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工整的句子要诗句?
一、对仗工整的句子要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孟浩然)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王 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 维)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 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 维)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 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 甫)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杜 甫)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白居易) 野火烧岗草,断烟生石松。 (贾 岛)
二、挽联分男女吗?
挽联男女还是有区别的。
男挽联写:沉痛悼念X氏XX太公九旬千古
女挽联写:沉痛悼念X氏(男方家姓氏)X(女方姓氏)太婆老孺人九旬千古
所以挽联还是分男女的
三、挽联可以通用吗?
挽取不可以通用和换用。因为挽联的具有时代性。挽联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随时代的变迁,挽联的内容也会起相应的变化,2、挽联的针对性。做挽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与场合。
四、古诗用对仗吗?
一般古诗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更多根据诗人的喜好决定
五、成语对对字!(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二、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六、歌词句子要三句对仗?
你是我的眼 带我寻找希望的明天 你是我的眼 带我逃离黑暗的阴霾 你是我的眼 带我看到世界的美丽 你是我的眼 带我触摸星空的浩瀚 想不到了,剩下的都太俗了,挑了几个好的给你打上了
七、水调歌头有对仗要求吗?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有一定的格律和句式,有几句是要对仗的
八、宋词有对仗的吗?
宋词的对仗要求也比唐代近体诗宽的多。首先,近体诗对仗要求平仄相对,但宋词对仗平仄不限。
其次,近体诗对仗要求避免相同的字,但宋词没有这条限制。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下句平对平、仄对仄,且用了“有”这个相同的字。宋词对仗的位置虽然不象近体诗那样固定,但大体上也有个规律,一般都是在相连的并且字数相同的词句用对仗。
然而,即使可以用对仗的地方,如果内容和表达不需要用,也可以不用,因此常有同一词牌、同一位置,有的用对仗,有的却不用对仗。总之,宋词的对仗要求远没有唐代的今体诗那么严格。宋词中的对仗句精粹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苏轼】歌余兰麝生纨扇,舞罢珠玑落绣絪。
【晁元礼】日长几案琴书静,地僻池塘鸥鹭闲。
【朱敦儒】池塘雨细双鸳睡,杨柳风轻小燕飞。
【周紫芝】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李清照】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陆游】
九、花圈挽联可以不留署名吗?
这个不留署名显然是不可以的!
老人去世了,子女亲属都要奉送花圈,以表示哀悼。在每个花圈上都有对逝者尊称和奉送者的署名落款,然后依次排列,向众人展示。
当然,送花圈的还有单位,团体等组织部门,在每个花圈上都要写上署名,这样逝者家属也能够了解送花圈的单位,个人情况。
十、浪淘沙需要对仗吗?
浪淘沙是一个词牌,它是长短句构成,不需要对仗,全词押韵。如,毛主席的浪淘沙 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淘天……还有南唐后主李煜写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浪淘沙古时作为一个固定的曲调填词,句数,字数限定,押韵限定,有一个完整的词义,用来唱诵。