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简介 三国魏明帝曹睿是曹丕和谁的儿子
一、曹睿简介 三国魏明帝曹睿是曹丕和谁的儿子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206年-239年1月22日),曹丕与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孙。
字元仲,史称魏明帝,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
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曹丕去世后,曹奔涛晃郏富硬苷妗⑺韭碥驳热顺晒Ψ烙宋狻⑹竦亩啻喂シィ⑶移蕉ㄏ时埃ッ鸸镌ǎ挠薪ㄊ鳌
然而统治后期,大兴土木,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
曹睿(204--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丕之子,曹操之孙
二、曹叡为何如此痛恨皇太后郭照呢?
清代著名学者严可均(1762年―1843年)在其纂辑之煌煌巨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三国文》卷10《魏明帝》中,据南朝刘宋时裴松之征引魏晋时人王沈所撰《魏书》记载,辑录有曹魏明帝或亲自,或令有司撰作的一篇《哀策文》。严可均冠以《甄皇后哀策文》之名。然而,严可均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他极有可能望文生义,把《哀策文》哀悼的对象搞错了。近人徐公持亦持魏明帝为生母甄氏撰《哀策文》之说。(徐公持:《魏晋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魏明帝《哀策文》究竟为谁而作?至少自裴松之之后,至严可均之前,历代学者皆未明确辨析或争辩此问题。从裴松之置此《哀策文》于《三国志・郭皇后传》事,不难推断,裴氏认为魏明帝此文系为于青龙三年正月去世的魏文帝皇后,明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的郭氏所作。历代学者对此均未有异议、争辩,显系赞成裴说。严可均辑录此文,冠以《甄皇后哀策文》之名,似系自裴氏以来,首次提出魏明帝此文系为其生母甄氏所作者。
裴氏等人立论的依据,当即《哀策文》中记载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有关信息。此文记载的时间是青龙三年三月壬申,而青龙三年正月丁巳,郭太后去世。事由是皇太后梓宫启殡,葬于首阳之西陵。启殡是中国古代丧礼中之一项仪节,指死者死亡后,至第三天举行大殓,将死者遗体置于棺柩中,在堂下当西阶处挖土成坑(B,或称之殡宫),置棺柩于其中,谓之停殡。自死亡至停殡及停殡的时间,据死者的身份地位而定。《礼记•王制》记载天子自去世到成殡间隔七天,停殡七个月后再安葬。诸侯是五日、五月,大夫、士、庶人三日,三月。停殡期结束后,将棺柩从殡宫中拉出,举行朝祖(辞别祖先)礼仪后下葬,谓之启殡。
首阳陵是魏文帝曹丕的陵墓名。《哀策文》所说的“首阳之西陵”,是魏文帝曹丕生前确定的自己的后妃随葬于首阳陵涧西之制。魏明帝安葬郭太后,系遵循魏文帝《终制》之有关规定。据上述文献所载,可知《哀策文》中提及的“皇太后”,即指郭氏。这或许也是裴氏立论的主要依据,及历代学者对此问题多无异议和争辩之缘由所在。
魏明帝生母甄氏,中山无极(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北)人。建安年间,嫁于袁绍子袁熙。曹操灭袁绍集团后,甄氏为曹丕掠娶,曹丕初与甄氏夫妻感情深笃,甄氏至因有“专宠”之感。
