯弘

后凉:懿武帝(吕光) 灵帝(吕纂) 建康公(吕隆)

南凉: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辱檀)

西凉:武昭(王李嵩) 后主(李歆) 永建(王李恂)

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楗)

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磐) 末王(乞伏暮末)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昌秦王(赫连昌) 平原王(赫连定)

西晋: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废帝(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三、东晋年表?

东晋

中宗

元帝

司马睿

317年-322年

建武317年-317年

太兴318年-321年

永昌322年-323年

肃宗

明帝

司马绍

322年-325年

太宁323年-326年

显宗

成帝

司马衍

325年-342年

咸和326年-334年

咸康335年-342年

  

康帝

司马岳

342年-344年

建元343年-344年

孝宗

穆帝

司马聃

344年-361年

永和345年-356年

升平357年-361年

宁宗

哀帝

司马丕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

兴宁363年-365年

  

废帝

司马奕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

太宗

简文帝

司马昱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372年

烈宗

孝武帝

司马曜

372年-396年

宁康373年-375年

太元376年-396年

  

安帝

司马德宗

396年-418年

隆安397年-401年

元兴402年-404年

义熙405年-418年

  

恭帝

司马德文

418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

四、东晋词人?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他的诗词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五、东晋改称?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六、东晋大姓?

东晋的大姓主要是王、谢、桓、庾四大家族。

一、王氏

琅琊王氏在各个小说中都有出现,而在东晋之时,这个家族可是顶级门阀。王室出过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子弟,比如说:王羲之,王献之等人。而且在东晋经历过永嘉之乱等一族叛乱的时候,王氏子弟也帮助司马家族难度重新建立晋朝。王氏家族的人在朝廷中都占据重要的位置,连皇家都不能拿王氏怎么样。而且王氏一族出过许多皇后,更有数不尽的公主嫁入王家媳妇成为王家中的一员。所以说王家在东晋是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并且一些名士也出自王家,让其家族在文艺界也享誉悠久。

二、谢氏

王氏在政治上独霸一方,而谢氏在文学上更为出众。比如说有名的谢灵运,在经过两朝之后,仍然在东晋为官,不仅为官清廉,并且还是山水诗的鼻祖,精通书法创作,文学水平非常高。谢氏还出了很多的人才,尤其是谢安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更让谢氏的名声达到了鼎盛。

三、恒氏

恒氏一族在东晋之时,以恒温最为出名,他娶了公主为妻,在仕途上一路高升,还掌握了一部分的兵权。而恒温非常的有军事头脑,在成汉内乱之际,一举灭亡了这个政权。也因此一战成名,之后再利用势力招兵买马,实力被皇帝所忌惮。只不过可惜始终没有篡位成功,只不过后人成立了恒楚政权,奈何不过数年就灭亡了。

四、庾氏

相较于以上三个家族,庾氏就影响稍微弱些,并且仅在东晋时期有大影响,之后这个家族就迅速衰败了。而且也没有许多的有才能的子弟来壮大家族,所以在主要的几个人物去世之后,这个家族也就不值一提了。

七、东晋名将?

一、谢玄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出身于陈郡谢氏,豫州刺史谢奕之子、太傅谢安之侄,谢玄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推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谢玄在任上,组建了北府兵。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晋,号称百万大军,谢玄率领八万北府兵在肥水之战击败前秦军队的进攻,随后谢玄乘势率军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后在会稽病逝,终年四十六岁,谥号献武。

主要成就:组建北府兵,淝水之战大破前秦,北伐中原。

二、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为刘弘部将,陶侃率军平定杜弢、张昌起义、陈敏之乱,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王敦忌妒陶侃的功劳,将他降为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后陶侃又被推举为盟主,率军平定苏峻、祖约之乱,陶侃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死后获赠大司马,谥号桓。

主要成就:平定杜弢、张昌起义、陈敏之乱、苏峻之乱。

三、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是北方的大族,八王之乱爆发后,祖逖先后效力于诸王。永嘉之乱时,祖逖率亲党南下避乱,被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不久祖逖忧愤而死。

主要成就:率部北伐,收复河南。

四、王镇恶

王镇恶(373年—418年),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前秦败亡后,王镇恶随从叔父王曜归顺东晋,初为临澧县县令,后为刘裕部将,跟随刘裕南征北战,击杀荆州刺史刘毅,平定江陵,被封为汉寿县子,后又率军消灭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封为游击将军。刘裕北伐后秦时,王镇恶和檀道济为前锋,攻克洛阳、潼关和长安,灭亡后秦。王镇恶以征虏将军、冯翊太守,辅佐刘裕次子刘义真镇守长安,但被刘裕猜忌,最终王镇恶被沈田子在傅弘之营中杀害,死后追赠左将军、青州刺史、龙阳县侯,谥号为壮,配享宋武帝庙庭。

主要成就:夺荆州、取长安,助刘裕平定叛乱,灭亡后秦。

五、刘牢之

刘牢之(?—402年),字道坚,雁门太守刘羲之孙,征虏将军刘建之子,最初应谢玄之募入北府兵,为其参军,淝水之战时,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在洛涧大破梁成,在苻坚败后率军攻陷谯郡,因功晋升龙骧将军、彭城内史,赐封武冈县男。后奉命救援苻丕,为慕容垂所败被召回,此后又平定了多处叛乱。王恭第二次起兵时,刘牢之答应司马元显而背叛王恭,在其死后接管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及晋陵军务。刘牢之又率军平定孙恩起义,后率军讨伐桓玄,听从何穆建议再次倒戈,致使司马元显被杀,桓玄掌权后刘牢之被削夺兵权,拜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刘牢之在部下离散,误以为其子被害的情况下,自缢而死。

