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齐国意思?

2023-12-24 13:57:0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齐国意思?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省大部。

其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传至齐桓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为田氏取代,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于前221年为秦所灭。

二、齐国皇后

钟无艳,原名钟离春,齐国无盐邑人,她的父亲曾做过齐军基层军官,钟离春受她父亲的影响,自幼不爱针线,喜耍枪棒,并习《易》术。他的姓是复姓钟离。而钟无艳是后人给他起的外号。钟无艳除了丑陋之外,她很聪明,又相当有远见。晓通政治军事能文能武,讨论国家大事,丝毫不输文人谋士钟无艳作为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在刘向的笔中,她额头、双眼均下凹显得黯淡发干,上下比例失调,而且骨架很大,非常的壮,像男人一样,鼻子朝天,脖子很肥粗,有喉结,额头像臼,就是中间下陷的。又没有几根头发,皮肤黑得像漆,许多古书里动不动说“貌比无盐”,跟“貌如西子”呼应,但这样丑陋的她成为了齐宣王的皇后。

当时正值战国争雄时期,每个国家都在招贤纳士,增强国自己的综合国力。齐国虽是强国,却也有隐患,齐宣王整日饮酒作乐,不关心国事,性情暴躁导致谁也不敢贸然觐见,这时钟无艳挺身而出,先是陈述了祖辈开疆扩土的不易,作为后代理应维护好江山社稷。再讲目前齐国所处的险境,一边的秦国渐渐强势,旁边有楚国虎视眈眈,齐国若不增强国力,到时恐怕无手之力,再者,朝廷中大臣大多不务实,作为一国之主被蒙在鼓里。这样国家怎能富强呢?这一番话惊动了齐宣王,原来自己还不知道自己齐国已经羸弱不堪。宣王悔改,为表其悔改之心,散尽后宫,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立无艳为后,彰其不贪美貌,自此勤政改革,齐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佼佼者。就这样钟无艳成为了齐国的王后,成为了齐国历史上的一个不一样的皇后。

三、齐国城市?

临淄--今山东淄博

莒城--今山东莒县

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

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

胶东、东莱--今山东半岛

阿、鄄--今山东西南部

琅玡--今山东 沂南至日照一带

北海--今山东临淄东北沿海一带

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

四、齐国多大?

齐国是周朝时期位于山东半岛一个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

“其疆域大致为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大海,西南和莒、杞、鲁等国接壤,北、西与赵、卫接界。国都为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公元前208年复国,前202年被汉将韩信所灭。 自此秦国统一天下,并建立秦朝。 以此计算,距今2200年至2400年”

五、齐国首府

齐国故城位于淄河西岸,是齐国都城,也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址由大小两城组成,至今地面尚保存有城垣遗迹。小城是宫城,位于大城的西南角,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2.2公里。现在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齐国古都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三国为青州沼所,隋、唐为大郡驻地,此后为县。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临淄位于淄博市东北部,东经118度08分至118度30分,北纬36度39分至36度37分。全年平均气温12.2℃。区内温度变化基本上反映了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六、齐国疆域?

齐国面积约250000平方公里。

齐国(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公元前1044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今天的山东。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姜齐末代君主齐康公(姜齐第32代国君)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齐侯田因齐称王。齐湣王时期,齐国对外扩张,南吞宋国,西却强秦,是齐国疆域最辽阔的时期。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齐国覆灭,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七、齐国年代?

齐国(前11世纪—前280年)是周朝时期汉族在山东半岛建立一个诸侯国。

分为姜齐和田齐。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吕尚(姜子牙)于齐(初为今湖南,后迁至山东),由于国君为姜姓吕氏,故又称“姜齐”或“吕齐”。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国君为妫姓田氏,史称田齐。其疆域大致为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大海,西南和莒、杞、鲁等国接壤,北、西与赵、卫接界。国都为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公元前208年复国,前202年被汉将韩信所灭。

八、齐国国都?

国都是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齐国(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为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九、齐国之源?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

十、齐国兵器?

1)长兵器 主要有戈、戟、矛、铍

戈,齐国考古出土兵器中以戈的数量为最多,据初步统计约有数1000件之多。战国时期戈的造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体厚重,内援较平直,援尖作斜边锐角,后部宽肥,内一穿,胡三穿。二是内微上翘,前宽后窄或有明显收分,援长而胡曲,前部稍宽,后较窄,内一长穿,胡三或四穿。三是形体硕大,窄内上翘,宛若雀尾,长援弧曲,形似鸡颈,前部肥宽,后侧渐窄,内一穿,胡三、四、五穿不等。前一、二类戈时代可能要早,三类戈并存时间相当长。其早晚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形体由大而小由厚变薄,胡加长而穿增多。

戟 是戈和矛的合铸器。战国时期齐地出土较少,汉代见多。潍坊市博物馆藏一件切内戈,铭“车大夫长画”,即多戈组合戟之一部分;据其锈色,似齐地出土,究其形式,铭文文体,殆为我国时物;此器形体略显宽肥,与它国迥别,铭为齐字,故为齐器。其用途有二、一是徒卒所执,与徒戈同,为步兵徒兵所用武器。二是用于战车上的车戟。考古证之戟柄长度与《考工记》所载相吻合。

矛 矛亦是齐国主要兵器之一,其出土数量仅少于戈。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形体较大,宽叶、长锋中起脊,肥骹;二是形体较小,通体瘦俊,锋部断面呈菱形。应为徒卒所执用。

  铍 铍是战国时期一种颇具威力的兵器。齐铍是一种形式即矛而体硕大。1987年冬潍坊市潍城区杏博村出土一件,其下端骹部残缺,残长33厘米,长刃似剑,下有短茎接骹,与一般大矛大异。1984年临淄东古一号墓出土平刺中有弦脊,筩作喇叭状,筩与刺结合处饰卷云纹,通长31、筩长11,刺长20厘米。临淄商王墓地出土铜破一件(m2:59)器长20.8厘米;从其长度和形制,此两件亦可断为铍,盖亦齐武库存法中所称之为“铦”。

(2)短兵器 主要有剑,七首,削。

剑,剑主要是用于近身防卫与进攻的兵器,战国时期随着骑兵的出现,剑成为与戈考古出土最多的兵器。出土所见齐国剑有三式,一是剑身起脊作柱状,两侧有皿槽,短颈圆或扁圆,无镡及首;通长5—30厘米左右;此式剑流行春秋及战国早期,战国晚期则少见。二是较肥,长脊如线,直振锋端,有镡及首,圆茎有两道凸箍,首作鉼形;形体硕长,一般通长40厘米左右。平度战国墓出土铜剑长者58.8厘米,特长者67厘米,为迄今所见最长者。此式剑出土数量最多,约占80%以上。三是剑身同二式,只是基作筒形,首当喇叭口形;此式剑比二式剑少,比一式剑多,约占50%。二、三式剑流行于战国晚期。

匕首 铜匕极少见。山东长岛出土一件铜匕首,长6.5;把透周住作蟠虺纹,刃锋锐利,是一件制造精细的实用兵器。

削 铜削不多见;身作长条形,微弧曲,宽背、藻刃、柄作棱柱或扁圆,柄环作椭圆形,通长20厘米左右。制作精良,可作武器,兼为手工工具。临淄郎家庄东周殉人墓出土2件铁削,其中一件残长21.5厘米,商王墓地出土二件铜削,其中一件残长21.8厘米;铁削4件,最长者29.6厘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