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娥皇的生平?
一、周娥皇的生平?
周娥皇,父亲周宗,南唐元宗李璟时以司徒致仕,居金陵。周娥皇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弈棋,莫不妙绝,尤工琵琶,曾为元宗弹奏琵琶以祝寿,元宗深为赞叹,赏赐以烧槽琵琶。
周娥皇十九岁时,元宗以其父为社稷元老,将其嫁于时为吴王的李煜。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元宗去世,李煜继位,册封其为国后(皇后),并辟专房,恩爱有加。
周娥皇“雪莹修容,纤眉范月”,她创造的“高髻纤裳”和“首翘鬓朵”等妆容,纤丽袅娜,使后宫争相效仿。
周后精通音律,曾与后主雪夜畅饮,娥皇举杯请后主起舞,李煜说:“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为我新谱一曲。”
娥皇随口吟唱,挥笔而就,写成《邀醉舞破》,又创作有乐谱《恨来迟破》,在南唐颇为流行。《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至五代时,因兵乱失传。
李煜曾搜寻到残谱,命宫廷乐师修缮,但不尽如人意。
周后考订旧谱谬误、增删调整,整理为新曲,并以琵琶弹奏,“清越可听”。
内史舍人徐铉通晓乐律,就将新谱出示南唐乐师曹生,问:“法曲节奏柔缓,此曲旋律急促,是怎么回事?”
曹生说:“旧谱确实较为缓慢,宫中有人改订过,新曲节奏急促,恐非吉兆。”
后主喜好音律,痴迷成性,以致荒废政事。
监察御史张宪因此劝谏,李煜赏赐帛三十疋(匹),表彰他敢于直言,但并未因此停止对音律的嗜爱。
乾德二年(964年),大周后生病,将年仅四岁的次子李仲宣置于别院抚养。十月,仲宣在佛像前玩耍,大琉璃灯为猫触落,幼子惊吓成疾,竟因此夭折。
周后感伤不已,病情加重,李煜朝夕相伴左右,衣不解带,药必亲尝。
周后虽病,但精神爽朗,她常对后主说:“贱妾有幸嫁入宫门,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女子之荣,莫过于此。唯一的不足是幼子早夭,而我也即将远去,恐怕无法再报答您的恩情。”
十一月,周后病危,料知时日无多,就取出元宗所赐烧槽琵琶和平日佩戴的约臂玉环,和后主作别。
三天后,周后支撑着沐浴更衣,将含玉(玉蝉)放进口中,于瑶光殿与世长辞,时年二十九岁。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葬于懿陵,谥号昭惠。周后的英年早逝,令后主哀痛不已,李煜遵从周后遗愿,将其最爱的烧槽琵琶陪葬,又作《昭惠周后诔》、《挽词》等文章以悼念,以至形销骨立、扶杖方能站立。
二、娥皇还是鹅皇?
是娥皇。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亲生儿子商均。舜父顽,母嚚,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助之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
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
三、问君能有几多愁中周娥皇喜欢谁?
周娥皇一开始和赵匡胤是两情相悦的,后来因为赵匡胤受伤误了时间,再加上李煜也看上了周娥皇,两人被迫分开.
由于周娥皇是德才兼备的女人,尽管在和李煜成婚初始还是对赵匡胤有所记挂,后来在朋友的劝导下,逐渐接受了李煜,两人也过了一段神仙眷侣的日子.后来由于一些误会,李煜又爱上了娥皇的妹妹,在娥皇死后娶了她妹妹为后.
而赵匡胤对娥皇则始终深情,将娥皇赠的绣帕和娥皇的画像一直妥为收藏,甚至她死后也是如此.
四、后唐李煜的妃子周娥皇是怎么死的?
