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葬礼 > 正文

老人的葬礼中的金元宝是干什么的?

2023-07-14 13:36:5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老人的葬礼中的金元宝是干什么的?

金元宝,基本是手工制作的,在下面是硬货币,比起那些印刷的,面额单位都是亿亿亿的要值钱的多得多啊。

二、中国葬礼习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现在实行的是火葬.

三、丧礼金有什么讲究?

白事送礼数额要单数,不能封双数的礼包。单数表示不好的事情只此一回,如果是双数,则寓意祸不单行,就会得罪主人家了。很多人习惯送礼包就封个大额的整数了事,可能不经意间就得罪人。一般封丧事的礼包都带尾数,常用1做尾数,比如501、511等。现在一些年轻人都没有写封包的习惯了,一般都是购买现成的商业封包直接送礼包,因此,一些年轻人就容易误用封包,尤其是一些不懂人情世故和礼节的人,抓到一个就用,一旦用错,很容易得罪人。

白事封包不能用喜事的喜庆封包,市场上的那种现成封包,只能用大吉大利或是白事专用封包,千万不要用恭喜发财、双喜、贺等封包。

四、湖北襄阳死人的风俗?

在襄阳,丧葬要比婚嫁费事的多,花钱也最多,规矩细节也多。

1,死后要鸣鞭。发现人没气后要赶紧放鞭。

2,要放尸体。一般尸体是放在长子家的堂屋。以前是放七天,现在简化了,一般是三天,第三天火化,第四天亲人吊孝,第五天出殡下葬,特殊情况下除外。

3,尸体安置好后,就要把死者生前的铺盖衣服卷起来由长子挑着亲人跟着,出门走(不能往回看)见第一个路口跪下,把衣服铺盖烧掉。

4,火化后要设灵堂。把骨灰用红布包裹(也有用骨火盒的),放在棺材内,出殡前棺材盖不能封,要留缝隙。棺材不能与地面接触,一般用两条板登架着,棺头下面要点油灯,出殡前油灯是不能灭的,还要放个陶罐,里面要放五谷,下葬时要埋近坟里。棺前要摆供桌,馍馍8个两边各4个,腊烛2根。中间遗像,前面要摆个碗,碗里放条猪肉插上筷子。棺两旁还要摆金童玉女。供桌前要放个火盆烧纸用。

5,批麻戴孝。平辈和长辈除外,是针对晚辈的。现在麻衣很难找了,一般就是头上裹个白巾用麻绳系起来就行了。

6,守灵 。从去世那天一直守到出殡那天,孝子孝孙们守。

7,第四天吊孝。

孝女第一个要到场,一般在中午12点前,准备好祭品,在第一个路口要放鞭炮,孝子们听到鞭响,要过来接。有一点要说下,在襄阳办丧事,孝女花钱要比孝子多很多,孝女祭品很重,一般是一头整猪,一头整羊,100多斤供香馍(1个馍10多斤重)还有烟酒钱,这些都是招待客人要用的。襄阳风俗是死者生前把女儿养大就嫁出去了,死时丧事花费要女儿出。

下午,客人就会陆续来吊孝了,都会带祭品来,和孝女流程一样,不过要祭品要轻很多,一般都是猪头祭,供香馍,烟酒钱之类。这些东西都是孝子们得,孝女们得不到。

长子跪在灵旁,吊孝者要在灵前烧纸上香叩三首,长子要回叩三首。

花客。丐帮中的一个分支职业,花客会买个花圈去吊孝,花客要在灵前磕头,磕的不响主人家不给钱。在襄阳农村,花客可是贵客,不能赶走的,如果办丧葬连丐帮都不来捧场那只能说明主人家人品有问题了。所以办丧事时千万百计都要找个花客来。不过现在花客很少了,据说有人办事时找不到花客,急的开车专门去外地接了一个还包了很多钱给花客。

游棺。快晚上12点时,晚辈要跪在灵前叩首然后开始游棺,正反各三圈,子孙多的能游几个小时。游棺时,棺材前会站1人端盘米饭,叫发财饭,游棺时每人要吃一口。

封棺。游棺结束后,晚辈跪在灵旁。棺材盖要封起来了,要钉大钉子。钉钉时晚辈们要高喊死者躲钉。

8,第五天出殡。

出殡时,火盆要掀翻,油灯要吹灭。长子捧遗像,次子捧五谷陶罐,孝子们在前面走,中间是16个人抬棺材,后面家属朋友。在襄阳出殡人也是有要求的,孕妇,12岁以下者不能去。

拦棺。当出殡队伍每过一个路口时,拦棺者会在棺前跪下,舍不得死者。拦棺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先是孝子孝媳,然后侄儿侄媳,孝女孝媳往后排。拦棺很花时间的 ,所以现在好多都简化了,一般孝女们拦一次就行了。

哭棺。拦棺时光跪还不行还要哭,哭的越狠说明你越尽孝了。可是哭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人会请专业人士来哭,100元到200元不等。

然后下葬堆坟头。这过程也有很多讲究不多说了。回来的时候,长子要沿路撒稻谷,不能往回看。

中午吃完饭还要来坟前捂烟。然后逢七日来烧次纸,烧到七七。百日内孝子们不得理发剃须。

最后守孝三年。

五、大伯过世出嫁的侄女需随礼多少?

