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明朝蓝玉案始末?

2024-08-09 21:25:1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明朝蓝玉案始末?

篮玉案是指朱元璋借以蓝玉谋反的罪名将其诛杀,继而杀戮明代各大功臣的重大历史案件。此次诛杀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为明初四大案件之一,因案件牵连而被诛杀的人数超过1.5万。

蓝玉被杀,这跟他的性格和作风是分不开的,他的狂妄自大和任意妄为被朱元璋一直看在眼里,朱元璋对他的行为也是忍了又忍,但是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从蓝玉凌辱元祖的老婆,到命士兵打破城墙强行闯入,这两件事已经使朱元璋非常恼火。他把梁国公的梁字改为凉字,蓝玉虽已意识到朱元璋的不满,但是以他的个性是不干点大事是不会甘心的。蓝玉任然我行我素,竟然还把手伸到了兵权上,命自己的亲信为官员,来增长自己的军事。朱元璋对他的其他行为百般忍让,但是如果触及到兵权和统治方面的,那谁也是不会做出半点让步的。

面对蓝玉如此嚣张的行为,朱元璋开始考虑如何处理这个人了。没过多久,蓝玉又做出了一件令人十分吃惊的事情,朱元璋考虑蓝玉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封他为太傅,但是蓝玉并不满意,他竟然在众多人面前大叫,称自己功劳之大为何不能封太师。

朱元璋听到后再也无法容忍,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以谋反的罪名告发蓝玉,,并在他的府内搜出了近万把武士刀,朱元璋很快就下令逮捕蓝玉,以“谋反罪”将其处死,抄家产,诛三族。这就是蓝玉案始末。

二、明朝蓝玉夫人是谁?

磕里村人缘何“生姓胡 死姓蓝”

磕里村,这个位于繁昌县新港镇看似不起眼的小山村,却因为一个传说而平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在这个村里居住的人,绝大多数人都姓胡,然而让人称奇的是,村里的胡姓人死后墓碑上刻着的却是蓝姓。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

村里的老人胡广东向记者揭开了谜底。2005年,胡广东参与修订了蓝氏家谱,对于村里的传说和典故他是如数家珍。胡广东老人告诉记者,村里的胡姓人其实是明朝朱元璋时期大将蓝玉的后代,当时蓝玉东征西战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功勋卓著被封为凉国公,但是后来朱元璋加害功臣,以叛逆的罪名将蓝玉族诛,牵涉其中的多达数千人。蓝玉有三位夫人,牧夫人育有一子名为蓝春,孔夫人有一子名为蓝斌,而胡夫人则未有子女。胡广东老人说,在这场浩劫中,牧夫人和孔夫人都遇害了,只有胡夫人带着蓝玉的两个儿子逃了出来,最终定居于今天的新港镇克里村,而蓝玉的儿子也改姓胡,其后生儿育女也都随着姓胡,不过死后墓碑上刻得都是蓝姓,这在克里村的胡姓人中一直延续了下去。

记者在蓝氏家谱中也看到这样的记载:“蓝玉勇谋兼备,性刚烈,随明太祖定鼎金陵,功勋卓著,为明开国元勋之主要将领。后明太祖罗织罪名加害功臣 ,仅凭借锦衣卫指挥使的一席诬告将蓝玉下狱,以谋反罪而族诛,遇害者达五千人,蓝玉后人春、斌远官场纷争,寻避世之桃源,由金陵溯江而下,卜居于巍峨之大磕山之南,事农桑、勤耕作,繁衍生息,历年数百而成巨族。”

在胡广东老人的指引下,记者还在离他家不远的一处山里看到了一处新修建不久的墓碑。老人告诉记者,这是2005年修家谱时为蓝玉的儿子蓝春建立的墓碑,以寄托族人对先人的思念。

三、明朝那些事儿蓝玉的评价?

为明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为人嚣张跋扈

四、明朝天启皇帝陵墓?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死后葬于明德陵。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该陵始建于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那时,熹宗朱由校过世不久,崇祯皇帝刚刚御极,明王朝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德陵的营建,遇到了不少难题。

五、明朝皇帝陵墓哪些被盗了?

