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历代君王
一、秦国历代君王
秦国历代君王
秦国,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拥有众多杰出的君王。随着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中国,这些君王的功绩和传奇故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在秦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君王。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介绍他们:
秦穆公
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最早的君王之一,他在位时期大力发展农业、加强秦国的军力,并与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治理为后来的君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的君王。他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强军事力量、扩大国土、提倡农桑,以及改革法律制度。他的统治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始皇
秦始皇,全名嬴政,是秦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他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并将国号由秦国改为中国。他还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以及修订法律制度等。他的统治为中国历史上的强大统一奠定了基石。
秦二世
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儿子,即位后政权不稳,国家内外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动荡局势。他统治期间,没有有效地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最终导致秦朝的衰亡。
秦王政
秦王政是秦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继位时,已经是一个混乱的时期。虽然他努力恢复秦国的强大,但无法改变秦朝即将灭亡的命运。他的统治标志着秦朝的终结。
总的来说,秦国历代君王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秦穆公到秦王政,他们各自在位期间都有着不同的治国思想和政策,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作为秦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王,其推行的统一政策和改革举措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无论是秦始皇的统一帝国,还是秦王政的末日,秦国历代君王都是中国历史中令人津津乐道的重要人物。
二、周朝历代君王表
周朝历代君王表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持续了791年,被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周朝的君王世袭制度使得历代的君王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以下是周朝历代君王的表格:
时代 | 君王 | 在位时间 |
---|---|---|
西周 | 周武王 |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3年 |
西周 | 周成王 | 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1006年 |
周康王 | 公元前1005年-公元前978年 | |
西周 | 周昭王 | 公元前977年-公元前943年 |
周穆王 | 公元前942年-公元前922年 | |
西周 | 周共王 | 公元前921年-公元前900年 |
周威烈王 | 公元前899年-公元前873年 | |
西周 | 周宣王 | 公元前872年-公元前842年 |
周庄王 | 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28年 | |
西周 | 周厉王 | 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
周宣王 | 公元前781年-公元前771年 | |
东周 | 周幽王 |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 |
东周 | 周平王 | 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97年 |
东周 | 周桓王 | 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82年 |
周宣王 | 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67年 | |
东周 | 周庄王 | 公元前666年-公元前661年 |
东周 | 周僖王 | 公元前660年-公元前619年 |
东周 | 周文王 | 公元前618年-公元前609年 |
周宣王 | 公元前608年-公元前593年 | |
东周 | 周成王 | 公元前592年-公元前552年 |
东周 | 周康王 |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545年 |
东周 | 周昭王 | 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0年 |
东周 | 周穆王 | 公元前519年-公元前476年 |
东周 | 周共王 |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69年 |
东周 | 周贞定王 | 公元前468年-公元前441年 |
东周 | 周哀王 | 公元前440年-公元前426年 |
东周 | 周思王 | 公元前425年-公元前402年 |
东周 | 周考王 | 公元前401年-公元前376年 |
东周 | 周威烈王 | 公元前375年-公元前369年 |
东周 | 周安王 | 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 |
东周 | 周悼王 |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01年 |
东周 | 周敬王 | 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94年 |
东周 | 周元王 | 公元前293年-公元前277年 |
东周 | 周贞王 | 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38年 |
东周 | 周定王 | 公元前237年-公元前227年 |
东周 | 周烈王 | 公元前226年-公元前223年 |
东周 | 周赧王 | 公元前222年-公元前207年 |
东周 | 周留王 |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0年 |
东周 | 周釐王 | 公元前189年-公元前180年 |
东周 | 周惠王 |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6年 |
东周 | 周静王 | 公元前155年-公元前142年 |
东周 | 周贡伯 |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28年 |
东周 | 周赧王 | 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22年 |
东周 | 周孝王 | 公元前121年-公元前104年 |
东周 | 周夷王 | 公元前103年-公元前77年 |
东周 | 周厉王 | 公元前76年-公元前71年 |
东周 | 周共和王 | 公元前70年-公元前51年 |
东周 | 周昌王 | 公元前50年-公元前33年 |
东周 | 周文王 | 公元前32年-公元前8年 |
东周 | 周宣王 | 公元前7年-公元前1年 |
东周 | 周定王 | 公元前2年-公元前5年 |
东周 | 王莽 | 公元前9年-公元23年 |
周朝历代君王表中列出了西周和东周的君王们以及他们的在位时间。这些君王们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治理成就、文化贡献等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
希望通过这份周朝历代君王表,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周朝的历史以及君王们的才干和贡献。
Hope you find this blog post about the table of Zhou Dynasty"s monarchs informative and interesting!三、历代君王图?
