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万历皇帝陵墓发掘为什么要烧尸骨?

2024-07-27 07:41:1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万历皇帝陵墓发掘为什么要烧尸骨?

不是挖掘时烧的,是文化大革命时候烧的。

1956年-1957年,郭沫若带领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此后有关部门又对出土文物进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

  此前,定陵就遭到过破坏,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昌平,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同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修葺时,祾恩门、祾恩殿被缩小规制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

  定陵中埋葬3人,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

  相关资料显示,出土时,孝端皇后上盖缎被,尸体身下铺一床织金缎被,再往下有四层褥垫,其中一层褥垫上缀着100枚“消灾延寿”金钱。皇后头戴黑纱尖形棕帽,装饰着金簪,上身穿绣龙方补黄绸夹衣,下身穿黄色缠枝莲花缎夹裤,足蹬黄缎鞋,腰间系着绣云龙纹长裙。

  神宗的棺椁内塞满了各种陪葬品,最上层盖的是织锦被,被下放着袍服和织饰匹料,尸体的下面垫着一条锦被,被下还有9层被褥,其中一件被褥上缀着17枚“吉祥如意”金钱。神宗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刺绣衮服,腰系玉带,下身穿黄素绫裤,足蹬红素缎高绣靴。经过仔细清理分类,共发现各种珍贵金器数百件,其中以帝、后的金冠最为精美;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达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

  定陵地下宫殿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 但是,因为技术有限,当墓门打开后, 墓室内部分书画、织锦,珠宝等随着空气了流入,氧化了。

  1958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开发布消息:“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开……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一经公布,引发了海内外无数艳羡的目光和赞叹之声。

  但是,因为技术有限,部分陪葬品受到损坏。 此后,有关部门修葺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

  郭沫若挖掘定陵后,万历皇帝开始声名远扬。

  1966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因为这座墓已经挖掘,所以出入很方便。就这样,人们冲进了定陵,烧毁了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3口由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本身质地坚固,虽然历经几百年,仍然完好无损,但也被扔至宝城之外的山沟中。

二、万历陵墓?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棺椁被毁。且由于当时人们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和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使定陵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未得到有效保护,迅速风化,因此,定陵的发掘也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定陵出土了丰富的冠服用品,为我们研究明代帝后服饰制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其中,帝后棺内及随葬器物箱内共发现了10顶冠帽。包括皇帝冕冠2顶,翼善冠3顶,皮弁1顶。

三、金陵墓地发掘过程?

万 历皇 帝的陵墓叫明定 陵,是明13陵之一,它是明万 历皇 帝及其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定陵在营造的过程中,非常用心,历时6年共耗银800万两。据说明定 陵的建筑花销,是当时国家财政收两年的收入。

对于明定 陵的开发与发掘,最早提出挖掘明13陵的是历史学家郭 沫 若、吴 晗。他们首先选择的是明长 陵,但是在挖掘明长 陵过程中,并不顺利,出现了很多意外的状况。于是,考古队又将挖掘的对象锁定在定 陵上。

四、汉武帝陵墓发掘了吗?

发掘了。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兴平市,所谓秦皇汉武,刘彻与秦始皇同称为中国的“ 千古一帝”!其陵墓有如此高的评价,我认为原因如下。一:规模很大,茂陵封土现存残高依然有46.5米,陵园边长约为420米,可见其盛况!

二:修造时间长,一共用了53年

三:陪葬品丰富,汉武帝16岁即位,在位54年,正值西汉王朝鼎盛繁荣时期,好东西自然不会少,各种稀世珍宝,奇珍异物数不胜数!

四:长的像金字塔,茂陵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远看有金字塔的感觉。

五:汉兴厚葬,汉朝讲究“事死如事生”,所谓汉墓十室九空。

五、朱标陵墓被发掘了吗?

朱标陵墓是被破坏了。

在明孝陵建筑附近,还有一座只剩下遗址的墓葬,这就是明“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墓——明东陵。

明东陵在明朝到清朝中期都完好无恙,期间还经历了多次修缮,不幸的是遭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战争的破坏,当时孝陵和东陵都遭破坏,东陵地面建筑完全被毁,直到上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挖掘出东陵遗址,才确定了东陵的位置,为我们了解朱标这位令人惋惜的太子提供新的窗口。

