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汉献帝墓在哪里

2023-08-02 00:42:1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汉献帝墓在哪里

汉献帝陵是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的陵寝,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距离通往云台山风景区的主要干道仅几公里远,是豫北地区惟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也是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阳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1988年,汉献帝刘协的玄孙阿知公的后人原田先生曾专程从日本来到我市祭祀。

公元234年,“乡村医生”山阳公刘协病死,享年54岁。

刘协病死的时候,曹丕已经死去好几年了,这时的曹魏皇帝是魏明帝曹睿()。

曹家对这位东汉末代皇帝、曹家的女婿还算厚道,以汉天子的规格和礼仪安葬了他,谥号孝献皇帝,陵曰禅陵。和东汉大部分帝陵在洛阳附近不同,献帝陵孤零零地在今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

260年,曹皇后与汉献帝合葬禅陵。

据介绍,许昌市张潘乡也有一个献帝陵,称为“愍陵”,这是个衣冠冢。刘协因曾居许昌二十五年,后人为表纪念而建陵,今仅存一长方形土台。

日前,记者到禅陵采访,发现陵园不大,也没有帝王陵墓常见的石人石马。陵墓有封土,不方不圆的,高约七八米,上面长满了树木及荆棘杂草。陵园的东侧有座不高的孤山,山名古汉山,陵园所在的村庄叫古汉村。

在采访曹操墓时,记者曾了解到曹魏时期提倡薄葬,陵墓没有封土堆儿,献帝陵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封土?冯清长解释说,据传说,刘协死后山阳百姓纷纷前去送葬,人们用帽子、衣服盛着黄土倒入墓穴,堆起了山一样的墓堆。当然,捧土为陵只是传说。可能当时就有封土,汉献帝虽然死在曹魏时期,但是以汉礼下葬的。

冯清长透露说,20世纪80年代,陵园东南角汉献帝孙子刘康的墓曾被盗,他曾从盗洞进去过,墓室是用小青砖砌成的,墓内淤土很深,也没有发现什么东西。

第一代山阳公刘协死后,刘协的后代世袭山阳公,一直到西晋后期塞北少数民族南下建立政权,山阳公国于309年灭亡。

修武县博物馆原馆长冯清长说:魏明帝派将作大将为汉献帝营造了陵墓,置园邑,并设有“园邑令丞”专职进行管理。因为有山阳公国的存在,献帝陵一直进行着比较好的管理。刘协的后人刘康和刘瑾也葬在了禅陵周围。山阳公国灭亡后,各代皇帝每年都派使臣赴汉献帝禅陵祭奠。

冯清长指着一块碑告诉记者说,这块碑立于清代雍正年间,内容是针对陵园被当地人侵占的情况,地方政府专门派人对陵园进行了整修、丈量,刻碑为证。

记者在碑文的结尾处清楚看到这样一行字:奉委看守汉陵道人杨和顺立石。

汉献帝陵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献帝陵进行了考察。

专家们认为,东汉帝陵只有刘秀、刘协两座有确切位置,禅陵是豫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在研究帝王陵寝制度中有其特殊地位,符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2009年12月,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推荐汉献帝禅陵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武县文化局副局长许松年告诉记者说,献帝陵一旦申报为“国保”,将组织制定详细的保护、利用规划,逐步建成以汉魏文化为主体的汉献帝禅陵文物保护旅游景区。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

二、汉献帝刘协怎么死的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

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嗟裙ト氤ぐ玻俅涡至怂A跣罄刺映龀ぐ病=ò苍辏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

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扩展资料:

1、汉献帝死在葬于禅陵,其地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南距修武县城约23公里,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陵东南400米处有一低矮山丘,因禅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汉山。

2、北约5公里的太行山中有一幽静凹区,曰百家岩,内有一高约10米的高台,当地群众相传,汉献帝常来此避暑游玩,高台上建有汉献帝庙。陵北500米处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汉村。

3、汉献帝陵坐北朝南,陵内有两个陪葬墓。一个陪葬墓位于禅陵东北130米处。此冢封土原比禅陵略小,但大部分已被平掉,所剩封土平面直径约2米,高约1米。另一个陪葬墓位于禅陵东南80米,封土呈半圆状,筑夯,现有高度约2.5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献帝

三、中国历史上命运最好、结局最好的皇帝是谁?