《历代君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画面为横卷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各帝王图前均楷书榜题文字,且均有随侍,人数不等,形成全画卷相对独立的十三组人物,共计四十六人。
四、宋朝历代君王?
北宋一共传了九个皇帝,他们分别是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统称:北宋九帝。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使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共传了九个皇帝,统治中原167年。
宋太祖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宋太宗
北宋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宋太宗(939~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父亲赵弘殷,追赠宣祖,母亲杜太后。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赵廷美大8岁。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在位共21年(976~997年),至道三年,59岁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
宋真宗
北宋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宋真宗 赵恒(968-1022)宋太宗第三子。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在位二十五年崩。为守成之主,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宋仁宗
北宋第四个皇帝——宋仁宗(赵祯)宋仁宗(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时候宋朝面临官僚膨胀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对外战争却又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边患危机始终未除。后来虽一度推行“庆历新政”,但未克全功。其陵墓为永昭陵。
宋英宗
北宋第五个皇帝——宋英宗(赵曙)宋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1067年在位,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宋神宗
北宋第六个皇帝——宋神宗(赵顼)宋神宗,英宗长子,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长子。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宋哲宗
北宋第七个皇帝——宋哲宗(赵煦)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佑”。在位15年,享年24岁。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宋徽宗
北宋第八个皇帝——宋徽宗(赵佶)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钦宗
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宋朝钦宗赵桓,曾名亶、煊,是北宋末代皇帝,生于元符三年(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兵大举入侵之际,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钦宗,改次年为靖康元年。历史上有名的昏君。靖康二年,与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虏北去,在位一年零两个月。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于五国城,享年57岁,葬于永献陵。
五、大秦历代君王?
1、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汉族(当时称“华夏”),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第十八子,扶苏之弟,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自幼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李斯的帮助下,逼死扶苏,继而又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从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3、秦末王嬴子婴,即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日。
人物简介
子婴的身世并无定论。他是秦帝国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世称“秦三世”。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在位46天,史称“秦王子婴”。
六、秦国历代君王?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在位54年,替周孝王养马获封地,只有五十里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在位2年
嬴仲,前845年~前822年,在位23年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敬仲,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杀后,周襄王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伐戎初胜,扩地至岐(今陕西宝鸡东)以西
秦静公,早逝
秦宁公
竫公,前715年~前698年,在位18年
秦出公,谋杀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任好,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秦康公嬴罃,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嬴和,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嬴荣,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秦国国力中衰的始作俑者
秦景公嬴后,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了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在位36年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动,于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
秦夷公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嬴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在位期间,秦国国力强大,蜀、楚、晋等国皆来进贡。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秦灵公,嬴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简公,悼子,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出子,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献公师隰,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他继位终止秦国继续沦落的脚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是秦国实现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秦孝公渠梁,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惠文王嬴驷,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对内集中权力:车裂了商鞅,但商鞅的法令却没被废止;在除掉商鞅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对外开疆拓土:不仅打通了中原通道,而且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
秦武王嬴荡,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贲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目出血,绝膑(折断胫骨),到了晚上,武王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
秦昭襄王嬴稷,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对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策略的创造性运用;巩固对巴蜀的统治;消灭义渠;长平之战;灭东周。
秦孝文王嬴柱,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
秦庄襄王嬴楚,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秦始皇帝嬴政,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
秦二世嬴胡亥,前209年-前207年,在位3年
秦三世嬴子婴,前206年,在位47天
七、沙俄的历代君王?