然而,曹丕即帝位后,与甄氏感情却逐渐破裂,反目成仇,最终的结果是甄氏于黄初二年六月被曹丕赐死。甄氏失宠的主要原因,或在于曹丕移情别恋,他称帝后,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郭后、李、阴贵人等也陆续得到曹丕的宠爱,甄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感觉不复存在,难免有怨言。据说曹丕因此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尤其是郭后的得宠和她为专宠对甄氏设计的阴谋,可能是导致甄氏被赐死的直接原因。
甄氏死后,遗体也遭到凌辱,未遵循礼制正常安葬,没有举行大敛礼,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甄氏临死前,托付李夫人照顾她的儿女。李夫人在曹奔次缓螅魑笔氯耍蛎鞯鄢率鲋绾蟊蝗宋芟葜滤溃缘蔽笙虿茇荚谮僬绾蟮闹种至餮则阌铩6圆茇Ф裕庑┝餮则阌镉哂屑蟮纳鄙肆Γ灾劣诓茇Ь关韫擞胝缡隙嗄甑姆蚱耷榉郑坏哉缡贤聪律笔郑浯退溃以谒篮螅餐ü安换翊罅玻环⒏裁妗钡确绞剑绦枰源菡酆土枞琛
通过制造流言蜚语,最终成功诱导曹丕杀甄氏,并于黄初三年受封为皇后的郭氏,是安平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人,很有智谋,曹丕之所以最终被曹操选择为后嗣即位,与郭后的谋略有很大关系。在与甄氏争宠过程中,或许难免凭借“智数”,对甄氏造谗进谮,最终诱使曹丕杀甄氏,自己得以成功上位。在位期间,郭后无论是私德,还是公义,皆不乏可圈可点值得赞许之处,比如孝顺公婆,爱护其她妃嫔,生性俭约,不好音乐等,为她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因为当时皇太后郭照把持朝政,而且很多政见都跟他不一样,所以他才痛恨她
因为皇太后郭照在曹蹦晟俚氖焙蚓痛λ懒怂哪盖祝λ浪盖椎脑蚴枪笠⑼圆比绱送春藁侍蠊铡
他亲眼看着她母亲的死状,他母亲被他父亲跟郭照逼的自尽,死后也不得安生,心里留下了阴影,其实他两个人都恨。
三、曹操墓确认发现三个头盖骨 面貌复原或指日可待
曹操深山建秘都 千年尘封索井村
山尖子
中国有个索井村。
随着曹操墓的发现和揭秘,索井村必将扬名于海内外。这一曹操建于1790年前、也已尘封1790年、至今还保持秘密状态的魏国“太行秘都”,由此揭秘天下,震惊世界!
让我们走近索井村,领略它的平淡和神奇;让我们走近曹操墓,鉴赏一下它的真相和谜底吧。
奇特的地理环境是索井村成为曹操秘地的首要条件
“十里长廊进,深山穹庐开。”站在索井村东十里外,凭这一句话,你就可想象出索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形了。索井村位于太行山东麓一个不大也不小的盆地中,它三面环山一面开,只有向东门户洞开,较易进出,正所谓门户如铁。这 由东向西十多里长的地段,在磁县地理资料里被称为“东大沟流域”,它的地理特点是自成一体,相对封闭,好像一个十里长廊里有一座超大的独家大院。
索井村东邻王看村10里地,从王看向西进入索井村,沿旱河北岸一条大道向西而去,不过这条路也是一九六八年才开通的。之前索井村进出大小车辆,只能顺石滩河沟而来往。这河沟弯曲狭窄,两岸或悬崖峭壁,或土岸陡直,崖畔荆棘蔽天,沟底坎坷阴暗,走在路上,有行进于十里长洞之感觉。若追想至1790年前曹魏时期那几无人烟的原始状态,恐怕比我的描述更险峻而阴森,荒凉而冷寂。这时你会觉得这“十里长廊如长洞,深山穹庐若深宫”了。
