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犯法吗?
一、土葬犯法吗?
犯法
在中国,土葬已被火葬逐步取代。国家划定范围作为火葬区,禁止土葬。目前,山西,陕西,贵州,四川等多数经济不发达地区仍以土葬为主,绝大多数城市聚居地区已被禁止土葬。
殡葬管理条例第二条 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殡葬改革是指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丧事。火葬是殡葬改革的方向。但是并不是完全强制群众实行火葬。提倡火葬,逐步限制土葬,最终完全用火葬代替土葬。
在暂时还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方,本着有利于发展生产建设的原则,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土葬用地,以乡或自然村为单位,利用荒山瘠地建立公墓。
提倡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的葬法。改革旧的殡葬礼俗,改革的目的是破除看风水、选坟地、搭灵棚、摆路祭、出大殡、打幡摔盆、烧香化纸、收送挽幛等迷信和铺张浪费现象,大力提倡文明、俭朴、节约办丧事的殡葬礼俗。减少铺张浪费的靡靡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风。
二、安徽除夕风俗?
池州:锣鼓喧天舞傩戏
池州的街头处处洋溢着傩文化的气息,傩的艺术本身和文化内涵深入人心。在梅街镇姚街村,正月初头,村庄家族祠堂中,锣鼓喧天,鸟铳齐鸣。田间地头劳作一年的农民,擦净傩舞面具,邀上宗族师承技艺的同乡,有声有色有模有样表演开来,这种蕴有请神祭祖、驱邪纳福为目的的古老民间文化,一次次焕发出久违的生机。
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傩戏”等表现形式。舞时大多锣鼓伴奏,节奏明快,这种东方古典雕塑艺术的自然美吸引了不少外地市民慕名而至,这种祈福纳祥的傩戏饱受赞誉。
淮南:大年初一听故事
大年初一上午,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桃花源戏楼下茶馆,里里外外围了数百名居民,大家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故事。讲故事的是镇里的名人——78岁的“民间故事讲述家”轩传林。
“下面的客官,请喝杯茶,歇个脚,听我给大家摆个故事。摆啥故事?打起那个竹板精神爽,列位客官听端详。展护卫武艺强,江湖道上美名扬,可偏偏就是有人不买账。这人气势太张狂啊,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江湖上人称锦毛鼠那个白玉堂。”轩传林三两句语言就吸引了台下观众的注意,他绘声绘色的表演,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坐在台下的老人们自豪地表示,淮南有着丰富的曲艺文化积淀,“故事家家户户讲,男人讲,女人讲,小孩子也能讲。”
颍上:吃到硬币饺子会吉祥
在皖北颍上农村,年三十的午饭才是一年中的团圆饭,这顿饭都要在自己家里吃。吃过团圆饭,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张罗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包饺子。先是准备饺子馅,饺馅分荤、素两种,年三十的晚上吃荤馅的,年初一一天都要吃素馅的。
