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
一、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是由蒙古族人所建立,时间上如果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族政权开始算,有162年的历史。
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算起,到公元1368年结束,则享国98年,历经五世十一帝。
那麼,建立了封建王朝,也走马灯一样历经了十几个皇帝,怎么可能没有元朝皇帝的陵墓呢?
只能是没有被后世的人们所发现而已。
元朝皇帝的丧葬实行密葬制度。迄今为止,尚且没有元朝皇帝陵墓被盗掘或者被考古者发现的报到。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病逝于清水县行营的时候,据说临终就嘱托,“密葬”。
又根据《多桑蒙古史》记载:“诸将奏柩归蒙古,不欲汗之死讯为人所知,护柩之士在此长途中,遇人尽杀之……”
元朝皇帝死后的丧葬过程防范及其严密。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元朝皇帝的丧葬习俗依然是“密葬”的方式。
特别是在元朝皇帝下葬的时候,现场不准有汉族官员参与,也不会在地面上设立功德牌坊和大规模的建筑物。
因为,元朝在建立之前,蒙古人长期属于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而居,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生活方式也是比较简单实用,长期以来,他们养成了自己独特的“薄葬丧简”的入葬习俗。
简单的甚至连墓碑也没有,也没有任何地面标记物,一切都简单的无以复加。
明朝人叶子奇在他的《草木子》一书中对此这样记载:
当元朝皇帝去世之后,一般用整段的金丝木,凿空其中间,大于一个人的空隙,然后,再合上,数遍刷抹髹漆,再以铁丝箍住三圈,深埋之后,以万马踏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这种杀小骆驼于墓地,以带来年祭祀之时,由母驼引领,能找到墓地的说法未必得当,可能也属于蒙古民族丧葬文化中的一个特色。
史书记载,元朝皇帝的陵墓都在漠北,可是,漠北又被称之为岭北,它包括中国北方的沙漠、戈壁地区。
现在的俄罗斯地区、整个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处当时都被称为漠北,所以,元朝皇帝的陵墓即使存在于这一地区,在没有地面标识,没有精确的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发现这些陵墓的可能性就概率不大。
这也是元朝皇帝陵墓一直没有被发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元朝十五位皇帝的陵墓?
元朝皇帝用的是蒙古传统的丧葬制度,都是葬在大草原上的,没有明显的陵墓
三、元朝皇帝为什么没陵墓?
元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这就决定了元朝墓葬的特殊性.像成吉思汗的陵墓,据说在把成吉思汗埋葬后用万马踏平,参建者殉葬,在陵墓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小骆驼杀死,以备来年祭祀时让母骆驼寻找墓地.因此元朝皇帝的陵墓不为外人所知,也很难找到.
另外,元朝皇帝死后的安葬仪式很简单。皇帝死后,用两片厚木板按人形大小凿空,把遗体放入,再将两块木板合上,就成了皇帝的“棺材”。然后挖一个很深的坑,把“棺材”埋下去,用很多马把这里踏平,不留任何痕迹。同时派兵封锁住这一地区,不准任何人入内,等长出青草,与四周地面相同时,这些兵才撤走。这样,长眠于地下的皇帝们方能免去盗墓贼之类的骚扰。
还有,一种仪式就是天葬,不过这种传统现已消失了,我小时侯见国一两次,就是把死者用好的缎子(丝绸的一种)放在一辆平板小木牛车上,任牛跑,死体掉在那那就是安葬地,所以蒙古皇帝的安葬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容易找到.
四、为什么找不到元朝皇帝的陵墓?
不光元朝皇帝陵墓找不到,就连他的太祖成吉思汗陵也找不到,是成吉思汗给蒙元皇帝最后归宿开了一个好头,所以元朝帝陵的存在于否,也主要以成吉思汗为闪光点,除世祖忽必烈次之,似乎其他蒙元朝皇帝都被省略,他们就像火车长尾一样,成吉思汗就是个头,所以要想找到元朝帝王陵,必须先找到成吉思汗陵,这才是关键,为什么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唯独元朝陵墓却集体消失?
