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张学良经典台词
一、少帅张学良经典台词
少帅张学良经典台词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少帅张学良的经典台词。张学良,一个传奇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聪明才智和无畏精神使他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以下是一些展示他智慧和魅力的经典台词:
1. "敌人给我们制定了战略,我们要打破他的战略!"
这句话体现了张学良的军事才能和谋略。面对敌人的围剿,他总是能够找到并打破对手的战略布局,给予敌军致命的打击。这也是他带领东北抗日联军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
2. "军队不能只是孤军作战,要联合地方力量,争取民众支持!"
张学良非常重视军民团结,他深知只有与当地民众紧密合作,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他通过与地方政府和民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到了广泛的支持,使他的军队能够在敌人的包围中生存并获得胜利。
3. "我们必须有勇气接受失败,但绝不允许失败改变我们的信念!"
这句话展示了张学良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他深知战争是残酷而复杂的,失败在所难免。但他从不因失败而气馁,相反,他总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并再次站起来。他对抗日战争的信念始终不曾改变,最终带领着他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4. "胜利需要付出代价,我们要为了理想而奋斗,为了国家而牺牲!"
这句台词表达了张学良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他深知胜利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代价。他愿意为了理想和国家不惜一切牺牲,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5. "军队的力量来自于团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敌人!"
这句话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张学良认为,军队的力量来自于每一个士兵的团结和协作。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迎接敌人的挑战,战胜敌人,取得胜利。这也是他成功带领东北抗日联军的关键所在。
以上是我对少帅张学良经典台词的一些解读和分析。这些台词展示了张学良的智慧、勇气和为国家、人民奋斗的精神。他的一生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少帅张学良观后感
少帅张学良观后感
《少帅张学良》是一部让人深感敬佩的纪录片,讲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我国民族英雄之一的张学良将军的故事。这部纪录片通过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真实的史实,生动地展现了张学良先生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和伟大贡献,使观众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位伟大的将军。
从张学良青年时期的理想追求,到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再到他在国家建设和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整个纪录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学良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将中国东北地区从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不仅使人钦佩,更让人深思。
这部纪录片以生动的方式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战争场景,让观众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的时代。我由衷地为张学良将军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杰出贡献感到自豪。他不仅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在战后的国家建设和政治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观影感受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仿佛亲眼目睹了张学良将军的一生。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年幼失去父亲,但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打败他的坚强意志。他顶住了来自家庭和命运的压力,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张学良将军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战略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深知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他不仅为国家的统一和解放默默奋斗,也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竭尽全力。他的智慧和远见卓识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领袖,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重。
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物塑造和英雄崇拜的作品。张学良将军的形象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为人和品质都给观众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他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结语
《少帅张学良》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感震撼和感动。通过了解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和他的贡献,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使命感。他的事迹和品质教育着我们,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奉献,我们才能为家国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终身的英雄,他的事迹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部纪录片将他的一生呈现给观众们,让我们对他的贡献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这样的纪录片能够继续制作,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学习张学良将军的先进事迹,传承他的伟大精神。
三、少帅张学良结局?
