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挽联 > 正文

张之洞遗体

2023-06-13 13:49:4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张之洞遗体

张之洞墓,位于双庙村北约500米处。墓曾被盗。1966年秋,南皮中学组织重新挖掘。原封土4.5米,墓前有碑。墓室砌砖套,木棺、棺木厚0.13米,黑色。张之洞遗体完好。合葬者三女棺,开馆倾尸、曝于野外数十日。一代有影响的历史人物,葬于地下50余年,亦未幸免于难。

出土器物:朝珠1挂,花镜1副,怀表1块,玉翎管1只,珠数枚。

二、张之洞对联故事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白麓洞书院讲学时,曾为书院题写了三副对联。其一是:傍百年树;读万卷书。其二是:道迷前圣院;朋误远方来。其三是: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古人心。

    清代学者黄遵宪为白麓洞书院题写的一副对联是:结庐人镜;伐檀河干。

  清代学者阮元于1801年在浙江杭州创办诂经精舍,开学时,他用经、史、哲、文四部著作撰写了如下一副对联:

  公羊传经,司马纪史;白虎德论,雕龙文心。

  清代学者严复为武昌铁路学校题写的对联一边写铁路,一边写学校,人称“脉络分明”:

  遵大道兮,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为之范我驰驱,今天下车同轨;

  登斯堂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尔尚一乃心力,有志者事竟成。

 以提倡新学为己任的严复,除为武昌铁路学校题写了对联外,还为桐城派作家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题写了如下对联:

  吴先生为天下人才谋,不得而思之一乡,其苦心可想;

  诸君子皆神明黄帝胄,力学以竞于万族,看异日何如?

  清代咸丰年间任苏松太道的吴熙为南昭书院饭堂题写的对联是:

  今试思世变何如哉,横流沧海,突起大风波,河山带砺属谁家?愿诸生尝胆卧薪,每饭不忘天下事;

  士多为境遇所累耳,咬得菜根,才算奇男子,公侯将相宁有种?看前贤断齑画粥,立身端在秀才时。

  清代光绪二十年状元张謇为南通师范学校题写的对联是:

  见树木交荣,时鸟变声,亦复欣欣有致;

  待春山可赏,白鸥矫翼,倘能从我游乎?

  清代内阁学士张之洞为武备学堂题写的对联是:

  执干戈以卫社稷;说礼乐而敦诗书。

三、张之洞写的对联

张之洞是知道梁启超这个人的,并且梁启超《时务报》之初张之洞也是十分支持,不仅在经济上进行支持,还要湖北全省各州县购阅《时务报》,后来梁启超一些文章的观点惹得张之洞不满,张之洞授意他人排挤梁启超,梁启超才被迫离开,故而当张之洞得知梁启超来访,心中有些不高兴,但是梁启超带着康有为的书信来访,张之洞还是给了康有为几分薄面,见了梁启超。

张之洞先问了康有为近况,随后有意试探梁启超的真才实学,同时想要刁难一下梁启超,于是说自己有一上联,希望梁启超给出下联。上联是“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张之洞这一上联,野心何其大。长江、黄河、淮河、汉水中长江排第一,春夏秋冬四季夏季排第二,张之洞以湖广总督之职坐镇江夏(即武汉),表明自己占尽天时地利,向梁启超夸耀自己的权势。梁启超不是一般人,他自然听懂了张之洞这一上联的深意,沉思之后对出下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 岂敢在前, 岂敢在后?

四、张之洞 对联

殿试时,慈禧太后出联(同治帝年幼,其母慈禧垂帘听政)试之:“洛水灵龟献寿,天数五,地数五,五五还归二十五,数数定元始天尊,一诚有感。”

张之洞才思敏捷,遂对道:“丹山彩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总成三十六,声声祝慈禧太后,万寿无疆。”

五、张之洞对联欣赏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六、张之洞对联书法

来自张之洞和梁启超的一副对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张之洞)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梁启超)

七、张之洞名联

1、诸葛亮的草庐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苏轼早年书房对联: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3、楼大防的书斋对联: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4、陆游的书房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5、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6、王夫之的书房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7、明末崇祯进士金声的书斋对联: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练,文通既是运通。

8、郑板桥的书斋联: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9、蒲松龄的书斋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0、蒋士铨的书斋联: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于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八、张之洞下联

上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下联: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记载说,为曾国藩弟子所撰,是其一生概括。具体为谁不详。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