据老人们说,年初一家里不能吃荤,所以要准备足够的素馅饺子够一天三顿的。这时候家里主妇们就各显神通了,把素馅饺子包成各式各样,最受欢迎的就是元宝(一种两个饺子皮合起来包的圆形饺子),有的周围还捏上花边,一般元宝的数量和家里的人数一致,就是说家里有几口人,就要包几个元宝,这样就能保证家里每个人的碗里都会盛到一个元宝。其中一个元宝中间会被特别加上一枚洗干净的硬币,据说吃到包了硬币的元宝的人一年里都会财运亨通。
涡阳:初一早晨祭祖先
在皖北涡阳县农村有一个年俗,那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到祖先坟前祭祖。年初一早晨吃过饺子之后,先是晚辈挨个给家族里的长辈们拜年,然后,一个家族的男人们便会聚集到一起,到田地祖先坟前进行祭拜。根据当地风俗,祭祖时,女人们是不参加的。一般年初一田地里都会有雪,祭祖回来之后,两脚都会沾满泥。祭祖回来的路上,晚辈们便开始在年长者的带领下,挨家挨户给同村里的长辈们拜年。
庐江:吃鸡蛋拿“元宝”
在庐江,鸡蛋被当地百姓冠上“元宝”的美名,家家户户用此来招待客人,祝福前来拜年的宾客新的一年能发大财,交好运。每家每户“拿元宝”的时间从年初一早晨开始,家里人先吃上一个煮鸡蛋,表示新年吉祥之意。随后,去邻居、亲朋好友家拜年,主人在吃饭之前必先端上一盘事先煮好的鸡蛋。一般情况下,主人都去劝客人“拿双元宝”,即吃上两个鸡蛋,一是鸡蛋是“双数”表示更加吉利,另外是拿的“元宝”越多,新的一年里赚的钱会越多。
“元宝”的烹饪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家庭选择白水煮,有的家里用茶叶、盐水煮,还有的鸡蛋选择花生仁外面的一层皮作为辅料来煮,颜色特别红润。
歙县:大年初一来碗枣栗汤
在徽州古城歙县有这样一句老话,“清闲初一朝”,说的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可以清闲一点,但是清闲归清闲,大年初一的早晨还有一场“重头戏”。按照古老徽州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由一家之长主持,带领全家老小点香、燃烛、上供,向祖宗画像行跪拜仪式,邀请列祖列宗与家人们一块过年。现在,这一环节已经慢慢淡化了,但是早起喝上一碗枣栗汤可是不能省略的重头戏,一般人家都要在三十夜烧上一锅,初一早上来上一碗,寓意朝朝顺利,岁岁如意,也有盼望子孙早早得力。
砀山:扁食出锅先敬神
砀山过春节大年三十那天最为繁忙。贴春联、贴门神年画,上午要剁好扁食(饺子)馅。中午饭吃扁食,扁食下锅时要敬神,出锅先盛碗敬神,还要以汤浇地祝祷。傍晚要在门口横放下个棍子,叫做拦门棍,据说是为了拦住财气。初一早上吃的扁食,三十晚上就要包好,然后以扁食皮封住刀口、擀面轴。除夕夜,多为家人聚在一块吃个团圆饭。初一这天谁家的鞭炮响得早,就代表这一年谁家运气好。放鞭炮的同时,开始煮扁食,吃完扁食去拜年,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桐城:初一初二不拜年
桐城过年,大年三十那天,中午吃饭要吃挂面,表示日子长长久久,除夕的年夜饭一定少不了鱼,但是却不能吃鱼,寓意是连年有余。正月里请客要上两碗鱼,一碗可以吃,另一碗不可以吃。
桐城人在拜年上有很多讲究。“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初一这天,不准扫地、不倒垃圾、不泼水,说是怕把财气扫掉,而且初一这天只吃两顿,晚上要早早地上床睡觉。桐城人认为,初二不但不是好日子,而且还是个忌日,亦称新灵。就是上一年如果家里有人去世了,第二年正月初二所有亲戚朋友都来拜祭;如果家里上一年没有人去世,亲朋是不能在这一天登门拜年的。
桐城人走亲戚拜年,必须带糕。吃过饭准备回家了,亲戚会备好糕,作为回礼,意思是“高来高去”。
亳州:“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三、农村户口土葬政策?
