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简述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的形制是什么?

2023-03-17 18:12:20  来源:网络   热度:

简述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的形制是什么?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

帝王陵墓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三种主要形式:

1、“方上”

这是早期的一种陵墓封上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时的陵墓之所以呈方形,乃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据说秦始皇陵是始皇亲自参加设计的,含有永远独霸四方之意.河南巩县的宋陵,其陵台亦为方形覆斗状的土台.

2、以山为陵

利用地形,以山峰作为陵墓的坟头.像秦始皇陵那样大型封土不仅费工,而且不安全,以山为陵则可以少花人力并可利用山岳雄伟的形势来体现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宏大的气魄,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唐代帝陵一开始就采用了这一形式,安葬李世民的昭陵就是以位于陕西礼泉县的九峻山为坟,在山腰开凿石洞为玄宫,从挺道至墓室深230米,前后安置五道石门,非常坚固.

3、宝城宝顶

帝王陵墓在秦、汉时期盛行“方上”封土,唐时“以山为陵”,北宋又恢复了秦汉旧制.元是不建陵寝.明清时对陵寝制度又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革.首先陵墓的形制由秦汉两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其次取消了秦汉两宋陵园中供奉帝王灵魂日常起居生活的下宫建筑,保留和扩建了供谒拜和祭祀的上宫建筑,从而更加突出了一年三举的上陵之礼;再次陵园的围墙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长方形,陵园由南向北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神厨、神库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三个院落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有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衍生知识点: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坟墓封土形式朝代有什么区别

封土三种形式

(1)垒土为陵。是早期帝王陵墓封土的一种,叫做方上,就是在帝王的墓穴之上用层夯筑,使它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就像倒扣着的一个斗,因为它的上部是方形平顶,没有尖部,所以叫“方上”,也称“覆斗”。如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就是迄今为止封土最大的一座垒土陵墓,它高115米,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顶部东西长24米,南北长10米,看上去象一座小山,它的形式就是方上。汉代帝王陵墓的封土也都是方上形式,现在在陕西西安附近还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方上帝王坟头。汉代封土的等级不仅表现在封土的高低大小上,同时还表现在封土的形状上。皇帝的陵墓封土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覆斗式。高级贵族和大官僚的封土多呈正方形。封土以方形为贵。

(2)以山为陵。它是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的坟头。秦始皇陵是用了38年的时间建造的,动用劳动力最多时达70万人,当时,秦国人口有2千万人,劳动力只有400万,这就是说,有六分之一的劳动力每年要从事建陵工作。象秦始皇陵这样大的封土(秦始皇陵的封土体积达11241375立方米),用工之多(仅土方工程就用了170130000多万个工日),工程之大,不是一般的帝王所能办到的,而且高土垒筑也不安全,容易被盗掘,于是就出现了以山为陵的形式,如唐代帝王陵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这种形式,安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选择了长安西北礼泉县海拔1188米的九旧轿兀渖浇ㄔ臁>菟嫡庖辉岱ㄊ浅に锘屎筇岢龅模诹僦涨岸岳钍烂袼担骸拔私诩螅≡幔胍蛏蕉幔鹦杵鸱亍薄U馐导噬鲜抢钍烂褡约旱闹髡牛璩に锘屎笾岢龅模谖に锘屎笞吹谋纳纤担骸巴跽咭蕴煜挛遥伪匚镌诹曛校宋河校褚蚓旧轿辏徊亟鹩瘛⑷寺怼⑵髅螅杂猛聊拘尉叨眩冈舻料⑿模婷晃蘩邸薄K凳侨绱耍导噬侠钍烂癫⒎潜≡幔欠浅5暮裨帷R陨轿辏还抢萌斯つ岩栽斐傻纳皆佬畚暗钠疲蕴逑值弁跗呛甏螅一箍梢源锏椒乐沟辆虻哪康摹R蕴拼弁跻陨轿甑姆绞嚼纯矗拼弁趿昴沟男畚捌疲厥蓟仕洞蟮姆馔烈材严啾取V劣诜乐沟辆颍铺诘恼蚜耆疵挥心芴庸仆鍪北痪妈核颉6咦谖浜蠛显岬那曛两衩挥锌蚬庥肷绞峁獭⒕奘λ夤淌怯泻艽蠊叵档摹F涫担庵忠陨轿甑姆绞剑膊皇谴犹拼嫉模诤捍鸵丫辛耍缟挛魑靼舶茁乖衔骱何牡哿鹾愕陌粤辍⒑颖北6ㄎ骱褐猩骄竿趿跏つ沟龋褪强皆涠唇ǔ傻模庋睦雍芏啵徊还挥刑拼弁醯男畚昂甏蟀樟恕

(3)宝成宝顶。自秦汉时期帝王陵盛行的方上形封土,一直延续到宋代。但是经过唐代的以山为陵后,帝王们对方上和以山为陵的形式有所触动,因为方上形土丘的尖棱很容易被雨刷风蚀,成为圆钝,山形也很难如方形。因此在唐末五代时期不少的帝王陵封土出现了园形(即馒头形)。如南京五代时南唐李升、李景两个帝王的钦陵和顺陵,四川成都前蜀王王建的永陵,都采用了园形封土。王建墓为了保护封土的流失,在封土的脚下还砌筑了条石基础,这种形式在以后的一般墓葬坟头上也被广泛采用。

北宋时的帝王陵墓虽然又恢复了秦汉旧制的方上坟头(宋时称陵台),但是规模已经小的多了,并且发展为重层方上的形式,如山东曲阜宋代建筑的少昊陵全部是用石板砌成的方上形式,与埃及的金字塔如同一辙,可谓巧合。到了元代,却又回到了远古时期墓而不坟的古制上去了,地面上没有任何封土标志,直到现在,元代帝王陵墓只知记载在起辇谷,确切位置至今没有找到。

从明清时期起,帝王陵的封土完全改变了方上之制,两个朝代30多个皇帝和上百个后妃的封土都采用了宝城、宝顶的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在墓穴上面砌筑一个高大的砖城,然后在砖城内填土,使土高出城墙形成一个圆顶,在城墙上面设置垛口和女墙,宛如一座小城,这种城墙就叫作“宝城”,高出城墙的圆顶叫作“宝顶”。宝城的形式有圆形和长圆形两种,明朝帝王陵一般为圆形,清朝帝王陵多采用长圆形。在宝城的前面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一个方形明楼,叫做“方城明楼”,楼内竖立着死者的谥号碑,方城明楼是和宝城、宝顶一起联体建筑的。这种宝城、宝顶和方城明楼构成的坟头,在建筑构造上比以前的方上复杂多了,它不仅突出了陵墓的庄严气氛,也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明清时期的陵墓封土算是达到了高峰。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