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发掘全过程?
1,初入定陵,尘封300年的地下玄宫到底什么样?
定陵的勘察,从1956年就进行了,考古队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发现金刚墙所在,并推测,这巨大的墙体里面,连接的就是地宫的入口。
但由于此前从没有过具体的挖掘经验,地宫里面到底有什么?大家众说纷纭,不过每个人的意见,大都也都是从各类资料收集而来。简单点说就是纸上谈兵。
会不会有暗器?毒气?有没有被盗?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尸骨有没有腐烂?
这些问题不断的困扰着考古队员,但临到跟前,他们几乎想不了这么多,脑子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跨过金刚墙,找到地宫大门。
赵其昌蹲在梯子顶端,用特制的铁铲对准墙顶部的一块砖的砖缝,轻轻一撬,毫不费力地就撬开了一角。
随后,他两手抓住砖边,向外慢慢抽动,最后憋足力气,猛地一拉,一大块宽厚的砖墙彻底从墙体里被抽出。
还没等大家欢呼,只听“噗”的一声闷响,一股黑色的雾气从缺口处喷射而出,并伴随着“嗤嗤”的怪叫。
“快趴下!”底下有人大喊。赵其昌抱住墙砖,顺势趴在梯子上,一动也不敢动。
黑雾喷射一段时间后,雾气逐渐变白,一股霉烂的味道弥漫开来,呛得人涕泪横流。
难道地宫里有毒气吗?
正当众人惊慌不已之时,考古专家夏鼐指着雾气说:“这是地宫三百多年积聚的腐烂发霉物质的气体,只要放出来,就可以进入地宫了。”
大家这才放下心来,等雾气渐渐稀少,众人开始继续往外抽动墙砖,抽出的砖整齐地排列在一边,进行编号,记录。

随着砖一层层的抽掉,洞口越来越大,当抽到15层时,洞口已经两米多高,考古队停止了拆墙,
夏鼐爬上木梯,打开手电筒向里面照去,只见洞内黑漆漆,手电的光芒马上被黑暗吞噬,什么也看不见,他把身子探进洞内,侧耳倾听,什么声音都没有,一片沉寂。
赵其昌主动请缨下去看看,他戴好防毒面具,把衣服袖口全部扎紧,腰上系上绳索,爬到洞口,一转身就跳了下去。
在赵其昌的带领下,其他队员也依次跳进洞里。
历时一年,考古队终于如愿以偿地踏入了这座尘封了300年的陵寝。
之后30多年,赵其昌都始终记得刚刚进入地宫时的感受:
“地宫里面静悄悄、黑乎乎、雾茫茫,太寂静了,静得让人心里发慌,发毛,发怵,一股难以名状的恐怖与凄凉之感渗入骨髓。”
几个人打着手电筒,手拉着手在地宫里摸索前行,不时踩到木板,发出响声,每每此时都吓得大家一激灵。
洞穴很大,似乎摸不到边缘,走不到尽头,大家就这样一直走,一直走,在极度紧张和亢奋中不知道走了多久。
突然,两名队员几乎是同时大喊了起来:
地宫大门!
2,地宫大门是如何锁上的?又怎样才能被打开?
一扇巨大的汉白玉石门就这样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石门高高耸立,周围雾气环绕,考古队一步一步向前移动,终于来到了石门跟前。
只见石门上镶有两头怪兽的头颅,头颅下悬吊一个圆环。怪兽二目圆睁,正视前方。
在几道电光照射下,石门的真面目终于显现出来。历经300年,汉白玉依然晶莹透亮,洁白如雪,大门上雕刻着纵横九九八十一枚乳状门钉,整个石门庄严而威武。
赵其昌轻轻推了一下,石门没有任何响动,夏鼐用手电光沿着中间的门缝照进去,只见有一块巨大的石条死死地把石门顶住。
用石条把门栓死,不难理解,旧时人们的房屋门基本上都是用一根木条做门栓,夜晚时,在房内把木条架在两扇门中间,卡住,这样从外面推门就很难推的开,门就相当于被锁上了。
屋里有人的话,这样锁门是很常见的,但是作为地宫大门来讲,里面是空无一人的,如何在大门外,把里面的门栓锁上?
考古队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先行退出,再做打算。
出了地宫,考古队员围在一起开始分头查找资料。
排除了所有的可能性后,考古队得出一个结论:
这道门,一定是在帝后安葬完毕后,活人全部撤出,把门关闭,里面的石条自动把门堵住。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力量使石头自动把门顶住的呢?
早在定陵挖掘之前,赵其昌就在北京西郊、东郊发掘过几座明清时代贵族墓葬。
当时有些墓道的石门,是采用石球滚动的方法将门顶住的。
何为石球滚动呢?
就是先在石门内侧做成一个斜坡石面,门槛处凿个槽,槽的顶部放好石球,用敞开的门挡住。
入葬完毕后,人走出门外,两门逐渐关闭,石球就会沿着地面斜坡滚动,直到石门完全关闭,石球在两门交合处的一个更深的石槽内停住,门也就被堵死了。
那么,定陵这道石门里面的石条,是不是也是同样原理呢?
经过大家讨论,一致认为,无论是石球还是石条,原理应该是一样的,两扇门关闭时,将石条倚在门后的一个凹槽内,人走出后,石条随着石门的关闭慢慢倾斜,石门完全关闭后,石条也滑倒了两扇门的中央,最终完全顶死。
原理是弄清了,可下一步怎么把它打开呢?
经过大量翻阅史料,工作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终于找到了打开大门的“密码”。
当年崇祯皇帝自缢后,昌平的几个乡绅主动为他发丧,因为崇祯生前没来得及给自己建陵,只给他的宠妃田贵妃建了一座豪华陵墓。
于是乡绅们就把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木运到了田贵妃的墓里安葬。
工匠们挖了四个昼夜,挖开了田贵妃的墓,见到了地宫大门,用一种叫“拐钉”的钥匙打开了地宫大门。
看到这里,赵其昌一拍大腿,激动地喊:我知道了!
拐钉,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带弯的东西,这种弯过来的类似勾子的工具,可以把顶门石条顶开,又不会让它倒塌摔坏。