六、东汉陵墓为什么不发掘?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正史称原陵(注: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的黄河南岸),民间俗称“刘秀坟”。刘秀陵墓所在地邙山,可是一块风水宝地,素有“活在苏杭,葬在邙山”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邙山陵墓群有10万多座古墓,不乏历史名人。比如狄仁杰、吕不韦、司马懿、刘禅、李煜、范仲淹等,都是葬在邙山。不过,刘秀陵墓影响力比较大,一直以来是考古界争议比较大的话题。对于刘秀陵墓所在地的考证,洛阳考古界一直都在努力。

首先,技术条件不到位。洛阳考古界虽然位于郑州、西安两大古都之中,学术交流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真正实际操作起来,想要挖掘刘秀陵墓那是不大可能的。不仅如此,刘秀陵墓千百年来一直没有被盗,可见其陵墓保护工作还是非常到位的,防盗墓技术的成熟,也就为考古工作带来了客观难度。

此外,刘秀陵墓在历史上的地位比较重要,一旦真要挖掘,必然是国家级工程,凭借河南一省之力很难做到。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刘秀陵墓一旦被打开,出土文物规模必然是极为庞大,文物保护工作更是千头万绪。

最为关键的是,中央对于挖掘皇帝陵墓有政策要求,即不主动挖掘。这主要是源于当年明定陵考古挖掘,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因而,从明定陵主动挖掘以后,就再也没有主动挖掘皇帝陵的案例。以秦始皇陵为例,陕西省多次要求“抢救性挖掘”,都被中央给否决了,刘秀陵墓自然也在不主动挖掘范围之内。

基于上述因素考虑,刘秀陵墓主动挖掘的可能性也就很小了。其实,不主动挖掘也有好处,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就眼前的好处而言,也能够促进洛阳当地的旅游业。

七、刘邦陵墓为什么不发掘?

刘邦墓并没有不发掘,而是已经被国家考古挖掘完成,其实早在1965年国家就已经开始对刘邦墓进行挖掘,1976年完成了对整个长陵全面的勘察工作,并且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刘邦墓也被称之为长陵,现在准确的位置是在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千米的窑店镇三义村北。刘邦墓是汉高祖刘邦跟他的皇后吕雉共同合葬的陵墓,整个园区到现在还是保存着。到1988年,国务院将长陵这个地区划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在长陵里面出土了大概有3000多件兵马俑,另外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比较罕见。

八、关羽陵墓发掘全过程?

关羽死后尸体被分开安葬,建安24年,关羽败走麦城,率部下出逃的过程中, 中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 ,于长子关平双双被杀 。关于乃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孙权也知道部下通了楼子 ,便将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 打算祸水东引 。

曹操之前就很器中关羽,还为他要到了汉庭寿猴的爵位, 所以在收到关羽的首级后 ,将其以诸侯之礼安葬在洛阳 。1979年 位于洛阳城东南益华里处的验尸是电装正官村 ,因暴雨导致一座古墓塌陷 ,考古队紧急发觉 ,从墓中发掘了大量汉代文物 ,还有一颗人头骨 身躯下血 下落不明 由于此地离郭林很近 所以别有人怀疑 此地才是关羽头颅的真正归宿。

九、明陵墓发掘全过程?

明陵墓目前没有进行挖掘,也没有挖掘全过程的相关资料。

明陵墓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其马皇后的合葬墓,位于江苏南京市近郊。该帝陵还没有进行考古发掘。

主要是由于我国建国后没多久试发掘了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落后破坏和损失了更多的珍贵文物,非常遗憾。

因此之后就规定非必要性不主动对帝王陵进行挖掘,只进行抢救性发掘。

十、康熙陵墓发掘全过程?

自从满清政府被革命军推翻以后,爱新觉罗家族的陵墓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战乱时期,附近的几个农民秘密组织一下打开了康熙皇帝的陵墓,在夜幕的掩护下将大量的金银珠宝从陵墓中盗走。

陵墓被盗的事情很快就被传开了,附近好奇心强胆子比较大的村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陵墓一探究竟也想要亲自见识见识这位声誉古今的皇帝。这直接造成了皇陵的二次破坏,康熙的陵墓经过两次破坏以后已经是面目全非,其中大量的文物被抢劫一空,竟没有留下一件具有考古价值的文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组建了专门追讨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考古工作组。

1952年,考古队重新对景陵进行了正式的发掘。发现墓门被破坏的不成样子,已经错位。康熙的棺墓被打开里面空空没有任何物品,墓室中到处都是半米深的污水,而康熙皇帝的尸骨就泡在乌黑的污水中。污水中还有几具尸骨,据推测应该是康熙帝的皇后和几位妃子。

自从52年的那次发掘后,景陵就被永久封闭了起来,禁止任何人靠近。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