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中国目前已经发掘的皇帝陵墓有哪些?

2023-01-15 11:58:0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国目前已经发掘的皇帝陵墓有哪些?

1、明定陵

1956年-1957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此后有关部门又对出土文物进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出土时,孝端皇后上盖缎被,尸体身下铺一床织金缎被,再往下有四层褥垫,其中一层褥垫上缀着100枚“消灾延寿”金钱。

皇后头戴黑纱尖形棕帽,装饰着金簪,上身穿绣龙方补黄绸夹衣,下身穿黄色缠枝莲花缎夹裤,足蹬黄缎鞋,腰间系着绣云龙纹长裙。神宗的棺椁内塞满了各种陪葬品,最上层盖的是织锦被,被下放着袍服和织饰匹料,尸体的下面垫着一条锦被,被下还有9层被褥;

其中一件被褥上缀着17枚“吉祥如意”金钱。神宗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刺绣衮服,腰系玉带,下身穿黄素绫裤,足蹬红素缎高绣靴。

经过仔细清理分类,共发现各种珍贵金器数百件,其中以帝、后的金冠最为精美;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达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

2、长陵

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长陵由黄土夯筑而成,覆斗形,至今仍高达33米。根据测量,墓冢的底部东西宽153米,南北长135米;墓冢顶部东西宽55米,南北长35米,与史籍记载相近。

3、清孝凌

孝陵在清代皇家陵寝中比较特殊,其中所埋葬的清世祖及其两位皇后全部采用的是火葬,所以在地宫中仅留有三个骨灰坛,而且清世祖生前明确表示不要厚葬,加之地宫的防御严密,这使得清孝陵成为在民国时期清东陵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皇陵。 

该陵始建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时三百三十多年,在自然力及人力的破坏下已经相当残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91年至1993年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从而又以健康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4、泰陵

清西陵里雍正的泰陵最为引人注目,不在于它在清西陵是首陵,规模最大。而是在于雍正究竟是不是金头入葬,究竟是不是被刺杀而死。在1975年清理了清东陵乾隆地宫以后,学术界不断鼓吹要求发掘泰陵,而且泰陵宝城琉璃影壁旧有盗洞一个,泰陵地宫一直被认为早就被盗。

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1980年4月8日,正式发掘泰陵地宫,河北省,保定市和易县文物局的头头们亲临现场指挥。大批媒体云集泰陵。上午9点,发掘开始,在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没有被盗过。

5、汉鲁王墓

汉鲁王墓共有汉墓八座,均依山开凿,墓门皆向南,东西并列,墓室结构大同小异,有墓道、东西耳室。墓门直通前室,里面有模型车,前室外两侧有小甬道通向两耳室,东耳室存谷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两侧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对两侧室,四室结构相同。

墓内由前至后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四墓共葬车12辆,马50匹,车马饰器368件。汉鲁王墓依山开凿,工程浩大,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罕见,对汉代王陵制度及鲁地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极具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定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孝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陵

大多数都发掘了,没发掘的只有秦始皇陵、和十三陵(除了定陵) 另外刘备墓没有找到满意请采纳

最完整的发掘时明代万历皇帝的陵墓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项考古计划曾试图解开十三陵所有的秘密,但最终只有一座陵墓的地宫被成功打开,这就是中国第一个也是至今惟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定陵。

除了唐高宗和武椎那 其他皇帝的陵寝挖的挖 盗的盗

二、目前为止国内哪个皇陵出土的文物最多且最有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是目前出土文物最多的皇陵。虽然还没找到始皇帝的主墓室,但从兵马俑的数量和规格上看。始皇帝的陵墓出土文物最多

三、谁有定陵金壶的详细资料?急求!!!

金壶,通高21.8厘米,足径5.9厘米,托盘直径8.3厘米。收藏地:定陵博物馆。

此件金壶出土于明神宗定陵。定陵是目前唯一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明代皇陵,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此件金壶属皇帝所有,规格极高。明神宗万历在位共48年,是有明一代享国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少年时聪颖有志向,曾力图振兴朝政,后因立储一事与群臣发生矛盾,遂取消极怠工之法,常年不与臣工见面,可说是一位任性的皇帝。

此金壶直口,短颈,腹部呈方形突出,其下为圆柱形,平底,腹部安有曲状壶嘴和把手,上有金链与盖钮相连,盖钮为宝珠形,玉质。盖部及颈部均錾刻不同形式的云纹,肩部镶嵌各色宝石,腹部镶嵌白玉团龙,四角配以海浪、卷云纹样,圆柱部分捶揲二龙戏珠;托盘圆唇,直壁,平底,外壁錾刻折枝牡丹纹一周。金壶满饰纹样,繁缛精致,更镶嵌以玉石珠宝,装饰效果华丽富贵,体现出皇家用器的非凡气派。

四、明万历皇帝功得碑无字的原因

明定陵无字碑体积巨大,因其迥异于常见石碑,通身光洁不留一字而得名,也成为后人心中的谜。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先生曾六度拜谒此地,但对于无字碑背后之谜,却也是始终不明就理。清人梁份经过悉心考证后,在《帝陵图说》一书中道出了他所理解的个中缘由:最早长、献、景、裕、茂、泰、康7座皇陵门前均无碑亭,到嘉靖皇帝在位之时才补建而成。尚书严嵩希望碑文由世宗撰写,但嘉靖皇帝认为天命已定,功过当由后世评说,于是陵前的碑文便空了下来。梁份认为,其后的几代皇帝自然也深感其中滋味,“功德”勿需直言,由此碑身皆光洁无字。然而对于长眠定陵的朱翊钧而言,无字碑却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墓主人功过参半的矛盾一生。如今,三孔桥已经荡然无存,无字碑初建时的方形碑亭也在清初被八旗军所毁,只剩下庞大的石碑仍然完好,矗立在青天之下,默默睹视世间沧桑。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