它建立了人类史上偌大的帝国,却风暴一样,瞬间消失无影无踪,由于时间隔了八百年太久,因此对元朝文献记载和考古方面也难度加大。它不像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或者胡夫金字塔那样直露于地表,给世人炫耀。也比同样年代较近的民族政权,譬如比金朝太祖阿骨打帝陵和辽朝阿保机帝陵寒酸而且显得不起眼,和他们有迹可循相比更是连找都找不到。
由于成吉思汗身份特殊,是中国包括世界历史上的伟人,所以他的墓地一旦被发现,肯定要震惊国外。为此中外科考队都在奋力找,加上成吉思汗来回于中蒙两地,当时主要统治核心在今蒙古国,这也为富于实践的欧美考古队找到了契机,他们结合传统和现代考古技术,甚至搬上卫星扫描寻找人工地形,可是都收效甚微。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在一个地方,那就是蒙古国肯特省的肯特山和克鲁伦河源头,那曾是成吉思汗生前钦点的葬地,他的马跑累了,坐在一棵树下休息,于是给后人说就把他葬在这里。
他的话也成了名言被史书记载,元史也作同样记载:帝崩于萨里川哈老徒行宫,葬起辇谷。而所谓的起辇谷就是今蒙古国大肯特山一带,除成吉思汗以外其他蒙元朝帝王陵都葬于此,而今天鄂尔多斯的伊洛霍金成陵只不过是一个衣冠冢而已,是名义上他最后的灵魂最后驻足之地。自古落叶归根古来有之,每朝每代帝王陵都葬于祖宗之地,不止元史这样记载就连南宋使臣追悼成吉思汗时也记载成吉思汗灵柩往漠北奔去。靠着史书记载成吉思汗陵在蒙古国,由于此地属于国外,这也正是国外考古队这么任意东西的原因,但结果却令他们很失望,还是抱着失望而归。
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由于疑点重重,主要是他本人在征西夏途中病逝,今甘肃平凉六盘山凉殿峡一带,这时正值暑热,西夏国都中兴府仍固若金汤,所以为了稳住军心,让西夏王以为成吉思汗还活着,骗去他出城投降,所以假传旨意,秘不发丧。而成吉思汗灵柩往北运却出现重重问题,主要是天气和路程不允许,因此他的最终葬地可能不出阴山。最有可能就是三个地方,一个是甘肃六盘山,曾经是宪宗蒙哥南下攻宋拜祭之地,和忽必烈所封安西府驻跸之地,另一个就是今鄂尔多斯以南的千里山,那里有阿尔寨石窟,里面绘有成吉思汗丧葬图。还有一个就是宁夏贺兰山,这是业余爱好者王景武提出的,因为在贺兰山发现了蒙元朝几处遗址。但除内蒙甘肃,宁夏以外,在新疆清河也发现一处人工改造的大山,今河北也有蒙古生肖遗迹。最近又在四川西面也同样出现成吉思汗陵传闻,因此蒙元帝陵几处很有可能就是他们没有葬在一处而是分散着,由于传统不注重肉体观念所以都以灵魂形式而葬,是理所当然的。
从以上可知元帝陵找不到总结几层原因:
第一半途而崩,并未在蒙古。
第二为了掩人耳目,不让别人知道,以防泄露机密,让有仇的人或盗墓贼横行。
第三就是时间太过于久远,早已无踪迹可循。
第四就是蒙古特殊风俗决定。
五、晋朝皇帝陵墓?
邙山晋帝陵,是指埋葬在邙山的西晋皇帝之陵墓。葬于北邙山的西晋皇帝分别是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惠帝司马衷(太阳陵),还有追封的宣帝司马懿(高原陵)、景帝司马师(峻平陵)、文帝司马昭(崇阳陵)。这些陵墓离都城都很近,其中峻阳陵离洛阳仅20多里。而“近国都”是西晋皇陵的显著特点,并为后来的东晋所承袭。东晋陵墓比西晋还近,有的甚至在皇宫的边上下葬。
六、顺治皇帝陵墓?
顺治皇帝的陵墓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即清孝陵。这是清东陵中的第一座帝陵,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只有皇帝遗体骨灰的皇帝陵。
孝陵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的陵寝,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背后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区主轴线上。后世四座帝陵依次分列左右,深刻体会了"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孝陵的陵址是由顺治皇帝生前择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之顺治帝正当英年,并未急于兴建。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崩逝后才开始兴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体工程告峻
七、宣德皇帝陵墓?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o,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景陵内的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米),进深三间(16.9米),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米,进深4.03米),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云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
祾恩门、祾恩殿的台基上还有清代改建后遗留的柱础石。神功圣德碑亭仅存石碑及台基。
八、皇帝陵墓规格?