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也有明确规定,禁止在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深刻解读土葬改革,也就是说,在不宜推行火葬或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区,对落后的埋葬方式和风俗习惯进行社会变革。
土葬之所以改革,目的在于在农村破除封建迷信,退葬还林,彻底实现遗体埋葬公墓化,丧葬习俗文明化。另外,取消土葬,实行火葬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丧葬所带来的一系列铺张浪费。有的地方丧葬费用特别高,租赁水晶棺、聘请吹鼓手、购买棺木(有的甚至棺木外面还有椁,浪费更严重),杀猪宰羊,购买花圈等纸货,租赁车辆,人员等等,让的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不堪重负,这些习俗都是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封建毒瘤。
所以,如果从国务院颁布《殡葬管理条例》之日起,农村里如果还有老人去世,就要考虑老人的后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否则,会由于不知法不懂法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还有,如果以前自家坟墓占用了耕地的,在国家民政局等相关单位的警示下,应该及早挪坟,不要做违反国家政策的事情。推行火葬不进行土葬,这是中国国情所限制的,中国人多耕地少,不适合大面积普遍土葬。再说,如果到了农村,满眼都是坟墓也导致景观不和谐。
但是,国家的政策不是一刀切的,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还是有少量的土葬区。并且《殡葬管理条例》中的管理方针是灵活的,让地方上的领导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至于个别地方领导干部强行刨人家祖坟,强制性罚款等行为则是对国家政策的片面理解,是属于极端行为。
即使是在国家允许土葬、建造坟墓的地方,也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办事。首先,建立坟墓不要占用耕地(我们庄子上农家乐占用了耕地的都被推平了)。其次,办理丧葬仪式不要铺张浪费太奢侈。最后,修建坟墓不要占地太大,更不要建立豪华型的墓地、墓碑。
四、2022红白喜事规定2021年农村红白喜事规定?
2022年红白喜事的规定,红事要讲新事新办,不要铺张浪费,不要大操大办,减少人员聚集,喜酒桌数应限制在六桌之内;白要要移风易俗,不要讲排场,大操大办,扎纸应筒单扎几件,不要讲排场,海量扎纸,浪费钱财,减掉鼓乐,破孝等,以黑色袖章取代布孝,丧事酒席要节俭,每桌限制在300元之内,待客桌数限制在九桌左右,2021年红白事规定基本与2022年相同,只是各地在执行中稍有偏差。回答完毕。
五、清朝的李莲英的后人现在在做什么?
说起李莲英这个人,对清末历史有了解的朋友肯定对他的背景不陌生。他是晚清一个著名的的宦官,是陪伴慈禧时间最长也是她最信任的一个人。从政治角度上来说,他是满清政权的拥护者,满清皇族的服务人。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的儿子们。很多朋友看到这可能想他是一个太监,怎么会有子嗣呢?这一点并不错,不过虽然他不能有子女,但是在他的家族中,他有四个兄弟。
这些兄弟的孩子虽然不是他亲生,却也是他的至亲。这次我们要说的就是他兄弟的孩子。
