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墓地在哪?
在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扩展资料: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元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孝陵
朱元璋的墓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
朱元璋的墓即明孝陵建于公元前1383年,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该陵墓中,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2003年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建立明孝陵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长达25年完工,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扩展资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伞
自两汉以降,宫人殉葬较为罕见,朱元璋在位时期,恢复了秦汉以来已经废除的人殉制度,到了明代,以宫人生殉的陪葬制度再度形成高潮,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 朱元璋下诏将侍寝的四十名妃嫔全部陪葬明孝陵。
明代朱元璋的宫殉人数是最多的,“太祖以降”至景泰帝的宫殉人数不等 , 但都未超过明太祖。自朱元璋将殉葬制度定为祖制之后 , 便迅速推广开来,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 , 为历朝历代所罕见,这也是封建统治者极其残酷和压迫女性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正统时期,才将这一残酷制度废除。
朱元璋的陵墓,即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建筑布局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明孝陵
朱元璋墓(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马皇后的谥号而得名。孝陵的建制沿袭了唐宋时期依山为陵的风格,朱元璋登基十三年后,孝陵开始修建,永乐三年完工,前后历时二十五年。
孝陵修建的第二年,马皇后病逝,同年九月葬入孝陵。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七天后,建文帝遵遗诏将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于孝陵。据记载,朱元璋下葬当天分别从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目的就是用以混淆视听。
明孝陵没有被盗原因:
明孝陵的地宫是一个直径约四百米的圆型土丘,四周砌有砖墙。地宫是依山而建,下方由巨石砌成,上部为一米左右厚度的砖墙。地宫上方的独龙阜山是一座石头山,孝陵地宫独辟蹊径的横向凿入山体,将内部掏空而成。
明孝陵的地宫面积是明定陵的三倍,而且全部是用大型石材构筑而成。除此之外,在地宫的宝顶之上还有一层厚厚的鹅卵石,此处的鹅卵石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快速排水,二就是为了防盗,与流沙防盗的功能相类似。
总之,明孝陵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并不是没人敢挖,而是六百年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盗掘的机会,包括时间和空间,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再者就是由于明孝陵本身的奇特设计,让盗墓者不由自主放弃了盗掘的想法。
朱元璋的陵墓,即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扩展资料:
建筑布局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陵寝建筑都是按中轴线配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孝陵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