因西安事变被软禁54年。《少帅》是由张黎执导,文章、李雪健、宋佳领衔主演的年代剧。该剧以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历史传奇人物张学良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
四、少帅张学良电视剧大全
少帅张学良电视剧大全
《少帅张学良》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视剧系列,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将领张学良少帅的传奇经历和英勇事迹。作为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人物,张学良同志在国共两党的历史交汇点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一些关于少帅张学良的电视剧作品,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伟大将领的传奇故事。
1. 《张学良少帅》
这部电视剧是中国第一部以少帅张学良为主题的剧集,由著名导演陈宝国执导,由曾经饰演过众多历史人物的演员秦汉饰演张学良。该剧以张学良的个人成长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决策为主线,生动展现了他的家庭背景、军事才能和为国家献身的精神。
剧中,张学良少帅继承了父亲张作霖的遗志,带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抗衡。他用智慧和战略指挥打击日本军队,为保卫祖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深深地影响着观众。
2. 《张学良和自由的女儿们》
这部电视剧以少帅张学良与他的女儿们的感人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将军和一位父亲的两面形象。张学良将军在家庭中同样是严厉而宠爱女儿的父亲,他希望女儿们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剧中,观众可以看到张学良的女儿们各有所长,有的选择了军事事业,有的选择了文学创作,有的选择了社会公益事业。张学良尽可能地支持女儿们的选择,并在背后默默地为她们提供支持和鼓励。这部剧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坚强而温暖的家庭形象。
3. 《少帅:父亲的背影》
这部电视剧以张学良少帅与他的父亲张作霖间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张学良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和接受军事训练的成长经历。在剧中,观众可以看到张作霖作为父亲对张学良的影响和教育。
父亲的背影给张学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和付出。这部剧通过张作霖与张学良之间的亲情和军事教育,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同时也呈现了张学良少帅从父亲那里接受的珍贵的家庭教育。
4. 《少帅:儿时情长》
这部电视剧以张学良少帅的儿时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他在沈阳长大的成长故事。剧中展现了张学良少帅的天性机灵、聪明好学,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在沈阳的成长过程中,张学良少帅逐渐形成了坚定的爱国情怀,并决心投身国家解放事业。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和领导才能,为日后成为伟大的将军奠定了基础。这部剧生动地展现了张学良少帅的儿时情长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5. 《旗袍少帅张学良》
这部电视剧以张学良少帅的妻子杨士秋为中心,展现了她与张学良的感人故事和为国家事业做出的贡献。剧中,观众可以看到张学良妻子杨士秋坚强的性格和聪明的智慧,她是张学良在家庭之外的另一个坚实后盾。
这部剧生动地展现了杨士秋作为一位妻子、母亲和作为张学良身边的伙伴的重要性。她的勇敢和智慧为张学良少帅的事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剧情更加丰富和感人。
结语
以上是关于张学良少帅的一些电视剧作品,每一部剧都以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这位伟大将领的传奇故事。通过观看这些剧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张学良少帅的英勇事迹和为国家作出的巨大牺牲。
张学良少帅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中国解放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通过这些电视剧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伟大将领的坚定意志、爱国情怀和为国家献身的精神。
五、电视剧少帅张学良下载
电视剧少帅张学良下载
最近,一部备受瞩目的历史电视剧《少帅张学良》正式上映,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这部电视剧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描绘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展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和伟大的人物。对于喜欢历史剧的观众来说,电视剧少帅张学良无疑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作品。
《少帅张学良》以张学良将军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表演,将观众带入那个充满战火与权谋的年代。电视剧中展现了张学良少年时期的热血与梦想,以及他成为一代名将的艰辛历程。影片不仅展示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更赋予了角色鲜活的个性和情感。
剧情概述
《少帅张学良》主要讲述了张学良将军从少年时期的追求理想到成为军事将领的过程。他身处纷乱的历史时期,面对种种艰难险阻,却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剧中的张学良形象真实而立体,展现了他的血性和勇气,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柔情和坚韧。
电视剧少帅张学良强调历史真实性,通过展示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历史教育意义。观众可以通过这部剧了解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与变迁,以及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剧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立体,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看方法与推荐
对于对历史和军事题材感兴趣的观众来说,《少帅张学良》绝对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好剧。观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观看这部电视剧,提供了多种下载和观看渠道。
首先,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剧官方网站进行在线观看。官方网站提供了高清的观影体验和正版授权,不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画面和声音,还能够支持电视剧的正版发展。
此外,观众也可以选择通过各大影视平台进行观看。例如,大部分主流视频网站都有提供《少帅张学良》的观看和下载渠道。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进行观看。
最后,观众还可以通过合法的下载途径观看电视剧《少帅张学良》。各大音乐和影视平台提供了正版的下载服务,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将电视剧下载到自己的设备上,随时随地观看。
总结
《少帅张学良》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电视剧,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向观众展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风云变幻。剧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情感丰富,让观众沉浸在那段时光之中。
为了更好地传递历史教育意义,观众可以选择正版渠道观看和下载电视剧《少帅张学良》,支持正版发展。通过观看这部剧,不仅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还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英雄气概和人民精神。
总之,《少帅张学良》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历史电视剧,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观众,还是喜欢军事题材的观众,都不容错过。通过这部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历史,也能够感悟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六、少帅少年张学良演员?