进得村口,地势开阔起来。现在你看到的,是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村,几乎占完了所有的土地。面对它,你也可以想象出在未建村前它会是怎样的一个地貌。由于地形、地缘决定,至如今向西的水峪村、田庄村连自行车、摩托车也未能通行,只有人行小山路;向北去往岗西村的路,一九七0年拓宽后始能通行汽车;向南通往贾璧村多为土岭地貌,现在的道路虽较易通行,但也是一路爬高,连翻几道土岭。总之,抚今追古,可以肯定的是,1790年前,索井这块地盘完全是一个独立、封闭、严密、安静的自然状态,这正好符合曹操建立秘密基地的首要条件。
用战略眼光来看索井村所占位置:它位于邺城西北百里左右的层层山恋中。索井村东南方约30里的滏口陉,太行八陉之一,是邺城向西穿越太行的重要关隘和门户,是曹操经涉县、到上党、达并州的必经之路和交通要道,属兵家必争之地。而索井村正处于这滏口之内、远离要道的西山僻静之地,少受争战活动之干扰,得以偏安于一隅,秘藏于一方。 这里又属于曹操自己的封地――冀州属地,是曹操信得过的安全地带。这样,相对于“兵家穿梭过,战事频频发”的邺城周边地区,当时的索井村,实际上相当于魏都邺城安全可靠的后院,继而成为曹操太行深处一座天然的秘密都城。
上佳奇绝好风水是曹操择定索井陵址的不二之选。
曹操深山建秘都,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选定自己的身后圣地――寿陵墓址。索井的风水怎么样呢?依我的评判:自曹操寻得索井这绝好的风水宝地后,他的兴奋程度不亚于占据邺城得冀州。有曹操诗歌抒情为证:曹操写有几篇所谓的游仙诗,其中就有八次唱到了“昆仑山”这一名词。曹操讴歌昆仑山,并不是他去多了昆仑而心有所念,只因昆仑山乃华夏所有山脉之“太祖山”。而他在索井找到的“铧尖垴”,也是当地山脉、龙脉之“祖山”,与昆仑山有着相似的地位,有“小昆仑”之美称。这样的“祖山”在全国不知道能找到几个,但按古风水学说看确系天下难得。曹操尽情赞颂索井风水,一是借昆仑之名赞叹铧尖垴“祖山”之神奇;二是借蓬莱山赞叹铧尖垴“三河”之水情达东海;三是借会稽赞叹馍馍山这一天赐良丘。浓浓的溢美之情在其《精列》诗中得以尽情抒发。同时也使曹操那志在千里、一统天下的宏图大愿得以畅快表达。此外,按古风水学说所列“龙穴”最高标准――“十富之地、十贵之地”之要义进行比对,索井风水简直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这怎能不让曹操万分欣喜、尽情讴歌呢?我过去写的《索井曹操墓拥有上佳奇绝好风水》一文,对此已作详细描述,可供参考。(网上搜“索井村”可读)
魏国朝廷公墓的呈现极大增强了索井秘都的神秘色彩。
关于索井曹操墓的陪陵规模,随着我的论证进程情形越来越清晰。起初忙于确认馍馍山是否曹操墓,印象只是曹操一人在此;进一步探讨,又清楚除武宣卞皇后同穴y葬外,小馍馍山很可能是曹昂,花陵沟似有丁夫人和刘夫人;再后来,通过反复研读曹操《终令》有关陪陵事之安排,更为清楚的是,索井曹操墓之陪陵阵容可谓庞大、威猛。凡是现在史书、网上查无墓址的曹操文臣武将,都值得怀疑陪葬在曹操身旁。结合这里的山形地貌,我将其陪陵布局划分为五大区域:即花陵沟的“夫人区”;爵山的“皇子区”;前寨怀的“诸侯区”及后寿岭的“功臣区”。特别是功臣区,一里地长的向阳坡――寿岭,可供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一字摆开,依次排位,约不会少于20位之多。此外还应另辟一区――重臣区。在曹操的文臣武将中,曾有几位被曹家皇帝给予了无上的荣耀――从祀于曹家庙庭。如夏侯渊、夏侯敦、曹仁、程昱、张辽等。他们应葬于曹昂位北侧,属中心区域,就近陪曹操。总之,索井曹操西陵所葬皇亲及大臣约不少于50位。
依据陪陵规模来下定义,曹操墓不仅仅是曹操墓了,它俨然一座庞大的古魏国朝廷公墓!这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绝无仅有,也将是曹操给中国历史创造的又一伟大壮举!
