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明思宗陵墓?

2023-12-20 03:33:5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明思宗陵墓?

明思陵简称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 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清顺治帝、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忠贞殉主。 明思宗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最后一位皇帝,1628年8月24日即位,1644年3月17日,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崇祯帝在绝望中于紫禁城后景山自缢身亡,葬于思陵。

二、明睿宗的陵墓在哪?

明睿宗是嘉靖帝的父亲兴献王的追封庙号。 其墓地在湖北钟祥,叫显陵。

三、明穆宗利用了谁的陵墓?

借用了嘉靖皇帝为父母修建但并未使用的寿宫。

明穆宗朱载坖,年号隆庆,是明朝的第12位皇帝,他从30岁开始继承大统,到36岁就因病去世,一共只在位了6年。

由于隆庆皇帝英年早逝,在位时并没有修建陵墓,所以昭陵的地宫就借用了嘉靖皇帝为父母修建但并未使用的寿宫,而地上的建筑大概用了一年时间建设。像这样利用为别人所建的玄宫埋葬皇帝的,在明朝还是第一例。

四、明思宗殉国处?

在北京景山公园里,有一棵为人熟知的老槐树,据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此自缢。树的旁边,矗立着两座石碑。

一座镌刻“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为1930年故宫博物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勒成;另一座则是1944年由前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

值得注意的是,后人在为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立指示牌时,从最初的“崇祯皇帝自缢处”,悄然变成了如今的“明思宗殉国处”。

五、明太宗陵墓?

明太宗朱棣的陵墓在北京昌平,名为长陵。

明朝的皇家陵墓有些复杂,一部分是在凤阳的祖陵和皇陵,分别埋葬着朱元璋的祖辈和父亲。另一部分是在南京的孝陵,埋葬着朱元璋、马皇后和皇太子朱标。更大的一个部分就是在北京附近的十三陵,埋葬着明太宗朱棣及以后的明朝皇帝。

在北京的十三陵中,为首的就是明太宗朱棣的陵寝,长陵。关于长陵地址的确定,《万历野获编》中说得比较细致。

六、明思宗的明史评价

明思宗朱由检:帝承神、熹之后,当危难之时,值倾覆之季,励精图治,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焚膏继晷,昃食宵衣,夕惕若厉,殚心治理。又不迩声色,备极简约,衣无重彩,食无兼味,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时事多艰,灾害叠见,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饿殍遍地,易子而食,于是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

帝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至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左支右绌,终至于亡。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实气数使然哉。京师既丧,帝殉国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或言有明之亡,亡于旱灾,此论颇有可采者。考帝之时,旱蝗之灾遍于书牍,食人之事见诸史乘,盗贼蜂起,连年不绝。若无荒年,百姓得食,贼势或可尽熄,然后举天下精卒,东向以讨建虏,庶几可得恢复。以此观之,思宗失国,实天亡之耳。所谓天道幽远,非人力所及也!

七、明思宗的皇后是谁?