周思羽,喜剧演员周云鹏之子,2003年8月9日出生于中国辽宁沈阳,中国男演员 。
2015年出演电视剧《少帅》。2016年出演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2020年10月23日主演的电影《金刚川》。
七、少帅张学良的夫人?
张学良将军是张作霖大帅儿子,也称为少帅,张学良的一任夫人是于凤至,第二任夫人谷瑞玉,第三任夫人赵一荻!
第二任夫人大家不是特别熟悉!较为熟悉的是于凤至和赵一荻!尤其是赵一荻和少帅陪拍成了电视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难忘!
八、如何评价张黎新作《少帅》(《张学良》)?
这两天集中看了《少帅》,一个争议演员演了一个争议人物,确实很有一些娱乐话题。不过,我看它倒不是因为演员,而是因为导演张黎。张黎拍过很多知名历史剧。比如,《走向共和》拍的是晚清的危局与改革;《人间正道是沧桑》,拍的国共的合作与纷争。可以说,这两部历史剧,是现今最丰富,最耐人寻味近代史版本。而今,我把《少帅》看成他近代史的第三部,讲的是军阀的飞扬与苦撑。
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电视剧主题的设置重点,并没放在九一八和西安事变上。九一八可以看成前事的宿命,西安事变更是草草收场,无心和正史发生冲突。电视剧的重点,反而放在张作霖与张学良这两代军阀的父子关系上,并由此演化出张学良与郭松龄的师生情谊,以及张学良与杨宇霆的主臣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导演其实很巧妙地把历史剧转化为家庭剧,运用子承父业这个百试不烂的设置,写出了一个历史家族的喜怒哀乐。这布置像极了科波拉的《教父》和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的混合版。它们的主题都是,一个深深爱戴父亲的儿子,决心把父亲的事业继续下去,为此扭曲自己竭尽全力。一个无心权力的人,不得不坐上权力的宝座,为自己的宿命无望挣扎。
说到张学良,不能不提到张作霖。张学良的肉体生命是父亲给的,他的政治生命也是父亲给的。在传统历史形象中,张作霖是马匪出身,“妈了个巴子的”不离口。电视剧也反映了这个形象,不过更突出了他心思如发、善于周旋的政治本色。在剧中,张作霖说:“什么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能应对就不易。懂全了不可能,打那是土匪。”这浓缩了他的政治哲学。虽是土匪出身,却精通人情世故,知道政治的本质。在和冯德麟竞争东北王的过程中,他没有一触即跳、用武力解决,而是外交结北京政府,内以金钱、情谊宽慰政敌。同样对汤玉麟的分裂图谋,他当机立断解决兵权,事后又择机多加安抚。最终他兵不血刃解决了东北王的归属,避免内讧带来的实力损耗,也强化了集团内部凝聚力。这是他比关内军阀的高明之处,关内天天是府院之争、直皖大战,他是团结弟兄攒实力、谋发展,借助关外这个天然的避风港,实力安能不逐渐强大起来。
同样在内政上,张作霖也多有建树。他重用王永江整理财政金融。东三省的收入从每年亏损二千万两,扭转到每年收益三千万两。这为奉系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是奉系出关逐鹿中原的最大本钱,可以说王永江是奉系的最大功臣。军事更是张作霖的重头戏。他依靠他的绿林兄弟打下江山,又重用各色军校生整顿训练部队。张作霖说,东北军里有三种势力,一种是老派,和他一起起家弟兄们,对他忠心不二、生死与共,代表是张作相;一种是洋派,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见多识广、通晓现代军事,代表是杨宇霆;一种是土派,陆军军官学堂毕业,从基层干起和士兵同吃一锅饭的,代表是郭松龄。他们各有各的优势,老派是忠,洋派是新,土派是能。张作霖要做的,是三派都要用,又不能对一派过于亲近,而是既重用又牵制,把三者拧成一股绳,让他们完全为己所用。此等既是政治心术,又是推心之言。细细想来,近代史上哪一个政治团体,何尝不都是如此情形。最后脱颖而出的不是能力最突出的,而是最善于整合各派势力,能够为所有人接受拥戴的。
