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属于陕西文投吗?
兵马俑属于陕西文投吗?
陕西西安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老祖先为这座城市留下了相当多的名胜古迹,它们如今变身为西安的文化符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就是古都西安很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古代君主去世后,都有“陪葬”的习惯,有些君主的陪葬极其奢华。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的陪葬当然不能寒酸,因此,当年几十万工匠在他还没有去世前,就为他修建陵墓,制作陪葬品。兵马俑作为秦始皇的殉葬品,就这样诞生了,位于今天的西安临潼区骊山镇境内。在上世纪70年代,沉睡在地下2000年的兵马俑被偶然发现,一下子震惊全世界。
1974年春季,临潼县骊山镇一个杨姓农民准备在自家地里打一口井,用来灌溉农田,突然挖掘出一个残损的陶俑,他不明白是什么玩意,于是,就停下手中农活,第一时间上报到临潼县文化馆,县文化馆派人查看后,又立即上报市文物局,市文物局委派一批专家赶到现场,经过勘查和鉴定,然后就向外界宣告: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在上世纪70年代,沉睡在地下2000年的兵马俑被偶然发现,一下子震惊全世界。
1974年春季,临潼县骊山镇一个杨姓农民准备在自家地里打一口井,用来灌溉农田,突然挖掘出一个残损的陶俑,他不明白是什么玩意,于是,就停下手中农活,第一时间上报到临潼县文化馆,县文化馆派人查看后,又立即上报市文物局,市文物局委派一批专家赶到现场,经过勘查和鉴定,然后就向外界宣告: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举世闻名的兵马俑被发现,一下子成为那个年代的热点事件,全球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都开始报道这件事情。很快,兵马俑被冠上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称号,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知道消息后,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一睹兵马俑的真面目。
在没有发现兵马俑之前,陕西临潼县还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农业县,属于陕西渭南地区管辖,位置正好处于渭南与西安两城的中间,距离两城中心差不多各相距30多公里。
此时的渭南发展缓慢,还没有升级为地级市,被称作渭南地区,管辖包括临潼、蓝田、华县、华阴等在内的11个县。直到1994年,渭南地区才升级为地级市。而西安要比渭南的影响力大得多,早在民国16年,西安就被确定为全国大城市,那时的西安,跟上海、北京、天津、南京、青岛、大连、哈尔滨等11个城市,并列为中国12大直辖市之一。
解放后,西安作为直辖市的资格被取消,但作为陕西省会城市,还是有很多优势,跟陕西其它城市比起来,它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渭南无论在哪个方面,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交通便捷性,城市影响力,等等,跟西安比起来都差得很远。而西安要比渭南的影响力大得多,早在民国16年,西安就被确定为全国大城市,那时的西安,跟上海、北京、天津、南京、青岛、大连、哈尔滨等11个城市,并列为中国12大直辖市之一。
解放后,西安作为直辖市的资格被取消,但作为陕西省会城市,还是有很多优势,跟陕西其它城市比起来,它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渭南无论在哪个方面,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交通便捷性,城市影响力,等等,跟西安比起来都差得很远。改革开放后,来兵马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把兵马俑做成世界性旅游品牌,同时,希望把西安做强做大,辐射和影响全省,许多旅游资源与政策资源,在上级安排下,被有意识地偏向于西安,以便让这些资源借助西安这个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当地造福。
时间来到1983年,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行政调整在陕西拉开。由于西安与渭南接壤,整体面积较小,把地理位置距离西安较近,并且具有优质旅游资源的几个县,全部纳入了省会西安的管辖范围,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就这样投进了西安的怀抱。在这次调整中,临潼县和蓝田县从渭南地区划分出来,加入到西安市,从咸阳市又把户县(今鄠邑区)与周至县划分到西安,西安今日的管辖范围就这样形成了。
到今天,兵马俑经过几十年发展,完全变成了陕西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最靓丽的一张文化名片,兵马俑自身的知名度甚至超越了西安这座城市,每年为西安第三产业带来的经济产值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兵马俑依然由渭南地区管理,到现在未必能发展得这么称心如意。
盗墓贼盗走十三陵文物,竟是崇祯皇帝剩下的最贵东西,为何只卖了15万?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对十三陵思陵被盗案一审判决,7名被告人分别被判4到1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这个盗窃团伙最大的一笔罪证就是盗窃了明朝十三陵思陵盗取的一对“石五供”石烛台,他们不知道这个文物的价值,15万卖给了别人。
思陵是哪个明朝皇帝的陵墓呢?
是崇祯皇帝,思陵也是十三陵里面最寒酸的一座。
崇祯帝死后,庙号变了好几次,南明弘光为崇祯定庙号为“思宗”,谥号“烈皇帝”,后来又被东林党挑刺,认为不能彰显崇祯皇帝的伟大,于是又改庙号为“毅宗”。南明隆武皇帝又把庙号改为“威宗”。清朝这边也没闲着,顺治皇帝定崇祯帝庙号为 “怀宗”,谥“端皇帝”十几年后,又去其庙号,改谥“庄烈愍皇帝”。所以,大多数清朝、民国人称呼崇祯皇帝都是叫“明庄烈帝”。
然而,由于最早的庙号是“思宗”,所以崇祯陵墓一直都被叫为思陵,或许是当时的人们都很思念他吧。
思陵位于昌平天寿山,埋葬了明思宗朱由检、周皇后、田贵妃三个人。其实这个墓本来是田贵妃自己的,崇祯自己陵墓还没开工,查继佐《罪惟录》记载:“崇祯初年,求天寿,无吉壤。至十三年,始召刘诚意孔昭及张真人甲,协视地,得蓟州凤台山。云地善而难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以后,不及事。”
也就是说,明末的“张真人”亲自为崇祯选了一块地,但是开工日期选在了甲申之后,那时候明朝早就亡了。
1644年3月明朝突然被李自成灭亡,事发仓促,无可奈何,来不及继续为崇祯皇帝专门修个陵墓,只能凑合着用下妃子的墓了。
修建思陵,花了多少银子?
这个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因为李自成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昌平州衙,当时战乱频仍,衙门也没钱了,只好搞募捐。
堂堂的大明皇帝陵墓募捐到多少银子呢?
昌平10个百姓捐钱共350千文,折合银子是233两!史书也记载了他们的名字和捐款数目:刘汝朴60千文,王汝朴50千文,白绅30千文,邓科50千文,徐魁30千文,李某(佚名)50千文,赵永健20千文,刘应元20千文,杨道20千文,王政行20千文。
这些都是大明朝的忠臣啊!
那些动不动贪污几十万银子的官员们没有一个人捐款,也许是为了避嫌吧,怕新主人疑心。
到了清朝要重新扩建思陵的时候,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个人捐款最多。
那就是吴三桂――当时已经是平西王了,他捐了一千两。
思陵的规模这才有所扩大,成了现在的样子。
但比起万历、嘉靖等十三陵其他陵墓,还是寒酸很多,特别是后来被日本侵华军队拆毁了不少石头建筑,剩下的文物更少了。
那个“石五供”石烛台就是其中的精品,石头雕像生动古朴,保留明朝雄浑大方的风格,也算是崇祯皇帝剩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了。
这帮盗墓贼也是够缺德的,崇祯皇帝已经够悲剧的了,还动他的东西!
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这些东西,更不知道它们的价值,只是为了卖些钱,价格高低没有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