  周皇后(1611年—1644年),崇祯帝皇后。甲申国变,于坤宁宫自尽殉国,与崇祯帝合葬于思陵。  孙承恩《思陵典礼记》记载:“后生辛亥(即1611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时。” “初为信王妃,晓书画,亦谙药性,在潜邸,与上甚和庄,既册立,协谋去魏逆,称贤功。”  朱由检的皇后周氏,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天启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由于她出身贫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一段时间,始终保持平民本色。清初历史学家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这样描述周皇后: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张岱的这些话,并非毫无根据的阿谀奉承之词,这从周氏在后宫设置二十四具纺车,教宫女纺纱一事,可以得到印证。《崇祯宫词》称赞她“有恭俭之德”,亲自操持家务,身穿旧衣服,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员分百二领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  三洒亲蚕重浣服,拟将恭俭赞王风。所谓亲自操持家务,还包括亲自烧饭。天启七年(1627)朱由检刚刚登极时,由于魏忠贤专权,形势十分险恶,懿安皇后(即朱由检的皇嫂)秘密告诫:不要吃宫中的食物,朱由检是带了家中的麦饼进宫的。进宫后,还得提防魏忠贤买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饮食全由周皇后亲自操作。这件事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却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许多野史都有记载。一个能够烧饭洗衣、纺纱织布的皇后,不能说绝无仅有,至少是罕见的。   皇帝与皇后之间情深谊笃,“上重周后贤,伉俪恩甚备”,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崇祯宫词》有一首这样写道:湘管挥来口授余,俨然村校接天居。  何当一顿童蒙膝,遂揭鸡竿下赦书。说的是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太监秦某,在坤宁宫侍候皇后。有一天,皇后问他是否识字,秦某回答不识字。皇后就教他识字,少顷考问,秦某全部忘记,被罚跪阶下。皇帝见了笑着说:我请求先生宽恕他,如何?皇后佯装嗔怒说:怀了学规。秦某谢恩而起。透过这种日常生活细节,人们似乎可以看到皇帝、皇后之间那种寻常夫妻谈笑谐谑之情。  所生子女  1、 皇太子朱慈烺。   2、 怀隐王朱慈烜,早殇。   3、 定哀王朱慈炯。   4、 坤仪公主(待考)。   5、 昭仁公主。   6、 长平公主朱徽娖。   关于长平公主的生母,之所以会引发是否为周皇后的疑问,因为明史将公主的年龄记为甲申年十六,因此,有些人按实龄算,便说其生于1628年,有些人按虚龄算,便说其生于1629年。实际上,《崇祯长编》明确记载“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十月甲戌,皇第一女生,中宫出。”又于崇祯十六年的记录里说:“帝谕礼部:‘朕长女年已及笄,礼宜择配,卿部榜谕官员军民人等,年十四五岁,品萃端良,家教清淳,人才俊秀者,报名,赴内府选择。’皇长女婚礼应用府第及冠服等仪,敕所司如例造办。”   而公主年纪,甲申年十六的说法仅仅存在于明史,其余史籍均作年十五,并都写明为周皇后所出,与《崇祯长编》记录公主生于“崇祯三年,中宫出”相符。因此明史应是记错了公主年龄。   1、《长平公主诔》: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   2、《人海记》:长平公主崇祯周皇后所出,甲申春,年十五。   3、《明季琐闻》:长平公主,毅皇帝周后出也。名徽妮。崇祯甲申,年十五,议降周太仆子世显。   4、《春明梦余录》:公主名徽娖,明思宗女,周皇后产也。甲申年十五,伤后臂肩际,明年九月成婚。   5、《明宫词》:帝入寿宁宫,长平公主年十五,方哭。   所以,公主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周皇后出,甲申年虚龄十五,应是无疑的。   至于传说长平生母乃王顺妃,王顺妃为信王府的选侍,生下长平后血崩而亡,公主遂被周皇后收养的故事,实际并无任何史料出处,最早来源只是一段杜撰的小说情节,出自1996年林佩芬所著《天问·明末春秋》,却被后人广泛引用。

八、明思宗朱由检兄弟几人?

1.明熹宗朱由校2.简怀王朱由学:四岁殇。3.齐思王朱由楫:八岁殇。4.怀惠王朱由模,五岁殇。5.明思宗朱由检6.湘怀王朱由栩:早殇。7.慧昭王朱由橏:早殇。1.悼懿公主,早薨。明史未见记载,根据《熹宗实录卷》记载,悼懿公主为熹宗之姊,而熹宗为光宗皇长子,因此断定悼懿公主为光宗诸子女中最长者。而自怀淑公主以后诸公主之排行应依序顺延。

2.怀淑公主朱徽娟,母孝元皇后郭氏。七岁早薨,追册。

3.朱徽姮,早逝。

4.朱徽嫙,早逝。

5.朱徽㜲,周岁夭折。

6.宁德公主 朱徽妍,母傅懿妃。下嫁刘有福。

7.遂平公主 朱徽婧,母傅懿妃。天启七年下嫁齐赞元。22岁薨。

8.朱徽婉,早逝。

9.乐安公主 朱徽媞(一说“徽娖”),母李康妃。下嫁巩永固。

10.朱徽妱,夭折。

11.悼温公主朱徽姃,母邵慎嫔。夭折。

九、顺宗丰陵墓介绍?

丰陵是唐顺宗李诵与庄宪皇后的合葬陵,位于今陕西富平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瓮山之阳(今曹村乡陵村),因山为陵,陵区周围20公里,东北距唐睿宗之桥陵26公里。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明思宗上吊的山海拔多高?

整个明朝只有一个皇帝是上吊而死的,即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上吊于煤山,就是现在的景山,海拔只有42.6米。

景山是一座人造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之称。它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南与紫禁城的神武门隔街相望。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