此时我们最值得想想的是:这索井曹操墓干系有多大?这不仅是曹操的个人墓葬问题,而是整个魏国王朝满朝文武的集体大事。至于保密话题,我们不难想象它有多么重要!绝对安全、万无一失是其最基本要求。一旦机密泄露,不言自明将是怎样的后果!至此,我们知道曹操《终令》为什么言辞闪烁、暗藏机巧了吗?知道曹丕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压力和忧愁了吗?知道为什么曹操墓1790年找不到吗?真相乃白!
1790年成功保密让世人领验魏国智慧。
索井曹操墓的保密是非常成功的。如果说曹操一生创造了许多奇迹的话,那么,他的西陵保密也是又一奇迹。
曹操墓的保密从一开始就显示出高超的谋划手段及刻意安排。依次揣度,可将其分为几个环节:
一是以曹操的《终令》首先发声,一句“此规西门豹祠西原为寿陵”就扎扎实实给人们施放了第一个烟幕弹。
二是曹丕西冈设祭殿,也是机巧绝人。这祭殿在此发挥了两个特殊作用:首先,是将铜雀台上的祭拜不露声色地导引到了曹操墓所在的方向,让曹操切实受用。换句话说,就是行“望祭”之实,忌“望祭”之名。曹操特嘱以“望我西陵墓田”,却绕开了古以有之的“望祭”之称,唯恐人们望远而望露了天机。暗地里却将这一重要名称赋予了索井村的“望祭垴”,藏入深山人难知。这不能不说是有意规避。其次,高陵祭殿成了“曹操墓在此”的权威性标志。曹操墓虽说不封不树,不建标志,但这祭殿作为唯一标志性建筑却存在了。仅存在约三年的祭殿,此后虽成为残垣断壁,但也发挥其标志性作用至少有四百余年,由唐太宗之祭可证明这一点,他是循着这一标志物来的。
三是曹丕回故乡谯县祭祖、于漳河水上祭先王等,也给大众传递出一些迷惑性信息,让人如堕云里雾里。
四是曹丕登基于洛阳、曹睿迁邺城宗庙于洛阳,客观上将人们的视线强烈地吸引到了河南。
五是曹操放置于秘阁的《遗令》,在他死后第78年,被晋朝的陆机发现。这是不是一枚延时烟幕弹?也值得怀疑。
索井曹操墓有关保密的好多问题表明,他们在诸多环节的运作和效果方面,都取得了成功。此外,如这一区域是如何严密控制的?如此庞大的工程用了多少年时间?一个一个埋葬时如何防范走露风声?曹氏政权丧失后是如何处理这里的事情的?守陵的索井村是什么时候让定居的?等等。这些都会引发人们的探讨兴趣。
有无藏金洞、藏宝窖,将成为索井曹操秘都之终极秘密
索井曹操墓的研究应到什么地步结束?是我这段时间不断考虑的问题。从发现曹操墓,到探知完整、庞大的陪陵阵容,应该是完整的了。但好多史料与迹象的交互作用,激起我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作出一个惊奇的判断――索井西陵可能存有曹操的藏金洞或藏宝窖。
诸多迹象表明,这样的怀疑是有根据的:
1、可疑的藏金地点:索井曹操墓馍馍山右侧那道山沟叫洞沟,位于馍馍山与抬轿岭之间。这道沟较长较深,沟里倒有两三个天然洞穴,以此命名也合情理。可疑的是洞沟口的崖壁上有一人工凿成的石洞,不知是何时何人所凿。当地人多传说属南面马鞍山曾坐过的山大王护山岗哨所为,但经多方论证予以否定。又怀疑的是,在我对馍馍山周围所有地名进行解读后,唯独这洞沟之名让人不得其解。再将那凿洞与命名联系起来,让人愈发觉得其中必有蹊跷。莫非真的有所谓的藏金洞吗?沟口凿洞,是否为防多年之后子孙后代取金取宝找不到地方,故作此特殊标记呢?对曹操其人,这样的疑问是必要的。
