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皇陵顺序?
西汉皇陵顺序?
汉代帝陵。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建都长安(今西安)。自高祖刘邦至平帝刘衎〔kan看〕共历11帝,建陵园11座。据文献记载:刘邦称帝后第二年开始营建陵园,此后的西汉各帝都在生前就为自己营造巨大的陵墓。从本世纪60年代初开始,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西汉诸陵进行了多次实地勘查,基本上确定了诸陵的方位和陵园的建制、布局。
西汉11座帝陵,分为南北两大陵区,分别位于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和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杜东原。分布在咸阳原上的有九座,西自兴平县南位乡,东至高陵县马家湾乡,绵延50余公里,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区域。最东一区以高祖长陵为中心,西为惠帝安陵,东为景帝阳陵。最西的一区武帝茂陵在西,昭帝平陵在东。中部的一区,以元帝渭陵为中心,西为成帝延陵,东为哀帝义陵,西北为平帝康陵。最东一区是西汉最早的几个帝陵,位于汉长安城以北,与都城隔渭河相望。长陵南与长安城北面居中的安门大街正相对应。陵墓的排列,体现了古代左昭右穆制度,这一点对后世帝陵的排列产生了很大影响。白鹿原上为文帝霸陵和其母薄太后的南陵,杜东原上为宣帝杜陵。
1.茂陵 2.平陵 3.延陵 4.康陵 5.渭陵 6.义陵 7.安陵 8.长陵9.阳陵 10.霸陵 11.杜陵
西汉初年高祖和吕后陵墓,在同一陵园内,此后,帝后的陵墓各自修筑方形陵园,陵园垣墙用夯土筑成,有的至今地面上还很清楚。帝陵陵园一般边长410—430米,墙基宽8—10米,据墙体收分推测,墙高约10米左右。后陵陵园一般边长330米,个别较大者边长近400米,墙基宽四米左右。每面垣墙的中央各辟一门,门前立双阙,两侧建房屋。四座门的形制大小基本一致,据分析东门为正门。汉宣帝和孝宣王皇后陵园的东门门址经过发掘,中间为门楼,中央为通道,门两侧有左右塾,两翼有配廊。通道中间有门槛,门槛左右各有门墩一个,地面铺素面方砖。塾的四壁置壁柱。配廊中间有隔墙。塾与配廊前面均有檐廊,廊外地面用河卵石铺设规整的散水,用以承接雨水,保护地面。
西汉帝陵和陵园的建筑布局受到都城建制的影响。大多数陵墓在陵区的南部,帝陵在西,后陵在东,这种布局和长安城内皇帝所居的未央宫在西南部、皇太后所居的长乐宫在东南部非常近似。陵墓居陵园中央,陵园四面各辟一门,正门在东,其形式和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前殿在宫城中央、四面各辟一宫门、东门为正门的布局也是非常相似的。
陵墓构筑方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凿山为藏”、不起坟丘,如霸陵。西汉诸侯王陵墓多采用这种形制,如已发掘的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山东曲阜西汉鲁王墓。后世帝陵有的也采用此制,如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另一类是“穿土为圹”,地面上夯筑起高大的坟丘。坟丘都作覆斗形,底部和顶部平面多为方形,少数为长方形。底部长宽约150—170米,高约20—30米,其中以茂陵坟丘最大。有的坟丘在靠近顶部时,四边内收形成二层台阶式。这种覆斗式坟丘外观似堂,汉代称“方上”,给人以壮观、坚固之感。《后汉书·礼仪志》注引《皇览》的记载:“汉家之葬,方中百步,已穿筑为方城。其中开四门、四通,足放六马。”经过钻探的杜陵,四面正中各有一条平面呈梯形的斜坡墓道,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填土均经夯筑。
清朝十二位皇帝都葬在哪
总的来说,清朝皇帝建陵的原则主要还是模仿明朝。清帝陵主要分为三个“大片区”,主要是以顺治入关中原为界限。
一、关外陵
咱们都知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位清朝最早的皇帝毕生没能在北京的紫禁城里的龙椅上坐坐,因此他们死后是葬在“关外”,这个关外主要是指“山海关以外”。
这关外陵主要有三座:
1、永陵
主要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
2、福陵
这座陵墓地理位置非常好,葬着咱们的努尔哈赤和他的皇后。
3、昭陵
这里葬着皇太极和他的皇后,这座陵墓有点打破风水格局,一般来说,风水宝地都是依山傍水建立的,叫前有水,后有山,但是这座陵墓却是没山没水,就建在一个平地上。
二、清东陵
顺治皇帝入关后,除了做好皇帝,和董鄂妃上演了帝后痴情绝恋的故事外,还为后世子孙选定了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作为陵寝,即我们现在都非常熟悉的清东陵。
其位于河北省遵化镇马兰峪镇以西,背靠着昌瑞山,据说当年顺治皇帝来到此地时,不禁被这里绝佳的风水格局所震撼,当即大赞:“朕死后一定要葬在此!”从这可知,顺治原来还是位“风水先生”。。。
自此,顺治的子孙们都葬在清东陵,不过,慢着,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意外:
雍正皇帝这里出“岔子”了,本来雍正皇帝也要葬在清东陵的,结果他生前去往清东陵时,和自己的祖父看到的不同,他认为为他选址的这块地儿风水不行,叫“穴中之土带着砂石”,实为不吉,因此,他放弃了清东陵,转而另寻吉处。
找啊找啊找,终于,雍正皇帝在河北的另一个地儿寻到了风水宝地,哪儿呢?就是河北易县永宁山下的清西陵。
三:清西陵
清西陵和清东陵一样,都位于河北省境内,同样是依山傍水,风水绝佳。雍正皇帝当年看上这儿后,就“恋恋不舍”,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
清西陵虽然很好,但清东陵也不能浪费啊,因此,清朝自雍正皇帝开始,一般情况下,皇帝都“间隔”的埋在清东和清西两个陵里,比如爸爸埋在清东陵,那么儿子就埋在清西陵,前一个皇帝埋在清东陵,那后一个皇帝就埋在清西陵,这也算是一种“协调”。
所以,我们看到,清朝皇帝葬的陵墓都是有顺序“间隔”的埋在两个陵园中:
清东陵埋的有:
顺治―孝陵
康熙―景陵
乾隆―裕陵
咸丰―定陵
同治―惠陵
清西陵埋的有:
雍正―泰陵
嘉庆―昌陵
道光―慕陵
光绪―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