张作霖正是用此等手段,将势力扩张到整个北方,成为北洋最后一位大元帅。但胜者败之因。也正是如此,在势力膨胀到顶点后,奉系也快速衰败。因为奉系的强盛,并非其军事实力足够强大,而是张纵横捭阖的政治外交技巧,加上能人王永江积累的财政储蓄。等前者捉襟见肘,后者又逐步耗尽,张作霖的政治结局只能黯然落幕。同样是张作霖命门的,还有他和日本人的关系。在剧中,杨宇霆打了个很生动的比喻,一个人向银行借钱,如果只借一元、两元,银行是他的老板,但是他一下子借了一亿元,这样他反而成了银行的老板。银行怕他倒闭,就不能还钱了。于是,他以此为借口不断向银行借钱,借了几十亿几百亿。为了表示信用,他也会有抵押。借钱的人就是张作霖,银行就是日本人,抵押品从东北扩大到华北。起家之初,为了壮大自己,他必须向日本“借钱”。为了向日本“借”更多,他要保证自己更加强大,描绘的蓝图从东北到整个北方乃至全中国。但是等到张过度膨胀开始节节败退。日本人就开始担心他们的“借款”,要求张尽快兑现承诺的利益输送。可是,张作霖依旧用他的江湖手段,打哈哈拖着不办。日本人骂他没有契约精神。国家主权当然不是生意。但日本人也不是只会动口的生意人。他们策划了暗杀,张作霖命丧皇姑屯。张作霖的死,也意味着军阀时代的终结。在军阀时代,依靠外国援助,可以强化军事实力,割据一方领土,左右中国政局。现在,那样的时代逐步逝去。
说完了老张,再说小张。张作霖是天生的政治家,张学良却原是无心政治的年轻人。他有年轻人的共性、有活力、有理想、易冲动;也有公子哥的特征,爱美酒、爱女人、爱party。他有他的烦恼,那个庞大家族的一切他都得适应。看到那个刚刚死去亲妈的小孩,来到奉天陌生豪华的大院里,得新认一帮年轻又陌生的妈妈们,我能感到那种尴尬、别扭和无措。在那个热闹繁华的地方,没妈的孩子内心如此悲凉。在这个基础上,电视剧把他和表嫂的不伦之恋,演绎成一种内心取暖的恋母情节,是由一番戏剧的合理性。他有他的愤怒,婚姻这个终生大事,竟由父亲专断决定,作为一种政治报答,让他娶大自己三四岁的女人。他一度想悄悄逃离这个家,买了船票去美国去读医学,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如果真的成功了,也许人生就完全改写了。可是在检票口,他被拦了下来。前来的杨宇霆告诉他,他是张作霖的儿子,所以父亲不同意,他永远也离不开奉天。杨说:“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别人的庇荫之下,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在咱们这个父权的传统里,儿子天生就对父亲的全是充满渺视和贬抑。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父亲,我奉天参谋长,有必要对你这个一身奶味的青年说这种语重心长的话么?”杨宇霆虽然理解张对父亲的不满,但他也代表着张的父亲,某种意义上也成了父亲的化身。这个象征,可以看成电视剧后面张杨冲突的伏笔。
强硬、固执、粗暴,如果父亲给张学良的只是这种形象,张就是五四时典型的反封建家长的革命青年。不过,父亲还有另外的形象,亲情、信任、期望。谆谆教导和精心培养,成了父亲向儿子表达亲情的方式。父亲手中庞大的家业,也激发了张学良的责任感。父亲原指望他读书上学做文官。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他决心进入东北讲武堂。在军校,他遇到了自己的老师——郭松龄。在张学良眼中,郭松龄有才干、有理想、有道德。他的新思想深深吸引了张学良。他们在军校成了好师生,在军队里成了好搭档。在他们一起整顿军队、革新军事。张学良也获得自己的军队基础——奉系第三军团。某种意义上,郭松龄成了张学良另一个意义上的父亲,思想上更为高尚,情感上更为深厚的父亲。在郭松龄看来,拥有新思想却在旧军队不得志的他,遇到了他原本看不上的执绔子弟,却成就了一段奇缘,就像管仲遇到了齐小白。郭有了一展才智的机会,也拥有了更大的抱负或野心。特别是在他战功赫赫却赏赐不公的情况下,他打着拥戴小张的旗帜反叛老张。自己情深父子的老师,却要反对自己敬爱的生父,而且是打着拥护自己的名义,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刺激。他夹在两者之间痛不欲生,最终还是选择了生父,自己权力的真正支柱。他率领军队在巨流河与老师对峙,让打着自己旗号的老师落荒而逃。郭松龄最终被捕惨死,他也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弑父。在精神的幻灭与挫败感中,他选择花花公子式的方式麻醉,女人和吗啡。