随礼看经济实力。可以一千两千,也可以六百八百,也可以三四五百。

大伯过世,作为出嫁的侄女肯定要回来吊丧的。而且送礼还是要比较重的,堂祭是必须的,侄女来吊丧必须披麻戴孝,仅次于自己的父亲过世的礼节。

礼金的多少,当然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经济宽裕的,多送点,暂时困难的少送点也无所谓。因为自家人情况都了解,没有什么介意的。但是条件好又送的少就是会惹人诟病。

六、丧事具体流程?

一、 入殓

人死后由直系亲属为亡人穿上送老衣。在脚踝处用麻绳绑一下,口内含一块玉石或一枚钱币。然后放入棺木内。棺木内铺黄色褥子,亡人上边盖白色被子,寓意为:铺金盖银。亡人头枕山形枕头,脚下放一个河流形状的物品,寓意为:头枕山,脚蹬河。亡人身下有7个钱币和7朵子棉,寓意为:为下辈子孙留子留财。入殓后棺木前点一盏灯,灯到亡人入土前不灭,寓意为:长明灯在,希望亡人还能复活。长明灯点亮后由亡人的女儿(有几个女儿的话由长女)在棺木前焚9斤9两(9斤9两寓意为:多)草纸(草纸寓意为亡人在阴间花的钱)。焚过的纸灰用亡人生前穿过的裤子装起来,等亡人入土时背到坟地。

注:如果夫妇双方亡一人送老衣为三件,夫妇双方都亡故为四件(送老衣不含裤子)。

二、 报丧

人亡故后的当天由本家直系或旁系人员持报丧帖(也称讣告)通知亲属(亲戚)。被通知到的亲属第二天上午来吊唁。在报丧人员通知的时候,到了客人家门口是不能进家门的,站在门口把主人喊出来,向其简叙事情并把报丧帖递给对方。现在简办的也有只口头通知不带报丧帖的。不过显的不够隆重,礼数上有所欠缺。

三、 灵棚

人亡故后的当天,入殓完毕以后,在棺木所在的房屋门口搭一座灵棚。灵棚一般宽3-4米,高2米多点。棚内中间挂一帘子,帘子上中间有一个“奠”字,左右有一幅对联。帘子前面放一桌子,上面有亡人的照片和一些贡品、香烛。灵棚的左右两边也有一幅大的对联。搭好灵棚后,男孝子坐在灵棚内桌子的两侧,女孝子在灵棚后边的屋内,坐在棺木两侧,寓意为:守灵。

四、 客人吊唁

客人接到报丧帖后,第二天上午前来吊唁。客人来时女的要哭路,即从进村开始哭,一直哭到灵棚内,女客人不在灵棚前祭奠,直接进屋内,坐在棺木周围。男客人不用哭路,直接到灵棚前祭奠,关系比较近的男客人如:女婿,外甥等在灵棚前要哭一阵子,等执事人员劝阻后,在灵棚内面对亡人照片四叩首。来吊唁的客人根据关系按五种孝服做出孝衣。

客人来吊唁时,要带鞭炮,草纸等物品。在进入灵棚所在的院内前由亡人的家属内年龄(12-16岁)和辈分较小的人跪接。

在客人吊唁时,一般灵棚前(靠右方站着)会有三个男执事人员,在客人来到灵棚前喊:灵前焚纸,家亲祭奠,孝子致哀。客人祭奠完毕后喊:孝子叩谢。孝子在客人祭奠时要陪哭,客人祭奠完毕后听到喊孝子叩谢时要对客人磕头以表谢意。

客人祭奠的一般程序是,在灵棚前站定,先对灵棚前的执事人行打躬礼(执事人同时回礼),然后先对灵棚内的亡人行打躬礼,再行四叩首礼。叩首完毕,起身站定,再对亡人行打躬礼。转身再对执事人行打躬礼(执事人同时回礼)。

五、 辞灵

在亡人出殡的头天下午,亲友会再次来吊唁,来时带上贡品、纸箔等,这次的吊唁称辞灵,贡品称辞灵贡。吊唁程序同前时一样。

六、 出殡(抬亡人进祖坟的过程)

