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为什么要修陵墓?
一、古代帝王为什么要修陵墓?
皇帝和权贵们觉得帝王之死非同小可,必须要隆重安葬,陵寝也要与其高贵的身份相适应。
自秦汉时期开始,丧制规定,皇帝不管年龄大小,即位一年后,就要开始营造陵墓,这就是一当上皇帝就要为死亡作准备。
当时皇帝将全国给他的供赋分成三份,一份作宗庙祭祀之用,一份供招待宾客之用,剩下的一份就专门用来修建帝陵和购置随葬品。
二、古代陵墓讲解?
古代的棺椁制度、墓葬规格,从最初原始社会的敛尸葬具,到商周的多重棺椁;到汉代精致彩棺和“黄肠题凑”;唐代的石室、石棺、石椁;宋代的仿木建筑“黄堂”,发展至明清帝王墓葬壮丽无比的“地下宫殿”和金丝楠木棺,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岁月。
在墓葬的演化发展过程中,墓葬等级礼制的形成,催生出绚丽多彩的古代墓葬文化,出现了古代墓葬壁画、唐三彩明器、殉葬文物珍品等璀璨多姿的独特艺术。
1
历朝各代墓葬文化的变迁。
远古时期,部族中有年长者死去,往往弃之荒野,死人尸体被野兽啃食,其状惨不忍睹,于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出现了把亲人埋葬在地下土中的墓葬文化。
《孟子·滕文公上》曰:“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
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许多自然现象难以释怀,人们就产生了阳世与阴间、灵魂不死的概念,出于对先人的纪念和关爱,就把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埋葬在地下,还准备好了器物和粮食,希望死者灵魂永生,继续享用生前用过的东西。《荀子·礼论》所说的“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国家的产生和阶级的形成,墓葬的等级制度也开始形成。
如夏商时期贵族往后的墓葬,出现了墓室、椁室、棺木、壁龛、墓道、车马坑和地上建筑等复杂形势,不仅出现了人殉,而且随葬的玉器、乐器、青铜礼器也开始大量出现。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列鼎的等级制度已将形成,当时规定:“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公孙羊·桓公二年》);
就连死的名称也有严格区分,《礼记·曲礼下》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就连埋葬于车马坑的出行车辆马匹数量也有严格规定,《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而古代墓葬方式的变迁,更是社会发展和当时生活文化的综合反应。
古代的墓葬方式有很多,有墓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树葬、野葬、塔葬、割体葬、衣冠藏、翁棺葬等,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墓葬文化特点。
三、古代帝王陵墓多大?
有大有小的,你说的帝王是指皇帝吗 还是将相。
一般皇帝而言,都是相对诸侯偏大的,好几公顷的有。其实还要看发展的,比如越到后来陵墓越大越好咯。四、古代阶层陵墓称谓?
墓是最基本的,从古意上讲,挖个坑将尸体(棺材)放入后,盖土,与地面平,不植树者称墓。
秦汉以后就和现在含义差不多了。坟要比墓稍晚,是起土堆成的。现在坟墓的含义是差不多的。以上两个是平民用词 冢要比坟更高,冢,高坟也。——《说文》,是贵族、有身份的人的死后居所 陵,更高的土山,是皇家专用的名称,如十三陵 林面积大,是圣人的墓地所在。如孔林等五、古代帝王陵墓均藏于地下为何明清陵墓修的浩大明显?
金皇陵开了明清皇陵先河,开始讲风水。
也就是说过去的朝代都不太讲。远的不说,唐朝就如此,到陕西唐十八陵看看,它没有后代皇陵那么多讲究,就是山特别险峻而已。其他的皇陵也不全是在地下只是规模没有明清的大而已,这跟后来生产力还有艺术水平风水理论的提高有关系。
六、南京有哪些古代陵墓?
南京的古代陵墓首推已是世界遗产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而明孝陵周边是明代功臣墓,其中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
南唐二陵位于江宁祖堂山,是五代十国中南唐两位皇帝的陵墓。东吴孙权的墓位于梅花山边,东晋皇帝的陵墓位于富贵力代,南朝宋,陈皇帝的陵墓位于江宁和栖霞一代。
七、古代陵墓是什么颜色?
红色。
2018年12月19日,常州金坛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古墓,这座古墓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的,且初步被鉴定为是宋代古墓。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棺椁周围的墙面都是用青砖砌成的,而最诡异的是这座棺椁竟然是红色的,且是非常艳丽的红色。
八、我国古代陵墓变革顺序?
帝王陵墓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叫“方上”。这是早期的一种陵墓封上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时的陵墓之所以呈方形,乃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据说秦始皇陵是始皇亲自参加设计的,含有永远独霸四方之意。河南巩县的宋陵,其陵台亦为方形覆斗状的土台。
第二种是以山为陵。它是利用地形,以山峰作为陵墓的坟头。像秦始皇陵那样大型封土不仅费工,而且不安全,以山为陵则可以少花人力并可利用山岳雄伟的形势来体现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宏大的气魄,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唐代帝陵一开始就采用了这一形式,安葬李世民的昭陵就是以位于陕西礼泉县的九峻山为坟,在山腰开凿石洞为玄宫,从挺道至墓室深230米,前后安置五道石门,非常坚固。
第三种是宝城宝顶。帝王陵墓在秦、汉时期盛行“方上”封土,唐时“以山为陵”,北宋又恢复了秦汉旧制。元是不建陵寝。明清时对陵寝制度又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革。首先陵墓的形制由秦汉两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其次取消了秦汉两宋陵园中供奉帝王灵魂日常起居生活的下宫建筑,保留和扩建了供谒拜和祭祀的上宫建筑,从而更加突出了一年三举的上陵之礼;再次陵园的围墙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长方形,陵园由南向北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神厨、神库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三个院落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有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九、青岛的古代陵墓有哪些?