2、可疑的求财经历:曹操有过“发丘、摸金”之经历,亲见墓中那成堆的金银珠宝被强人劫掠,墓主人也随之遭受一场比死时更惨痛的灾难。这不能不使曹操有所感悟和启发。感悟的是那些宝物被盗,只怨宝物与人埋在了一起,才遭此厄运,若使宝物不随死人同墓,谁会找得到呢?分明是近陪(宝)不如远陪。再深虑一层,这成堆的宝贝久埋地下有何用呢?若能为子孙后代、江山社稷起一个济困解难、救急扶危的作用该多好呀?由此启发:为了防止此类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曹操采取了坟墓“不封不树、不留踪迹”之应对策略。有宝埋在防盗处,建立藏金洞便成为了一项尤为重要的举措。也可谓:尽观敛宝皆被盗,盗墓有感出新招。对曹操来说,不无可能。
3、可疑的现实需要:曹操所处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贼王并起,民不聊生,社会凋敝。就连那些自立为王的主儿,也有相当数量是因经济困难不战而亡的。乱军盗墓成风,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表现。这不能不使曹操深刻体会到“没钱至死”这一道理。想要建朝立国、基业长固,没有硬梆梆的经济支撑是不行的。因而设立朝廷藏金洞,绝不是恋财癖好,而是关系江山社稷盛衰安危的国家大计。这样的现实需要将成为曹操设立藏金洞的最大动机。
4、可疑的富足财源:盘点曹操的前后收入进账,他可谓是个暴发户。曹操平定天下的
顶(1)|砸(0)|回复|检举您已经评论过了!2楼121.24.221.* 发表于 2009.09.04 00:18:47
过程,也是一个占库收财的过程。官渡一战,曹操终于将袁绍那天下最大、最多的府库占为己有,获其财宝无数。建安二十年七月,曹操率军西征张鲁:“公军入南郑,尽得鲁府库珍宝。”至此,曹操的财富恐怕用金山银山形容也不为过。在曹操治下,魏国屯田重农,发展经济,绩效良好。其时也没大的自然灾害,除建“三台”外,也没大的社会支出。赋税稳收,府库殷实,应付南征吴蜀之军需也显游刃有余。这便为曹操储金藏宝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为曹操远虑长久之计、以备不测之用提供了可能。
5、可疑的异常遗嘱:
读过陆机的《吊魏武帝文》,除得知曹操《遗令》之内容外,还清楚了陆机是如何评价曹操临终之精神面貌的。难道曹操真的如陆机所云,临死不丈夫了吗?思前想后,不可苟同。曹操于败阵军中,命危之际,方能玩弄红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到床头病危时反而精神崩溃了?难道这长寿而终(66岁)比沙场战死更可怕吗?就连陆机也自感费解和矛盾,一方面说曹操泣哭托子,有失体面。另方面又说曹操临死嘱夫人以琐屑碎事,表现还算婉顺体贴,情意缠绵等等。总之,反常得让人摸不透、说不准。
值得怀疑,曹操面临人生终点真不该那样猥琐、难堪的。有一常识告诉我们:“凡是反常的,都是可疑的”。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怀疑一下曹操呢?即把曹操的反常行为想象成一幕打谜剧――“临终授天机”。就是曹操利用《遗令》打下一个暗语,交代了一件大事。何如?不能说曹操没有这打谜的习性。《三国志》里杨修闻“鸡肋”而知其收兵,证明杨修猜中了曹操一道谜。《三国演义》罗贯中编出门头写“活”和“一口酥”的故事,不能说不符合曹操的习性。不妨让我们也来揣摩一下曹操这其中玄机吧。《遗令》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着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经细细揣摩曹操这段话,我认为可从中析出8个字一句话,叫做“得受皆藏,足以分享”。解释:“吾历官所得绶,皆着藏中”一句,可简略为“得受皆藏”。“馀香可分与夫人”一句,可简为“分香”而寓意“分享”。“学作履组卖也”可表示与足有关,能理解为“足以”。这样就成为“得受皆藏,足以分享”了。真好象曹操暗示有藏金洞存在也。