西汉开始,帝王陵墓除了掘地起坟之外,还出现了一种"凿山为陵"的形制。这种形制在当时的一些诸侯王墓中也普遍存在。
到了西汉的中晚期,墓室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凿山为陵"的墓室大多数是横穴式,并且分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分。而竖穴式的坟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室。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这种墓室起到了椁的作用,所以墓室里的葬具只有棺而没有椁。在这些墓葬里,墙壁上大都绘有彩色的壁画,或者有模印的画像砖,而在石结构的墓葬里则大都是雕刻画像。壁画的题材很广泛,除了神灵怪兽、历史故事之外,主要是表现帝王生前的各种生活场面。
西汉时期从高祖开始,出于政治目的,各陵都安置了很多陪葬墓,被称为"陪陵",形成规模宏大的陪葬墓地。陪葬者大都是当时的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据记载,陪葬长陵的有萧何、曹参、张良等一些开国元勋;陪葬茂陵的有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陪葬者的墓地多是皇帝所赐,各自建有陵园、园邑和祠堂。有的还把子孙附葬在父祖墓旁,形成宗族墓地。陪葬者地位越高,离帝陵越近,封土也较高大。从西汉陪葬者的地位和身份来看,高祖、武帝、宣帝等帝陵陪葬墓中的多是朝廷重臣、名相。但到了西汉晚期,元帝、成帝、哀帝等陵的陪葬者则或是外戚,或是佞幸,或是妃嫔、宫人。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政治上的兴哀和变化。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厚葬之风最盛行的时期。包括珍宝、明器、陶俑、车马、粮食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
虽然有过这么多次的盗挖,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虽然有过这么多次的盗挖,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 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个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
■经过一年多的野外调查,考古学家们终于搞清了汉武帝陵的整体布局
上世纪40年代,一位美国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的途中,在西安的西北方向意外看到了类似于金字塔的建筑,他把这些建筑称为“东方的金字塔”,他和他的飞行队员由于并不知道是什么古迹,所以只把这些建筑当作导航地标,这个“金字塔”就是汉武帝刘彻的茂陵。
今年4月,经过一年多的野外调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们终于完成了对汉武帝刘彻陵墓的勘探,探明了这个被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执政时期最长、建树最多、业绩最丰的皇帝陵墓的整体布局。
“西汉一朝11位皇帝,据我们
九、南朝皇帝陵墓?
南朝帝王陵墓大多是在江苏南京附近的江宁、句容、丹阳一带。主要的陵墓有: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齐高帝萧道成的泰安陵,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齐武帝萧赜的景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梁简文帝萧纲的庄陵;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陈文帝陈蒨的永宁陵以及梁代宗室王侯萧宏、萧秀、萧恢、萧儋、萧景、萧绩、萧正玄、萧烒的墓等等。
葬于两山环抱的山腰上,不起陵冢,墓坑巨大,甬道内设两道石墓门,门额呈半圆形,浮雕“人”字形拱。砖砌墓室,长10~15米,宽5~7米以上。墓壁往往砌画像砖,画像内容有“竹林七贤”、“羽人戏虎”、“羽人戏龙”、“骑马侍从”、“执戟侍卫”、“执扇侍从”等。墓室内设排水沟通往室外。陵前平原神道上置象征帝陵的麒麟、天禄等石像生和石柱、石碑等。石麒麟独角,石天禄双角,雕刻技法高超,是驰名中外的艺术瑰宝。
十、元朝皇帝排名?
顺序
庙号
姓名
生卒年
在位时间(公元)
年号
第一位
元太祖
铁木真
1162~1227
1206~1227
22年
第二位
元太宗
窝阔台
1186~1241
1229~1241
13年
昭慈皇后
称制
姓乃马真
1242~1246
第三位
元定宗
贵由
1206~1248
1246~1248
3年
钦淑皇后
称制
1248~1251
第四位
元宪宗
蒙哥
1208~1259
1251~1259
9年
第五位
元世祖
忽必烈
1215~1294
1260~1294
35年
中统、至元
第六位
元成宗
铁穆尔
1265~1307
1294~1307
13年
元贞、大德
第七位
元武宗
海山
1281~1311
1307~1311
4年
至大
第八位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1285~1320
1311~1320
10年
皇庆
第九位
元英宗
硕德八刺
1303~1323
1320~1323
4年
延佑
第十位
元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1276~1328
1323~1328
5年
至治
第十一位
元天顺帝
阿刺吉八
1320~1328
1328即位
在位1个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泰定
第十二位
元文宗
图帖睦尔
1304~1332
1328.9~1329.1
1329.8~1332.11
共5年
致和
第十三位
元明宗
孛儿只斤和世瓎
1300~1329
1329.1~1329.8
8个月
天顺
第十四位
元宁宗
懿璘质班
1326~1332
1332.10~1332.11
月余
天历
第十五位
元顺帝
妥欢帖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