截止2018年7月,青岛的古代陵墓有:
1、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
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作为石刻类文物进入第七批国保名单。智藏寺墓塔林就在智藏寺东的山腰处,与智藏寺隔山沟相望,与大泽山石刻一起,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现场只看到青岛市的市保碑,未见到省保和国保碑。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已有1000余年历史。其现存的古建筑、石刻、碑志、塔林主要分布在大泽山北峰以南、西峰以东,东至东山脊方圆1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2、六曲山墓群
六曲山古墓群位于平度市城区东南25公里古岘镇东的六曲山山脉,婉蜒15公里,东起龙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三十华里。分别在古岘、云山、麻兰三个镇的山上村、八里庄、蓬莱前、刘家集木、东六曲、西六曲、大孙戈庄、戴家庄等十多个村的三十余个山头上,共有大小墓葬约400座,绝大部分为汉代墓葬,少数属东周墓葬。墓群以康王即汉景帝十二子胶东王刘寄的墓为重点,该墓位于古岘镇蓬莱前村西陵台上,封土完整而高大,直径 40米。该墓群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均为山东省所罕见。1978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田横五百义士墓
田横五百义士墓,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是关于田横兵败、自刎及五百义士慨然殉节的故事而建造的墓。西汉墓葬。坐落于山东省胶东半岛南部黄海里的田横岛内高峰田横顶上,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为纪念田横五百义士而建。墓由石块与砂土筑成,周长30米,高2.5米。石牌“齐王田横暨五百义士之位”呈长方形,长44厘米,宽19.5厘米,厚7.5厘米。原供在祠内,祠已毁,牌位尚存。1992年6月12授予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小桥墓群
小桥墓群,位于即墨区王村镇小桥村东西两侧的四个小山坡上。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汉代墓葬群,共有大小土冢19座,分为四组:第一组位于公路南的高台上,共4座;第二组位于路北的小山坡上,共5座;第三组位于果园和东北方向,共5座;第四组在东北岭上,共5座。从已破坏的墓看,为土坑墓。1977年秋,村民在距墓群100米处发现彩陶壶、陶鼎及“诸国侯”汉代金印1枚。
5、王吉墓群
王吉墓群是汉代昌邑王中尉王吉的家族墓地,位于即墨区温泉镇西皋虞村西北处。此地原是一座古城,胶东康王的儿子刘建被封为皋虞侯, 在这里修筑都城,其子孙一直沿袭了6代,后改为皋虞县,隋朝时并入即墨县,现古城不存,遗址尚可辨认。 王吉墓群南北长约1000米, 东西宽约500余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墓群中央曾建有一座王公庙,内祀汉代王吉、王骏、王崇的牌位,今庙已废祀,基址尚存。
6、青岛土山屯墓群
青岛土山屯墓群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内土山屯,为汉代墓群。群墓葬布局、封土、祭台、棺椁形制、出土文物等均保存较好,构成完整的有机整体,在汉代中低级贵族墓葬发掘资料中非常罕见。
7、财贝沟东周墓群
财贝沟东周墓群位于夏庄镇安乐村西。沟为东南至西北走向,长约300米, 宽15~20米, 深约5米,因村民在此取土或雨后冲刷常捡拾到青铜器、陶器、玉器、 玛瑙及贝币等出土文物,当作“宝贝”卖掉换钱,故名财贝沟。1914~1939年间,日 本人曾多次来此盗取文物。解放后,这里屡有铜鼎、鼓、剑、贝币等文物出土,经考 证,为春秋晚期、战国早期之物,初步断定此处为东周时期的一处贵族墓葬群。 1984年,崂山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 布,将财贝沟墓群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城阳汉墓群
城阳汉墓群位于崂山县城阳镇城子村北,属汉代。城阳周围原有汉墓多座,“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仅存两座。两座墓葬相距50米,南北并列呈土堆形,都较完整。北边一座称为“梁王坟”,高6米,直径30米;南面一座称为“拜坟台”,高4米,直径8米。《即墨县志》载:为东汉不其侯伏湛八代子孙之墓。1948年,曾挖出一块石门和一块刻鹿的画像石,为汉代遗物,存青岛市博物馆。
9、刘若拙墓
刘若拙墓,建于北宋,元、明两代曾重修,至今保存尚好。刘若拙,晚年亦往来于即墨城东门外之高真宫布道讲经。宋太宗淳化二年辛卯(991年)腊月,刘若拙逝于即墨,据《崂山志》载,刘若拙死后,其徒择地葬之,墓在高真宫前。刘若拙墓,现位于青岛市即墨东关小学(即高真宫旧址)院内,墓高约1.5米,直径约4米,封土呈圆锥形。墓前立石质墓碑一座,碑阳镌刻楷书“明万历二十年八月一日”,正中为“元敕封华盖刘真人之墓”,下款“即墨知事阁关中李奎立”。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即墨城中的,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古代陵墓的艺术价值?
古代陵墓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 结构上的独具匠心,不同时期的帝陵其结构外观不一样,深度跨度,形制,空间划分不一样。
二 墓室壁画的价值,帝陵一般都有壁画,可以生动的再现当时的人文风俗,为研究当时的人文文化提供最真实的依据
三 陪葬品即明器的价值,比如镇墓兽,陪葬品,金缕玉衣,青铜器,瓷器,书法作品,书籍,可以提供更多的史料。
四 有助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
五 提高景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