6、可疑的情感流露:
可疑的情感流露,涉及曹操一些诗歌中对子孙后代、社稷传承的深厚感情。如《气出唱》的“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长乐甫始宜孙子。”在曹丕诗《临高台》中,也间接地传递了曹操的这种情感:“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宜居此宫。”还有陆机《吊武帝文》所叙:曹操病危时以小儿小女托于曹丕等四子。都反映出曹操对曹家幼小的浓浓亲情。这种情感可从两方面看待,一方面反映出曹操平常天性就疼爱儿孙,诗中所咏是这种性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基于这种情感,曹操为社稷长久计,藏起了金银珠宝,庆幸自己为子孙、社稷办了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无法掩饰这种非常自慰的情绪。总之,这种特殊爱子孙、恋社稷之感情可萌发藏金存宝之动机;反过来,藏金存宝又可激发、释放这种情愫。
7、可疑的曹睿挥霍:
曹睿当朝时,曾做过一些不入常理的事:大兴土木,挥霍无度;臣谏不听,一意孤行。凭啥?难道他不知道府库空虚会导致经济崩溃、社稷倾覆吗?难道他脑袋出毛病了吗?是什么在给予他精神支撑?是什么让他不知深浅、身临困境若等闲呢?难于解释。若强求其解,除非他背后有个只由自己掌控的大金库,有一个藏量不小的藏金洞!否则,他没有本钱有恃无恐,恣意妄为!
8、可疑的传承人断档:
谈及此话题,让我们先假设曹操真的在索井设有藏金洞、藏宝窖。应该清楚的是,曹操这大量的财宝,绝不是留给自己用的,也不是留给哪个指定的儿子、孙子的。他是用给曹氏江山因自然灾害或战争而遭灭顶之灾时挽救危局、起死回生的。这里必须出现一个代代皇帝如何传承秘密的问题。曹操会怎样向后世流传、交接秘密呢?其传承范围、传承方式这些重要问题节点又是怎样规定的呢?
继续我们合情合理的想象吧。传承方式:看多了小说、电视中藏宝图之类的情节,其实它是一种有迹可循的方式,容易泄密。较安全的还是口耳相传,无影无踪之类。至于传承范围:当然知情人越少越好。仅传于当权皇帝为宜,可称为“随玺而传”。这比较符合绝顶机密之要求。如果我们设想曹操的确这么做了,那么,曹家在传承过程中真的出了大问题――中途断档。曹家第四代皇帝曹髦半途不意被司马昭所杀。年轻气盛的曹髦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一弄会丢掉性命,绝密传承之事更无一丝考虑,随着他的丧命必然导致秘事传承就此断线、步入死局,不得后传。
以上推理如果成立,我们的料想若能成真,那么,这索井的曹操藏金洞还会原封不动地存在,它只能等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来接收了。
综上所述,索井村已包括了曹操皇陵、魏国公墓、秘密金库等重大项目,实际已远远超出了索井曹操墓这一名称应有的内涵,所以,把索井村称之为魏国秘都,是符合实际、名实相当的。
2009.7.10
复原面貌就别想了。就一块顶骨
CCTV报道了,砖家们已经说了 别说复员了
DNA提取都有很大难度
言下之意就是这墓 是不是真的都拿不准了1
对,加油了
据考古学家透露,最早在明年二月分。
孟德公的墓不该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