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东汉到明清的陵墓特点?

2023-08-13 05:24:4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东汉到明清的陵墓特点?

周代陵墓集中在陕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阳附近。因为周朝有东西二周或者都镐京或者都洛阳,所以周王死后,入土为安,就近安埋。

战国时期的诸侯王陵墓开始形成规模,有了巨大坟丘——封土,设有固定陵区管理机构。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规模巨大,封土很高。秦始皇陵墓的规格特别雄伟。表现在围绕陵丘设内、外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据记载,秦始皇地下寝宫装饰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在宋代之前都是在种覆斗型墓葬形式。

汉代帝王陵墓多在陵墓旁边建有城邑,称为陵邑,比如刘邦的长陵,就有长陵邑,汉武帝的茂陵邑之类,这些地方迁移外地人来守陵,成了西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陵邑,其中的少年就是五陵少年,几乎都是一些豪侠之徒,在当时就是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

二、东汉之眼画像砖是用什么做的?

东汉的画像砖是嵌在墓壁上代替壁画和石刻的装饰品。东汉砖的图案内容,和当时的其他美术作品一样,表现着战争、狩猎、车骑、宴饮、舞乐等生活场面。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的不同生活,也反映了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宿命论和厚葬的风俗。

技法上一般具有现实性,质朴、写实、生动,尤其是成都一带出土的汉砖,不仅有丰富的生活内容,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研究获得东汉时期文化和生活知识的重要资料

三、简述汉代霍去病石刻的艺术风格

汉代霍去病石刻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的形状、特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它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风格粗犷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

这些石雕从形式到内容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马踏匈奴”为主题雕像,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作全面性的烘托:或展现山野川林的荒蛮艰苦,或体现战斗的激烈残酷,或表现西汉军旅的英勇矫健等等。

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石像中最著名的是“马踏匈奴”主像,它艺术地概括了霍去病一生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

扩展资料:

建筑特点

霍去病英年早逝,24岁便撒手西归。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在惋惜之余,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显赫战功,在茂陵东侧为霍去病修筑了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巨大墓冢,寓意霍去病生前在祁连山一带战无不胜,威震匈奴。

又在墓前布置了各种巨形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这在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是一个仅有的特例。霍去病墓底部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18米,高约25米。霍去病墓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

墓上广植林木,其间布设多种人兽石雕,再现了野兽出没、刀光剑影的祁连山真实意境,开创了以墓像山的墓丘封土新形式。

墓前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现共存16件,可辨认的石像有14件,其中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件,不同物像12件,即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短口鱼、长口鱼、獭蝠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去病墓石雕

四、汉石刻人物特点

非常朴素,但不朴实,因为根本谈不上实。汉画风不注重细节的描写,很像石器时代时的壁画。

五、安岳石刻的特点

安岳石刻丰富多彩,古、多、精、美是它的特点。

是其雕刻年代久远,可溯源于东汉崖墓中的石刻图像,据历史记载它在南北时期开始兴起,并且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此它具有古朴的历史韵味,体现出了丰富而又浓郁的历史气息。 安岳石刻独具匠心,精妙绝伦,它充分地体现出了安岳人民智慧的结晶与财富,也体现出了他们对石刻艺术的酷爱和追求,和他们对石刻艺术的毅力与恒心,以及他们精湛的技术与巧妙的设计能力。

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内涵的安岳石刻,在沉睡了千年之后又苏醒过来,闪耀着熠熠光辉,将其美伦美焕的姿态和安岳人民对石刻艺术的造诣展现于世人面前。一块又一块石壁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才华展露出来,并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不令人赞服。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