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葬礼 > 正文

农村的葬礼有必要搞的那么复杂吗?

2023-09-10 08:34:41  来源:网络   热度:

农村的葬礼有必要搞的那么复杂吗?

我曾想:人死如灯灭,再多繁文缛节有什么意义?

咿咿呀呀的敲锣打鼓唱戏声震的我耳朵疼

像周总理那样从简,骨灰洒在他热爱的祖国山河中岂不是更有情怀。

后来爷爷奶奶去世,我才意识到:现实中大多数人是普通人,他们一生忙忙碌碌,从来没有机会也没有实力名满天下。

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生命逝去对很多人来说无光痛痒

葬礼是无数平凡人最后的高光时刻

让他们来这世一遭,走的时候不至于静悄悄,无人知晓。

爷爷90多岁去世,从他70岁开始,他会参加自己亲友的葬礼,从不缺席。每次回来他都会黯然许久。

有时候我看到爷爷连声叹气会问他缘由,他说:宾客寥寥无几,有的子女都没回来,老友走的太过凄凉。

很多读过书的老人讲话很含蓄,我们都懂。

他喜欢听戏,我理解不了他跟着戏音时而蹙眉时而开怀大笑。

我们知道他喜欢葬礼上有他喜欢的戏曲声,喜欢雕刻精美的厚厚木材,喜欢子孙重视,一个不落地出席。

在他的一生中,他为很多人活,有很多不甘,走的时候只想做个主角,在众人的注视送别中安心落幕,仅此而已。

我后来发现,我并不讨厌复杂的葬礼,(葬礼糟粕的地方已有所剔除),我甚至希望爷爷的葬礼晚点结束。

以前每次回家爷爷总会笑眯眯地从他的中山装胸前的口袋中颤颤巍巍地掏出几百元,慈爱地说:这是爷爷给你这个月的零花钱。小住几天坐上去北京的车时,一回头永远能看到爷爷站在原处,看着我离开的方向,一直挥手跟我再见。

我在葬礼上发呆,麻木地招待着宾客,给久未见面的亲友倒水,看到爸爸偶尔落单黯然神伤时,走过去递上纸巾,喂他喝几口热水。偶尔抽空回屋看看当时还在世的奶奶,她只重复着说:棺木挺好的,家里这么热闹,你爷爷一定爱看。

我们没有需要超度的风俗,这边虽不至于民风淳朴,但没有任何人借着丧事宰人。很多事都是亲友亲力亲为。最费钱的地方无非是宴请和棺木,我们给爷爷选了最好的,我说棺木的钱我出吧,家人比我更想给爷爷做点什么,最终我没有抢到这个机会。

爷爷的葬礼没多久,奶奶也去世了。爸爸不断安慰自己,他们陪我们的时间已经够久了,都是90多岁高寿,实属难得,可他肉眼可见地憔悴下去,一夜生出很多白发,在黑色的头发中格外显眼。

葬礼过后,我们郑重送别了每一位宾客。我知道,父亲和他们亲友间的最后一个纽带已经断裂,以后再不会有这样相聚一起的机会了。

生前一辈子为子女忙忙碌碌,死后让子女出席葬礼,算是最后的团圆吧。从子女呱呱落地到抚养成人、帮他们成家独立,爷爷奶奶一直在看着子女远离。他们在,这个家才有真正的凝聚力。死后子女为长辈最后尽一次孝,带着长辈对子女能互相帮扶的遗愿和期许,这个家其实就散了。天南地北,各奔东西,再不会有爷爷奶奶在时那般光景。

送完最后一位宾客,家里突然静下来,静的难过且可怕。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跑到各自的房间默默流泪,后来爸爸叫我们出来,我们只是对视看了对方一眼,悲从心来,再次泪目。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人垂泪,有人嬉笑,有人怒骂,有人觉得吵闹。

很多人眼中的繁文缛节给了我几天为他们做点事、缓冲、宣泄情绪的过程,爷爷的朋友几乎都先他而去,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用毛笔字写出了爷爷的生平,为他做了挽联。读着那些挽联,悲痛的心得到些许宽慰。

我想,爷爷奶奶也许是幸福的,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安心落幕。

人与人生而不同,有人想要逝去时如烈火烹油般轰轰烈烈,有人想安安静静散场。经历不同,遗愿自然也不同,我们若无法理解,至少做到尊重。

11月10日更新:

为很多人诟病的停shi几天说句公道话:

以前医疗条件差,农村的老人正常死亡很少去医院检查是否真的停止心跳,很多人都是根据经验判断是否离世。他们有可能假死,所以设灵堂、棺木未封,停几天,由儿女24小时轮流看守。爷爷奶奶去世,我的家人亲友在守夜的时候经常去摸他们的手,幻想有奇迹出现。直到作为医生的姑姑等待两天,检查完确认没有可能之后才真的愿意相信他们已经离去。

我邻居的一位老奶奶在一几年的时候,本来已经以为去世,没心跳了,被穿戴好放进了棺材。他儿女守着,白天居然醒过来了,之后老太太活了几年真正去世。农村医疗条件比不上城市,如果按照城市的做法直接送去火化,那这位老奶奶醒来后发现自己在...里该多么恐慌多么痛苦,更别提之后她被子孙照顾,享那几年天伦之乐了。

我们欣赏不了葬礼那咿咿呀呀的唱戏声,但京剧是国粹。我们不信鬼神,但国家设了清明节,跟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齐名,是中国最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希望大家尽量尊重民族和地区的差异化,如果做不到,至少做到不要诋毁。

我相信大家讨厌的不是葬礼的复杂和薄厚,是生前死后两极化对待。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