目前明代皇陵的基本情况是除了明万历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被国家主动挖掘之外,其他的皇帝陵寝(地宫)全部保存完好,没有被盗掘,之所以其他的明帝陵幸免于难,也是因为由郭沫若和吴晗主持挖掘的定陵造成了严重的文物灾难,国家吸取了这件事的教训,一纸令下,今后再也不允许主动的挖掘皇陵!

六、明朝皇帝陵墓为什么没有被盗?

1、 陵寝建造的足够坚固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在建造时,不仅选择依山而建,同时在建造陵寝时更是动用了数十万的劳力,在耗费了30多年的时间里,才将这座规模庞大的皇家陵墓建造而成,并且该陵墓使用许多巨石,这些巨石通过人力曾曾堆砌,在经过特殊的工艺对其进行加固。所以,外面的人想要进入到陵寝之内,基本上是个不太可能的事情。

2、 墓地建筑规模浩大。

明孝陵的庞大规模,主要体现在皇陵的地表之上,而在这庞大的建筑之下,则是一个个的陪葬坑,朱元璋遗体存放的主墓室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根据专家的探测,明孝陵地下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盗墓贼想要在这么大的面积之内,准确的找到主墓室,其可能性会十分渺小。

3、 收到清朝的保护。

清朝入关并接替明朝统治中原,其正统性很大来自于替明朝皇帝崇祯报仇,所以,虽然明朝作为上一代王朝,和清朝皇室并未有什么瓜葛,但是为了其统治合法性,清朝对于明皇陵采取了保护的态度,并专门调派人手加以看管,那些窥伺皇陵宝物的人,自是不敢轻易冒犯了。

4、 法律上的保护。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对于盗墓者的打压向来都十分严厉,只要被发下,一律重罚。明孝陵又处于紫金山上,盗墓者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对其进行盗挖,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自然也就被很好的保存在了现在。

七、明朝十三陵是谁的陵墓图片

明朝十三陵是谁的陵墓

明朝十三陵是谁的陵墓

明朝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是明朝时期13位皇帝及23位皇后、两位妃嫔的陵墓。这些陵墓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代表了中国古代皇家墓葬建筑的最高成就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明朝十三陵的建造始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延续至明宣宗、明英宗和明神宗时期完成。因为明朝十三陵的规模庞大,设计精细,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陵墓的主人

明朝十三陵的主人就是明朝时期的皇帝及皇后、妃嫔。明朝共有16位皇帝,但陵墓内并不是每位皇帝都有陵寝。明朝十三陵是按照皇帝的顺序来命名的,分别为:成陵、昭陵、景陵、定陵、庆陵、思陵、景陵、神陵、世陵、同陵、宣陵、穆陵和显陵。

在这13座陵墓中,十一座是明朝的君主陵墓,另外两座是皇后、妃嫔的陵墓。其中最有名的陵墓是明成祖朱棣的永乐陵,其他陵墓也各自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陵墓的特点与建筑风格

明朝十三陵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既有北方建筑的庄严肃穆,又有南方建筑的细腻精巧。

陵墓的主体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前、中、后。前军建筑包括石牌楼、碑亭、牌坊等,起到迎接和向往者致敬的作用。中堂是整个陵墓的核心,是皇帝陵墓的主体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神道和宫殿。后军建筑包括墓道、墓穴和祭祀建筑等,是陵墓的封闭空间。

明朝十三陵的建筑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山势起伏之处修筑墓墙,河流之旁修筑亭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明朝十三陵更加注重青白石的应用,使陵墓更加庄重肃穆。

明朝十三陵的考古价值

明朝十三陵的发现和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揭示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通过对明朝十三陵的考古发掘,人们对明朝时期的皇家墓葬制度、建筑艺术、宗教信仰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考古发掘也为研究明朝社会、经济、政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明朝十三陵的考古发掘还揭示出丰富的文物,如陶瓷器、玉石器、铜器、漆器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发现在永乐陵内的"万历宝鉴"和"宁静斋大全"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精美独特,而且对研究明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明朝十三陵的旅游价值

明朝十三陵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游览明朝十三陵,不仅可以欣赏到雄伟壮观的建筑,还能体验到丰富的历史文化氛围。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明朝皇帝的陵墓建造过程、陵墓的设计布局等。同时,也可以亲身感受到明朝时期的皇家气派和文化底蕴。

除了观赏陵墓本身,明朝十三陵周边的自然风景也非常优美。春天的陵墓边,梅花盛开,景色宜人;夏天的陵墓周围,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秋天的陵墓一片金黄,落叶满地;冬天的陵墓则披上了银装,景色如画。

总的来说,明朝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集中体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考古价值,而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了一处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前来参观,欣赏这段辉煌而神奇的历史!