离开了精神上的父亲,他还有真正的父亲。张作霖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教导他、培养他,为儿子能真正执掌自己身后的权力竭心尽力。在父亲身边,他得到了一丝安慰和感动。有意思的是,和父亲关系的改善,也方便他改善与正妻的关系。他开始慢慢尊重和喜欢这个知书达理、精明能干的太太。从常规预期看,父亲的生命还有很长一段时光,他可以在父亲庇护下享受高级军官的潇洒生活。这未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康复。然而,皇姑屯事件发生了,他失去了父亲。那个父亲,虽然有时粗暴固执,但能给足够支持和援助。他可以躲在父亲背后,不立即面对政治风雨。现如今,他只能依靠自己,扛起东北军政重任。这时,他只有二十八岁。二十八岁的年龄,你让一个富二代立刻全权掌管父亲的上市公司,在现在的我们看来都是很难的事情。何况是当时要接管东三省这个庞大的基业。这么看,接不上班倒是正常的事情,然而惊奇的是张学良反而接上了班。当然有老臣们的一片忠心,但也要看到军阀子承父业的只此一家。从这个角度看,张学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他是军阀后代中的佼佼者。他把奉系乃至自己的政治生命延长了7年。
不过,具有讽刺和悲剧意味的是,他仅仅是表面上接上了班。他没有力量和日本对抗,也没有手腕和日本周旋。老臣们服从他,仅仅是因为他是张作霖的儿子。这一点在杨宇霆身上表现得很明显。他一心要像辅佐老张一样的辅佐小张,却轻蔑地把他称为孩子,嫌弃他懒散的公子做派,嘲笑他离不开吗啡。他把他急于东北易帜的心态,说成小孩急于证明自己的冲动。他在剧中说:“老帅不在了,东北的情况呢,叫满局残棋余劫子,这孩子刚上台就不知轻重,和日本人在易帜改棋问题上打劫,对日外交搞了几个月了,杀得昏天黑地的,劫子还是劫子,这事完全可以由我来办的,线钓得长长的,事办得缓缓的,早早晚晚我都能赢他日本人,无奈啊,这孩子太想证明自己可堪大用了。上台的当天就急着办,完全把我给避开了。我杨宇霆伤心啊,那你又能怎么办啊,孩子就是孩子!”这态度从他的角度无疑是忠言逆耳。不过,张学良正处虚弱无助状态,渴望做大事证明自己。杨宇霆无疑是公然藐视,加上郭松龄在时的旧怨。在忍无可忍状态下,他下令枪杀了杨、常。张学良借助杀人立了威,但是也让老臣们噤若寒蝉。杨宇霆是另外一个意义上的父亲,喜欢教导、自恃权威、爱摆架子,可以看成张心中负面父亲形象。杨宇霆代表的负面父亲形象,与郭松龄代表的正面父亲形象,两者合起来正是生父张作霖的丰富形象。然而生父死了,郭也死了,张也通过杀杨完成另一类弑父。电视剧就讲完三类父亲的故事,从戏剧结构上进入尾声。
他心中的父亲全死了,身边的老臣也不敢多言。他真正孤立无援了,只能摆弄自己纸糊的部队。在中东路事件中,奉军遭受惨败;在九一八事变中,奉军不敢抵抗。从某个角度,九一八是张学良政治的宿命,是他急切政治的必然结果。杨宇霆说的没错,年轻的他太急于证明自己了。他急于和日本对抗,改旗易帜,诛杀重臣,急于出关,左右局势,甚至还听信中央,攻打苏联。结果他扩大了自己的敌人,却没有增强自己的力量。当日本恼羞成怒,真正开始出动武力时,他却没有可以真正依靠的力量了。他期望中支持他的南京政府,也不过隔岸观火、虎视眈眈。九一八对他是个两难选择,是伸头瓦碎,还是忍辱偷生。他突然又恢复了军阀本色,选择保存实力甘受骂名。不过这仅仅是保全了6年。1936年,他又遇到同样的困境。前有战力惊人的ZG,后有虎视眈眈的中央军。结果他又超出想象力的发动西安事变,也顺此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我觉得,剧中的张学良虽然有军阀的父亲,也能做出些军阀的手段。但在内心深处却不愿是一个军阀,这只是他勉为其难的一个责任。他时刻都想逃避,年轻时想离家赴美学医,从军时用酒精女人麻醉自己,随蒋回南京不也是逃避呢?他抛弃了自己的军队,可以心安理得做个怡然自乐的自己。软禁对剧中的他,何尝不是一个解脱。只是他会后悔么,后悔那段从检票口被截开始分叉开来的路。他应该主动进入讲武堂从军么,他真的需要扛起父亲留给他的基业么。从1917年年到1936年,仅仅20年的时间,他是证明了自己,还是否定了自己?他说过,我的事情到36岁,然后就没有了。他可以用后半生时间,好好思考自己的生命。