在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过程中,衍生出许多亡国皇帝,其下场不是被杀就是自尽,情况好些的也是流放、幽禁之类的,死后往往也留下恶名。然而在这群“可怜人”中,却有一位皇帝不但在亡国后安享晚年,还留下千古美名,他就是东汉末带皇帝刘协。

刘协生下来不满一月,母亲就去世了,于是他从小由祖母董太后抚养长大,按照常理,刘协其实是没机会做皇帝的。在汉灵帝刘宏死后死后,其子刘辩登基,是为汉少帝。在东汉末年,因宦官专权、各地诸侯割据自立,朝廷乱成了一锅粥,董卓被外戚兼大将军何进请入洛阳,一举消灭宦官集团,把持了东汉朝政。考虑到刘协没有母亲,董太后又是族人,比较方便控制,董卓遂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废黜刘辩,改立其同父异母弟刘协为帝,此时后者年仅9岁。

刘协天资聪颖,颇有爱民之心。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京畿三辅突遇大旱,粮食价格飞涨,居然达到了一斛稻谷50万钱的高价(折合约2万钱一斤),长安城内竟然发生了易子相食的惨剧。得知此事后,刘协委派侍御史侯汶负责开仓赈济,将太仓内的大米、豆子无偿提供给饥民,然而仍有许多人饿死。刘协于是怀疑侯汶趁机中饱私囊,遂取米、豆各五升亲自熬粥,最后煮出了整整两大盆,坐实了侯汶的罪名,于是对侯汶施以重刑,随后长安城内的饥民陆续得到救济。

成年后,刘协不满于做个傀儡皇帝,暗中积蓄力量准备与权臣斗争,可是由于缺乏根基最终失败,被迫走上逃亡之路,最终被曹操“救下”,后者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表面上,刘协屈服于曹操,暗地里仍然谋求起事,但屡遭失败。为让刘协死了这份心,曹操诛杀了刘协的皇后和两个儿子,将女儿曹节许配给他做皇后,自己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国丈”。虽然曹操有些残暴,但是在中原动乱的年代,他对汉献帝还算不错,提供的待遇也还过得去。

就这样,刘协做了三十多年的傀儡皇帝,早已学会了察言观色,在曹操死后,他自知汉朝大势已去,就主动将皇位让给了曹丕。曹丕见他如此识时务,又是自己亲姐夫,便封他为山阳公,还划了一片封地,这就是存世89年却很少为后世知晓的“山阳公国”。

或许是看过了太多的生死富贵、尔虞我诈,刘协到任后再也没有了称王之心,安心在河南山阳住了下来,平静的生活反而让他当了一回仁者。他爱护百姓,减免赋税,甚至纡尊降贵,将所学医术用以救人。救治病人他只收一点草药成本,看诊、针灸、拔罐之类的则都不收费。当地百姓感恩于他的仁政,在其死后自发保护其陵墓,还代代相传刘协的功绩,因此他的墓地从未遭到盗掘。

此外,刘协也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自己去世或曹魏灭亡,后代子孙很可能或横遭劫难,于是他告诫子孙要低调处世,最好能远徙他乡。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刘协重孙刘阿知带领家眷族人、随从等上千人乘船到达日本,被应神天皇奉为座上宾,还加封刘阿知及其子分别为阿知王、都贺王,册封为“东汉使主”,其后人遂以“东汉”作为姓氏。此后,刘协后人就在日本扎下了根基,并逐渐衍生出高桥、原田、大藏、坂上等姓氏,成为了日本的大家族。

几千年过去了,刘协后裔有很多已移民到世界各地,但是他们始终还记得自己是汉室子孙,纷纷还在居住地修建了“汉太公庙”、“阿知宫”。说起来,谁也不曾想到一位末代皇帝能如此子孙繁盛,这显然应归功于刘协当初的深谋远虑。

我觉得是汉文帝刘恒。刘恒本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而且他的母亲是刘邦最不待见的薄太后。可以说作为刘邦第四子的刘恒是没有机会当上皇帝的,但是,历史最终偏偏选中了他,这就不得不说是刘恒的好命了。他一上位就把军权抓在了手里,开始打击功臣派,提拔信官员。在汉文帝刘恒的治理下,汉朝开始走在了蒸蒸日上的行程,开启了文景之治的时代。

作为亡国皇帝,汉献帝刘协不仅享受天伦,死后以天子规格和礼仪下葬,而且他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广施仁政,造福一方,为民造福,堪称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

有好多个结局好,命运好的皇帝,最著名的是康熙大帝和乾隆皇帝

我觉得是汉文帝刘恒,因为刘邦最不待见他跟他母亲,本来是没有他继承王位的资格,但是偏偏就是他继承了王位,结局也非常好。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