1547年 - 1584年俄罗斯帝国世祖伊凡四世(伊凡雷帝)(伊凡大帝)
1584年 - 1598年俄罗斯帝国度宗费多尔·伊万诺维奇
(留里克王朝亡)
1598年 - 1605年俄罗斯帝国宁宗鲍里斯·戈东诺夫
1605年 - 1606年伪沙皇季米特里
1605年 - 1613年空位时期
(罗曼诺夫王朝开始)
1613年 - 1645年俄罗斯帝国太祖米哈伊尔三世
1645年 - 1676年俄罗斯帝宗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1676年 - 1682年俄罗斯帝国穆宗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
1682年 - 1689年俄罗斯帝国德宗伊凡五世
1689年 - 1721年俄罗斯帝国武宗彼得一世
1721年 - 1725年俄罗斯帝国武宗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725年 - 1727年俄罗斯帝国成宗叶卡捷琳娜一世
1727年 - 1730年俄罗斯帝国代宗彼得二世
1730年 - 1740年俄罗斯帝国懿宗安娜·伊万诺夫娜
1740年 - 1741年俄罗斯帝国僖宗伊凡六世
1741年 - 1761年俄罗斯帝国宪宗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1761年 - 1762年俄罗斯帝国中宗彼得三世
1762年 - 1796年俄罗斯帝国圣宗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
1796年 - 1801年俄罗斯帝国仁宗保罗一
1801年 - 1825年俄罗斯帝国高宗亚历山大一世
1825年 - 1855年俄罗斯帝国宣宗尼古拉一世
1855年 - 1881年俄罗斯帝国神宗亚历山大二世
1881年 - 1894年俄罗斯帝国明宗亚历山大三世
1894年 - 1917年 俄罗斯帝国文宗尼古拉二世,亡国,帝王时代结束。
八、洛阳君王陵墓都有谁?
河洛为王里,崤函为帝宅,从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开始,先后有13个朝代在帝王之州洛阳建都,累计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
一、商汤王冢
据有关资料记载,商朝的创建者商汤(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的墓在“洛州偃师县东六里”,即今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北。当地人称为“汤王冢”。有冢,冢前有碑。
二、东周帝陵
(一)、王城陵区
位于东周王城遗址的东北部,主要分布在今洛阳市西工区的大部分地区。平王至灵王以前的10个王多葬于王城陵区,分别是周平王、周桓王、周庄王、周僖王、周惠王、周襄王、周顷王、周匡王、周定王、周简王。
(二)周山陵区
周山4座周王陵可能分别为灵王、景王、悼王、赧王陵。
(三)成周陵区
成周陵区在成周王城以北20公里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北侧邙山脚下的金村一带,故又称为金村陵区。均为从战国早期到晚期的墓,这正是从周敬王迁居新成周到赧王离开新成周时期的墓葬。自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到慎靓王,共11位周天子葬在这里,是东周最大的一个陵区。
三、东汉帝陵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立国至曹丕代汉,历196年,计12帝。除献帝葬于焦作外,其他11帝均葬在洛阳。
东汉帝陵区分南北两个陵区,又称南兆域和北兆域。其中北兆域大致在洛阳东象庄村正北的邙山岭上,连霍高速公路两侧,那里有5座东汉帝陵,即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洛河以南的南兆域有6座东汉帝陵,分别是明帝显节陵、和帝慎陵、章帝敬陵、殇帝康陵、质帝静陵、桓帝宣陵。
四、魏晋帝陵
曹魏立国45年,传5帝,陵墓皆在洛阳都城附近。
五、西晋皇陵
西晋5座帝陵位于首阳山西段,东西相连的北邙和乾脯二山两侧。山的南面,自东至西依次为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山的北面为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
六、南朝帝陵
南陈后主陈叔宝陵
七、北魏帝陵
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孝文帝统一北方,迁都洛阳。北魏都洛阳41年,历经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长广王、节闵帝、安定王、孝武帝8个帝王
八、唐代帝陵
唐恭陵是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又称“太子冢”或孝敬皇帝陵。位于偃师缑氏乡滹沱村西南景山白云峰之巅。恭陵是洛阳唐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九、五代帝陵
后梁太祖朱温、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后晋高祖石敬瑭、南唐后主李煜等,均葬在洛阳
十、北宋帝陵
北宋帝陵位于洛阳东部的偃师、巩义境内,北依邙山,南对嵩岳。
九、宋朝历代皇帝陵墓?
宋朝皇帝陵墓本在河南奉先(河南巩义市),北宋9帝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客死异乡外,其余7帝均葬于此。北宋灭亡以后,河南地区为金朝控制,宋帝当然不能继续葬在奉先。绍兴元年(1131),哲宗皇后孟氏去世,遗命先择地“攒殡”,待恢复中原以后,再归葬河南。后葬于绍兴府会稽县宝山泰宁寺。后来此地就成为南宋的皇家陵园,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及徽宗梓宫均葬在这里。
十、以色列的历代君王名单?
名单:
1、犹太国有20位王,具体如下:
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他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玛拿西、亚们、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
2、以色列国有19位,具体如下:
耶罗波安、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亚哈谢、约兰、耶户、约阿施、耶罗波安、撒伽利雅、沙龙、米拿现、比加辖、比加、何细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