周娥皇生于公元936年,比李煜大一岁。她的本名已经不可考,“娥皇”其实只是她的字。她出身南唐世家,父亲周宗早在“徐知诰”任刺史的年月,就已经跟随于这位未来南唐烈祖的左右,是不折不扣的元勋功臣。周娥皇嫁给李煜的时候十九岁,这桩婚事是南唐元宗李璟亲自定下的。据记载,李璟听过她弹奏的琵琶后大为赞赏,还特地将自己使用的“烧槽琵琶”赐给她。由此可见,对于这个亲自选定的儿媳妇,李璟是非常满意的。 周娥皇才华过人,“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采戏奕棋靡不妙绝”,所有闲情雅致的玩艺门道无所不精,与李煜之间可谓夫唱妇随,两个人每天都厮守在一起宴乐歌舞。据说在一次赏雪夜宴之后,酒至半酣的周后举杯邀李煜起舞,李煜调笑说:“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为我新谱一曲。”周后立即当席举笔,倾刻间便得谱成,果然优美动人,李煜也就信守诺言为妻子的新曲伴舞。这首曲子因此得名《邀醉舞破》。除此曲之外,周后还为李煜做过一支《恨来迟曲》。李煜也投挑报李,专为周后写了许多动人的诗词如《一斛珠》、《浣溪纱》、《玉楼春》、《子夜歌》等等。无论是周后的曲还是李煜的词,都充满着旖旎绮丽的风光,尽显两人的恩爱之情。什么国事什么艰险,都在呢喃中被抛之脑后了。 若是以“皇后”这个职务的要求来衡量,周娥皇非但算不得贤后,更可归于媚惑君王一级。没有任何痕迹显示她曾经劝谏过丈夫勤劳政事,倒是有无数的正史野闻告诉世人她的生活奢侈之极。传说她乐于置身香风薰雾,李煜便为她专设司香宫女一班,她所使用的焚香具都以金银玉精制而成,其中光是有名目的器皿就多达数十件。皇宫外南唐百姓究竟生活得怎样,都不在她关心的范围之内。不过严格来说,周娥皇的丈夫李煜,也是个象才子多过象君王的脾性。他们实在是一对近乎完美的才子佳人配。一身文人气质的李璟当年为这对小儿女系上红线的时候,所能想到的恐怕也只是这一点,绝对没有想到命运竟会将这对只适合做“富贵闲人”的小夫妻推上帝后的位置。 世上的才子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他们心目中的才女,一定要是“才貌俱全”的人物。李煜当然也难免于此。而周娥皇不但是才女,更是一个绝顶的美女,史书极郑重地称她“有国色”,是绝代佳人的级别。更重要的是这位绝代佳人还深谙养颜润姿之道,独创了“高髻纤裳”“首翘鬓朶”等妆容,尽显自己的绝世美色与曼妙身姿,见到的人都以为是仙女下凡,宫内外的女子都竞相效仿。李煜当然更是被迷得神魂颠倒,周娥皇遂拥有专房之宠。 “专房之宠”的直接效果,就是周娥皇一直都在不间断地为李煜生孩子,而且连生了三个儿子。眼见自己后嗣繁昌,孩子们都生得俊秀雅逸,李煜对妻子的爱宠更是节节增长。 在三个儿子里面,周娥皇最为钟爱的是小儿子仲宣。本来做为皇后,养育儿女这样的活儿,都是侍丛婢佣承担的,但周娥皇实在是太爱仲宣了,这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她样样都要亲自操心,亲自将他抚养长大。 就象世上所有陶醉在情爱天伦中的人一样,李煜和周娥皇都不曾想过,他们在人世间的姻缘其实非常短暂。 传说这段姻缘的终结是有预兆的。 盛唐时有一部著名的大曲《霓裳羽衣》,自从唐世乱离之后世间就再没有人能够重新恢复它的悠扬之音。李煜知道妻子酷爱音律,费尽力气终于弄到了这部大曲的乐谱。但是这部大曲在流传过程中多了许多变异,乐谱本身又不够完整,专业的乐工也没法弄出个头绪来。周娥皇知道后加以钻研,进行一系列增删调整,终于使这部大曲得以重现,赢得一片称羡之声。然而中书舍人徐铉听完之后却感到诧异,与乐工曹生私下议论说:“法曲余音本应缓缓终结,如今怎么却结束得如此急促?好好地把旧谱改成这样,只怕并非吉兆。” 果然,没过多久,宫中就传出消息,周皇后病倒了。 患病的周娥皇将年方四岁的仲宣从自己的宫中迁往别的宫院。这原本是母亲为免孩子被自己病体所影响的一番好意,却万没有料到仲宣刚迁出皇后宫就突发急病,没几天的工夫就死去了。 民间传说,周娥皇病情恶化还有另一重打击:她知道了妹妹小周氏与丈夫私通的消息。小周氏比姐姐小了足足十四岁,这时还只有十五岁年纪。李煜一直对周娥皇专宠,后宫嫔妃都视若无睹,不知为何却偏偏对这个小姨子动了心,趁着周娥皇患病的机会将她接入宫中两情缱绻了起来。谁知小周氏虽然才貌出众,却年幼无知,不但被周娥皇发现了踪迹,还告诉周娥皇自己已经进宫好几天的实情。周娥皇大受刺激,不几天爱子又夭折了,两相夹攻,终于弃世而去。 相比这样言情版的剧情,另一种说法更为实际:小周氏之所以会在姐姐病情渐重时入宫几日不出,并不是李煜一人所为,而是国丈府致力造就的杰作,用意在于以防长女卧病期间,情种女婿身边不会出现其它的“填空”者,更从而避免长女一但不讳,出现后位易姓的“险情”。而李煜的生母钟太后,绝不愿意儿子为媳妇神魂俱失,当然也愿意促成此事。李煜风流多情,早期的词赋中也时时会看得出一些除周娥皇以外女子的痕迹,周娥皇焉有不知的道理,她之所以会在此时竟有“恶之”“不复顾”的反应,并不因为妒意,而是因为深感到父母家人已经将自己视做将死之人看待的原故。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总之,在得知仲宣的死讯后,周娥皇迅速病危了。 然而李煜的照料终究拉不回周娥皇的生命了。周娥皇自知人生将尽,反而看开了,好言安慰丈夫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她亲手将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和一直戴在手臂上的玉环交给李煜为念,又亲笔写下遗书要求薄葬。 三天后,周娥皇支撑着为自己沐浴更衣靓妆,更亲手将含玉放进自己嘴里(应为玉蝉),随后便逝于瑶光殿西室。谥“昭惠”,下葬懿陵。 精研佛理的周娥皇以一种近乎超脱、预知生死的方式结束了二十九年的人生,辞世异常安详镇定。然而她和仲宣的死,带给李煜的却是极度的痛苦。多年来读的佛经参的禅理都不能为他抗住失妻丧子的打击。 周娥皇是在乾德二年的十二月去世的,仅仅过了一个月,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就已经由一个“明俊蕴藉”的二十八岁青年,变成了一幅形销骨立、不扶杖就无法站立的形骸。——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他是怕别人讥笑自己不忠于妻子,所以蓄意折腾成这个样儿出来见大家的。(这种说法让我很想不通。我倒是听说过皇帝对妻子太好,被大臣讥笑为不务正业红颜祸水,倒还从没听说原来那年头就已经开始要求皇帝必须忠贞不渝了。就算大臣要讥笑,那也是讥笑李煜身为皇帝,为个女人把自己整成那个可怜样——不过是死了个老婆,守丧却守得比老娘死了还可怜见儿的)
五、李煜与赵匡胤两人都爱周娥皇吗?
赵匡胤和周娥皇没见过好不,就算见过,赵匡胤18岁娶妻贺氏,这是周娥皇9岁,李煜8岁,难道是神交?
六、娥皇女英介绍?
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亲生儿子商均。