八、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1393年,朱元璋下令剥下大将蓝玉的人皮,填充上稻草,挂在城墙上示众。蓝玉的罪名很多,可是真正置他于死地的却是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

蓝玉,曾经是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将军,朱元璋将他视为辅佐未来帝王、稳定大明江山的一枚重要棋子。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命运的变化,即使连一国之君也无法预测和安排。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寒,带走了朱元璋精心培养了37年的太子朱标,从不流泪的朱元璋嚎啕大哭,大明江山面临着不安与动荡。

于是,朱元璋举起了屠刀,大开杀戒,试图将未来可能的危机消弭于无形。蓝玉就在这场屠杀中死于非命。

朱元璋没有料到的是,他死后,一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严重地偏离了他的计划。

正因为朱元璋杀了蓝玉这样的武将,当他的第四子朱棣起兵造反时,竟然没有遇到有效抵抗,导致江山易主。

有人说,如果蓝玉不死,朱棣根本就不敢造反,这是真的吗?

朱棣十岁就被封为燕王,无论是文采还是武功,在朱元璋的二十多个儿子中,都是拔尖的。

他曾经率军出征漠北,征讨元军,没想到突然天降大雪,诸将建议等雪停了再行军。

朱棣却认为,敌军必然预料不到明军在大雪天会进攻,应当迅速前行,攻其不备。

果然,当明军重兵压境时,元军毫无察觉。

虽然强攻也是稳操胜券,朱棣却仍然决定智取,用最小的代价取胜。

他一边派部将观童前往敌营劝降,一边发动攻击,大败元军。

趁元军首领乃儿不花惊慌之际,观童趁机劝降。

乃儿不花被迫到朱棣军营中请降,朱棣设酒款待他,乃儿不花深受感动,便带领部落和马驼牛羊,归降了明军。

朱元璋得到信息后,大喜赞道: “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由此可见,朱棣有勇有谋,是朱元璋最为倚重的皇子。

可是,最初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朱棣从未敢觊觎过皇位。

这是因为,朱元璋心目中,早早就有了太子的人选。

那就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朱标几乎一降生,就被朱元璋当作太子来培养。

朱标十三岁时,被封为太子。

猜忌心极重的朱元璋偏偏对朱标无限信任,恨不得倾其所有,全力帮助朱标成为优秀的皇帝。

太子的文科老师是左丞相李善长,武科老师是右丞相徐达,负责太子安全的是常遇春。

朱元璋手下最有名的谋士和最信任的一批人,刘伯温、汤和、邓愈、冯胜等都是太子府的属官。

朱元璋把自己所有的资源都毫无保留地共享给了朱标。

为了让朱标能够顺利执掌天下,朱元璋还煞费苦心地清除了朱标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障碍。

一些曾经跟随他打天下的文臣悍将们居功自傲,朱元璋担心朱标驾驭不了他们,干脆痛下杀手,李善长、胡惟庸在这一轮屠杀中皆未能幸免于难。

经过十多年的大清洗,朝中剩下的大臣们对朱标都是毫无二心的。

这些精心挑选的文臣悍将,除了忠心,还有杰出的治国谋略。不少人都是在枪林箭雨中拼杀出来的,蓝玉就是其中之一。

朱标有主见,仁慈勤政,是个完美的帝王人选。又拥有一套能力卓绝、绝对服从的班子,可谓是天下无敌。

朱棣深知自己的实力与朱标相去甚远,只能望着哥哥的项背,收敛起自己的野心,乖乖做一个诸侯王。

如果朱标一直好好活着,皇位根本就没朱棣什么事儿。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公元1392年,37岁的朱标因风寒突然病逝。

64岁的朱元璋不得不面对着诺大的帝国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

悲痛与仓促之下,出于立嫡立长的执念,朱元璋没有选择儿子作为下一任皇帝的人选。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嫡长子、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作为继任者。

朱允炆只有15岁,朱元璋依旧像为朱标铺路一样,全力为朱允炆扫清未来的障碍。

这一次,朱元璋将蓝玉列入了黑名单。

蓝玉是一员悍将,骁勇善战,计谋过人,只要有他参与过的战役,从未有过败绩。

从1371年到1391年的20多年时间里,蓝玉平定西蕃的叛变,南征云南,北上大破元军,征伐西南......