在他进宫以后,为了弥补自己没有孩子的遗憾,他就向几个兄弟提出了过继孩子的要求。
而他的几个兄弟看到他当时的权势,想到他死后财产肯定会分给这些过继的孩子,加上毕竟也是亲兄弟,不是外人,孩子依然姓李。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最后他四个兄弟每一个都过继给他一个儿子,除去他们家老三李宝泰之外,其他几个兄弟给他的都是二儿子。唯独到老三这里,他看中了三儿子。
为此兄弟二人生了气,好几年互相不来往。直到李宝泰日子越过越窘迫,甚至连窗户纸都买不起,最终这件事才以答应李莲英的要求结束。
一下子有了四个儿子,对想要有子嗣的李莲英来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四个孩子脾气秉性不同,在他眼中肯定也有喜欢的和稍微疏远的。要说喜欢的,肯定是从李福泰那里过继来的三儿子李福荫。
这个孩子年纪小,性格实诚敦厚,不会动歪心思走邪路。对于长辈来说,这样的孩子很是讨喜。对李莲英他来说也是这样。
当时每年的三月三是白云观庙会,在这一天他会派人替他去白云观放堂,之后不久的四月八还要去寺庙斋僧。
这两件事他一般都交给李福荫坐,因为放堂和斋僧都是要给钱的,而且数目不小。给别人做他不放心,怕他们会中间拿点取点。同时这也能看出他对这个孩子的信任非同一般。
有懂事听话的孩子,自然就有让人不省心的孩子。他过继来四个孩子中的李福康就是一个烟鬼,不仅如此还满身恶习。后来在他死后成为了一个吃遗产的懒汉,与废人无异。另一个孩子李福德在他的帮助下进入兵部做官。看起来有些出息,但可惜并没有什么真本事,只是在兵部混日子。
还有一个孩子叫李福庆。这个算是他重点培养的一个孩子。因为他很重视读书,所以让李福庆从小读书,甚至还请过教书先生来教授他知识。
但或许是这个孩子没天赋,最终也没能考个功名。后来凭借他的权势谋了个职位,清亡后不知所踪。
其实,李莲英他之所以能成为晚清最有名的宦官,和他的圆滑事故,处事手段是分不开的。当初他和安德海几乎是同时进宫,但是早些时候他们二人的待遇却并不相同。安德海受宠早,在他还默默无名时这个太监已经是个大红人了。
但也正因为这样导致安德海太过张狂,最终被以“违背祖制”的罪名杀了。
因为有例在先,他行事更加谨慎。此后他慢慢学会揣摩主子的心意爱好,知道怎么在讨主子欢心的同时小心行事。甚至最后的墓碑上都刻着“事上以敬,事下以宽”这样的警句。
也正是因为谨慎他最后才会善终。但可惜他的这份圆滑和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没能教给他的儿子们,所以最后他们无法在那个社会容身。
六、亳州三圣庙的由来?
从大地桥走过涡河,北岸就是三圣庙社区。社区因三圣庙而得名。据老人们回忆,三圣庙在南北大路的西边,原先有三间大殿,一个院子,有大门,大门有门楼,门楼檐下有一块水磨砖匾额,刻着三个字:三圣庙。大殿内条几上,供着三个神主牌位,是三个人名,大门外边角上,有一座小土地庙。
传说三圣庙原来叫“三人庙”,供着王、吴、赵三人,后来才慢慢变成了“三圣庙”。
故事这样讲:从前,这条街上住着三户人家,一户姓王的木匠,紧挨着还有两户,一户是磨豆腐的吴二娘俩,一户是“光腚猴”赵三。
王木匠为人忠厚,待人实诚,打得一手好家具:刻花子、描云子都拿手,又肯帮助人,东家修个桌子腿,西家拾掇个软床帮,都是随叫随到。就是邻近庄子上谁家农具坏了,只要扛过来,凿个眼儿,换根称子啥的,手到擒来,分文不取。人缘好得不得了,生意也越做越大。
这一年腊月三十,大年除夕,吴二家日子凄惶,连包饺子的白面都没有,家里只剩下半笆斗泡豆芽子的黄豆。这大年节下的,早就罢了市,泡了豆芽卖给谁呢?娘俩儿互叹了一口气,人是一盘磨啊,囫囵衣儿睡在床上,熬年夜吧。