舜父顽,母嚚,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助之而脱险。
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
七、娥皇女英典故表明什么
娥皇女英典故表明什么
娥皇女英典故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故事,它以独特的方式传达了一些哲理和价值观。这个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娥皇女英典故表明了许多有关坚韧、坚持和奉献的重要概念。
根据传说,娥皇女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奇女性。她是天上的仙女,拥有美丽的面容和灵魂。她境界高深,智慧过人,被誉为美丽和智慧的化身。娥皇女英坚守着天地间的和谐,她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祝福和幸福。
故事表明了娥皇女英对于她所拥有的一切的珍视和感恩之情。她将自己的智慧传递给了人们,让他们从中获益。这个故事中,娥皇女英是一个善良、纯洁和助人为乐的形象,她的出现使人们感受到爱和关怀的力量。
故事还传达了一个关键的价值观:坚定不移的奉献和努力才能带来成功和成就。娥皇女英长期修炼,忍受了无数的苦难和磨难,最终成为了令人钦佩的存在。这表明了成功背后的付出和努力的重要性。
娥皇女英的故事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娥皇女英在修炼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她从未放弃过。她的努力和坚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克服困难,追求卓越。
这个故事还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娥皇女英不仅以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也通过帮助他人实现了共同的目标。她的行为表明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我们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应该与他人分享成功。
娥皇女英典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学作品、绘画、雕塑等等。这些形式都传达了同样的价值观和哲理,让人们从中获得智慧和启发。
结论
娥皇女英典故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故事,它通过一个富有智慧和奉献精神的女性形象,表达出了坚韧、坚持和奉献的重要概念。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了成功背后的努力和付出,也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的目标。
同时,娥皇女英典故也强调了团结合作的力量,以及与他人分享成功的重要性。这些价值观和哲理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智慧和启发。
综上所述,娥皇女英典故通过一个强大而智慧的女性形象,向人们传达了一些重要的价值观。这个故事提醒着人们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并重视团队合作和与他人分享成功。我们可以从娥皇女英的故事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和事业。
八、周幽王陵墓?
周幽王陵,是西周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区代王镇宋家村,属于临潼县文物保护单位。周幽王陵,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区代王镇宋家村。是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姬宫湦之墓(此陵众说纷纭,具体情况待考),据《两京道里记》记载:“陵高一丈三尺,周三百步”。
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继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他贪婪腐败,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周。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结果,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九、娥皇、女英的传说?
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
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
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
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
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娥皇女英庙: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万安村人民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特在村北为娥皇女英塑像并建庙--娘娘庙。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万安村北门人民都会为娥皇女英二位娘娘请来戏班,唱大戏五天,欢送娥皇女英二位娘娘回娘家--羊獬村(会出动百人以上来接娘娘回娘家,羊獬村称二位娘娘为姑姑,称娘娘庙为姑姑庙)。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万安村北门人民会出动数百人再将娥皇女英二位娘娘接回来。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万安村北门人民再请来戏班唱大戏十天,为二位娘娘祝寿。
十、娥皇,女英是谁?
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华夏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