说干就干,考古队用现成的钢筋做了个“拐钉”,之后,他们再次进入地宫,把这把特制的钥匙,从门缝插进去,撑开石条,接着,其他人员用力一推,成功打开了地宫大门!
粗大的门轴带动着万斤石门,发出“嗡嗡”的轰鸣,门内升腾起一片雾气,整个地宫似乎都在颤抖,但比墓室还颤抖的,是考古队员们的心跳。
大门一开,他们才算是正式踏进了万历皇帝沉睡了300年的地方。

同时,他们也为这座石门设计之精妙而叹服不已,大门打开后,他们仔细勘察了锁住这道门的石条,只见上面模模糊糊地用楷书写着11个小字:
玄宫七座门自来石俱未验。
这一行字,不仅让考古队知道了这石条名叫“自来石”,还得知在这深邃的地宫里,还有六道石门等着他们去打开!
3、真墓还是假墓?帝后棺椁在哪?
地宫大门一开,剩下的行程颇为顺利。有了“拐钉”钥匙,其他遇到的石门都很快被打开。
他们经过了前殿,进入了巨大的大殿,大殿里的一幕,让每个人都惊愕不已,
大殿内摆放着三个汉白玉宝座,中间一个比较大,显然是皇帝的灵座,两边的宝座较小,是为皇后准备的。

中央有巨大的青花龙缸,缸内装满油质,中间有一根灯芯,这就是史书中所说的“万年灯”。
考古队判断,这根灯芯在安装时是点燃的,但随着地宫关闭,氧气缺乏就渐渐熄灭了。
在这个大殿的两旁。各有两道门,这两道门里,是否就是帝后的棺椁所在?
考古队们都很激动,找到了棺椁,这次定陵发掘,才算是彻底发掘完毕。
他们继续用拐钉开门,依次打开了这两道石门,然而眼前的一幕让他们都傻掉了。
他们先打开了左配殿,迷茫的雾气中,只见有一座巨大的棺床,中间有一个空穴,里面填满黄土,除此之外,殿里一无所有,空荡荡的。
“棺椁被盗了?”有人见状,不由得惊呼起来。
后来这个想法很快被否定,一是大殿全然没有被盗掘的迹象,二是近20米的棺床上,也并没有棺木放置和腐烂的痕迹。
按这个布置来看,这里本应该放置皇后或者妃子的棺椁,为何没有放置?那么,棺椁在哪里?难道在右配殿?
考古队员满怀希望的打开右配殿,结果又是令人失望的结局,右配殿和左配殿一样,依然有一个巨大的棺床,上面并没有棺椁。
到这里,众人人心惶惶,有人悄悄问道:这玄宫,该不会是假的吧?帝后葬在了别处?
这种猜测不是没可能,历史上的假墓伪冢并不少见,难道他们努力了这么久,竟然开了个假墓?
此时,对于这座地宫的恐惧早已经被焦急代替。
按照自来石上面写的七座门,他们还剩最后一道门没有打开,帝后棺椁会不会都在这里?
这是大家最后的希望了,成败在此一举。
考古队走出右偏殿,继续往里探寻,最终,在黑暗的尽头,最后一道石门出现了!
30年后,赵其昌回忆起那个瞬间,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我们几乎是扑倒门前的,可到了门前谁也不愿意去打开它,这座石门看上去和刚才那两座一模一样,会不会也是空有棺床没有棺椁?
我拿起拐钉钥匙向门缝插去,可手抖的厉害,试了三次没有成功,最后还是白老接过去移开了自来石,大门共鸣着向两边移动,这座门里涌出的雾气最大最浓,灯光在雾气里越发暗淡昏黄,不住地跳动。
当我们顶着雾气进入大门之后,一个令我们目瞪口呆的奇迹出现了,三个硕大无比的朱红色棺椁静静地排列在棺床之上。”

考古队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没有人说话,一行行热泪在每个人的脸上流淌,他们成功了!
定陵发掘,从1956年5月19日到1957年9月21日,持续了一年有余。
但到这里,发掘工作只是告一段落。
最后这座大殿,不仅停放了三个棺椁,还有整整26箱随葬品!
帝后遗骨如何了?随葬品中都有哪些稀世珍宝?
他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清理出土,比起寻找地宫,接下来的提取保存工作,才是发掘队即将面对的更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