赵三呢,本来就没有营生,又好吃懒做,平日里也就吊儿郎当,顺手偷摸个小东小西,一日有酒一日醉,饥三天饱一顿的。今儿个年三十啦,家里分文都无,米面短缺,揭不开锅了。初一早上得吃年饭,不能饿“一年”呀。琢磨一会儿,决定出去碰碰运气,偷点东西回来过年。
上谁家去呢?瞅瞅王木匠家,红红的门对子,红红的蜡烛,一派新年景象,就想迈腿进去。刚抬脚,又一转念,王木匠一家待自己亲厚,平常没少接济自己,咋下去手偷他家呢?又瞅瞅吴二家,只见瞎灯灭火,没啥动静,唉,没法子,只好去吴二家试试运气了。
掐手蹑脚地翻墙跳进吴二家,瞎黑,啥也看不见,东摸一把,西摸一把,摸到一只笆斗,伸手进去,是半笆斗黄豆——黄豆也好,也能炒个焦豆当饭吃。提着笆豆刚到门边,心想:老吴婶子这娘俩也够苦的,平日待自己也不错,帮着缝补浆洗的。我要把这豆子拿走了,他的豆腐就磨不成了,生意老本就断了——不等于是害了人家娘俩吗?不能伤天害理呀——手一松,又把笆斗放在地上了。
翻墙出来,肚子咕咕叫了起来。没办法,只好再上王家去,心里暗暗说:“老王哥,就这一回,下次再也不偷了!”闪身进了王家,躲在灯影后的墙角里,趁着王家人进厨房端饭菜的空当儿,俯身钻到了方桌下面的桌围布里面,伺机行事。
王木匠给父母神主上了香,摆上饭菜,斟上酒,和三个儿子坐上桌子,没拿筷子前,先取出了三个大银元宝放在桌子上,对儿子们说:“这几个元宝,是我多年辛苦积攒下来的,摆出来,不是为了好看,是要让你们知道,为人要勤谨,要不怕吃苦。只要不惜力,走正道,就能过上好日子。我还要告诉你们,为人要站得直,饿死不能做贼,不能偷人家一针一线。”
三个儿子连连点头称是。王木匠接着说:“咱家日子能过上‘绺儿’,也不要忘了街坊邻居。隔壁你赵叔,光棍一个,没正事干,以后怕要受苦——明早你们去给他拜年,把他请来,这元宝送给他两个,给他做个本钱,能混个人样,也不枉邻居几十年……”
赵三再也听不下去了,急忙钻出供桌,扑通跪倒在王木匠面前,痛哭流涕,发誓痛改前非,好好做人。
王木匠看他真心悔过,让他起身坐下,劝他吃饭喝酒,饱餐一顿,不容推辞,把三只元宝送给他两只。
赵三手捧元宝走出王家,满心的感激之情,盘算着用这些钱做点啥生意发财。路过吴二门前,心里不由一酸:这吴二家孤儿寡母,和自己一样苦啊,除夕了,连饺子都吃不上——王木匠恁排场,一条街住着,我也不能装孬种,不爷台!这两只元宝我得分给他家一只,叫他家也能翻身——摸黑翻墙进去,摸着那只笆斗,悄悄把一只元宝埋在了豆子底下。
到了半夜,城里的鞭炮声隔着河飘过来,把吴二娘俩吵醒了。为娘的说:“儿啊,日子还得过,把笆斗里的豆子拿过来,咱娘俩煮一碗黄豆也得把年过去呀!”吴二答应一声,提过笆斗,挖了半瓢豆子倒进盆里。只听“当啷”一声,差点把盆砸个窟窿。一看,是只大元宝!娘俩又欢喜,又惊怕,又纳闷,自己家豆子里哪来的元宝呢?等等看吧,要是过几天没人寻找,就拿元宝做本钱,不磨豆腐了,改行贩卖丝绸。
新年过后,这条街上三户人家都各忙各的生意,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十年过去了。这一年,又到除夕,杂货店老板赵三再也憋不住了,找到丝绸庄老板吴二,竹筒里倒豆子,一五一十把当年的经历都讲了出来。二人商定,明天拜年时找王老木匠磕头致谢,加倍偿还他赠送的元宝。
第二天,王木匠说啥也不受赵三、吴二拜年磕头,劝过茶水,吃过炸果,听了他俩的来意,呵呵笑了起来。他捋着花白胡子说:“我心里想着帮你们,真成全了你们两家,他赵叔、吴二,你们都混成一大家子人了,我高兴啊!这元宝,你们不用还我了,我再添几个钱,咱起一座庙,让子孙后代都明白,这钱该怎么花才有意义。多做善事多积德,才是正道。你们看怎么样?”
吴二、赵三欣然同意。三家出资,在三家中间地界儿起了一座庙。他们的子孙不忘祖辈教训,为三人塑了像,这座庙就叫“三人庙”。
后来,有人觉得三人的做派有圣人的风度,就又改名叫“三圣庙”了。
再后来,三圣庙毁于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