蓝玉战功赫赫,朱元璋也不吝恩赐,钱财、权力源源不断地赏给了蓝玉。

为了表示信任和重视,朱元璋让自己的第十一子蜀王朱椿娶了蓝玉的女儿,结为儿女亲家。

可是,蓝玉虽然能干,却不知收敛,居功自傲,桀骜不驯。

他做过的几件事,让朱元璋很不满意。

1】有人到御史处告发,蓝玉强占东昌民田。御史按惯例查问时,蓝玉大怒,斥责御史并将他绑了起来,打了一顿。

朱元璋闻之大怒,他出身于草根,对民间疾苦颇为了解,最恨官吏仗势欺人。

蓝玉的行为本就触犯了朱元璋的禁忌,欺辱御史更是视规则于无物。

可是朱元璋却并未惩罚他,仅仅呵斥了几句,就将事情压了下来。

2】北上大破元军的过程中,蓝玉私吞了“驼马珍宝”无数。

最为过分的是,他强行占有了北元皇帝的妃子,导致元妃不堪受辱,上吊自尽。

朱元璋也只是加以诘责,并未有更加严厉的处罚。

北征大破元军后,蓝玉返回京城的途中,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蓝玉便命令士兵炮轰喜峰关,破门而入。

朱元璋知道后,只是将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把他的封地从梁国改到凉地。

3】蓝玉在军中,常常擅自提拔和罢免官员。征伐西南回京后,朱元璋让他做太子太傅,他对这个职位不满意,说: “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

对于蓝玉的不法之举,朱元璋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以他严苛的性格,为什么对蓝玉如此宽容呢?

首先,无数次军功证实了蓝玉这员悍将确实才能过人。

其次,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蓝玉与朱标沾亲带故,是朱标的坚定支持者。

朱元璋力保蓝玉,是为了给朱标留下一员可以四处征伐的武将,支持朱标扫平四海,一统江山。

可是,朱标死了。

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作为皇太孙,准备隔代传位。

换一个角度再次审视蓝玉,孱弱年幼的皇孙根本无法驾驭跋扈的蓝玉,蓝玉只有死路一条。

64岁的朱元璋已经没有时间再进行周密的布局,他只能用霹雳手段把可能威胁皇孙统治的勋贵们一网打尽。

1392年,有人告发蓝玉谋逆。借此契机,朱元璋只用了80多天就速成了“蓝玉案”,受牵连而死者达到15000人。

朱标死后还不到一年,蓝玉就惨被诛杀。

他的过往皆成为他的罪证。可是明白人都知道:蓝玉的死归根结底是因为继位者的更替,曾经的良臣能将成为政权的威胁,除了死,蓝玉别无他路。

朱元璋在人生的最后六年里,大开杀戒,开国功臣几乎被屠戮殆尽。

除了蓝玉,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等一系列重臣的都在大清洗中家破人亡。

有能力威胁皇权者自然是大大减少,可是能够帮助朱允炆稳定朝政、攻伐四方的能臣悍将也几乎消失了踪影。

1398年,朱元璋驾崩,21岁的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

朱允炆亲近文臣,忽视武将,以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为代表的儒臣成为朱允炆的心腹。

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臣们给朱允炆支了一个坏招,导致朱允炆走上了不归路。

在朱允炆刚刚上位,根基仍旧不稳的情况下,文臣们蛊惑着朱允炆,将目光对准了驻守封地的藩王们,也就是朱元璋的儿子们。

朱元璋虽然大刀阔斧地杀戮了很多文臣武将,却没有触动自己儿子们的利益。

当然,他对儿子们进行了精心的布局,试图将他们的权力限制在自己的封地上。

他要求20岁以上的皇子必须奔赴封地,燕王朱棣去了北平,其他皇子分布在各地,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拱卫大明王朝的安危。

