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曹操墓真假之谜,其中有哪四大疑点至今未解?
曹操墓真假之谜,四大疑点至今未解,曹操墓在哪一直都是中国考古界的一大热点问题,但2009年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曹魏大墓,并且认定为曹操墓,也终结了自古以来关于曹操墓之谜。不过随后就有许多人提出质疑,曹操墓中的多种现象和文物都让考古界的权威质疑曹操墓的真假,而许多不合理之处至今也无法解释,更加重了人们的质疑。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曹操墓真假之谜。
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就是曹操墓。2013年5月,安阳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而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墓穴发现地点与史料记载都吻合,而且墓中也发现了大量带有魏武王的石碑以及曹操的遗体。而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大量发掘,证明了历史记载的疑冢并非72座,而是134座,它们也与曹操墓无关,大都是东魏和北齐的皇家墓葬。
一切的证据都指向这座墓就是曹操墓,然而这时却有人指出了多个疑点,质疑曹操墓并非曹操墓。
曹操墓真假四大疑点
1、凡带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碑均被打断
墓中出土石牌凡带有魏武王字样的,均被打断,然而这些石碑是证明墓主人身份的重要证据。专家推测,曹操墓曾遭人为破坏,甚至报复性毁墓。
考古学家马未都说判定此墓为曹操陵墓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
据报道,那个墓情况非常复杂,多次被盗,在发掘现场还发现了大量烟头、烟盒、方便面、矿泉水等。这样一个屡屡被盗的墓,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失控,有那么多人进去过,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今日社会之复杂远超专家们想象。
考古学家刘庆柱认为: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石牌,的确是认定曹操高陵的重要内证。有了石牌,认定曹操高陵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了。出土的魏武王与无魏武王两种石牌的形制特点、字体的风格、刻铭内容等多方面来看,出土的带有魏武王刻铭的石牌应该都是真的。
2、石碑来路竟然不明
2009年12月27日上午10时许,有媒体疑似发现魏武大帝的墓。两个小时后,在没有提出新证据的情况下,发布了确认消息。这引起了一浪高过一浪质疑声。随后,河南省文物部门紧急召开考古发掘说明会,组织专家回应了各方质疑。
一开始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刻有魏武王的石牌石枕都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过了两天又有一个叫尚金山的出来说,刻有魏武王的石牌是他亲手从墓中出土的,这就有点前后矛盾了,像闹剧了。现在又解释说,出土石牌是59块,8块带字的,这就更加莫名其妙了,为什么铁证不一次公布完?这些石牌是一窝出土的,还是零散的、到处捡来的?别人问什么,你拿出来什么,许多人觉得有遮掩的嫌疑。
3、曹操墓并非薄葬,与曹操临终前要求不符
中国考古界权威、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先生对曹操墓提出了质疑,称在曹操墓发掘一珠,价值达千万,而当天挖出的两颗珠子,加上此前的盗墓,可以推证这样的墓或许并非薄葬,并不符合曹操临终前薄葬的要求。
一位质疑者表示:2号墓之前说已经发掘完毕,但通过直播可以看到12日出土的文物都是在扰土中,连扰土都未清理完毕,怎么可以说是发掘完毕?这到底是不想挖完,还是生怕挖下去会出现不利于断定为曹操墓的证据?
4、掺杂地方利益促使曹操墓成真?
有人认为曹操墓里面肯定掺杂了地方利益,有学术与利益挂钩,而且是明摆着的。据说当时安阳现在把所有力量都动员起来了,让人们认为完全是利益在驱动。甚至有人计算出了这一发现能给当地带来4个亿的财政收入。
当然一个曹操墓能给当地带来4个多亿的说法没有什么依据,也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目前总体规划还没有出来,容纳量等各种数据也没有计算出来,怎么就能算出4个多亿?考古是个学术问题,不能掺杂其他利益在里面。
曹操墓为真的六大证据
虽然关于曹操墓的真假一直都有讨论,一直都有人在提出质疑,但是在发掘考察和考证史料后,已经认定了这座墓的墓主人就是曹操。
并且考古学家给出了六大证据:
一、这个规格是侯王级别,甚至在其之上。从墓室结构来看,参考一些东汉的诸侯王墓(如刘畅)或曹休,是汉魏时期的。而且没有西晋以后才有的单墓室四璧带一定孤独的砖室墓。其墓室开口也是在汉代文化层,而不是魏晋南北朝地层。
二、内里出土的陶器、玉、透雕虎都是典型的东汉器物,煤精虎雕在其腹部靠下有一个横穿圆孔,在东汉以后再没有这种穿法。也有出土魏武王常所用的石牌,并不是全从盗墓者手中收回。
三、出土的大型金错铁镜是王以上的器物、出土石牌记有车和十二个陶鼎与圭璧组合,是天子礼仪的规格。
四、结合《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描述的邺城与西门豹词遗迹,再加上1998出土的鲁潜墓志,其方位与曹操墓吻合。
五、其男性头骨是一名六十岁左右的,与曹操极其吻合。
六、以魏武王称曹操,可见于《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和《水经注》卷九;曹操葬于高陵时,曹丕尚未代汉,如果石碑记作魏武帝才有问题。
而中国考古学家许永杰更是在《漫谈历史时期考古学的方法》一文中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文章中说得很明白,以现有的考古学材料,推断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最大。
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明确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为什据说,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他不愿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薄葬”。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一方面为了防止盗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生前,他因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具棺木从下马拜谒曹操陵。但并不知拜的是否是真陵。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录》中说有一捕鱼之人在干旱的漳河床内捕鱼。发现地下的石门,进入石屋见到了曹操尸体及陪葬女。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但经不起推敲。另一个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说许昌城外一山洞,内藏曹操棺椁。这也属虚构,难以令人相信。况且,地点也不符。《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五公里的灵芝村。据考查,这也属假设。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陵“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二十公里处。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曹丕祠谯陵,一是不忘出生地,二是祭先王曹操之陵。其三,毫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有曹操的祖父、父亲、长女等人之墓。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这种说法也遭到了质疑。认为曹丕祠谯陵可能是祭祖。不一定是祭曹操。祖先坟在此,不一定曹操墓也在此。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在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身居高位的他,用隐秘的办法处理后事,也是迫不得已。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举吧。一千多年了,曹操的真正陵寝还无踪迹,也许永远是个谜中之谜。
曹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