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的功绩?
一、宋神宗的功绩?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本名赵仲针,宋英宗长子,宋朝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
神宗即位后,对北宋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税、保马等新法相继出笼。新法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惟操之过急,利弊互见。北宋学者陆佃说:“造元丰间,积票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当时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7亿亩,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但是变法受到守旧派激烈的反对,朝中的司马光、范镇、赵瞻纷纷上书陈述对新法的不满,司马光与吕惠卿为了青苗法在皇帝面前争辩,新法维持了将近二十年,直到司马光尽罢新法为止。此一时期,面临朝廷和后宫的双重阻力,神宗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高太后更是对神宗说:“王安石是在变乱天下呀!”岐王赵颢也从旁劝说神宗应该遵从皇太后的懿旨,神宗心烦意乱,怒斥歧王说:“那你来当皇帝好了。”岐王诚惶诚恐,失声痛哭。
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图一举歼灭羌夏。王韶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厥后兵不敢用于北,而稍试于西,灵武之役,丧师覆将,涂炭百万。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抱憾而殁,享年37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二、宋神宗的年号?
宋神宗在位时使用两个年号,熙宁(1068年一1077年)、元丰(1078年一1085年)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宣仁圣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治平元年(1064年),进封颍王。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继位。
宋世宗在位时使用了两个年号,①熙宁(元年:1068年 - 末年:1077年)共计10年。②元丰(1078年-1085年)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
三、写给女友的挽联?
女人可以专一,可以深情,可以执着,但要珍惜你的付出,不是付出越多越好,要有自已的原则底线。你要活出你自已的精彩。不要把男人当成你的天。付出多了失去自已反而让男人轻视你。
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我完善,有张有驰,才能让自已的天空不下雨,就是下雨了,也还有一把你的小伞握在你手里。
四、宋神宗时期的才子?
宋神宗认为苏轼有李白之才,且比李白更加有学问,是大才子。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参加完会试之后,夺得了第一名。过了四年,也就是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他又参加了一次“制科考试”。
这是比考状元还要难的、更高级别的考试,所有的参与者都是通过科考在全国范围内,层层选拔上来的,真正有大学问的人。
苏轼考完了“制科考试”,被评了一个“三等”。可是,整个宋朝一共就出了两个“三等”。由于苏轼在会试与“制科考试”中都考了第一,就被当时的人评为“百年第一”。
五、宋神宗的经典诗句?
宋神宗真宗赵恒的经典诗句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山重水复,人生路途多艰难,但柳暗花明,又能发现新的世界和希望,所以要有勇气和信心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宋神宗的另一句经典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表达了他对自己的自豪和满足,也表现了他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人生如春花一样短暂,要珍惜每一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这些经典诗句不仅是宋神宗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文化的珍宝,对后人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启示。
六、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的关系?
宋英宗是宋神宗的父亲,这是史料有记载的,但是宋英宗并不是宋仁宗的儿子。原来,宋仁宗自己是没有儿子的,看到宋英宗很是喜欢,便从小接到宫中去教导,有意辅佐他当继承人,这在皇家是很常见的,按照现在的说法,英宗就是仁宗的堂侄子。
七、外甥写给舅父的挽联?
一般是这样写:
左联:沉痛悼念舅父大人,右联:外甥某某敬挽。还可以这样写:左联,舅父大人永垂不朽(千古),右联:外甥某某敬上。
八、写给早逝的同学挽联?
答:写给早逝的同学挽联如下:
悼念同学战友英年早逝挽联集
天不留耆旧人皆惜老成、此日骑鲸去何年化鹤乘
壮梁悲落月鲁殿圯灵光、海内存知已云间涉德音
庾公楼月冷处士里星沉、寿终德永在人去范长存
九、女婿写给丈人的挽联?
岳父大人 千古 下款:贤婿携孙辈 鞠躬敬挽
十、金岳霖写给林徽因的挽联?
金岳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和学者,而林徽因则是一位知名的女作家和建筑师,两人曾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直到林徽因英年早逝。金岳霖为林徽因写下了一篇挽联,表达了他对林徽因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挽联的内容为:
“秋水共长天一色,江山如画夜船回。伊人已去泉台远,寂寞无言孤独哀。”
这篇挽联意境深远,表达了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思念和哀悼之情。挽联首先将秋水和天空融为一体,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和永恒,同时也暗示了八年相聚过后再次分离的伤感与无奈。接着,挽联又以夜船回来的江山为背景,暗示了金岳霖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而“伊人已去泉台远”则是指林徽因已远去人世。最后,挽联以“寂寞无言孤独哀”作为结尾,表达了金岳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哀伤,也是对林徽因永别的悲痛哀思。
这篇挽联用简洁而又有力的语言,表达了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怀念和痛苦。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留下的永恒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