这部剧很有意思的是,剧中的每个人都在对张学良评价,这些评价出于各自的立场,但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张,实质上是导演声音的代言人,成了张学良评价的多重奏。下面选择一些典型:
这一位东北的继承人,有一股冲动和任性,他自己都很难控制,奉系内部有新派和旧派之分,其中新派里又有士官派和陆大派之分,郭松林事件后,陆大派集体受挫。他们依附于张学良之下,充满了对士官派首领杨宇霆的集体仇恨,张作霖死后,陆大派咸鱼翻身,反而是士官派的杨宇霆变得举步维艰,但由于初登舞台的张学良要实行易帜更化,遭到我国阻击之后,权威顿失,怀疑声四起,虽然奉天的军权掌握在张学良手上。但权贵中的要员几乎都重聚在杨宇霆身边。张学良已经感觉到他的权威正在流失,却又只能问计他并不喜欢的杨宇霆,他无法面对如此复杂的危急局面。他变得容易急躁而冲动——————菊池武夫
这孩子刚上台就不知轻重,和日本人在易帜改棋问题上打劫,对日外交搞了几个月了,杀得昏天黑地的,劫子还是劫子,这事完全可以由我来办的,线钓得长长的,事办得缓缓的,早早晚晚我都能赢他日本人,无奈啊,这孩子太想证明自己可堪大用了。上台的当天就急着办,完全把我给避开了。我杨宇霆伤心啊,那你又能怎么办啊,孩子就是孩子!——————杨宇霆
那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是上将,我也是上将,到底是谁领导谁啊——————蒋介石
张这个人属于新时代,花花公子,未经危难,摔一跤也不完全是坏事。——————蒋介石的幕僚
我们弄清所有人,都要弄清他的出身、他的学历,他的经历,他的故事,否则将无从谈起——————宋美龄
我的事情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张学良,
九、张学良怎么当上少帅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家中长子可以继承家业,张作霖也不例外,张学良身为原配夫人的长子,地位就更高,而张作霖对这个儿子一直以来就当做继承人培养,当张作霖的火车在皇姑屯被炸时,除张学良外,其他儿子都还年幼,只有张学良可以担当重任,成为统领东北军的少帅。
十、少帅张学良历史评价?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历史评价复杂多元。
一方面,张学良被誉为“东北抗日英雄”,他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坚决反对日本侵略,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抗日精神和爱国情怀,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和赞誉。
另一方面,张学良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联合杨虎城将蒋介石扣押,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一行为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他的行为是叛乱,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造成了威胁。
总的来说,张学良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情怀和抗日精神的人,他的历史贡献和争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