亡人出殡的头天晚上,孝子会请来吹鼓乐队,在办丧事的院落前打台演出。这是旧时做法事的简略形式。

在出殡前,有一个封棺仪式。仪式内容为:客人到齐后,要让客人看一下亡人的遗容,在瞻仰遗容前孝子要对亡人静面(即用清水为亡人洗脸,一般都是走一下形式)。如果亡者是女的,要让女方的直系亲属(俗称娘家人也称外戚)先看。如亡者是男的,要让男方的叔伯兄弟(称内亲)先看。亲属看过后,由杠会(另注)的人封棺,也称钉棺。

在封棺前,由孝子沿着棺木转一圈,并且往棺木内摸一下,摸的对象是入殓时放进去的子棉和钱币,不管是否摸的出来都是摸一下,寓意为:留子留财。

封好棺后,在杠会人员抬起棺木以前,由长门长媳拿笤帚把棺木上事先放的一些杂粮扫到一个容器里(寓意为:给后辈留下粮食)。

以上进行完毕后,由杠会人员抬起棺木(在杠会人员抬起棺木出门的时候,孝男孝女要放开声音痛哭,以表示对亡者的留恋。)从屋内抬到院落前事先准备好的架子上(架子俗语叫仪杠),棺木的上面罩上用纸糊好的罩子或玻璃罩子。仪杠分大杠和小杠,大的一个角4个人,共有16个人抬,小杠一个角2个人,共有8个人抬。棺木往架子上放的时候,棺木的大头要朝着去坟地的路,称头前脚后。

棺木在仪杠上放好以后,男孝子站在仪杠的前面,女孝子在仪杠的后边。在起殡前,有亡人的长子(长子不在由长孙代替)在仪杠的前面摔盆,所摔的盆是灵前焚纸的盆,摔的时候里面放几个馒头(俗语叫老盆)。一般要摔烂,如果没有摔烂,杠会的人会用棍子捣烂。

在去坟地的路上,男孝子走在灵柩的前面,女孝子走在灵柩的后边。在男孝子和灵柩中间,还有一座主楼。主楼是木质的,里面有空间(前面没有门),放着亡人的照片,前面摆放着几种贡品。主楼一般放在一张大桌子上,有四个人抬着走在灵柩的前面。有时候在路上会有村里的德高者(现在有专业做祭奠的)对亡者进行祭奠,祭奠者是面对主楼进行祭奠的。当有人祭奠的时候,走在前面的男孝子要回身,面对灵柩跪下或者趴下哭泣。在灵柩后边的女孝子,亡人的女儿和儿媳走在前面,儿媳会用手拉着灵柩(俗称捞灵)。后边根据亲疏关系依次后排。

出殡的时候,男女孝子身穿事先根据亲疏做好的各种孝服,前三种孝服称重孝,不但要穿孝服,腰里要系上麻绳。男女孝子手里都拿着哀杖(用白纸裁成毛边,一圈一圈逐次糊到棍子上)。

亡人的外甥要抗幡。幡的宽度约3寸,长4-5尺,用白纸做成。挂到一根柳树枝上(现在也有用高粱杆代替的)。幡的上面写着:东极太乙真人令金童玉女引领先考(妣)早升仙界。

七、 入土

在出殡的当天早上,有杠会的人去亡人的坟地挖墓坑(也叫打墓坑),墓坑宽5尺,长7尺。在挖墓坑前,先由亡人的长子在准备挖墓坑的地方四个角用铁锹各挖一下,寓意为亡人的子嗣亲自动手开的墓坑。

在去坟地挖墓坑的时候,要带上香烛、纸箔、鞭炮等,到坟地后要给坟地内原有的坟墓(也叫祖坟)每一个都点上香烛纸箔,寓意为告知祖灵又有新人入坟,希望接纳的意思。

如果夫妇双方一方已经早亡故,后亡者的墓穴应该挨着前者,挖墓坑的时候一边要挖出前者棺木左边或右边的木板。这种情况叫合葬。

灵柩走到坟地后,由杠会的人把棺木放到墓坑内,棺木的走向一般是头朝西北,脚朝东南。具体的走向都是由看风水的人根据亡人坟地的情况制定的。放好棺木后,执事人会喊来孝子,让孝子看看棺木放的位置是否合适,如果孝子没有异议,由孝子围着墓坑的四个角先埋四下,寓意是由孝子亲手埋葬的。也有让长媳围着四个角各抓一把土,用身上穿的孝服包好,然后头也不会跑回家里,放到大门后边(放好土就不用再去坟地了)。这些进行完毕后,由杠会的人迅速把棺木埋好,埋好后坟墓的形状是四方形的。在杠会的人埋土的时候,孝男孝女要在坟前痛哭以示留恋和伤心。

坟墓整理好后, 把外甥抗的幡插到亡人脚的位置(称坟前)。然后在坟上放一个花圈。入土仪式完毕。

注:杠会是从本村找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帮助亡人家属办理丧事。一般有20—30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