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力,任何一个藩王的权力都无法与之抗衡。

为了限制藩王们互相勾结,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则。

例如,藩王必须固守在封地,没有皇帝的旨意,不准离开封地,严格禁止进京。

即使皇帝传召,两个藩王也不允许同时出现在京城。

藩王的一举一动都被严密监控了起来,互相之间不允许通信,没有任何联合作乱的可能性。

朱允炆上位后,他的心腹们出主意说,藩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应该尽快削藩,否则政权不稳。

燕王朱棣是势力最大的藩王,有人建议先削朱棣,也有人建议说燕王没有错处,周、齐、湘、代、岷诸王以前曾经有过不法行为,削他们师出有名。

朱允炆采纳了后者的建议,一步步踏入危险的境地。

历来削藩都是逐步进行,缺乏实战经验的朱允炆和文臣们却同时处置了五位藩王,而且手段相当激烈和残酷。

五位藩王或被贬为庶人,或被流放边疆,或被迫自尽。

朱棣原来就对朱元璋的隔代传位很有意见,朱允炆的资历和能力与自己相去甚远,他本就不服。

现在目睹兄弟们被一个个拿下,朱棣不由得感觉到唇亡齿寒,危机临近。

在朱允炆削藩的过程中,朱棣暗暗调兵遣将,积蓄力量。

1399年,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与朱允炆之间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军事对峙。

这三年中,朱元璋杀掉悍将的后果显现了出来。

朱棣只有北平封地,兵力是朱允炆的三分之一。

可是,朱允炆身边,只有一个老将耿炳文,在他失利后,朱允炆根本无人可用。

在领导能力卓越的朱棣的攻击下,明朝军队节节败退。

1402年,朱棣兵临城下,朱允炆带着老婆和儿子,点燃了宫中的柴堆。

朱棣攻入皇宫后,在灰烬中扒出几具残骸,残骸已经无法辨认,太监说这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皇后和他们的长子的尸体。

也有人说,朱允炆已经趁乱逃出京城,不知所踪。

由此可见,朱棣虽然有不臣之心,可是如果朱允炆没有这么激烈的削藩,基于兵力、舆论、正统性等多方面的考虑,朱棣是不会在朱允炆上位只有一年就起兵造反的。

可以说,朱棣的造反是朱允炆所逼。如果他没有起兵,他的下场将会和那五个藩王一样,悲惨之极。

在这样的局面下,无论朱允炆身边是否有如蓝玉一样的悍将,朱棣都不可能坐以待毙。

所不同的是,如果朱允炆身边有蓝玉这样的大将,朱棣的上位之路将充满坎坷,很可能在对峙中死于非命。

蓝玉的作战能力,实战经验均优于朱棣。更何况朝廷的兵力是朱棣兵力的三倍,蓝玉可以调动的资源,远远优于一个地方藩王。

毫无疑问,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蓝玉与朱棣对垒,将会稳操胜券。

不过,如果蓝玉没有死,就算朱棣不造反,朱允炆也不可能坐稳皇位。

跋扈的蓝玉之所以死心塌地支持朱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朱标的原配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也是蓝玉的外甥女。

常氏早死,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得以扶正,从而原本是庶子的朱允炆成了嫡子,有了合法的皇位继承权。

而常氏还有一个儿子,是朱标的次子朱允熥。

从蓝玉的角度来说,如果要他拥立帝王,他一定会选择朱允熥。

或许蓝玉不死,将会如朱元璋所料,执掌兵权的蓝玉将会威胁朱允炆的皇帝之位,让朱允熥取而代之。

皇权的争夺异常残酷,叔侄相残,兄弟搏杀都不足为奇。

如果朱标没有突然逝去,顺利继承皇位。

燕王朱棣就不敢有造反的心思,也不会有造反的机会。

如果蓝玉没有死去,朱棣即使造反,也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可是,历史上没有如果。

朱元璋的精心谋划,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这正应了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九、明朝的开国名将蓝玉,是畲族的吗?

蓝玉是畲人的后裔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

十、明朝的13皇帝各埋在了哪个陵墓?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这十三个陵墓是:十三陵首陵-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先宗庆陵、慕宗德陵、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思陵。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