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挽联 > 正文

八路军的将领上了黄埔军校的有那些?

2025-03-11 18:29:14  来源:网络   热度:185

一、八路军的将领上了黄埔军校的有那些?

八路军将领,大多数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像朱德、贺龙、彭德怀没有上过。

二、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战死的最大的将领是谁?

八路军的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今年是我党著名抗日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63周年,诞辰100周年。左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将领。太行人民为永远怀念左权将军,辽县万余人民签名请求将辽县改为左权县,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1942年9月18日,辽县改左权县。

三、八路军第一次击败日本最高将领是哪次战役?

八路军第一次击败日本最高将领是黄土岭战役,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

1939年10月下旬,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10、第26师、独立混成第2、第3、第8旅各一部,共2万余人,分多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冬季“扫荡”。

11月3日,由涞源城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独立步兵第1营主力,被八路军部队歼灭于雁宿崖。晋察冀军区第1、第3军分区针对日军每遭歼灭必急于报复的特点,迅即做好连续作战的准备,隐蔽待机。

4日晨,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旅长阿部规秀中将率独立步兵第2、第4营共1500余人,再次向雁宿崖、银坊方向急进,企图寻歼第1军分区主力。晋察冀军区即令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统一指挥第1、第3、第25团,游击第3支队,第3军分区第2团,第120师特务团等,共6个多团的兵力,在民兵配合下,先以少数兵力调动、激怒日军,再将其诱至有利地形予以歼灭。日军于4日夜到达雁宿崖村。

5日晨,日军进至张家坟一带,游击第3支队、第1团各以一部节节抗击诱其深入;第25团、游击第3支队各一部,前出至涞源城东五回岭、浮图峪,城西灰堡、石佛袭扰和迷惑日军。当晚,日军主力进至司各庄等地,扑空后即大肆烧杀抢掠。

6日,日军在游击队的诱击下,于黄昏进抵黄土岭。杨成武决心于黄土岭东北上庄子至寨头之间狭谷伏击日军。遂以第1团及第25团一部并加强第1军分区炮兵连占领寨头东南、西南高地;第3团占领上庄子东南高地;第2团占领黄土岭东北高地;特务团由神南庄北进,从黄土岭东南方向加入战斗。

当夜,日军发现黄土岭西北有八路军部队活动,感到有被围歼的危险。7日晨,阿部规秀率部冒雨向上庄子、寨头方向边侦察、边交替掩护前进,以避开八路军主力,绕道返回涞源城。但却始终未能发现两侧高地上的数千名伏兵。

15时,当其全部进入设伏地域时,预伏的第1团、第25团一部迎头阻击,第3团和第2团分别从西、南、北三面包围,展开猛烈攻击。日军猝不及防,急忙抢占上庄子东北高地,并向寨头阵地反扑,双方展开激烈的山地争夺战。

16时许,第1团指挥员发现在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一座独立家屋附近有多名日军指挥官活动,即令迫击炮连对准目标轰击,后证实,击毙的指挥官中有阿部规秀。经数小时激战,日军被歼过半,余部被压至上庄子附近狭谷底部。当夜,日军残部连续突围10余次,均被击退。

与此同时,驻涞源、蔚县、易县、满城、唐县、完县(今顺平)的日军第110、第26师及独立混成第2旅余部分路速向黄土岭方向增援。各县区游击队广泛开展袭扰活动,以牵制增援的日军。

8日,被围日军在5架飞机掩护下,向上庄子西北方向突围。第1团和第25团一部把突围的日军拦腰截断,并包围了被阻截在上庄子的200余名日军。约400名日军突围至上庄子西北高地,继续向司各庄方向逃跑。

第2团从右翼、第3团从左翼迂回追击,与逃跑日军展开激战,特务团亦及时赶至和第3团从左翼加入战斗。在给突围和被围日军再次杀伤后,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参战部队撤出战斗。

此战,八路军共歼灭日军900余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八路军伤亡500余人。

晋察冀军区颁发的嘉奖令称:在黄土岭战斗中,第一军分区炮兵连充分发挥了炮兵的作用,给予敌人以极大的杀伤和威胁,以准确的射击命中敌首,使敌人失去指挥与掌握,致全线动摇而陷于极端混乱状态中,并密切配合步兵获得黄土岭的胜利。

四、1939年11月 台儿庄战役 是八路军击毙日军最高将领的战役?

不是台儿庄战役,是黄土岭伏击战。1939年11月的黄土岭伏击战,击毙了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这是自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军衔最高的军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也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军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五、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的领导将领是?

抗日战争时期,以阜平、五台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创立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华北抗日前线。在取得抗战开始后的首个胜利之后,一一五师主力南下晋西南,而由政委聂荣臻率领的第一一五师一部及军政干部共3000余人则留驻五台山地区,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7日,以阜平、五台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次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河北阜平召开。会议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这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它颁布实施的各项政策法令,稳定了社会秩序,根本改变了国民党军队败退和政权垮台后出现的混乱局面,使敌后抗战力量得到迅速发展。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成立,分局代表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全面领导边区的党、政、军和群众工作。这年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辖70余县,拥有居民1200万,武装力量约10万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引起了日军极大的恐慌。他们在华北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连续5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蚕食”。晋察冀根据地进入艰苦困难的时期。面对这样的局面,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坚持敌后抗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同时,抗日根据地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采取“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伸展”“把敌人挤出去”等军事斗争方针。

  1945年5月,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发起大规模夏季攻势,消灭日、伪军2万余人,扩大了解放区,将敌人压缩到铁路沿线及主要城市。同年8月,对日、伪军展开大反攻,解放了西迄同蒲铁路,东到渤海、锦州,南临正太路、石德路,北至多伦、赤峰的广大地区。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从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根据地如同四散的火星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为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