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建筑特点?
一、民俗建筑特点?
1.聚族而居
2.房屋样式大体相同
3.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
4.民房低于官府
5.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在居住建筑民俗中随处可见
二、建筑类型分类 陵墓 宫殿?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
三、陵墓建筑的艺术特点?
陵墓特指一种用以瘗葬帝王,墓顶有封土的建筑类型。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宁静之感。
在古代等级制社会,坟墓的具体规模,当然也有等级之差,不可逾越。《礼记》说:尊循礼的法则,就应该在各方面遵守量的规定,比如宫殿、房屋或器物的大小和数量、棺材的厚度、坟堆的大小等,都要等级分明,越尊贵的才能越大越多。在陵墓中,体现等级的最重要的就是坟堆的大小。体量,从来就是建筑艺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在感染手段上的一个重大不同,就是建筑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体量。
四、石窟陵墓的建筑特点?
其建筑特点是砖石结构且藏于地下。
五、天坛属于陵墓建筑还是祭祀性建筑?
北京前门南的天坛,是古代皇帝祭祀用建筑。
六、有什么介绍中国陵墓建筑技术的书籍?
古墓的技术性保护应该是防止二次破坏,一旦古墓被打开,墓内的热湿环境就发生了明显剧烈的变化。很多古墓上的涂层,或者壁画会因为忽然的干燥发生裂化。或者因为忽然接触氧气发生反应。
似乎这个方向上技术的书籍不多,可以找一些论文看看。
七、陵墓建筑的意义是什么?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中国陵墓是建筑、雕刻、绘画、自然环境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布局可概括为三种形式:
①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可以秦始皇陵为代表。其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
②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
③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
八、唐太宗陵墓建筑构造?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
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安史之乱”后,乾陵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唐会要》记载,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乾陵修葺时曾造屋378间。此后,历经1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乾陵地面的宏丽建筑已荡然无存,唯陵园内城朱雀门外司马道两侧沿主轴线列置的120余件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群,成为盛唐社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它所体现的盛唐时代精神。
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接着是1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
翼马之北是1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它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 紧接鸵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称直阁将军)。传说翁仲姓阮,是秦朝镇守临洮的大将,威震夷狄。
秦始皇树翁仲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世的帝王以翁仲石像守卫陵园。翁仲之北是两通石碑,西边的一通是唐高宗的金字“述圣纪”碑,它是女皇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纪念碑,碑高6。 30米,宽1。
86米。碑文约5600余字,武则天亲自撰文,中宗李显书丹,笔画初刻填以金屑,现今个别字的金迹尚在。东侧一通是武则天
九、陵墓地上建筑叫啥?
这种建筑叫“寝殿”,以前帝王陵墓无坟丘,最早于咸阳秦公墓陵区,后代仿效,至西汉惠帝社原庙起,西汉诸陵都不设寝殿,而改为原庙,至东汉设石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原因,帝王陵墓多“不封不树”,因此没有地上建筑,至隋唐地上建筑成为上宫和下宫,北宋帝王陵区位于今天河南巩义境内,地面建筑分为上宫和下宫,用于祭祀和模仿生前宫殿,但后来遭到金兵破坏,至元朝地面建筑全部毁弃,荡然无存。
平民一般按照活人宅院设计的,有主室、后室、两间耳室。墓主的棺椁就停在主室正中央。贵族则庞大的多,地宫的墓室分为前中后三部分,门口吊着千斤闸,从闸门进去,首先是一间"明殿"(冥殿),按墓主生前家中堂屋的布置,有各种家具摆设,这些器物称为"明器"(冥器)。再往里,中间的墓室,称为"寝殿",是摆放棺椁的地方。其后是"配殿",是专门用来放陪葬品的地方。壁画在唐宋年间,王侯墓中多数都有壁画,用来记述墓主生平的。
十、陕西陵墓建筑在建筑史上的地位
陕西附近是我国皇帝陵墓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骊山秦始皇墓外,还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唐代18个皇帝的陵墓。其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11个西汉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埋藏的宝物也是最多的。茂陵还有5个陪葬墓。据文献记载,当时茂陵设置了陵令、园长等官职管理陵园,仅浇树洒扫的人就有5千多。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周围30公里,园内还有17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昭陵地上地下都是珍贵的文物。据记载,墓内“闲丽不异人间”,说明昭陵地官的豪华和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