主要成就:夜袭洛涧,平定孙恩起义。

六、桓温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出身谯国桓氏,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娶南康长公主为妻,桓温任荆州刺史后,率军消灭占踞巴蜀的成汉政权,后独揽朝政十余年,又三次出兵北伐,一伐前秦、二伐姚襄、三伐前燕,桓温废立皇帝,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主要成就:收复蜀地,三次北伐。

七、温峤

温峤(288年—329年),字泰真,出身太原温氏,曹魏名臣温恢的曾孙,西晋司徒温羡之侄。初授司隶校尉都官从事,后任刘琨的参军,拜司空府左长史。西晋灭亡后,温峤南下拥戴晋元帝即位,拜散骑常侍。迁太子中庶子,辅佐东宫,与太子(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温峤曾任江州太守,参与平定王敦、苏峻的叛乱,因功被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后赠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主要成就:平定王敦之乱、平定苏峻之乱。

八、朱序

朱序(?—393年),字次伦,益州刺史朱焘之子,朱序率军平定司马勋之乱,升任为征虏将军,赐封爵位为襄平子,后又率军大败前燕将领傅末波,平定钱弘等人的叛乱,朱序镇守襄阳,前秦军队攻克襄阳后,朱序诈降。淝水之战中,朱序暗助晋军,大败前秦军队,朱序也投归东晋,后任监扬州、豫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屯兵洛阳,朱序又击退叛晋的丁零首领翟辽,大败西燕皇帝慕容永,死后追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主要成就:平定司马勋、钱弘等人的叛乱,淝水之战中,帮助东晋大败前秦;多次击退翟辽、大败西燕皇帝慕容永。

九、朱龄石

朱龄石(379年—418年),字伯儿,建威将军朱腾之孙、中书侍郎朱超石之兄,家族世代担任将帅,朱龄石初任殿中将军,跟随桓修,刘裕消灭桓玄后,朱龄石成为刘裕的部将,跟随刘裕平定卢循之乱,后朱龄石率军攻灭蜀地的谯纵,被封丰城县侯,胡夏皇帝赫连勃勃率军南下时,东晋防线全线崩溃,朱龄石因水道被断遭擒,押解至长安被杀。

主要成就:攻灭谯蜀。

十、沈田子

沈田子(383—418年),字敬光,沈田子父亲沈穆夫,因参与孙恩之乱被杀,祖父和叔父都被处死,因弟弟沈林子向刘裕陈情,得以幸免,沈田子跟随刘裕北征南燕、平定刘毅和司马休之、北伐后秦,立下不少战功,后秦灭亡后,刘裕次子刘义真镇守长安,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协助,沈田子因擅杀王镇恶,坐罪被处死。

主要成就:击破南燕,平定岭南,大败后秦。

八、东晋成就?

东晋虽非中国史上政权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南亚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

西元三三八年所铸造模仿罽宾的佛教模型,为所知最早的鎏金铜佛像。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活跃于此时期。东晋的陶器形式较西晋时期创新。

九、东晋服饰?

女子服装:

晋朝女性的服饰分为帔、裤褶。帔类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裤褶为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善骑射,常年涉水草,故以衣裤为主,即上身着褶,下身着裤。史称“裤褶服”。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腰间系革带,在裤管处膝盖下紧紧系扎,方便利落。男女皆服,可作日常服用。

在晋朝,人们的穿着和身份的高低有关,贵妇一般都是穿大袖衫,颜色鲜艳,而一些婢女的服饰没有这么艳丽,但也不单一。服饰的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下着条纹间色裙。

男子服装:

男子的服饰以黑色为主,晋朝的男子多穿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穿着一件类似吊带衫的内衣,并不穿中衣,这一时期的男装多为宽大的圆领外套,文人贵族一般都穿的大袖飘飘的长袍,而普通的人一般都是穿衣袖窄小的胡服。

扩展资料:

整体形象特点:

女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主要发型为头梳高髻,上插步摇首饰。发髻形势高大,发饰除一般形势的簪扠以外,流行一种专供支撑假发的杈子,承重的意义大于装饰的意义。

服装商承袭秦汉的遗俗,有衫、裤、褥、群等形制,后逐渐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紧身的衫褥或者袄,衣衫以对襟、交领为多,领、袖都有缘边;下着长裙,腰用帛带系扎。

款式多位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群多位折戟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给人以俊俏潇洒之感;加上丰富的首饰,反映出奢华靡丽之风。南北朝时期的百姓妇女梳丫髻,穿宽袖短衣、长裙、侍女梳环髻、穿对襟衣。

男子:

魏晋以来,社会上盛传的玄学与道、释两教相结合,酝酿出文士的空谈之风。他们崇尚虚无,藐视礼法,放浪形骸、任情不羁。在服饰方面,魏晋时期的男子已很少穿传统的额审议,他们穿宽松的衫子,衫领敞开,袒露胸怀。

十、东晋宫殿?

东晋时期的宫殿主要有以下几座:

1. 建康宫:位于今天南京市中心的建邺区,是东晋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 太极殿:位于建康宫内,是东晋时期的主要宫殿之一,也是当时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和接待外宾的场所。

3. 东宫:位于建康宫的东侧,是东晋时期太子的居所。

4. 掖庭宫:位于建康宫的西南侧,是东晋时期后宫的一部分,主要是为皇帝的妃嫔居住和管理。

5. 长乐宫:位于建康宫的东南侧,是东晋时期皇帝的另一座宫殿,主要用于接待外宾和举行宴会。

这些宫殿在东晋时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当时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见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